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
符合如下任何一條: 1.呼吸窘迫,呼吸頻率(RR)≥30次/分; 2.靜息狀態、無吸氧時指脈氧飽和度≤93%; 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 4.符合以上任何一條,按照重型管理;或者,雖然尚未 達 到上述重型診斷標準,亦按重型管理病例:肺部影像學 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50%者;年齡>60歲、 合並嚴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惡性 腫瘤、結構性肺病,肺心病以及免疫抑製人群等。
………
治療原則
臥床休息,支持治療,保證充分熱量;維持水、電解 質與酸堿平衡;及時進行氧療及機械通氣等生命支持措施, 預防和治療並發症;治療基礎疾病;預防繼發感染。總之, 使患者在最可能有效的生命保障狀態下,渡過重症期病程。
https://rs.yiigle.com/yufabiao/1190560.htm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識別,需要細化預警指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文件[5]指出患者出現氣促,呼吸頻率(respiratory rate,RR)≥30次/分,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93%;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吸氧濃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30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24~48 h內病灶明顯進展>50%者按重型管理。國衛辦醫涵[2020]127號文[6]明確給出了重症患者的預警指標,如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進行性降低;淋巴細胞中B細胞明顯降低,CD4及CD8 T細胞不斷下降;炎症因子如白介素(interleukin,IL)-6、反應蛋白進行性升高;乳酸進行性升高;高分辨CT顯示病變範圍快速擴大;基於這些,重症患者的確診是需要心電監測、血氣分析、胸部CT等的檢查,預警指標更是需要反複動態的化驗和檢查才能預警。那麽炎症指標、血氣分析和胸部CT掃描的時機和節點就是一個關鍵問題,間隔多久檢查,什麽症狀出現了檢查都是臨床一線醫師需要考慮的細節問題。麵對然傳染性較強的新型冠狀病毒,需要嚴格的三級防護措施,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和特殊的工作場景下,如何簡化診療流程,聚焦臨床特異指標,早期識別重症患者顯得非常重要。
………
診斷重症新冠肺炎,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態必須重視
患者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態與多種疾病的預後相關。新冠肺炎患者也不例外。
老年人和患有哮喘、糖尿病、心髒病等基礎疾病的人感染病毒的風險可能增加[11]。前期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分析發現,25.2%的患者至少合並一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重型患者比非重型患者平均年齡高出7歲[3]。目前臨床工作中也發現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常常合並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髒瓣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基礎疾病,因此重症超聲的應用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心肺基礎疾病,評估患者心髒功能,包括瓣膜病變情況,心室的大小、厚薄、運動,舒張收縮功能,容量狀態的評估等。也同樣可以評估患者肺部病變情況,並根據肺部病變性質和範圍,如局灶性B線,彌漫性B線,肺間質綜合症及肺實變,明確肺部病變程度及範圍,及早采用不同的氧療手段,並早期啟動體位性治療,如高側臥位和俯臥位,甚至采用動態體位治療(側臥位、俯臥位、對側臥位、仰臥位交替)可以改善患者肺部通氣血流比例、氧合指數及肺的順應性[12]。
附
重症醫學科是幹什麽的?
http://www.rmhospital.com/article/id/4008.html
以下患者都是重症醫學科收治的範圍:
(一) 急性、可逆、已經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係統功能衰竭,經過嚴密監護和加強治療短期內可能得到恢複的患者。
(二) 存在各種高危因素,具有潛在生命危險,經過嚴密的監護和有效治療可能減少死亡風險的患者。
(三) 在慢性器官或者係統功能不全的基礎上,出現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經過嚴密監護和治療可能恢複到原來或接近原來狀態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