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糾正負麵情況,不要和負麵情況作鬥爭,而是直接融入無限的正麵的能量(閃閃發光)中,負麵情況會自發自動超越的》

來源: 當下是謎 2022-01-14 08:22: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8642 bytes)
 
我常常被問到:我常常被思想邏輯拉走,無法阻擋思想邏輯告訴我的故事邏輯,常常陷入思想邏輯中難以自拔,我會采用提醒法,但是不斷的提醒很累,感覺效果不太好。你有什麽建議嗎?
這是非常普遍的問題,認為有這些負麵的情況需要糾正。很多人花費大量的時間練習各種法門企圖糾正這種“被思想拖走或被故事拉走”的負麵情況。他們膚淺地認為停止思想是一種方法,或認為刻意地否定或“不相信”思想的邏輯內容是一種方法。其實,停止思想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一旦思想運作起來,還是老樣子。“否定或不相信思想編織出來的邏輯內容”也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否定或不相信思想”的恰恰就是思想理智本身,思想理智本身不相信它自己怎麽可能呢?讓幻覺否定或不相信幻覺是開玩笑了,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非常勞累。
關鍵是當即發現思想理智的運作以及思想理智敘述的故事邏輯內容通通都是空性的無害的,不需要停止或壓抑思想理智的運作,不需要否定思想理智敘述的故事邏輯內容。而是直接品味這無限的能量上的閃閃發光流過,直接品味基本能量(PRIMORDIAL ENERGY),在品味中融入自己無限的能量之中。那麽,思想理智就不是簡單的思想理智這個屬性了,而是自己無限的閃閃發光的能量流了,你會感覺到思想念頭的升起和思想念頭的消退,你會感覺到思想念頭的來去自如,無論思想念頭敘述什麽,都是無害的閃閃發光的自己的能量,和路上的汽車駛過一樣的無害,和大海的浪花此起彼落一樣的無害,它們不再被當作“思想念頭”或“汽車”或“浪花”,而是沒有差別的無限自己的能量在閃閃發光的流過。你會自動地融入自己的能量之中的。
直接融入正麵的無限能量中,那麽“負麵情況”就會自發自動地處理掉了,而不是靠“你這個人”的努力來對付的。有些人會指責我說,你這樣的“正麵”和“負麵”的說法有宣揚兩元對立之嫌。是的,在文字表達上看似我在說兩元對立的邏輯,沒有辦法,如果要通過語言文字交流,沒有辦法避免看似兩元的概念邏輯。注意,我說的“負麵情況”其實是空性的印象,不是真有對立的“正麵”和“負麵”的情況,當你直接品味無限自己的能量,那麽一切看似的負麵印象都會被自動超越了,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實在的。
一開始看似是“你這個人”在注意品味,其實,自始自終都是無限能量(即THAT)在注意品味它自己。在品味中,你會慢慢地不知不覺之中超越“你這個人”的定位地。所以,不要擔心一開始有“我這個人”的努力在,慢慢地你會發現根本不是“我這個人”也沒有“我這個人的努力”,一切都是無限總能量本身在自發自動。
直接融入閃閃發光的能量就等於是發現了自己“原來的樣子”了。讓我舉一個例子吧。當你拿著一台攝像機在路上拍攝的時候,看起來攝像機好像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移動,攝像機好像一會兒朝那個方向攝影,拍出某段情節來,攝像機轉一個方向拍攝,拍攝出其它的故事情節來了。當你回家把攝像機拍出來的內容通過家裏的電視放映出來,你注意到了無論放映出什麽具體的內容,都是在電視屏幕這個方框框中顯現出來的,方框框完全沒有移動,隻有方框框中的光線色彩色差在看似的變化流動。在佛教中有一種說法:發現你自己原來的樣子。什麽是“原來的樣子”?就是根本沒有真正的變化在發生,隻不過是閃閃發光的光線的色彩和色差看似在變化,好像電視機的方框框是不變的,卻可以看似顯現出無限多樣的光線色彩印象出來。
講完了攝像機的比喻,讓我們注意一下我們的視野吧,我們的“現實”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是橢圓形的視野,看似巨大的宇宙世界不超越這個橢圓形的視野。你能確定這到底真的是“無限的物質世界”嗎?無法確定!因為你無法確定這看似實在的“無限的物質世界”是超越橢圓形的視覺效應之外的,難道這一切不就是效應嗎?哪裏真有所謂的物質世界?橢圓形的視野又是什麽呢?你也無法確定,你隻能說這是閃閃發光的效應,除了說這是閃閃發光的效應外,你還能確定什麽呢?
如果你還覺得真有實在的物質世界,注意一下昨晚夢中的夢視野效應吧,不還是那個橢圓形嗎?夢視野的橢圓形去哪裏了?夢視野橢圓形裏麵的巨大的夢世界去哪裏?哪裏都沒去,因為這不是世界,這就是你自己的空性的意識效應而已。當下此刻有什麽不同呢?
這就是原來的樣子,和思想理智上認為的“有一個我這樣的人行走在一個巨大的世界宇宙裏麵生活”的邏輯完全不同。雖然現象還是老樣子,但原來的樣子(即閃閃發光的效應)和思想理智(MIND或“心”)解釋出來的情況完全不同了,卻又在現象上沒有真正的不同。
所以思想理智認為“我這個人在看世界”,原來的樣子卻是THAT在“看“或“品味“THAT自己,根本沒有“我這個人“在這裏。雖然現象是一樣的,你可以察覺到了思想理智告訴你的邏輯完全是荒謬的。
下麵是最近的一些問答,涉及到上麵這個話題:
【問】:我們其實靈性學習也沒啥用,因為學習還是在夯實空性印象秀。雖然講的內容不同,但是還是夯實。除非講話的某個人已經不在夢境裏了,他能傳遞出一些點醒。這確實會讓人造成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就像讓一個人一直勤奮工作努力賺錢的人不那樣做了,讓一個一直努力學習靈性,做靈性鍛煉的人不必怎麽學習了(無論是看、聽、打坐、接觸聖賢),這好像又動到了一個人的地基。比這個人死去親愛的人動的地基的感覺還動得多。
【答】:你可能有些誤解,我沒有建議你停止靈性品味。請仔細讀這篇最新的文章,說的就是這微妙的地方,他們問出來的問題和你的困惑是一樣的,我的回複對你應該有啟發:
你的“不踏實”反應出隱性的幻覺。
【問】:想起當初覺得環境吵想搬家然後折騰了很久最後搬了(搬了以後因為新環境的一些情況更折騰了折騰了快兩個月又準備換回去重新換一個房間)。當初那樣大費周章就是想給自己提供一個安寧的環境方便學習,否則好像看東西都有點看不進去了。 結果如今卻主動想遠離學習了(但看起來我好像前世已經學習了很長時間一樣。雖然你好像說過前世的感覺也是空性印象秀(如果我說錯了可能是我記錯了)?
【答】:在經驗故事中要找到安寧是不可能的。經驗故事內容就是無常的。真正的《安寧》是發現經驗故事中看似的“不安寧”或“吵雜”是OK的,無所謂的,不會真正留下結晶,不會真正造成結果的。如果你要在經驗內容中搬來搬去找安寧,但因為“心”(即思想理智)沒有辦法超越經驗層麵看似的吵鬧,那麽搬哪裏都沒有用。但是,有可能在不需要壓抑“心”的運作過程中會自發自動地超越“心”的,超越“心”所描述的一切情況,就是發現它們都是空性的情況,那麽“環境吵”或“環境不吵”就不是一種必要的條件了。真正的安寧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不在乎。
【問】:所以這個習慣根深蒂固陪伴了我們一生。 而且學習的時候還會按照既定操作來做。沒那樣做的話還感覺有點不安,好像別人能畢業,我可能就無法畢業(反正讀書時我也不會逃課的,那堂課再無聊我都會堅持聽下去) 哈,突然我感覺連我修行的習慣也被動搖了。這個比辭職,換地方生活,還“嚴重”。因為後麵這兩種我沒有那麽看重。
【答】:可以繼續修行和繼續學習,慢慢地會自發自動地超越“修行”和“學習”。如果還是有這樣那樣的糾結,就不必停止修行,讓修行自發自動地超越“修行”。比如說對於沒有超越對死亡當真的那位,怎能強迫他不怕死呢,這是不可能的。我說的意思就是,如果覺得不踏實,就不必停止修行,而是自然而然地在某刻深刻地發現連“修行”都是空性的,深刻地發現根本沒有一個“我這個人”可以獲得修行的利益,那麽才會自然而然地對“修行”不在乎了。但現在你還覺得不踏實,就可以方便的允許繼續修下去。不要刻意強迫停止,否則適得其反。對於敏感度還不高的那位,強迫自己“無需努力”的話是沒有意義的,可以允許繼續努力,然後就會在看似的努力之中自發自動地發現努力也是空性的,就自然而然地超越“努力”幻覺了。刻意地停止努力是適得其反的。《無努力,無修行》這些說法當然是對的,但是對於敏感度還不夠成熟的人背誦這些話沒有意義。
【問】:這一段就是因為早上的這個夢。其實好多多時候夢醒的當時我也有這樣的感覺的。就是在夢境剛切換出來,還沒有起床開始這個世界的生活時。
【答】:品味剛剛過去的夢境的空性,是非常有效的品味。多多注意就可以了。當你注意到夢境的空性,就很容易注意到醒來後的一切是同樣的空性。你會發現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醒來”。
【問】:而且我對貓的感情也是空性印象秀裏憑空變出來的吧......(而不是前世可能它對我好,然後現在我也對它好——按照因果會這樣解釋)
【答】:不要對“前世怎樣怎樣後世怎樣怎樣“的思想邏輯當真了。這一切是無限總能量,不真是“你”和“貓”。如果你信前世,那麽思想理智就會展現出看似有前世了。自圓其說了。就像時間是空性的一樣,“前世”這個故事邏輯也是空性的。沒有憑空變出來什麽東西,空是無法變出不空的東西來的,隻不過是思想理智上幻覺出來了,就像昨晚夢裏的一切東西或情況不是“變出來”的,而是夢出來的,夢出來的東西或情況不等於是真變出來了東西或情況。
【問】:那我們的態度是:這裏就像變戲法一樣,變出什麽我們就接受什麽。並不需要自己還要去主動創造點什麽出來?——這一點我總是和很多人沒法一樣。他們好像很知道自己的生活要怎麽過,怎麽去安排.....而我一直都有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生活....一直好像都是被安排的。
【答】:哪裏變出來了?變出來什麽了?昨晚夢中的東西變出來了嗎?沒有!一樣東西都沒有變出來。當下此刻也沒有一樣東西實在地在這裏,隻不過思想理智解釋出“有東西在這裏”這樣的結論而已。如果你說有東西變出來了,那就是在夢中的角色說夢話了,把空性的印象當成是實在的了。
所以,雖然我寫的很清楚了,但很少有人聽明白我說的是什麽。
你說:“他們好像很知道自己的生活要怎麽過,怎麽去安排.....而我一直都有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生活....一直好像都是被安排的“
這句話是幻覺邏輯。哪裏有“他們”在?難道夢裏的“夢他們”是實在的嗎?夢裏的“我自己”也不是實在的,更別說夢裏的“夢他們”了。所以,別把“他們”當回事,你無法確定有“他們”在這裏。你隻能確定有閃閃發光的能量流在這裏。而不真有“你這個人”和“他們這些人”。別管“他們怎樣怎樣”,注意這能量流。就像當你在做夢的時候發現這就是一場夢了以後,注意力就放在品味夢能量流了,注意到閃閃發光上去了,也不是分析光線色彩變化的故事情節裏麵的因果關係了。
【問】:沒了念頭,這個世界應該也不存在了。 但為何一說起這個世界,古往今來都是感覺說痛苦的層麵更多。好像我們的生命裏體驗到的的確也是(怎麽說都至少應該一半一半啊 )
【答】:我要反問你:有念頭,這個世界存在嗎?還是不存在!因為連“念頭”都不真的是念頭這樣東西或屬性,根本無法確定任何東西在這裏。所以,念頭是空性的,“世界”是空性的。無論有沒有念頭,都無法說有“世界存在”,也無法說“有念頭存在“。看似夢中也有夢念頭也有夢世界,你能確定它們現在去哪裏了?你能確定它們真發生過?都無法確定。
【問】:知為何我感覺要接觸到真相的邊緣層了。雖然還是不清不楚的 但想起兩年前的時候見了一個佛學老師,她說我還在幼兒園階段。有時我也不太理解那種矛盾,老師們一方麵說我們是空性的,已經是解脫的,已經是佛,另一方麵又覺得我們現在還差得遠,不修煉個什麽什麽肯定都出不去(後來我學過一個密宗瑜伽的法門,我就提出過這種矛盾....)好像凡是那種單獨拎出來一個神聖的法門,我都會挑戰....(有時我敢提問,有時就默默不問)。
【答】:他說的應該是“敏感度還很低”,並不是說“你這個人在幼兒園階段”。比如上麵你說的邏輯,好像念頭一升起就有一個“世界”這樣的東西變出來了,這就是敏感度還不高的表現。當敏感度提高了,就會發現當“念頭升起”的同時,什麽東西都沒有升起,連“念頭升起”都是看似的升起,無法真正確定到底是怎麽回事。因為“念頭”無限地不是念頭這樣東西或屬性。眼前的“世界”也不真的在這裏,而是能量印象上好像覺得有“世界”在這裏。
不是“我還差很遠”,而是TA自己還無法敏感到TA自己的味道,這裏從來就沒有“你這個人”在,怎能說“你差很遠”呢?
如果你認為這裏是“我這個人在修行”,就等於做實了“實際有”的幻覺了,把“我這個人”當成實際存在的個體在修行了,怎能停止修行呢?不是要讓“實際有的我這個人停止修行”,而是更深入地發現:“我這個人”不是實際有的東西或屬性。所以“我這個人的修行”不是實際發生的事情。這樣就不需要刻意地停止“我這個人的修行”了,而是依然看似允許“我這個人繼續修行”的同時發現這一切都是空性的夢幻故事,就無所謂了,修行也罷,不修行也罷,都是看似好玩的夢中遊戲,無害的閃閃發光的能量震蕩。
你說:“那些法門不斷強調你不是神;雖然你是That,但你現在還是不完美(這樣一說感覺就不是“你是that”了)。 我滴媽呀,今年是我的法門混亂年。本來就學了兩個法門,一直覺得很純淨的(感覺相對別的法門來說,但我現在都不是那麽地抓住它們來修持了。“
如果你要看明白我的文章,就不要再去讀那些“法門”了,否則確實要把他們說的話和我說的道理混淆起來的。我可從來沒有說你自己是“不完美”的。是那些忽悠的法門在這樣說 。我清楚地指出在夢中看似有一個“夢中的你覺得夢你這個人不完美“。所以,這個”不完美“本身就是幻覺故事中的不完美,而不是實在的不完美。這裏沒有一樣”不完美“的東西。所以,不要再去讀那些”法門“說的東西了。要麽你聽我的,要麽去去聽他們說的,不要企圖拿我說的道理和他們說的道理比較,這樣就混淆了。
【問】:空性讓我想起它,最初是兩年前(是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停掉了法門練習隻是呆著的時候——這種安排吧其實也有點詭異了),但那時會感覺TA遙遠一點。過了這麽久,到現在才進步了這麽一丟丟。所以也難怪大部分老師都會覺得我們這一生走不到修行的果。
【答】:當即就可以明白:沒有“我這個人”也沒有“我這個人的一生”,而是一如既往的無限總能量在流動,一切都是自己的無限的閃閃發光。所以,怎麽可能讓不真存在的“這一生走到修行的果呢”?這個要求本身反應出來了典型的幻覺目標。
========== 和另外讀者問答 ============
【問】:自己的效應就如鏡子一般顯現出自己的明白來。 先生, 你可以評價一下這個比喻嗎? 就以昨晚的夢為例, 明顯地我不可以策劃去作一個怎樣的夢, 但也留意到, 夢中劇情多多少少都會反映我的信念。 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跟這個說法相似嗎?
【答】:意識效應就等於是夢效應,會自發自動地貌似出一個主體看到客體這樣的印象,這些印象看似很真實,卻從來不真有主體也不真有客體,主體對應於客體這樣的能量印象完全是類似夢境一樣的空性。這就是說,空看似是色,色不異於空,空中不真有色。
意識效應中的主體看到了客體,比如別人,比如環境,比如世界,太多的比如了。這些看似的客體其實就是主觀升起的同步效應,因為主觀看似在了,客觀也就看似在了。如果主觀找不到了,客觀也同步找不到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主觀既是客觀,客觀不異於主觀,不是兩樣分開的東西或情況。
這就像照鏡子那樣,當你出現在鏡子麵前,同步就“看到”了鏡子中的反應了。當你走開了,鏡子中的反應也就找不到了。
鏡子的比喻不是太恰當的,但是比較形象,可以暫時用一下,但不要當真認為現實就是這樣一麵鏡子。
沒有一個個體的“你”可以策劃經驗質地內容的,因為根本沒個體的你。昨晚的夢故事也不是入睡的那個“你”設計的。醒來後的故事也不是醒來後的“你”設計的,恰恰相反,“入睡的你”或“醒來的你”本身就是廣義意識效應(廣義夢幻)中的故事角色。根本沒有任何策劃,而是《自發自動》就是這樣了,因為沒有可以分割出來的個體屬性。不要去分析理由,如果跟隨思想理智去分析因果關係,就等於把一切顯現出來的故事當真了。
你說:“夢中劇情多多少少都會反映我的信念。 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這是為什麽?不知道。我沒有興趣去分析空性的意識效應。可以比喻這好像就是意識能量的慣性,故事和故事之間好像有關聯的那樣的慣性,因為這一切都是同一個無限自己的總能量。
你問:“客體在那裡呢? 是無限? 什麼是無限呢?“
看似的“客體”不是真客體,隻不過是意識能量的印象而已,所以,沒有屬於空性印象的“哪裏”,空性的能量印象是沒有地理概念的。什麽是無限?不是思想理智上理解出來的大小上的無限或多少上的無限,而是無限地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麽或怎麽回事的無限。既然一切都是空性的,不費力的,免費的,不留結晶的,研究“怎麽回事”就是多餘的,不實在發生的事情是不值得研究“為什麽”的。
【問】:先生您好,我上上周做了個夢,在夢裏和您網聊,我問您:“為什麽人都是愛自己而不愛別人?” 您回:“意外是自己。” 然後就突然醒了,趕緊打開手機備忘錄記下來,記完又昏睡過去了。想聽聽您的看法。
【答】:“意外是自己“?意思大概是誤認為有自己和別人的差別了,然後要保護自己的利益了,這就有了愛自己而不愛別人的思想邏輯。你回想一下,夢裏的你和夢裏的我到底是什麽?就是同一個夢能量而已,所以,夢裏的“你問我”和夢裏的“我回答”,其實就是同一個意識能量在貌似的分離出來兩個個體的問題,其實沒有實在的你和實在的我,這就等於自問自答。當下此刻,你能確定這不是夢境嗎?
=======和另外讀者問答 ================
【問】:先生,你一直說一切的發生都是自動自發的發生,無理由,無原因,無目的,托尼也是這樣說。另我看到一個美國人叫jim的以前也是學的托尼,他也和你同樣的這樣說:一切發生無原因,無目的,無秩序,精神錯亂的。 我想問的是,會不會在更高層麵一切發生是有原因,有意義,有個更大藍圖呢?,隻是你們還無法知曉的呢?你曾經也說過意識的擴展是無止境的。 你們之前都是學的托尼的,那托尼會不會是你們領悟的天花板?
【答】:我是熟悉TONY的說法的,但不能說有我向TONY學習這回事。我說的是我自己的品味,不從任何人那裏學來的,這不是可以學習的知識,也不可能有人可以傳授的。這不是一種知識。TONY說的是一種指向,我說的也是一種指向,看似指向的方式有不同,但指向了同一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你問到有沒有可能“更高層麵有原因有意義”。我無法確定有“更高層麵“以及更高層麵的原因或意義。這看似的地上的狗屎就是“最高層麵”了,就是最高意義了。如果你非要建立一個因,唯一的因就是TA,如果非要建立一個果,唯一的果就是TA。這TA這個字當然就指向你自己了。如果你覺得有更高的層麵,你試著去找找看吧,找到了來告訴我。我是找不到的。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在,但這個“自己”不是我這個人的自己。而是無限的無法確定是什麽的閃閃發光,可以用THAT這個沒有意義的詞來指向自己。
你問:“有個更大藍圖呢?,隻是你們還無法知曉的呢?你曾經也說過意識的擴展是無止境的。“
我記得我確實說過“意識到延展說無止境的”,但注意我同時指出這樣看似“無止境的延展”其實空性的夢幻中的延展。比如說吧,昨晚夢中看似出現了夢你,夢你變出了一個宇航員,坐上夢中世界最先進的飛行器飛往夢宇宙的邊緣,可是夢你飛啊飛的無論飛多久老是覺得自己還是在“中心”,原來希望找的到“邊緣”就是無法到達。是的,夢中的宇航員看似體驗過了無數的星球和星係,這樣的“體驗”是沒有止境的,隻有探求的欲望在,所探求到的經驗內容就無限延展,沒有止境。“邊緣”就是“中心”感覺的同步幻覺印象效應。請注意了,我沒有說這樣的“無限延展”是實在的,我強調這樣的看似的無限延展就是意識效應的無限效應,夢中角色的探求是無止境的,所探求到的結果也是無止境的,因為意識效應是無止境的看似真實的遊戲,是完全空性的顯現效應。
非常好,你可以假設有”更大的藍圖“,然後你去追求這樣的目標,看看有沒有可能達到目標,達到了來告訴我吧。也許這輩子的時間都不夠用了吧?對的,如果你認為有一樣遙遠深邃的境界,那麽,意識上可以無窮無盡地追求下去,這樣的遙遠深邃目標就像無限的目標,好像在那裏,但就無法達到它,一輩子一輩子都可以去抓它,就是抓不到它,這樣就等於是看似的無限輪回了。直到某一刻,你才猛然發現,根本沒有可以抓到的目標,根本沒有可以確定的境界,因為一切都已經是了,自己已經是了,圓滿了。隻有“不圓滿”的主觀意識(意識效應中的幻覺主觀)才需要達到一個目標。圓滿了就沒有目標了。一切皆是自己,還不滿意嗎?
【問】:怎麽感覺明白的還是思想? 後麵的回答說:明白的就是真正自己。 我想問:思想是不是不能判斷哪是思想,哪是真正的自己?可是,如果說不能判斷,那為什麽回答是:明白的就是自己呢?難道這不是思想判斷的嗎? 好象限入了悖論?[疑問]
【答】:對,思想理智是無法判斷出“這是思想,那不是思想”,思想理智判斷出的都是思想理智的解釋,沒有一種解釋是真正成立的。“明白”不是思想理智上理解的“知道道理”這樣的明白。但我為了交流必須用一次詞,不得不用“明白”這個詞來交流,但這不是思想上認為的那種明白。不是一種道理或理性邏輯上的明白。也就是說,這個明白不是類似“知道”那樣的知道,而是一種無法描述的非理性的放鬆。這是我可以說的極點,因為這是無法表達給你的,你隻能自己品味了。
【問】:這兩天我就在品味,我就覺得很奇怪,很荒謬,就是:怎麽會兩個人根本就不認識,然後居然會在一起生活,然後好像變成一個共同體,就比如說像夫妻,就變成是有些什麽事情,你的緊急聯係人就會是他,怎麽會是這麽奇怪呢?然後你像最近王力宏那個瓜,就忽然之間有可能會有些事情發生,轉眼之間就會反目成仇,之前譬如說一起生活,曾經相處得很好,也有孩子什麽的,忽然之間會唰一下就那樣子變化。我覺得好荒誕,好奇怪呀,就它完全是不真實的,很奇怪的,我覺得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一件事情,就不管是合和分,我覺得都是特別特別的奇怪。好荒誕。
【答】:好啊,察覺到很奇怪很荒謬就是敏感度自發自動提升的一種跡象。一般人是不會察覺奇怪荒謬的,他們認為一切都是不需要質疑的既定的“事實”。比如說:“我就是一個人,是一個男人,或是一個女人,出生在這個地方,和這個人結婚了,生下這個孩子,有這樣的父母”,等等等等,一般人從來不察覺這一切是非常奇怪荒謬的,因為思想理智的邏輯合理性占據了一切。這一切是真實的,但這一切不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那些故事。故事邏輯是奇怪荒謬的,這一切無限超越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故事邏輯。何止你所敘述的上述情節是奇怪的,就這些簡單的“視覺,距離感,空間感,存在感”都是非常奇怪的,有時候會突然有一個問題升起來了:“為什麽身體站在這裏?這是什麽?怎麽回事?”這些問題都是無解的,但是卻指向了思想理智上的“既定現實”原來完全不是這回事。
【問】:我這兩天就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其實假如不明白自己是什麽,假如我們真的把自己當成一個人看,是很悲催的,因為你必須不斷的目睹所謂別人的死亡,但是你永遠不會看到自己的死亡,那就等於說好像是獨孤求敗一樣,就是你會看到身邊一個一個的走,但你不會走。其實這段時間過得很開心,但是就是會有一種淡淡的哀傷。就是,有一個聲音會說,哎,都不是真的,就是這些美好,其實也並不是真的有一個別人在對我好,就其實都像夢幻泡影一般的,就是會有這麽一種淡淡的哀傷,但我也不會去排斥它,就是,可能這就是祂的玩耍或者品味自己的這麽一個方式吧,就是說它不可能一直是一個調子的,就像是音樂,它總是要有起有伏,有快樂有悲傷,我也不需要一定要去轉成一個快樂的調子,那就去品就好了。
【答】:是的,如果當真自己就是經驗質地中的角色我,當真認為自己就是和其他人分離的個體,這就是痛苦。好像夢裏的夢我真的把“夢我”這個個體定位當成真的一回事了,就產生了必須維護個體利益的欲望,這樣的欲望就是痛苦的。是的,你不會體驗你自己的“死亡”,隻不過在某刻找不到那所謂的“我這個人”了。如果你真當自己就是個體的人我,在視覺效應上看到“別人的死亡”就會產生一種憂傷乃至害怕,怕“我這個人”也會同樣體驗和他們一樣的“死亡”然後失去了一切屬於“我這個人”的利益價值。哀傷的感覺反應了思想理智層麵判斷,習慣性的判斷。沒有關係,在能量層麵是沒有這樣的哀傷的。不要刻意地停止哀傷,而是直接融入到無限的能量中,品味自己其實是無限圓滿的,沒有缺憾的。哀傷感覺看似是負麵的情況,不要企圖糾正負麵的情況,不要把哀傷糾正成快樂,而是直接融入無限正麵的自己能量中,那麽自己的無限能量會自發自動地處理任何負麵情況,而不需要“你這個人”做什麽事情。問題是超越的,而不是靠解決的。
【問】:還有就是因為最近也是特別多夢,醒過來的時候就是會去品。我前兩天品的又不一樣,就是會發現,夢裏全部都是我,又都不是我。就是暫且說夢是一個幻境,感受那麽真實的一個幻境。而體驗者我以及所體驗到的東西雖然顯得那麽真實,當你出了這個夢,你就會發現,它好像不是真的,那我真的無法確定這一刻是真的。就是你會發現你說這個顯現是幻,但是連說這個是幻也是沒有標準的,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幻,“我”所能體驗到的一切都是幻,那麽就是說,“我”不會體驗到真的,所以“幻”這個定義已經失去意義了。所以就是好像……都好吧,就是好像就是在各種味道裏麵在沉浮,然後就說不出來了。不過確實能感受到把自己當成人的那一種苦,是一種宿命的苦,就是,他總會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因為不用說他覺得自己會死,而且身邊的人都會一個個的離去的那一種憂傷。所以真的,我覺得就是你再怎麽娛樂,如果你不明白自己根本不是這個會死的,不是這麽一個人,我覺得怎麽娛樂都是憂傷。
【答】:這段描述的感悟非常好,你開始深刻地明白任何定義都是空性的,當你定義這為“幻”,標準是什麽?當你定義這為“真”,標準是什麽?“幻”和“真”的差別到底是什麽?無法確定了。所以,我說,品味自己在自己的無限汪洋白巧克力大海中沉浮,品嚐到自己在能量上甜蜜,如果你轉入具體到故事情節中,看似就嚐出了苦味,這就是你說的“憂傷”,看似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離去,這就好像看到了無限汪洋巧克力大海中的某個浪花的印象隱去了,其實沒有任何實在的離去,也沒有實在的到來。
沒有關係,敏感度會無限深化的,會有很長一個階段一會兒感覺到“做人的苦”,一會兒感覺到能量上的大圓滿,好像遊走在這兩個情況之間,來回來回,但是每次來回你會越來越深入發現自己的無限完美甜蜜的,這是慢慢成熟的深化的,不要期望有一個一步到位的捷徑,自己的味道不是我可以告訴你的,隻有你自己去直接融入你自己的無限能量,自己嚐出自己的甜味。還是那句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修正“憂傷”這樣的負麵情況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直接融入或直接品味自己在能量上的大圓滿大安全,就這樣,無限的能量會自發自動地處理一切負麵情況的,不需要“你這個人”插手做什麽事情。
【問】:先生,我現在無法確定現在不是夢,甚至也無法確定現在是活著。現在看起來的“醒著”的我和您,也許可以算在這個夢世界夢能量的體現?有可能某個時刻,我又醒了,夢裏夢到您問我“當下此刻,你能確定這不是夢境嗎?”也許像《盜夢空間》一樣一層又一層?
【答】:不要去猜想。你害怕的“死亡”相當於經驗切換,和從昨晚夢中醒來有什麽差別呢。不必去確定任何情況,而是直接品味這一刻一刻流過的經驗流。如果你希望“醒來”,那麽就等於做實了有一個“我”可以從某種情況中“醒來”,這樣的假設就是幻覺假設。
真明白了,就沒有“我”在夢中或睡著或醒來,這三種情況都是在假設有一個個體的“我”存在的情況下才看似成立的幻覺邏輯。入睡,做夢,醒來,這三個階段是思想理智把不可分段的意識能量效應分成三個階段,這樣的分類看似真實,其實是無法真正確定成立的分類。
當下此刻,看似你在電腦上讀到我的文字,思想理智敘述“我醒著”,你確定嗎?也許現在同樣就是“睡著”中?也許現在就是“夢中的醒著”?你無法找到穩定的參照係統來完全這樣的確定。這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睡著,醒著,做夢”。這是什麽?無限地無法言說。
========和另外讀者問答 ===============
【問】:前麵半個月,品味到“如來”,品味到“看似發生,等於沒有發生”,也理解了這段話:哪天“你”要死了,不要惋惜。“你”僅僅是思想,沒有實體的“你”可以死亡。也不要為世界惋惜,“世界”僅僅是思想,根本沒有實體的世界,隻有無限的無法定義的THAT的意識顯現遊戲。從來沒有任何“你,我,他”這些人出現過,也從來沒有任何“世界,宇宙,時空”出現過,一切都是類似閃閃發光的顯現效應,類似自己給自己放的小電影一樣。
【答】:對,上麵感悟的很好,直接品味一切都是閃閃發光的無限能量,無法確定這閃閃發光到底是什麽,可以說這就是“自己”。閃閃發光中看似有“其他人”看似有“物質世界”,其實,除了閃閃發光還有什麽呢?無論閃閃發光到底是什麽,都是自己的閃閃發光。耶穌說的一點不錯,他說他就是“世界之光”(英文:I am light of the world)。他說的就是你自己的“閃閃發光”,是很技術的說法,而不是宗教語言。隻不過人們都膚淺地理解為“上帝的光芒”了。
【問】:那幾天品味到品味到“如來”,品味到“看似發生,等於沒有發生”,內心有一些欣喜,覺得又深化了很多。 但同時又敏感到,好像一直有一些隱藏的“個體我”的利益好處,每次有CLICK,會有欣喜,好像是對“個體我”的好處。有一點這個察覺,但又不確定是不是這樣。我知道CLICK,深化,都是TA的自發自動,不是“個體我”修行的成就,也沒有“個體我”的利益。
【答】:就這樣,在敏感度上會不斷的自發自動的深化,這樣的CLICK完全是自發自動的,不是你可以刻意營造的。不要去確定任何情況,這是微妙的,不需要確定的。每次CLICK都是放鬆,不確定什麽放鬆了,就是放鬆了。
【問】:中間有段時間看工作機會,有時候抱有期望的,最後沒有結果,還有點失落。然後反複讀存在兄關於“安心,安逸,安全”的文章,反複品味,突然有一刻,有個CLICK,難道我是為找工作煩惱的人?難道一個工作,就要把無限的自己束縛了? 然後就放下了,過了段時間,也順利拿到offer了。
【答】:非常好,上述就是這樣一種自發自動的CLICK,會突然出現這樣的問題“難道我就是為某件事煩惱的人嗎?”。其實,一切都是THAT的自發自動,“丟了工作”是TA的自發自動,“找的工作”還是TA的自發自動。這裏根本沒有任何個體的“人我”在這裏。越安心放心,THAT就好自發自動的處理好一切的。有時候對思想理智來說,現實不如意,想要的事情無法做到,其實,對於無限自己的能量來說,完全不知道有這樣的邏輯,一切都是一如既往的圓滿的閃閃發光,思想理智得出的結論都是夢幻結論。
【問】:然後最近一個星期,不知道怎麽回事,感覺是存在兄說的DISPASSION(無熱情)。日常生活中,隨著日常生活邏輯正常生活,早上起來,出門坐車,上班下班,吃飯睡覺。碰到一些事情,談不上開心,也談不上不開心,對於CLICK,也沒有特別大的欣喜。感覺有點冷淡,平靜。 想問一下存在兄,這是不是正常的一個過程?或者可能是某個階段?(過程,階段,都是看似)
【答】:正常的。在敏感度自動提高的初期,會感覺到興奮,好像一切都變了一樣。然後會逐漸習以為常的。不必去分析這是什麽階段。往往可能還是有“個體”的定位才會覺得“失望,絕望,或冷靜”,這要你自己去品味。絕大多數都是無法描述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歡迎存在兄~~~好久未見~~~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08:26:52

這問跟答好長啊~~~就是一切不用力,順應潮流,是嗎?允許事情的發生,然後順從?道家說的順其自然~~~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08:46:51

是這個意思 -當下是謎- 給 當下是謎 發送悄悄話 當下是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4:37:38

讚! 問好~~ -花菜- 給 花菜 發送悄悄話 花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1:48:54

當下兄,您好,初次見麵,請多多關照!您的文章太燒腦了,俺得留著好好琢磨一下,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2 postreply 13:13: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