我的意思是該吃藥的時候還得吃藥。我們在這灌水都是業餘愛好,沒報酬的,我真不覺得有托,最多就是主張不同。

來源: Diana-Sun 2015-04-17 20:20: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93 bytes)
比如您推崇苦杏仁和B17,被人說成是這兩種保健品的托,您會怎麽想?

至於問我的觀點,我也在這裏亮一亮。但無意辯論。

正歸的抗腫瘤藥物的療效經嚴密設計的大型臨床實驗驗證的,有理論基礎,更有實踐的驗證。
苦杏仁和B17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命目前還是個例,尚不能證明腫瘤患者的生存延長與這兩種保健品的攝入相關,也沒能證明多數患者能從中得益。

作為醫生,有療效明確的藥物不用,而去使用療效不明的治療方法,是對病人的不負責任,是對科學的不尊重。

至於藥物,都有副作用。正歸的抗腫瘤藥物的副作用多是可以預見,是可以加以預防或及時幹預的。而杏仁和B17的副作用目前還是未知的。不要說沒有,連水喝多了,都可能中毒。盲目使用是的安全性並不容樂觀。

所有跟帖: 

讚一個,說的客觀,有理有據。 -xuxinxuexi888- 給 xuxinxuexi888 發送悄悄話 xuxinxuexi8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7/2015 postreply 20:22:48

又扯遠了。我知道的事實您不一定知道,對嗎?我沒說這裏的醫生都是藥托、醫托。不知道您這樣混淆做什麽? -tournier- 給 tournier 發送悄悄話 tournier 的博客首頁 (439 bytes) () 04/17/2015 postreply 20:28:37

1 那是個例; 2 具體那位病人的背景並不清;3 正規治療也有不止一例的長期無病生存的事例。 -Diana-Sun- 給 Diana-Sun 發送悄悄話 Diana-Sun 的博客首頁 (272 bytes) () 04/17/2015 postreply 20:40:14

是嗎?這一套聽得太多了。那第四期胰腺癌病人用B-17治療活了12年也是年代久遠被誤診? -tournier- 給 tournier 發送悄悄話 tourni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7/2015 postreply 20:51:47

個例才是最真實的。科學統計絕大多數都是弄虛作假,隻有8%可以重複,你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醫者意也- 給 醫者意也 發送悄悄話 醫者意也 的博客首頁 (356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4:39:20

確實這樣。人類第一例腎移植,第一例斷肢再植,都是個案,無人質疑過。 -益生菌- 給 益生菌 發送悄悄話 益生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7:55:18

凡是統計來統計去的,都不靠譜。 -益生菌- 給 益生菌 發送悄悄話 益生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7:56:59

如果真的是如宣傳的“副作用都是可預見”的,那麽Merck就是蓄意害死了50萬美國人了。 -醫者意也- 給 醫者意也 發送悄悄話 醫者意也 的博客首頁 (79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8:02:07

50萬? 好像是5萬 -益生菌- 給 益生菌 發送悄悄話 益生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8:08:59

5萬是法庭上參加class action 的,但是考慮到很多人都沒有參加的,媒體根據曆年來心髒病死亡變化數據估計是50萬 -醫者意也- 給 醫者意也 發送悄悄話 醫者意也 的博客首頁 (113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8:12:32

美國人被假科學害慘了。怪不得Walgreens要從年開張500家,到今年要關200家 -益生菌- 給 益生菌 發送悄悄話 益生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8:18:10

現在太多的中國老人,也在步美國人的後塵,吃藥吃成殘疾。 -益生菌- 給 益生菌 發送悄悄話 益生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5 postreply 08:20: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