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太極拳的懷舊
小區俱樂部新增太極拳活動,我倍感親切。太極拳教練是一位黑人,他身穿傳統太極功夫衫,拳法緩慢而流暢,非常優雅漂亮。在悠揚的傳統太極音樂中,老師用英文說金雞獨立。我緩緩地舉起手掌,抬腿屈膝,展示著金雞振翅。
這個拳勢,不僅是身體的動作,更是一種內心的狀態,自信和寧靜的像征。我站在那裏,手掌懸於胸前,腿蹬地而起。感到自己獨立放鬆,心境平靜和諧。半個世紀前年輕時代的往事,浮現在腦海。
(1)
1970年上海,在南京東路盡頭的外灘。一群衣著樸素的晨練人群,列隊在和平飯店對麵廣場練習太極拳。沿江綠地整潔幹淨,早晨陽光明媚,生機盎然。在這個美好的春天,一個瘦弱膽怯的年輕人,靦腆地靠在廣場巨幅宣傳畫架下,好奇地凝視習拳老年人群。
那時我十八歲,被持續嚴重哮喘折磨兩年。生活就是急診室,醫院和病床。我性格變得自卑孤僻,害怕與人交往,完全與社會隔絕,陷於憂鬱之中。 新年伊始,哮喘稍有緩解,我整天冥思苦想,如何恢複正常人的生活。
當早晨陽光穿透樹蔭,海關鍾聲響起,我開始了難忘的太極之旅。在外灘廣場,跟隨大師的步伐,學習揚氏太極拳的基本拳勢。習拳者大多是頭發花白,年近花甲的老年人。像我這樣青少年寥寥可數。在綠地那一邊,一群年輕人在敏捷地翻跟頭,精力充沛,朝氣蓬勃。
最初幾星期,我常常動作笨拙不標準,左顧右盼,偶爾還會做岀不可思議的怪動作。我注意力分散,老是注意激情奔放的年輕人運動。這帶來不安和自卑,讓我沮喪和尷尬,心境更加焦慮,感覺自己未老先衰,這輩子完了。
太極大師注意到我難為情舉止。他強調,太極拳不僅於鍛練身體,更是修身養性的方式。內心的平靜十分重要,要排除幹擾,進入了一種怡然自樂的精神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找到此種感覺,在喧囂的人群,找到自己的寧靜天地。隨著自己的心靈獨立起舞。很快,我掌握了太極拳動作要領,呼吸和拳勢慢慢協調。我的太極拳動作也自然流暢連貫。
就這樣,我每天早晨堅持練習太極拳,沒有一日懈怠。我漸漸領悟到太極拳所蘊含的哲理。感受到內心的平和,身心放鬆。生活仿佛有了滋味,看到了希望。我減少了與人交往的焦慮和恐懼,精神狀態明顯好轉。
我的哮喘也出現轉機,預放噴霧濟的施用,疾病過敏源的控製。再加上我處在青少年發育級段。很快,哮喘得到了控製,身體逐漸恢複健康。我能像弄堂裏的正常青少年一樣生活。
(2)
春天過去了,上海進入了梅雨季節。作為待業沒去農村的初中畢業生,我很迷茫。在人來人往的人世間,我仿佛是一片在雨蒙蒙中漂泊多年的落葉,被風雨無情地吹打著,沒有歸宿,沒有前途。
街道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待業青年,由於各種原因未能上山下鄉。他們當中有些人頗具才華。有玩弄樂器音樂家,有打造家具工匠,有裁剪縫衣的高手,也有書法繪畫的能人。我嚐試學習過這些技能,但都未能堅持下去,半途而廢,感到自己很失敗。
偶然間,我結識了一位聰明手巧半導休收音機裝配高手,他熱情地分享裝配簡單收音機的經驗。於是,我對組裝半導體收音機發生興趣。我發現,不深入研究理論,單純組裝收音機不難。關鍵要看懂電路圖,熟悉各種符號。然後采購電子元件,仔細裝配焊接。因此,我一開始就大膽選擇複雜的六管半導體收音機。
每天晨練後,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仔細核對電路圖上需要采購的零件。然後,步行四十五分鍾,去虯江路電子市場。在擁擠的巷道市場裏,有許多擺滿各式電子器材的小店鋪。我仔細挑選,尋找著所需的電容、電阻、晶體管和電路板等零件。
回到家中,我將零件仔細核對,排列在桌麵上,對照電路圖的符號,細心焊接元件,聯結電路板。我按照圖紙安裝了放大器、調諧器和混頻器等。每一個元件精確地放置,每一根導線仔細連接。我仿佛在拚湊一幅複雜的拚圖,一點點地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裝配工作。
可能買錯了電路板尺寸,收音機外殼裝配不上。於是,我幹脆用木板製作了一個盒子,放置新裝配的收音機。外觀不雅觀,但非常實用。當打開收音機的那一刻,我屏住呼吸。收音機發出清晰的聲音,我激動得難以言喻。那是我年輕的時候,充滿喜悅和幸福的一天。
組裝半導體收音機,並不是簡單依葫蘆畫瓢,一堆零件的堆砌。需要一定手工技能,耐心細致。這是努力學習的產物。收音機播放的不是簡單的音樂,更是自信和成就感的交響樂。它幫助我拋棄自卑和迷茫,感受到身上蘊藏的能量。隻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我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就。
(3)
炎熱的夏天來臨,一天,我從外灘練完太極回家,發現父親已經匆忙上班。寫字台上,一張醒目卡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圖書館借書卡,我驚喜地的跳了起來。
當時,上海的圖書館處於癱瘓關閉已久。這年七月,圖書館勉強恢複開放,但仍然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地方。父親為我爭取到了單位分配的圖書卡。這在當時實屬珍貴。沉默寡言的父親,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
從此,圖書館成了我心靈的避風港,我開始頻繁前往圖書館,沉浸在書海之中。最初我漫無目的,隻是為了消遣時間。我借閱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從愛情小說到曆史傳奇,再到科普常識。偶爾,我也會接觸一些深奧難懂的名作。在這浩渺書頁世界中,我感受著知識的涓涓細流,潤澤著我內心的貧瘠土壤。
那天秋雨淅瀝,我在圖書館的靜謐角落,遇到一位尊教的長者。我剛借閱一本人物傳奇,準備離去。突然發現角落書桌旁,有位熟悉的老人。他背駝得很厲害,頭發斑白,正專注地閱讀一本厚厚的老書,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什麽。他是我們弄堂新搬來的鄰居。 這位老人曾住在淮海路洋房,由於曆史或出身原因,被強行暫時搬遷到了我們弄堂,安置在很舊小屋裏。與我們石庫門樓房不同,他家沒有天井和廂房。每天早晨,居民請示集會時,他屬於專政對象,站立在人群最前麵。
盡管他受迫害,生活環境異常艱難,但是他家孩子出類拔萃,彬彬有禮,明顯受到良好教育。他家初中小兒子每日在家繪畫,其作品展現出了高超的技藝,令人歎為觀止。他的素描,栩栩如生,達到專業水平。弄堂居民無不對這家人報以敬意。少年的才華,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年輕人。有人受他熏淘,最終也成為繪畫藝術家。
老人看上去頗為憔悴,他看到了我時,微微點點頭。我注意到他手中的書籍是外文。他的專注學習精神令人肅然起敬。那天晚飯前,老人準時出現在裏弄晚匯報人群。他彎著腰,畢恭畢敬的站著,臉無表情地看看我。 這位老學者形象讓我深受震撼。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老人依然在圖書館尋求知識的滋養,為生命晚霞增添絢爛的色彩。難怪他的孩子們如此聰明,才華橫溢。知識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也為他贏得了尊敬。
我是老三屆六八屆初中生, 在文革前有一年規範學習 。 由於健康原因,我經常請假,但是學校生話仍然令我向往。我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地理、作文和英語 。那段中學時光仿佛已是一本古老的書,封麵泛黃,但裏麵的精彩內容我仍然記憶猶新。
記得剛開學時,老師布置一篇作文《我的一天》。我用文字描繪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午後的書聲琅琅,傍晚的夕陽餘暉,徳智體全麵發展的一天。語文老師對這篇作文大加讚賞,稱其為範文在班裏詳細點評。如今,我仍然能背誦那篇作文。那篇作文像一束微弱的燈光,點亮我在漆黑道路上的摸索。
我在初中首次接觸英語。記得曾在課堂上朗讀短文。由於我的鼻音很重,再加上刻意模仿老師的倫敦發音,深得他喜愛。新年來臨之際,學校文藝表演。老師在幾百學生中,挑選我和四位同學英文歌演唱。那時候,英文歌很罕見。演出那一刻,當燈光照著舞台,老師同學鼓掌歡呼,英語老師微笑,十三歲男孩內心充滿自豪。
尊敬長者的啟迪,校園生活的回憶,以及年邁父親的期望,促使我沉思。我開始了係統的自學之路。我從未想過,將來會有機會去高等學府深造,隻想專注於我所熱愛的學習,完善自我,不虛度此生。
我穿梭在圖書館的書架間,沉浸在書頁裏的知識中。我自學了數學、地理,文學等各個領域的課程。我用自己裝配的半導體收音機,耗費五年時間,完成了從初級到高級進修班的全部英語廣播教材。之後,我自學了大學靈格風課程,並借來留聲機,傾聽教材的英文唱片。自學讓我獲取了知識,還培養了自律性和堅持不懈品質。這對文革後,我進大學拿學位,讀研究生發展專業至關重要。
如今我已退休,重新拾起太極拳,感受到懷舊的情懷。那一串串回憶珍珠,串聯著人生的點滴。難以忘懷的七十年代,標誌著我人生的轉折點,成長中的裏程碑。從太極拳帶來的身心健康,到組裝半導體收音機帶來的自信。從在圖書館閱讀群書,到認真係統自學提升自己,我踏上了健康有意義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