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坦滿周歲了,她延續著大家對老投坦的愛。她很安靜,不愛說不愛笑,安靜得如同遺世的古樹,落寞而滄桑。
約一個月前,當老朽問我是否願意任版主時,我開始認真地考慮如何讓壇子煥發青春,喚回她前世的美麗。
於是,我把自己的大致思路說與了老朽。後來,填版主申請表時,我又把大致想法說與了網管。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想可能我說的大致思路,既無前因後果,也無展開,也無討論。
於是,便有了此文。
首先,簡單回顧房地壇的前世今生。她生於吵架,長於分家。最初從家坦分出投坦,而後兄弟鬩牆,再分家分出大千,於是投坦成為談房為主,兼談投資的論壇。地主的性格大多較本分,守規矩,投壇的氣氛一直不錯,話題也比較多樣化,雖然有時大千人會拔劍比劃比劃。大約三四年前,話題越來越多,有實質內容的帖淹沒在滿目閑話裏,地主們本分老實,習慣謙讓,說話越來越少,再後來就上演了“沙漠裏的駱駝”,於是阿拉伯人---地主們又搭起個新帳篷,就是現在的“房地產經”。
從我的視角看因由,地主們不是因謙讓或懦弱而走,是因名不正言不順而被迫離開,因為身處名叫“投資理財”的地兒,說投資及其沾邊的人和事理論上就不應被排斥---雖然存在牽強附會與強詞奪理,但漏洞擺在那裏,爭執亦有強詞奪理之嫌。
自三足鼎立,三麵投資旗幟飄揚在文學城上方,新的相對平衡產生。房地坦安靜了,卻過於安靜,透著凋零的死氣沉沉。 雖恰巧遭遇市場寒流,進入半冬眠狀態亦有天時不利的因素。
我認為也有人為可改進之處。
從話題方麵來說,任何投資都離不開政治經濟時局環境,投資房地產亦是如此,它們之間的關係如同苗與陽光空氣和水。插在花瓶裏的幹花不需要陽光空氣水,可它美則美矣,卻不會成長。
前邊我已說過,地主大多老實本分,卻也有些死板,“房地產經”顧名思義---談房,談其它則又是名不正言不順。顯然矯枉過正,自縛手足。所以我認為,這個坦名的限製性強,或應更名為“房談投談”以擴大話題範圍。
事實上,大千與現投坦依然是兩朵股市並蒂蓮, 老投坦曾經幫到過許多人的投資理財話題(幾乎是股市外的所有),淡化在浩渺的字海煙波裏。
目前大千比較安靜,是短線股市投資者的交流場所。現投坦則是股市長線投資者喜歡的地方,話題多氛圍比較輕鬆隨意,又能滿足部分網友談天說地的需求。作為其互補,我們“談”房地產也“談”投資。“談”與“聊”的區別,字麵解釋為:“談”,更正規更嚴肅和更有主題性。“聊”,更輕鬆隨意沒有邊際。
這樣,三個坦三麵旗幟的覆蓋麵也會更廣,劃分也更清晰。 所以,我建議改坦名為“房談投談”。
關於老投坦的一些話題限製,我也有一些思考。
我認為談投資離不開政治經濟。坦裏應該歡迎政治經濟話題,談政策和政治事件對經濟的影響。但出於兩黨之爭的攻擊,特別是個人攻擊,無論是攻擊政治人物或借機攻擊不同政治立場的網友,依然不應在允許範圍內。
我也認為辯論的價值和意義很大,是非曲直越辯越清,應該鼓勵辯論。辯論與吵架雖形似,質卻遽異,辯論是就事論事以事實和邏輯駁回對方,吵架是以打倒或罵倒對方“這個人”為目的。(辨別它們並不難,無關人多寡,無關聲音大小,旁觀者清,糊弄不了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老投坦的魅力,還在於並不死板,有著人情味。因為那時我們會約定俗成地“偷偷摸摸”地在周末(周六和周日)及節假日,談些不在投資範圍內的話題。從投資到生活,分享趣事見聞,健康養身,美好家園建設。我也希望把這點合法化,不再屬“偷偷摸摸”行為。同時也希望延續積極健康樂觀的價值觀。
最後,我還認為大家的坦大家建,每年都應嚴肅認真地來一次專題討論--“房地壇的建設”,好壞弊改,大家討論,讓房地壇民主化,不斷改進,越辦越好。
最後的最後,任何改革,必然有其正麵效果和負麵影響,會違背部分人的意願。所以,我們才有必要在這裏討論,利與弊,孰大孰小,孰輕孰重,孰好孰壞,權衡後找出最佳位置,成為我們論壇的“公約”。清楚界限,能讓我們清楚地知道哪些能做和不能做,減少內耗,減少口水仗,輕裝向前。
如果你愛這個坦,如果你把自己當成這個坦的一員,無論持何種觀點,歡迎參與討論。也籍此帖,聽取其他版主的意見。
謝謝大家!
PS ,此帖僅為討論,且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若有冒犯或說錯話,或膽大妄為,步子太大等等罪行,本人接受質疑,批評,罷黜。此事與其他版主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