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法:正常細胞分裂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止生長。如表麵皮膚細胞,隻要細胞和細胞碰到一塊,就會停止分裂生長。但有些身體部位,如腸內表麵細胞或者造血幹細胞,它們會一直處於生長狀態。調控細胞生長分裂的這套係統就在細胞內部,各個部位的細胞往往有它們獨特的蛋白質大分子來參與,但也有很多蛋白質分子在不同細胞裏通用。
這些調控係統的蛋白質大分子的變化才會導致細胞分裂生長失控。而這些變化往往就是編碼這些蛋白質分子的基因的突變。這些突變可以是遺傳下來的,更多可能是隨機的。遺傳下來的可以通過早期基因測試,及早手術切除敏感部位,如乳房BRCA mutations...
隨機的突變往往和生活習慣有關。生活裏導致基因突變的因子很多,如紫外線和皮膚癌,很多化學致癌物(食品添加劑等等)等等,還有看不見的射線(坐飛機,x-光和CT掃描),有些是避免不了的,有些是可以防範的。。。這些是減少癌症機會的第一道防線。
突變產生了癌細胞,並不一定就會變成癌症。癌細胞需要一係列的其它突變,包括逃避免疫係統的檢測,獲得跑到身體其它部位(擴散)的能力等等。。。所以,一個健全的免疫係統是防止癌症的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當然就是醫療了。沒有擴散情況下的切除和局部放療;針對不同基因突變的治療手段,如tamoxifen來阻擋雌激素的功能,特有抗體來直接阻止某些突變蛋白分子的功能;到目前免疫療法裏針對免疫係統失去了對癌細胞的檢測能力的恢複等等,這道防線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針對不同突變的藥物的出現,給醫生和病人提供更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作為個人預防,其實就是生活方式的調整。如腸癌和多吃紅肉烤肉少纖維有很大關係,可以適當調整飲食結構;乳腺癌的某一型可能與生活裏接觸雌激素太多(更年期的hormone療法現在用的人越來越少);
多鍛煉控製肥胖。。。當然無論怎麽預防,個人的基因background不完全一樣,生活習慣也因從小不一樣,沒有完全統一的方式。
及早檢測發現癌症是對付癌症的最好方式。沒有擴散的腫瘤是最容易對付的。早期的腫瘤都在原來的部位,外科手術切除,加上擔心萬一有少量癌細胞切除不幹淨而采用的局部放療會有很好的效果。很多檢測其實並不費事,如腸鏡檢測後的定期糞便檢測(Cologuard)就很省事。家有一定遺傳風險的也可以早檢測(BRCA mutations)。。。
還是提醒各位,生活需要樂趣,在不影響快樂的大前提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說不上一定有效果,至少可以安慰自己:我作了我能作的,其他就交給上帝吧。。。
我在乳腺癌藥物篩選相關的領域作了幾十年的博士後了。希望地主們不要嘲笑我們科研工作者的貧窮和往往看不見結果的努力。我在等明年後年我們篩選出來的compound對抗藥性乳腺癌的臨床效果。我不是等發財,成了也沒我份,就是想看看傻幹了30年的研究能不能帶來一絲自我安慰。。。
https://kanker-actueel.nl/images/FACEBOOK%20Questions%20TEQ-103%2020DEC23_231221_15144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