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病因預防和應對

來源: doldentate1 2022-08-28 17:55: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0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doldentate1 ] 在 2022-08-28 22:58:5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什麽是新冠後遺症,或者 long Covid? 新冠病毒感染為什麽會有後遺症?應該如何減少後遺症?如果已經有了新冠後遺症應該如何麵對?到目前為止,有關新冠後遺症的疑問很多,但是很多問題還沒有明確答案,甚至如何定義新冠後遺症也存在很多不同看法。今天重點談談新冠後遺症發生的原因,介紹新冠後遺症常見症狀,最後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如何應對新冠後遺症。

https://youtu.be/sWD995qyRDs

新冠病毒感染為什麽會致病?我們知道,背新冠病毒感染以後會出現很多不同症狀,包括疲倦,發燒。咳嗽,腸胃反應·,失去味覺嗅覺等等。看上去新冠病毒感染後病情複雜,似乎毫無規律,為什麽會這樣?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這些宏觀症狀都是在微觀上病毒感染對人體細胞功能破壞的結果。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這是生物學常識。我們必須注意的是,人體細胞有很多不同種類,這些不同種類細胞的結構形狀千變萬化,每種細胞承擔的生理功能也不同。比如說,表皮細胞組成皮膚,白細胞負責免疫,肌肉細胞負責運動,神經細胞負責人體神經信號傳遞和信息處理。所以,新冠病毒感染,在不同被感染者中影響到的細胞可能不同。如果病毒感染影響氣管壁細胞,就會出現呼吸係統症狀,如咳嗽;如果病毒感染影響到人體味蕾感覺細胞,就會影響味覺;如果病毒感染影響肌肉細胞,就會全身無力。新冠病毒破壞力強,正是因為這種病毒可以影響人體很多種承擔重要生理功能的細胞。

疾病是一個過程,對於人體的損傷跟疾病持續時間和破壞性有關。所以,有的疾病可以致命,有的可以很快恢複。在微觀水平上,所有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某種原因導致人體細胞損傷。有時候,致病因子,比如新冠病毒,隻影響某些細胞的功能,人體細胞可以適應而不造成細胞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致病因子消失,細胞功能可以恢複。這種病變在病理學上被稱為可逆性傷害;但是,並不是所有致病因子導致的傷害·都是可逆的,有的傷害可以導致細胞死亡。這類病變就屬於不可逆的。因為人體重要組織器官大多有一定給再生能力,或者部分損傷也可以承擔正常生理功能,少數細胞死亡一般問題不大,比如說,一個腎髒,一半肝髒都可能滿足人體需要。但是,如果傷害持續蓄發展,導致大量細胞死亡,就會導致宏觀肉眼可見的器質性病變。比如說,脂肪肝,吧、肝炎,肝硬化,肝癌,就是一個肝髒持續破壞的病例。

明白了可逆性病變何不可逆性病變區別,就很容易理解新冠感染後遺症為什麽會發生。簡單說,病毒感染會出現兩類人:對於某些人,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破壞比較輕或者自身修複能力比較強,感染導致的破壞是暫時的或者不足以引起嚴重不可逆病變,當病毒消失以後,身體很快就基本恢複正常了;對於另外一些人,也許由於身體抵抗力弱,也許由於病毒造成的破壞嚴重,出現了不可逆病變,當病毒消失以後,身體的部分功能無法完全恢複,就出現了後遺症。所以,後遺症不是新冠病毒感染特有的,很多疾病都可能留下後遺症。比如說,呼吸道感染導致的慢性支氣管炎,急性腎炎導致腎功能下降等。新冠後遺症之訴以·引起注意,是因為習慣感染的人數非常巨大,而且出現後遺症的比例相當高。根據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份研究報告,全球受到新冠後遺症影響的人數高達2億人。

根據研究數據匯總,常見新冠後遺症包括:全身性症狀,例如疲倦或疲勞,體力或腦力勞動後症狀加重,發燒;呼吸和心髒症狀,例如呼吸困難或氣短,咳嗽,胸痛,心悸;神經係統症狀,例如·難以思考或集中注意力(“腦霧”),頭痛,睡眠問題,站立頭暈,針刺感,嗅覺味覺改變,抑鬱或焦慮;化係統症狀,例如腹瀉和腹痛;也有人·會出現關節或肌肉疼痛,皮疹,月經不調,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重症監護後綜合征等

預防 COVId 後遺症最重要的是預防感染,所以疫苗,口罩非常重要。接種疫苗苗有助於預防感染,更可以大大減少感染後出現重症的幾率。感染後出現重症意味著對於機體的損傷嚴重,容易出現不可逆病變而留下後遺症。研究表明,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接種疫苗但經曆突破性感染的人出現新冠後遺症的機率大大減少,當然,平常注意身體健康,保持健康飲食和適當活動對於預防任何疾病都有幫助。對於已經出現新冠後遺症的人開說,首先要打消心理·顧慮,減少後遺症對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影響。因為新冠後遺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感染新冠後很多健康問題為題的統稱,不可能有一種藥物或者方法可以治療所有後遺症。但是,新冠後遺症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獲得專業幫助的,關鍵是針對自己的問題製定醫療方案。

我自己前一段時間感染後也出現一些遺留問題,主要是感覺疲倦無力。嚴重的時候,走路都覺得累。氣短,心跳加快。不過我沒有因此放棄。我覺得如果放棄也許就沒有希望了。所以,每天一萬步堅持走完。的確很難,感覺雙腿拖著,完全是靠意誌力堅持,有時不得不休息一會。但是最後,經過一個多月,完全恢複了。沒有人希望自己會感染,更不會有人希望感染會有後遺症,但是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控製,隻能自己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

所有跟帖: 

這篇寫的很好,尤其最後一段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8:39:04

最後一段,可不一定啊!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572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23:46:35

作者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才開始鍛練的。不像本壇那位達人,尚有症狀,即開始蹦噠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7:18:09

“ 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控製,隻能自己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是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7:20:02

我的理解 -doldentate1- 給 doldentate1 發送悄悄話 doldentate1 的博客首頁 (769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9:59:10

一共四個原因,有一個是未打疫苗的。我怎麽覺得應該反過來呢。 -AprilMei- 給 AprilMei 發送悄悄話 AprilMe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9:07:34

打疫苗可能會有突破性感染,但是疫苗對於減少重症和死亡非常有效,重症少,不可逆病變就少,後遺症出現的比例就低了 -doldentate1- 給 doldentate1 發送悄悄話 doldentate1 的博客首頁 (89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9:48:12

很難有數據,因為疫苗率很高.聽到幾位嗅覺暫時失靈(後麵沒問)是打過疫苗,減少重症和死亡 -5181- 給 5181 發送悄悄話 (143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20:12:31

跟沒說一樣。感染時無法防禦的。以ba5的尿性r0值。 -楓林曉- 給 楓林曉 發送悄悄話 楓林曉 的博客首頁 (265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9:18:27

看不懂不奇怪,不接受更是意料之中,何必多餘 -doldentate1- 給 doldentate1 發送悄悄話 doldentat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9:51:59

醫學界還沒摸到門徑,你都全門清了。哈哈。 -楓林曉- 給 楓林曉 發送悄悄話 楓林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21:07:38

7,寫科普不容易,別不服,要不你也寫個新冠後遺症機理試試?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4:59:33

醫學科普就怕高大上。全懂,全搞定,全確定。 -楓林曉- 給 楓林曉 發送悄悄話 楓林曉 的博客首頁 (167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7:04:2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113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9:28:25

別難為人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7:25:53

不用計較,也別當真,看球的人都覺得自己比打球的人懂得多是不是? -doldentate1- 給 doldentate1 發送悄悄話 doldentat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0:49:51

會搞個基因剪切和納米就想把所有人都控製了不是科學。是control freak 和貪婪 -julie116- 給 julie116 發送悄悄話 julie11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0:54:34

隻覺得他們即可悲又可憐唉。。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507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1:17:08

寫得很好。加上一條,現在發現新冠重症包括死亡,還有long covid, 和每個人的免疫係統特性有關,基因有很大影響 -GoGym- 給 GoGym 發送悄悄話 GoGym 的博客首頁 (755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6:24:09

我引用的一些數據好像就是他們的;免疫,基因,的確是重要決定因素,謝謝你的補充· -doldentate1- 給 doldentate1 發送悄悄話 doldentat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0:44:59

以前總是聽到說刺突旦白與人的細胞受體的關係,現在這理論還管用不? -tryyyyyy- 給 tryyyyyy 發送悄悄話 tryyyyy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7:51:09

刺突是否有毒這是分界線。 -楓林曉- 給 楓林曉 發送悄悄話 楓林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8:27:36

不知道你說的具體是哪個研究,但是認為不同人種手提差異應該是沒有證據的‘ 病毒變異感染力加強應該跟棘突蛋白有關 -doldentate1- 給 doldentate1 發送悄悄話 doldentat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0:40:58

你的意思是不同人或人種受體沒有差異? -tryyyyyy- 給 tryyyyyy 發送悄悄話 tryyyyy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2:22:53

寫得好!謝謝分享!還有一個問題我很感興趣,就是什麽因素增加多次得新冠的風險? -顏西- 給 顏西 發送悄悄話 (123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0:08:23

1.免疫有問題;2 有基礎病;3.營養不良;4.睡眠不好 5、過量服用抗菌素 -doldentate1- 給 doldentate1 發送悄悄話 doldentate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0:38:13

+1同意,另補充:過度勞累,抑鬱焦慮。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0:54:47

我有個同事第三次得了,沒有一次症狀輕的。的確有基礎病。 -顏西- 給 顏西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4:16:23

多大年紀啊 -jelous- 給 jelous 發送悄悄話 jelo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11:19:00

打了那麽好,自個偷著樂不行嗎? 到處收集別人吐給你看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英明正確。 -bedbug- 給 bedbu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1/2022 postreply 10:29: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