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幹為陽明熱象,手足酸疼為太陰水飲的表現之一,疲勞感既可以表現為沉重無力,也可以表現為沒勁兒勞累不想動,前者為水飲聚集四肢,我們稱為“濕家”或有“溢飲”,後者為少陰證的表現之一,漏下必定血虛,據你以前的帖子血細胞低於正常,也是表現之一,隻是你平時沒有注意身體健康細節而已。
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如果你有艾條,艾灸小腹任脈關元,氣海,神闕及雙側內踝上三寸之三陰交。你可能現在稍顯陽明太陰少陰合病兼血虛。
所有跟帖:
•
她已經陰虛了,自己又沒經驗,艾灸須謹慎。你說的穴位可以紮針或自己用力按壓。
-''''''-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0:10:39
•
兩害相權取其輕,先把血止了再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需當速固。”自己紮針比艾灸更危險。
-lbctymouse-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0:25:53
•
她這樣子艾灸止不了血。不論陰陽,生脈飲就是臨床上用來止血的。
-''''''-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0:42:59
•
艾灸我沒有什麽說的,我不確認。你其他的理論在婦科上我是理解不了,對比時方,我認為時方的理論方藥更合適。
-kai2002-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0:31:03
•
我們學的理論體係不同,很正常。以前用艾灸臨時給人止過血。
-lbctymouse-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0:34:36
•
她這種情況艾灸很可能會加劇出血。你的陰陽,六經八綱呢?
-''''''-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0:47:47
•
您如果想討論病情和學術問題,沒問題,但是以質問的態度,第一不可取,第二沒意義,我以六經方證為主,我們所學頗有不同,但最後還得落到
-lbctymouse-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19:24
•
我隻是指出你前後矛盾的地方而已,別東拉西扯。
-''''''-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39:12
•
有什麽好矛盾的,中醫八綱已經被包括在六經理論裏了,最後不還是得落到方證上麽,這是劉渡舟老先生自己總結的,您難道不知道劉渡老?
-lbctymouse-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44:56
•
不辯陰陽,何談六經八綱?在這裏掉書袋,動輒對病人說六經八綱,能解決問題嗎?
-''''''-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52:06
•
您還是歇會吧,中醫八綱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盡在傷寒論六經體係,我們就是用六經辨病辨方證,對於證不清楚,不能輕易出方。這是我們的原則性
-lbctymouse-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3:02:21
•
我是讓你別對病人掉書袋,除了背書你還會做什麽?
-''''''-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3:11:51
•
我就奇了怪了,你的分析和出的方不是從書上來的,是你自己拍腦袋想的?你學醫時候不背書?!你自己想過沒有,你什麽時候沒用過書上的東西
-lbctymouse-
♀
(668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3:33:21
•
對病人說話要讓對方聽得懂,我盡量在這麽做的。別以為就你學過六經八綱,你能靈活應用就不會老是背書了。
-''''''-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3:47:23
•
多謝。平時總看中醫好,艾灸好,過去也自己養生艾灸過,可現在又不敢。
-2kidsMomCa-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11:32
•
您還是等兩天先去見本地醫生吧,之後找當地中醫調理,安省中醫多得很呢,可別聽我們在網上亂支招,舌脈全沒有,描述也不全,您耽誤工夫。
-lbctymouse-
♀
(0 bytes)
()
11/12/2021 postreply
12: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