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不是全新的故事。我們回溯一下亞瑟王(King Arthur)的兵器:王者之劍(Excalibur),然後試圖探討這後麵隱藏的深意。
在 亞瑟的成長 那篇故事裏我們講過,老魔法師梅林(Merlin)帶著他的學生,年輕的亞瑟,乘一葉扁舟來到遙遠的阿瓦隆(Avalon)。在那裏湖中女(Lady of the Lake)把珍藏多年的上古神兵 Excalibur 交給了亞瑟。
但是這裏有兩個細節。湖中女告訴亞瑟:1)切記不可丟了劍鞘,劍鞘在你就不會受傷害。2)你死前要回到這裏把劍丟回湖裏。
咱們過一會兒試圖解讀這兩個細節的含義。
在另一篇故事,亞瑟王之死 裏我們講過,亞瑟同母異父的姐姐叫摩根勒菲(Morgana le Fay)。她恨亞瑟的爸爸殺了她的爸爸,一直發誓與亞瑟不共戴天。
她有一次趁亞瑟睡著的時候去偷王者之劍,可是亞瑟把劍壓在胳臂下麵,她就隻偷走個劍鞘。有一種說法是她怕亞瑟再找回這個劍鞘,就率先把它扔回了阿瓦隆的湖中。
和開始給劍,和最後收劍一樣,湖中伸出一隻神秘的手,接住了劍鞘慢慢沉入水中。
最後就是 亞瑟王之死 的高潮:蘭斯洛特(Sir Lancelot)和皇後桂妮薇兒(Guinevere)的私情被曝光。蘭斯洛特出走,亞瑟率領高文(Sir Gawain)等騎士追擊。但駐守大本營的莫德雷德(Sir Mordred)反叛,從後方劫殺亞瑟。在最後的卡姆蘭一戰中,雙方兵力幾乎是全部同歸於盡。
亞瑟聚齊最後的一點力量殺死了莫德雷德,但他自己也身受重傷,眼見不活了。如果他當年沒有丟失劍鞘,這場戰爭中就不會喪命身亡。
亞瑟身旁隻剩下了貝德維爾騎士(Sir Bedivere)。他讓貝德維爾攙扶著他,一路回到阿瓦隆的湖邊,命令貝德維爾把王者之劍扔到湖中心。
看著手中的‘天下第一劍’,貝德維爾實在舍不得棄劍湖中。他把劍藏在草叢之中,回複亞瑟說“已經扔掉了。”但亞瑟知道他說謊,勃然大怒再次命令他去扔劍。貝德維爾第二次還是不能下手,又謊報一回,還是被亞瑟識破。直到第三次貝德維爾才終於咬牙把寶劍扔到湖中心。
隻見水裏伸出一隻手接住這把獨一無二的王者之劍,緩緩沉入湖底。
好,大自回溯了基本情節構成,咱們來看一下這把劍的含義。
“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據說這句名言不是胡適說的。亞瑟王係列也有類似的魅力:曆史上是不是真有亞瑟王這個人都沒有定論,那關於他的故事就更不能太當真了,解讀則更是見仁見智。
但上千年來,關於他的王者之劍的起始和結束,都有這麽一個基本成型的傳統。一眾作家不管怎麽騰挪變幻,誰也不敢過於偏離這個主線。
王者之劍的本身,基本無可置疑的象征權力。王權天授,君權神授,所以傳說中是一隻神秘的手,從湖中舉起 Excalibur 給了亞瑟,最後又把劍接回湖裏。
亞瑟是一個賢王,他本人並不講究世襲,所以死前有義務把這個權力還回去。在傳統中他是 The Once and Future King,據說在英國下一次麵臨邪惡和危險的時候,他會再次降臨,領導世上勇敢和正直的人們。
對劍鞘的解讀,就遠比王者之劍本身隱晦很多。
在某些文學傳統中,對劍鞘的解讀是顯性的直接的。比如 Le Morte d’Arthur 裏,說劍鞘有療傷功能,可以防止持劍者流血過多。
我個人更認同深層次一些的解讀:如果王者之劍是權力,那麽劍鞘就是對權力的約束和製衡。劍平時是不該出鞘的,隻是掛在牆上的一個擺設,最多是一種威懾。
劍出鞘,必見血。血可能會是別人的,也可能會是自己的。
亞瑟是一言九鼎的國王,他身旁的騎士們就是對他權力的製衡。我們都知道,亞瑟王最大的魅力之一是他的圓桌:圓桌騎士們在桌子旁環形而坐,沒有任何一個座位是 C 位:大家平起平坐,地位相當。
蘭斯洛特騎士和高文騎士,是亞瑟手下兩個最重要的領袖,他們身旁各自有小團體。亞瑟的姐姐摩根勒菲,就是派莫德雷德成功的挑撥了他們倆個,才導致蘭斯洛特出走,高文追殺時受重傷而亡。
所以前麵提到的摩根勒菲偷劍未成,隻偷走了劍鞘,其實是暗喻後來發生的這段情節。
失去了蘭斯洛特和高文,才有了最後的卡姆蘭一戰(Battle of Camlann),才迎來了亞瑟王最終的結局。
對權力的約束製衡,其實也是對權力的保護。
反過來說,對權力最‘善意’的保護,不是任權力無約束的妄為。最好的保護,反而是某種製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