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麵上有各種處方安眠藥,可以幫助人們放鬆並產生睡意。最常見的是苯二氮卓類藥物和抗組胺藥,它們會向大腦發出信號,告訴大腦該休息了。但與任何藥物一樣,安眠藥也有副作用,從白天嗜睡到注意力不集中,不一而足。
雖然安眠藥的大多數副作用都是暫時的,但現在似乎有一種副作用……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發表在愛思唯爾旗下期刊《睡眠健康》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安眠藥與早逝風險之間存在聯係。
研究發現了什麽?
該研究的作者調查了1994年至2011年間484,916人(平均年齡為40.3歲,其中超過一半為女性)的死亡風險和預期壽命。研究人員調查了受試者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長以及是否服用安眠藥。醫學檢查排除了任何可能影響早逝風險的既往健康狀況。根據睡眠時間安排,研究對象被分為四類:
極短睡眠者(每晚睡眠時間少於 4 小時)
短睡眠者(每晚睡眠時間 4-6 小時)
中等睡眠者(每晚睡眠時間 6-8 小時)
長睡眠者(睡眠時間超過 8 小時)
不使用安眠藥且每晚規律睡眠時間 6 至 8 小時的人,其死亡風險低於睡眠時間少於 4 小時和超過 8 小時的人。然而,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同樣睡眠時間 6 至 8 小時但服用安眠藥的人,其死亡風險比未服用安眠藥的人高出 55%。
“我們的研究結果至少可以說是令人震驚的。許多人依賴安眠藥來幫助睡眠,因此,服用安眠藥可能會使死亡風險增加一倍以上,這令人震驚,”領導這項研究的台灣恩珠江醫院研究員、醫學博士孫宇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道。
作者還觀察到,服用安眠藥的人的預期壽命比不服用安眠藥的人短。男性的預期壽命短5.3年,女性短5.7年。此外,服用安眠藥的人的癌症死亡率高於每晚睡眠時間為6至8小時的非服用者。
安眠藥如何影響死亡風險?
睡眠科學家尚不確定是否是安眠藥導致了死亡風險的增加。 ReadyO2 的肺科和睡眠醫學醫師 Emma Lin 博士表示,每晚需要服用安眠藥的人往往還伴有其他健康問題,包括抑鬱、焦慮或呼吸係統疾病。這三種疾病都與健康狀況不佳有關,並可能導致早逝。
不過,如果安眠藥確實是罪魁禍首,睡眠醫學醫生對此有一些解釋。
首先,許多安眠藥都含有苯二氮卓類藥物(例如氯硝西泮或讚安諾),這類藥物會減緩大腦活動。睡眠醫學醫師、亞利桑那州失眠與睡眠研究所所長 Ruchir Patel 博士(醫學博士、美國內科醫師學會會員)表示,長期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和注意力下降。它還可能開始改變人們的情緒狀態和行為。
Patel 博士解釋說:“這些影響會通過影響日常功能和增加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間接增加死亡風險,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也有研究表明,苯二氮卓類藥物的使用與65歲或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上升有關。
帕特爾博士警告說,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的人住院或死亡的幾率通常要高出66%。“當苯二氮卓類藥物與非苯二氮卓類受體激動劑聯合使用時,發生嚴重健康後果的幾率幾乎會增加四倍,”他說道。
你應該停止服用安眠藥嗎?
雖然這項研究的結果令人擔憂,但在衝走安眠藥之前,仍需考慮一些局限性。首先,作者僅觀察了人們的行為及其對死亡風險的影響。較高的死亡率可能是由不明原因的疾病引起的,而非安眠藥。其次,這項研究依賴於人們對夜間習慣的回憶,而對事件的記憶可能會變得模糊。第三,雖然每年的隨訪都會填寫問卷,但隻有第一次隨訪的結果用於計算。睡眠行為的變化和安眠藥的使用情況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