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過敏日:過敏了怎麽辦?

世界過敏日


2005年6月28日,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了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預防過敏反應及過敏性哮喘。

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是世界過敏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提出的全球倡議。近年來,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出現了各種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等。其中皮膚過敏是一種最常見的過敏形式,有資料提示,約有20%的人有皮膚過敏現象,表現為濕疹、特應性皮炎、蕁麻疹、接觸性皮炎、蟲咬皮炎、藥疹或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並且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我們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積極應對與預防過敏反應。

為什麽過敏性疾病會盯上你呢?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麽是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是變應原(過敏原)引起的機體異常免疫反應,導致組織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礙。可發於各個年齡階段,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而夏季是過敏性皮膚病的高發期,那麽它為什麽會發生呢?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通俗來說就是“過敏體質”,醫生常常會問診詢問你近親是否也有相關的過敏性疾病。但是並非所有的過敏體質患者均會發病,其與自身的免疫力等個體差異密切相關。

2、過敏原

過敏原是大家都知道的最常見的原因,大多數是通過皮膚接觸、吸入、食入或注射等途徑進入機體,主要有動物的皮毛、昆蟲的毒毛,花、果,紫外線,吸入花粉、塵蟎,食入海鮮魚蝦,注射藥物及疫苗,接觸金屬製品、日用洗滌劑、化妝品、油漆汽油等化工原料。這也是為什麽醫生在詢問患者時,會涉及到患者的職業、最近的去向和活動,這對於疾病的判斷有一定幫助。醫生根據病因、症狀及皮損形態,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以明確過敏原,而不是一概而論,簡單來說一般對於花粉塵蟎黴菌食物等采用抽血進行血清變應原特異lgE檢測,但是對於比如主婦手、職業長期接觸化學物、長期難愈的皮炎濕疹等就進行斑貼試驗進一步明確病因。

3、環境、生活方式

比如室內如果產生汙染物如甲醛等,可能與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有關。此外,現代的生活方式比較注重衛生,比如頻繁的洗浴的患者認為,我這麽愛幹淨,為什麽還會過敏出現皮疹,其實過度的洗浴反而更容易損傷皮膚屏障,使機體的免疫失衡,這也是為什麽城市人比農村人更容易發生過敏。其次,熬夜、工作壓力大的社會因素,也是誘因之一。

過敏性皮膚的特征和過敏表現是什麽?

過敏性皮膚的特征為:皮膚表皮薄,細膩白皙,皮脂分泌少,較幹燥,微血管明顯,皮膚幹燥,角質層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肌膚表麵的皮脂膜形成不完全。

皮膚過敏主要表現為各種類型的皮疹,伴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紅腫。如蕁麻疹會出現瘙癢性風團,就是老百姓常說的風疙瘩,短時間內迅速出現,發無定處,反複發生;濕疹皮損形態多樣,對稱發生,常遍布全身,極易成慢性;特應性皮炎好發於兒童,特征表現是皮膚幹燥,肘窩、膕窩常年皮疹難消(中醫叫四彎風),瘙癢難耐,易反複急性發作。除了皮疹和瘙癢外,還可伴發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因此早期的及時幹預非常重要,可以減輕或避免後期的鼻炎或哮喘;蟲咬皮炎最常見的是出現分散的水腫性丘皰疹,甚者嚴重水腫、大水皰,瘙癢灼痛感。

此外,藥疹(也稱為藥物過敏)很常見,藥疹又稱藥物性皮炎,是藥物通過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的皮膚黏膜炎症的反應。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見的有磺胺類藥、解熱鎮痛藥、安眠藥類以及青黴素、鏈黴素、靜滴的中藥等。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非常複雜,大致可以分為:藥物過量,不耐受,特發性,副作用,繼發作用和過敏反應等。藥疹是過敏反應的最常見類型。一般來說,藥疹多在治療開始後5~20天經過致敏而出現。但如果以前曾接受過同樣藥物或同類結構的藥物治療,則可於數小時或1~2天內迅速出現。常見的藥疹皮膚表現有14種類型,表現非常複雜,若發生藥物超敏綜合征,剝脫性皮炎,大皰性表皮鬆解壞死等,均可致命。因此,若用藥後發生皮疹,必須高度重視,及時就診。

過敏了該怎麽辦?

通過這些常見症狀,讓患者對自己的疾病和治療有初步了解。對於症狀輕微者,患者立即脫離引起過敏的物質,就可以快速緩解;對於不能明確對什麽過敏或者脫離之後,過敏症狀仍持續存在者,就要及時就醫。其用藥遵循急性期滲液、紅腫明顯時,采用中藥煎湯濕敷或熏洗,無糜爛、滲出采用洗劑,如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亞急性期有鱗屑、痂皮,采用油劑,如紫草油;慢性期浸潤肥厚、苔蘚樣變,采用軟膏類,如青石止癢軟膏;另外可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或鹽酸西替利嗪等),局部外用激素抗炎止癢,尤其注意激素的使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選擇合適強度和劑型的激素並逐漸停藥的原則,不可濫用、過用、突然停用激素;如果患者皮疹麵積擴大,瘙癢、水皰嚴重者,需及時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對於嚴重、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要高度重視

1、急性蕁麻疹

患者常先出現皮膚瘙癢,很快在瘙癢部位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皮膚凹凸不平,患者表皮的水腫、風團通常在24h內消退,但容易反複發生新的風團。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呼吸道症狀表現為哮喘及喉頭水腫、甚至呼吸困難、昏厥窒息,胃腸道黏膜受累可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由感染引起的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等全身中毒症狀,尤其發熱最高可達40℃。因為其發病特點就是可發於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病迅速,因此,建議患者急性期發作或麵積擴大一定要高度重視,防止並發症的發生,一旦出現上述不適症狀,一定要緊急及時就醫,否則會危機生命。

中醫外治對於治療急性期有獨特的優勢,大多以涼血解毒,祛風止癢為主。其中風團鮮紅灼熱者,常以消風散加減牡丹皮、赤芍疏風清熱,涼血止癢。可配合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若重者瘙癢劇烈,皮疹大麵積發生難以控製者,可靜脈點滴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等,盡快控製病情,防止並發症的發生。若出現喉頭堵塞感,胸悶、憋氣等,需盡快到最近的醫院,而不是到最大的醫院進行急救。

2、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是一種難治的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皮損表現主要以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為主,患者往往瘙癢難耐,常因搔抓形成糜爛麵、滲液,有的因瘙癢劇烈,影響了日常休息甚至引起了神經功能障礙,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而劇烈搔抓、熱水燙洗或其他的刺激也會加重皮損,如果繼發感染,則可能形成膿皰、膿痂、淋巴結腫大,發熱;也可能誘發細菌、真菌、病毒的感染;也可能使皮損相互融合而泛發全身,形成全身彌漫性潮紅,甚至出現大片的滲液和糜爛,從而繼發成紅皮病,使多係統損害、影響代謝,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在出現濕疹後一定要與醫生協同配合,注意調護,切忌熱水燙洗,暴力搔抓而加重。

首先尋找誘因,查找過敏原,進行抽血或者斑貼試驗。其次急性濕疹與“濕”“熱”密切相關,以濕熱蘊膚多見,內治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外治根據上述原則,有滲液時選用苦參、黃柏、地膚子、白鮮皮、枯礬、馬齒莧等清熱解毒止癢之品煎湯濕敷或10%黃柏溶液冷濕敷,無滲液僅有紅斑時選用三黃洗劑或爐甘石洗劑外用。急性期中藥內治常選用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荊芥、防風、苦參、黃芩、大青葉、白茅根等,清熱涼血,除濕止癢。可配合抗組胺藥或靜脈輸液鈣劑、維生素C、複方甘草酸苷等抗炎、抗過敏治療。

3、藥疹

藥疹的診斷主要是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除固定型藥疹具有特征性表現外,多數藥疹不易於其他原因引起的同樣症狀相區別,必須根據病史及發展過程加以綜合分析而做出判斷。在臨床上,對驟然發生於治療過程中的全身性、對稱型分布的皮疹要有警覺,詢問用藥史,特別注意藥物的交叉過敏以及隱蔽形式出現的藥物過敏。熟知各種類型的藥物過敏特點,排除類似的內科和皮膚科疾病。一般藥疹的顏色較鮮豔,癢感重。通常藥疹在停用致敏藥物後很快好轉和消退。在臨床上用藥後發生藥疹,停藥後消失及再用時複發的藥物史很有診斷意義。

藥疹的治療原則:(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以及與其結構相似的藥物。(2)多飲水或輸液促進體內藥物的排泄。(3)輕症者給予應用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及鈣劑。重症者加用糖皮質激素。(4)預防和控製繼發感染。(5)支持療法,注意補液和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對伴黏膜損壞者要積極保護黏膜,尤其是眼結合膜,防止角膜渾濁及黏膜的粘連,小兒要注意龜頭及包皮的糜爛,造成包皮狹窄。每日可用3%硼酸水清洗或皮質類固醇類眼藥滴眼,口腔注意清潔,經常漱口,可選用2%碳酸氫鈉溶液漱口。

營養療法與健康管理

主要根據個人體質差異,並找到過敏根源,采用立體排毒的方法,修複免疫力;同時, 采用多元化的食療、功效營養素,以及精油等方法,改善並消除環境毒素、藥物以及來自食物的毒副作用。

總之,無論是急性濕疹、藥疹、急性蕁麻疹還是其它的過敏性皮膚病,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一定不要忽視它的危害和影響,皮膚病的特點多易診難治,可急性發作,反複難愈,因此在醫生常規治療的同時,一定要積極調護,切記搔抓和燙洗,少洗澡,注意保濕護膚,保持心情愉快,早發現早治療,防止加重或複發,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