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恒。
「希律王」即以東人後裔大希律,約在主前37年左右被羅馬封為治理猶太地的王。他不是猶太人,因此他成為猶太人的王,從出身上並不名正言順,但因他娶了兩約時期馬加比王朝的後裔為妻,在猶太人心中的王位繼承權才算勉強合法。希律為人殘暴,甚至殺害自己的妻兒,但他又是猶太曆史上最著名的建設者,一麵為自己修建希律堡和馬薩達堡,一麵為討好猶太人擴修聖殿,一麵為討好羅馬建設希臘化港口城市凱撒利亞,還在羅馬帝國境內大手筆到處讚助城市建設,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讚助者和策劃者。“伯利恒”意思是“糧食之家、麵包之屋”,是距耶路撒冷東南約8公裏的小鎮,也是大衛王出生的地方(撒上十六18),被猶太人視為“大衛的城”(路二11)。
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 2 “那生下來做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3 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裏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這些“博士”(maji,三博士,三個博士隻是傳統看法,具體人數不詳)可能是波斯的星象家。他們可能是外邦人,也可能是散居在波斯、巴比倫一代的猶太人後裔,所以可能知道關於大衛後裔的應許。神通過博士們的星象學知識來帶領他們見證彌賽亞的降生。“在東方看見祂的星” ,一看到這句話,猶太讀者應該會聯想到在舊約摩西時代,神曾經借著巴蘭預言“有星要出於雅各”(民二十四17),因為一般情況下,當某一個地方的上空新出現一顆星,就預兆著這個地方要出一個君王。盡管有學者質疑,認為這隻是一顆彗星,或其他的自然現象,但這是一次超自然的現象,無疑是更好的解釋,因為這顆星最終把Maji(三博士)從耶路撒冷帶到了伯利恒,必是神的啟示和指引。這裏“在東方”指的是三博士的觀測位置,他們從東方觀察,那星必是在西方(伯利恒方向)閃現。
希律王的不安是怕將來真有一位這樣的真正的大衛後裔和自己競爭王位,從而威脅自己和自己後裔的王位,因為他們從出身上,並不完全符合猶太的律法,猶太人並不真正的從心裏服他。合城的人不安可能主要指的是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的領袖們,他們的地位和財富大都和希律有關,希律的地位不穩勢必會影響到他們。
4 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祭司長”是複數,指較高級的祭司,負責在耶路撒冷聖殿敬拜神。那時的祭司因為貪戀政治和經濟的權利,常常與羅馬政權妥協,大都是接受希臘化的撒都該人。當時的大祭司不再是亞倫的後裔,而是從祭司長中選出,或被羅馬政府任命。“民間的文士”是專門研究聖經、教導律法的人,大都屬於虔誠的法利賽人團體。這兩批人在福音書中擔當了主要的反對耶穌的角色。彌迦書5:2--3 說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裏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做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耶和華必將以色列人交付敵人,直等那生產的婦人生下子來。那時,掌權者其餘的弟兄必歸到以色列人那裏。” 因此,此處經文早已有有關“彌賽亞出自伯利恒”的預言,看起來,希律隻是表麵上皈依了猶太教,並沒有真正的熟悉舊約的聖經。
5 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恒。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6 ‘猶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如上所述,祭司長和文士引用的正是彌迦書5:2,可能也引用了撒母耳下5:2。伯利恒本來是一座小城(彌迦書說法),但因為主耶穌於此城出生,那麽毫無疑問,它就絕不是最小的了(馬太的說法)。因此,我們看到,當馬太引用舊約經文的時候,並非逐字逐句的照搬過來,而是巧妙的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應用。
7 當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什麽時候出現的。 8 就差他們往伯利恒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這顯然是希律的詭計,他並非真的想去拜耶穌,而是想從三博士那裏騙取基督的下落,然後除掉耶穌。
9 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然後停在耶穌所在的地方。”表明這不是行星會合、超新星或彗星,而是超自然現象。這星本來可以直接帶領三博士到伯利恒,卻先引導他們到耶路撒冷,因為神要特意驚動希律王、祭司長、文士和全城的人。但這些人除了希律想除掉耶穌之外,沒有一個人關心這孩子是不是彌賽亞,好像彌賽亞的降生與他們毫無關係。
10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地歡喜。 11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12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進了房子”,表明三博士敬拜小耶穌的這個場景,應該不是主耶穌在馬槽出生、牧羊人在現場見證到的時刻,而應該是在之後的某一個夜晚,可能在耶穌出生幾個月之後。外邦的異教徒(假設他們不是猶太人的後裔)千裏迢迢來敬拜這位宇宙的主,而耶穌的同胞、以色列人的領袖們卻無視祂的降生,甚至在將來還敵對祂,這實在是個巨大的諷刺。
博士們禮物是送給國王的珍貴物件,並不一定有什麽深刻的神學含義。乳香是一種鬆香料,沒藥也是一種香料,三樣禮物可能就是傳統認為有三個博士的依據。雅歌3:6 “那從曠野上來,形狀如煙柱,以沒藥和乳香並商人各樣香粉熏的,是誰呢? 7 看哪,是所羅門的轎,四圍有六十個勇士,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 表明乳香和沒藥都是商人經營的香料。以賽亞書60章6節提到:“示巴的眾人都必來到,要奉上黃金、乳香,又要傳說耶和華的讚美。” 也表明,朝見耶和華的眾民會攜帶貴重的黃金、乳香來。
13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 14 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 15 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當時在埃及有相當規模的猶太人社區,不在希律王的管轄範圍之內,因此,天使命令約瑟一家逃往埃及,躲避希律王的追殺,那裏是最穩妥的地方。
何西阿書11:1 說:“耶和華說:“以色列年幼時,我就愛他,視他為兒子,把他從埃及召出來。“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這句話就引用於此,原是指神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召出來,馬太引用這句話用來表明主耶穌是當年以色列曆史的重演,耶穌是神的獨生子,以色列也是神的兒子,當年以色列一家70口來到埃及一樣,仿佛以色列的嬰孩時期,如今嬰孩時的主耶穌也來到了埃及;以色列人400年之後,被神從埃及帶出來,耶穌也會被神從埃及帶出來。
16 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恒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
心狠手辣的希律,可以殺死他認為威脅到他王位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他照樣可以殺死這些無辜的嬰孩,不過,古代伯利恒的人口不多,學者估計受害的嬰孩也就20個左右,因此,在古代相關的曆史記錄中,未見這事的記載,也就在情理之中。
2歲和以下的,表明從耶穌出生到三博士來拜,其間可能超過1年。希律王死於主前4年,那麽耶穌的出生時間,就應該大約在主前5或6年。古代日曆的公元前後的分界線,即公元0年,稱作耶穌出生的年份,就不很準確。他們沒有參考猶太曆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他關於耶穌出生的年日則相對準確一些。
17 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 18 “在拉瑪聽見號啕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耶利米書31:15:” 耶和華如此說:“在拉瑪聽見號啕痛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耶利米把在亡國時期,以色列的年輕人,被巴比倫人擄到巴比倫去,這些年輕人的母親痛哭,比做當年以色列的妻子拉結,為她失去的兒女痛哭。馬太也聯想到伯利恒的母親們,也必為她們被殺的嬰孩而痛哭。
拉瑪,位於耶路撒冷北麵約8公裏處。這個地方,是往伯利恒的路上,當年拉結被埋葬的地方,也是亡國後年輕的猶太人被擄去巴比倫出發的地方。
從何西阿的以色列人去埃及,到亡國被擄,這兩處馬太引用的經文,正是舊約聖經記載的以色列人曆史的開始和結束,無論是開始,還是被擄之後,神都與以色列人同在。馬太把舊約濃縮的以色列人曆史,和耶穌的出生與逃到埃及聯係起來,正應了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那句話。無論何種情況,神都與以色列人同在,神都與我們同在。
19 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 20 “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 21 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 22 隻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做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裏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
四福音提到義人約瑟的地方不多,對他的描述,不是“起來”娶馬利亞(一24),就是“起來”逃往埃及(14節),或者“起來”回以色列地(21節);不是“起來帶”(13節),就是“夜間帶”(14節),不是“帶著”(20節),就是“帶到”(21節)。約瑟就是一個順服神的命令,極力保護主耶穌和瑪麗亞的好丈夫、好父親的樣子!
大希律請羅馬帝國把其轄地分給他的三個兒子統治:“亞基老”繼承了猶太地和撒瑪利亞地,但因他暴虐無道,在主後6年,猶太人專門組團去羅馬控告他,導致他被羅馬帝國廢黜,此後,猶大地成為羅馬的一個省,由羅馬皇帝任命的巡撫進行管理;“加利利和Perea”是希律安提帕的轄區,加利利地素為猶太人所輕視(約七41,52);而加利利東麵的底加波利等幾個小地方(以色列之外的地區)則由腓力二世統治。
馬太在這裏用了以色列Israel和猶太(Judea)兩個詞,可能是暗示主耶穌這個彌賽亞,會把曾經分裂的以色列和猶大兩個國家再次聯合在一起,祂是整個猶太人的彌賽亞。
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舊約裏麵從未提及“拿撒勒”,當時約有500人口的一個加利利的村莊,約瑟他們以前居住過這裏(路加福音1:26)。本節的“先知”原文是複數,馬太有可能是概括了眾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在世時因出身低微而“被人藐視”(如詩二十二6;賽四十九7;賽五十三2-3所預言),正如後來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被當時的猶太人所藐視(約一46;約七52)。“拿撒勒人”希伯來文與“一條”(見賽十一1)相似,主耶穌就是從耶西殘株上抽出的“一條”嫩芽。或者與另一個詞“王子”相似(見創世紀49:26,申命記33:16)。
一個不太可能的看法是“拿撒勒”這個詞(Nazarene),出自“拿細耳人”(Nazirite)民數記6:2,示師記13:5),因為這兩個詞的希伯來文輔音是完全不同的。
馬太福音的第二章,仍然以“神與我們同在”為主題,耶穌的早期遭遇,正是舊約以色列人的一個相似的縮影,以色列人所期盼的彌賽亞,是神救贖計劃的一部分,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況,神總是與我們同在!有人,把耶穌的救贖稱為第二次出埃及,摩西是第一次,那麽這個埃及,就不是指耶穌避難的埃及,而是整個罪惡世界的象征,來到拿撒勒,是神的計劃,是耶穌要走十字架道路之前他成長的地方,是神與我們同在的地方!
備注:我的這些”聖經創世紀讀經筆記“,很多地方參考了D.A.Carson NIV Zondervan study Bible,"聖經綜合解讀”,李思靜博士的一些講道內容、黃錫木編著的” 四福音與經外平行經文合參“ 以及其他一些參考書目。非常謝謝這些學者提供的一些見解。求聖靈繼續帶領,使我可以完成馬太福音的讀經筆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