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主張微胖、吃肉的文章,挺有意思

通常,大家在解釋為何日本長壽老人居多的時候,都會把飲食習慣作為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控製飲食的攝入量、保證食物的清淡、1天食用30種以上的食材等等。

但是,近年來日本老年醫學界對上述主張持不同看法。專家們表示,健康理論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逐年發生變化的。尤其對於一些健康指標,存在諸多的誤區。他們認為無需過度擔憂,如果一味看重指標,反而帶來精神壓力對健康不利。

誤區一:膽固醇的正常值

去年,【日本臨床檢查標準協議委員會】對膽固醇的正常值做了修改,從之前的「150~219」提升到「142~248」。並且,最新的理論證明,膽固醇值超過250,雖然會增加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但如果能夠保持在240左右, 反而會增加血管的彈性。

東京都小金井市以70歲以上老人為對象所做的【膽固醇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的一項跟蹤調查,結果為:膽固醇水平高於正常值的人群壽命最長,男性為190-219,女性為220-249。相反,膽固醇水平低於169 (男性)和194(女性)的人群死亡率最高。

這說明膽固醇數值稍高的人長壽的可能性更大。這是因為,眾所周知,膽固醇分為兩種:一種是被稱為“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另一種是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但事實上,被認為是“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有好的一麵,即它使人們不易患上癌症和抑鬱症。也就是說,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在人體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日本專家認為,過分擔心體檢的數據,特別是對膽固醇的指標提心吊膽是沒有必要的

誤區二:控鹽,控製飲食量,攝取清淡食物,避開肉類等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從業 30 多年、專門研究老年人醫學的日本精神科醫生和田先生認為:

一些醫生針對高血壓和高血糖的患者,會給他們開降低膽固醇和高血壓以及降血糖的藥。如果在體檢中發現指標異常,醫生也會叮囑患者“少糖少鹽少吃油膩食物”以及 “多運動,減輕體重”等等。也就是說,一些醫生要求你改變現狀,“減去”他們認為過多的東西,做的是“減法治療”。

然而,和田醫生卻不這樣認為,他強調若想保持健康,應該進行 “加法治療”。這是因為,根據他30多年來為老年人診療以及長期為他們提供抗衰老治療的經驗中得出的結論,「對老年人來說,重要的是不要去關注各種健康指標,要想保持年輕和健康,就必須 “補充 ”所缺的營養,去做加法」 

他羅列了一些缺乏營養而引起的弊端。例如,如果缺乏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的維生素 B1,就無法將攝入的熱量轉化為具有活力的能量。這意味著無法消耗的熱量會以脂肪的形式留在體內,從而導致基礎代謝低下並促進身體的老化。

如果不吃肉,就會缺乏血清素,荷爾蒙也不會被激活。此外,缺乏蛋白質會使皮膚失去彈性,頭發失去光澤,從而呈現出老態。女性如果缺鈣就會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此外,過度控製鹽分的攝入也不利於健康。這是因為人到了50歲以後,腎髒會失去保留鈉的能力,鹽分不足會導致低鈉血症,低鈉血症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意識障礙和痙攣,由此如果在這種時候,進行鍛煉運動就很危險。

因此,限製飲食會使人體缺乏必需的營養素,失去生機和活力,損害免疫係統,所以對於 50 歲以上的人來說,營養方麵的 “不足之害 ”大於 “過剩之害”

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要延緩衰老,最好是增加食物的攝入種類,補充不足的營養部分。正在步入老年的中年人就應該早早地開始紮實地補充各種營養。

日本最大的居家醫療法人的理事長佐々木醫生強調,減少老年人的食物攝入量和營養攝入量是導致身體逐漸 “衰退 ”的主要誘因。

食物攝入量的減少和營養不足會導致肌肉質量和體重下降,從而增加 “跌倒骨折 ”和 “吸入性肺炎 ”的風險,如果一個人因骨折或肺炎住院,肌肉量的損失會更大,加速體能的衰退。

防止衰老惡性循環的唯一方法就是吃得好。其中“熱量”和“蛋白質 "必不可少。如果熱量不足,人體就會試圖通過分解自身的肌肉蛋白質來補充能量,從而導致肌肉和體重減輕。所以每天通過肉、魚、蛋、奶製品和豆製品等來攝入蛋白質,就可以保護肌肉。

熱量和蛋白質是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必須 “不惜一切代價保護 ”的兩樣東西。隻要滿足了這兩樣東西,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次要的營養就不需要過多關注。隻要不是吃得很不均衡,維生素和礦物質自然就能得到保障。

佐佐木醫生說,現在,人們追求飲食的健康,一見到諸如 高脂肪高熱量的、“肉類食物”、“油炸食物 ”和 “甜食”等就會避而遠之,其實老年人應積極嚐試食用這些 “高熱量形象 ”的食物和菜肴。

比如麥當勞的漢堡包。以其為例,一個培根雞蛋漢堡含有390卡路裏,它還含有23克蛋白質。如果再加上炸薯條和可樂,就能輕鬆攝入約 1000 卡路裏。漢堡是攝取熱量和蛋白質的絕佳、便捷和高效來源。本來是深受兒童和年輕人的喜愛,但老年人也不妨食用。

微胖的人 預期壽命最長

上述的和田先生表示,如果從50歲後就開始“減肥”,控製飲食,會引起營養不良,不僅容易患抑鬱症,還會降低免疫力,加速人體的衰老。

 

他說,日本政府對於國民進行的體檢以及對於超過正常體重的人群進行指導,通常給人的印象是肥胖的人易患心髒病或中風容易過早死亡,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根據日本宮城縣按體型劃分的大規模預期壽命調查顯示,在「消瘦、正常、微胖、肥胖」4種體型中,瘦弱體型的男女預期壽命最短(調查期間:199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

調查結果為:預期壽命最長的是 “微胖”型,其次的順序是 “正常”, “肥胖”。肥胖者的預期壽命長於消瘦者,男性約長達7 年,女性長達 6 年。

這裏所講的“微胖”者,是指BMI值大於25小於30的人,一般來說,BMI值在22是正常值,但世界各地的許多研究表明,BMI值25或以上的人壽命最長。

在上述的4種人群中,消瘦的人的預期壽命最短,比微胖的人短6-7 年。所以讓人驚訝的是,作為一直以來的“千金難買老來瘦”的傳統說法並不正確。

日本醫學博士柴田醫生因其對 “百歲老人”(100 歲以上的老人)的長期持續的研究而聞名。他對日本和世界各地健康長壽的 “百歲老人 ”的飲食習慣進行了研究,他的研究有據可依被世界有關部門引用。

此外,他還驗證了各種數字數據,並將研究成果匯編成冊,他得出的結論是:吃肉的人更長壽,“肉吃得越多,壽命越長”。 

事實上,即使膽固醇水平稍高或體重超重,“吃肉的人也最長壽”。在柴田博士引用了大量這樣的數據來佐證這個結論。他補充道,人類天生就是肉食動物。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說明了肉類中的成分對肉食者的健康和長壽是有效的。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年齡段,身體健康的人都更有可能喜歡吃肉,並在日常飲食中加入肉類菜肴。

他表示,因為長期與老年病人打交道,看到過很多吃肉多且體重偏重的人,即使其血壓和血糖偏高,也往往精力充沛、充滿活力。二戰後的數年裏,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短命的國家之一,但如今卻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這與戰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改變有很大關係。

9月中旬是日本的敬老周,期間,「日本老年學會」提議,將老年人的定義,從現在的65歲以上提高到75歲以上。理由是老年人的健康狀態和身體機能年年呈現出年輕化的狀態,老年人最容易發生的骨折和肺炎都出現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來自“營養的改善”。

和田醫生首先建議老年人吃一頓豐盛的早餐。如果早上不吃早餐,到中午才吃東西的話,血糖會因為前一天的晚餐之後繼續下降,大腦會處於饑餓狀態而停止工作由此觸發大腦的衰老。一頓豐盛的早餐,可以讓大腦額葉保持活躍狀態。

另外,中老年人要想減肥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減少進食量,而是少量多次地進食,並且做到均衡多種食物的營養。相反,少吃不僅會降低基礎代謝率,還會減少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物質,導致細胞老化反而容易發胖。

總之,誠實地回應大腦當下想吃的東西,優先挑選能吃的或喜歡吃的。這是因為,因為享受美食可以使人愉悅,充滿幸福感的用餐才是對健康最有益的。

作者:

王青

 

 

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經濟係。曾就職於大阪市政府屬下的養老產業綜合展示廳「ATC Ageless Center」(ATC忘年中心)。

 

2006年創立中日長者事業谘詢事務所(Japan-China Welfare Planning),為中日兩國的政府部門、國企、民企、專業養老展會等提供課題調研、谘詢、人員培訓、雙方的考察策劃.運營、合作對接等服務。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