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周末,找個能扯的話題。
據說,身體營養成分與人類最接近的的常見動物是:家豬、和鼠
早年在中土,曾從事過十年與營養相關的研究工作。看過許多資料,聽過很多講座,還有老前輩們的經驗。
上麵那種說法,就是中科院營養所的幾位前輩閑聊時旁聽來的。俺花了很多精力查證了這種說法。
豬和鼠,都是雜食,與人類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人吃啥,養的豬和變相散養的鼠也吃啥。
另外,豬的重量與人差不多,主要內髒器官也與人相似。
故,在設計異種轉基因心髒供體時,豬被列為首選。當然,豬長得快,也是主要因素。要是弄個靈長類,長幾十年才成熟,硏究者都熬沒了,還研究個p。
曾經,嚴重燒傷患者體表用豬皮臨時覆蓋,主要因為其成份與人皮太接近了。這也許是以後會扯到的另一話題:皮膚保健。
日偽時期的一些資料,曾比較了 人 與豬 基本化學成分,很相似。認為豬是人類最適合的營養來源,可以充分吸收利用。滿州國曾大力發展養豬,代替水產不足。
田鼠營養成分也很接近人類,除了脂肪。
俺打小 便與豬有不解之緣。
1961年,父母正值壯年,響應國家號召開小片荒,把宅子周圍日本人留下的草地花園開發成了菜園、玉米地。還在附近的山角下開墾出幾個“小片荒”。貼牆根蓋了豬圈,養了個豬崽。
俺和哥在長托留宿,周六下午回家後首先要幹就是拎著籃子去地裏抜草挖野菜劈玉米葉摘豆角葉,回來喂豬。拉屎也要蹲在豬圈牆上,撒尿麽,自然在菜地裏………
等到冬天上凍的時候,豬被宰了。一百多斤,出了幾十斤肉。剁成小塊,澆水凍上,放在戶外缸裏,填上雪,木板蓋嚴,壓上大石。吃了好多天“下水”,最喜歡自家灌的血腸燉酸菜。
離春節沒幾天的一個夜裏,聽到窗外有動靜,媽敲了敲門,喊了聲“差不多就行了”,遂聽到跑路聲。早起一看,少了幾塊肉。還好,剩下的夠過年了。除夕早上家門口地上擺了個小麻袋,裏麵裝著粘豆包。
第二年家裏覺得劃不來,沒再養豬,開始了雞、鴨、鵝養殖大業。最多那一年,上百隻雞,十幾隻鴨,三頭大鵝。自打上小學,種地、養殖,便成了我和哥的課餘生活。
文革起,不讓養殖了,還可種地。肉食少了,糧食不頂餓。於是琢磨起田鼠來。
我家在工、農交界處,廠子和家屬區周圍都是農田,往西不到百米就是一溜小山包,南走幾裏就是鬆花江。
秋天農民收割後,我們一群半大小子拎著鍬鎬釺沿田埂子找鼠洞,挖、刨、捅、震、煙熏、尿灌,斬盡殺絕。
秋鼠肥碩,剝了皮,抹上鹽,自行車條串了,架火上烤。不時,油落入火助勢,那個香啊,隻啃四肢後背(沒水,不開膛破肚)。三五隻下腹,肚圓回家。
冬天挖不動,用煙熏、鞭炮崩,把田鼠攆出洞,雪地裏鼠跑不動,易抓。
晚冬和春天的鼠,皮包骨,沒肉,隻好勒緊褲腰帶。等天暖和起來了,一幫刺頭奔向江邊,釣魚摸蝦抓蜊蛄(類似小龍蝦),順便串幾隻蛤蟆。抹上鹽,烤。等農田裏有了出產,土豆、地瓜、玉米、毛豆……隻要能吃的,烤。
至今,無比懷念田間油鼠和江邊燒烤,還有那些花裏胡哨的臉。
附言
營養學定律之一:無論你吃的多麽有營養,能被你消化吸收利用的,才是你的營養。
而豬、鼠因為有著與人體類似的營養成分,利用效價高。也就是營養價值高。
當你吃了你不需要的營養成分時,就是負擔,甚至有害。
而牛、羊等草食動物的營養成分構成與人有區別,尤其是其脂肪類,不應做為人類食物的首選。
至於雞麽,吃久了自然會明白。
吃雞沒問題,但隻吃雞就有問題了。雞的營養成分與人差別較大,不能全方位提供人體所需營養。其實,人馴化雞的初衷是為了“蛋”
補充閱讀
https://healthypig.com.hk/zh-hans/blogs/健康豬雜誌/30-種豬肉常見部位的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