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是經典語言,特有的的古字,是中醫特定的係統語言,出於傷寒論。隻有把它回放於係統才有意義。

來源: 大江川 2014-01-27 16:20: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48 bytes)
而症,是後來出現的字符,被西醫所用,其意涵迥異。
證,是疾病的樣子,即病象。
證,用來表達病象,也無非:1病人自己的主觀病態感覺,難以觀測到,如頭痛,如腰痛,如心悸。。。之類。2病人身體可能觀測到的客觀病態。如鼻出血,如肝脾腫大,如水腫與黃疸。。。
證,作為病象,也是用來與脈象相對而存在的,因此,證,不含脈,證與脈,都可能是病象,但是,證不含脈。
脈象,對中醫學係統語言而言,是生命存在的表達,所謂決死生,古時沒有心電圖。。。以脈判定病人的生死。脈象,也可能是病象的表達,但是,脈象是具有強烈的客觀特性,可以被檢測,並加以區分,這就是脈診。
中醫學即高度關注病人的主觀感覺,即病痛與微細的不良感覺,也高度關注病人的客觀病態表現,而脈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在素問,在傷寒論中,高度重視病脈,傷寒論論病,將脈放在證之前,比如,辯太陽病脈證並治。。。
證,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1組多個,比如,腰痛就是1個證,而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就有頭痛,項強,惡寒。。。多個證。
再說說症。
症,就是病症,或症狀,而症狀,是西醫的術語,即西醫學的特定的係統語言。
症狀,是病人的主觀感覺,難測知。
體征,是觀存在的病態,可測知,可觀測。
症狀與體征,共同被稱為臨床表現。而所有的現代化檢測,都是對體征的觀測之延伸。
科學,或所有醫學,至今難以將病態的感覺訴諸於量化,訴諸於客觀化檢測。。。最著名的病態感覺是疼痛。
醫學無法對疼痛以工具進行檢測,再精確量化之。
這是,中西醫學常有爭論的某種原因。
當然,爭論還原於係統語言被混用。
兩種不同的係統語言被混用,必將使思維的邏輯混亂,則最終會摧毀係統,我常常看到此種醫師,或此種爭執——係統與係統語言的特殊性質。

所有跟帖: 

中醫講求辯證論治,這應當是中醫學的核心內容之1.更是中醫臨床學的精髓,因為,千人千麵,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1397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17:32:2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