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的菲斯老城

司機把我們送到摩洛哥菲斯老城的門口,因為老城內禁止機動車行駛,可卻不讓我們下車。隻見他打了個電話,不一會兒,一個小夥子從老城裏走出來,他是民宿(B&B)的工作人員,來接我們進城。我當時有點納悶,進城還要人接?不至於吧?不是有地址嗎?如今用導航儀哪兒找不到呀。後來我才明白,說老城是個謎宮一點兒也不誇張。  

拉著行李箱,走進狹窄的街道,各種商販、鋪麵、地攤兒,擁擠在主街的兩旁。奇怪的雜陳五味撲鼻而來,耳邊的吵雜聲,蒙頭蒙腦的長袍,仿佛時光倒流,陌生得讓人找不到感覺。我們下榻的民宿位於老城西南。七拐八彎地走進一條小街,小夥子停在一扇不大的門前說“到了”。看著眼前這扇雕刻精致,油光鋥亮的門,讓我驚歎不已,太漂亮了!再回頭看看這條舊跡斑駁的小街,這門,這街,是一回事兒嗎?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啊!

門內的景致,更加不可思議。在如此密集擁擠的老城中,居然藏著這麽安靜、優雅的民宿。嘈雜聲、異味,甚至肮髒,統統被那扇漂亮的門擋在外麵,真是古今兩重天。這是一所非常講究的房子,不大的廳房,有個天井,一眼望到天,好像比街上看到的天更藍,更亮。夜間天井上的蓋子會拉上,以保溫防雨。三層樓房,除第一層外,每層有兩間客房。房間舒適、幹淨,設施基本現代化。地麵和牆壁是馬賽克,瓷磚組成的各種圖案。房內的裝飾、色彩、擺設,處處透著精細。石膏雕刻的裝潢格外有分量,這種工藝的剛勁兒,巧妙地藏在柔美的圖案中,突顯出它的魅力。這房子無處不是在展示他們的曆史和文化藝術,讓人目不暇接。無論眼光停留在哪個角落,都不舍得一晃而過。

這所房子是個有錢人的遺產,分給三個兒子,我們看到的隻是三分之一。如今那兒子住到老城外,這裏成了旅店。據說不少有錢人都搬出老城,到外麵與現代化接軌去了。

菲斯建於公元前789年,曾一度是摩洛哥首都。曆經十多個世紀,居住在老城裏麵的人,生活方式基本沒變。老城的麵積雖然隻有280公頃,相當於咱們的頤和園,可是高高的城牆裏麵,大街小巷有九千多條,小城門三百多個。很多街道沒有名字,交通工具至今還是靠驢,是當今世界上保留最大的無車古城。

在古城裏,我們有一次差點迷路。那天街上過來一輛驢車,行人緊貼兩邊街牆,給驢車讓路,待驢車過去,卻看不到同伴了。當時心裏真有些發慌,想起由西邊城門進時照過像,拿出照片給當地人看,希望給我們指個方向回民宿。沒想到兩個當地人都搖頭,說不知道。後來總算碰到一個明白人,才回到民宿。同伴見到我們說:“你倆還算聰明。”

傳說一個法國人在裏麵迷了路,十多年也沒走出來。當然這是笑話,但是設想用一年的時間去記住這些街道,每天至少也得記住25條。當地旅遊部門不斷地提醒遊客,走進老城的時候一定要緊跟團隊,一旦走散,沒有人能找到你。

菲斯最輝煌的時候,是在公元1170至1180年間,那時候她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非洲和歐洲的貿易中心,人口多達20萬。那個時期的繁榮與當時另一個最富庶,具有傳奇色彩的城市分不開,她就是廷巴克圖(TIMBUKTU),位於今天馬裏共和國。

查閱廷巴克圖的資料,有種天方夜譚的感覺。很難想象曆史上竟然有過這樣的城市,這樣的文化,實在值得記下幾筆。

廷巴克圖位於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邊緣,尼日爾河北邊,最早是遊牧民族的季節憩息地。自公元300年,人們開始摸索出用駱駝拉大篷車開始,撒哈拉沙漠就不再是阻礙東西南北間貿易的障礙了。自北往南,走出撒哈拉沙漠的大篷車隊伍,首先會停留在廷巴克圖。這個特殊地理位置,隨著貿易發展,漸漸突現出它的優勢。公元1100年前,廷巴克圖成為一座城市。當時,地中海地區缺乏黃金,但產鹽;馬裏有大量的黃金,但缺鹽;於是南邊扛著金子,北邊扛著鹽,都到廷巴克圖來了。菲斯盛譽的皮貨製品也到廷巴克圖來換黃金,大量交易中還包括象牙和奴隸。

1324年,馬裏帝國占領了廷巴克圖,同年,馬裏的統治者曼薩穆薩(MANSA MUSA 1280 – 1337)帶著大量黃金,六萬奴仆和侍從,氣宇軒昂地去麥加朝覲,途中揮霍無度,在訪問開羅的時候,導致黃金貶值。

馬裏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黃金出產國,據說產量占全世界的一半。2015年,《時代》周刊發表了一篇《史上富豪排行榜》,穆薩排列第一位。穆薩轟動一時的朝聖之旅,引起摩洛哥學者,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 1304-1368)的興趣。1354年,伊本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乘大篷車,穿越撒哈拉沙漠,到達廷巴克圖。

伊本曾到過中國,也正因為他,長城首次出現在伊斯蘭的地理版圖中,盡管他本人從沒見過長城。伊本29年的旅行經曆後被摩洛哥一位學者寫成遊記,影響甚廣。盡管有些學者至今質疑伊本是否真到過那麽多國家,因為他旅行中沒有任何文字記錄,全憑記憶,但是,他的遊記讓當時的歐洲人以為,廷巴克圖遍地都是黃金。

然而,廷巴克圖的“黃金時代”最值錢的不是金條,而是書籍,是古代手稿。美國加州大學的一位學者說,在那段曆史的文字記錄中“收集書稿的記錄比任何集資財富內容的記錄都多,包括修建清真寺。”也正是因為“書”,給廷巴克圖帶來不同凡響的繁榮昌盛。穆薩盡管揮霍,但是非常尊重文化知識,宗教信仰自由,免費教育。在穆薩的年代,廷巴克圖的桑科雷大學是古代學術中心,除埃及亞曆山大圖書館外,是非洲藏書最多的地方。廷巴克圖的國王(穆薩統治前) 肯用兩匹馬的價格買下一本字典,可見當時書的價值。私人藏書更是非常普遍,據說有不下幾十萬冊的古代手稿。書齋才是廷巴克圖真正的“黃金”。

廷巴克圖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學習中心,非洲穆斯林學者曆史上最有地位的時期。

在英語詞典中,如今的廷巴克圖成為形容詞“遙不可及之地”。然而,幾經戰亂,今天的廷巴克圖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瀕危世界遺產”,這是人類文化曆史的悲哀。

菲斯當時就是與這樣一座城市來往密切。除了貿易,兩座城市間的學者互訪、文化交流更為頻繁。富碩的資源,開放的文化,成為這兩個城市發展的基石。菲斯曾是穆斯林世界的主要精神支柱,教育中心。

今天的菲斯古城像個古董,曆史的沉積觸手可及,珍貴罕見之處又深藏其中。在擁擠的古城裏,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手工製皮工業,銅器製作、雕刻工藝。這裏還藏著世上第一本古蘭經的手稿,保留著世界第一所大學,馬德拉斯學院(AL QUARAOUIYINE)的原址。這所最古老,持續至今還授予學位的教育機構,建於公元859年,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吉斯尼記錄認證的。她的創辦人是一位穆斯林的女人,法蒂瑪·艾爾·法裏(FATIMA AL-FIHRI),這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法蒂瑪的父親來自突尼斯,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她小時候跟隨家人定居菲斯。父親,哥哥和她丈夫相繼去世後,她和姐姐繼承了大筆遺產。兩姐妹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們決定用遺產建清真寺,同時法蒂瑪決定建一所學校,姐姐建一個圖書館。法蒂瑪雖然沒有辦學的專業知識,卻開創了高等教育模式。學校的課程除了“古蘭經”,還有伊斯蘭法學、語法、修辭、邏輯學、醫學、數學、天文學。很多著名的穆斯林思想家出自這個學校。1963年這所學校並入摩洛哥現代國立大學係統。

穆斯林女人有如此膽識,魄力實在令人敬佩,而這樣的女子不僅出現在公元9世紀,也出現在當下。在老城的民宿、店鋪,飯館裏,幾乎處處可見當今國王一家人的照片。當地人介紹說:“中間的是國王,最左邊的是他的女人。”摩洛哥不設皇後。不過,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這位漂亮,出身平民的“女人”可不一般,因為國王要娶她的時候,她說,“我沒有能力承受與多名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於是,國王下令改變祖製,廢除幾百年的“一夫多妻製”。這個國王夠牛,這個女人更牛。

菲斯老城裏,無論是保留的“舊”,還是接納的“新”,都足夠極致,所以格外有味道。

 

城牆

菲斯城內地圖,看看街道,好多街道名字都沒有。

城裏的主要街道。

我們下榻民宿的門。

我們民宿所在的那條街,不是一回事吧。

再看看這個門。

民宿內的三層樓,天黑沒法照到天井。

廳裏的牆壁。

廳裏麵的擺設。

中間是水龍頭。接水的地方都如此“莊重”,太講究了吧。

客房

小廣場周圍都是銅製品。

左邊是圖書館,史上第一本古蘭經手稿就藏於此。

清真寺

史上第一所高等學府,隻允許穆斯林進入。

來自世界各地遊客在這裏享受美食。

小街

到處是這樣的小街道。

僅有的幾條現代小街。古今、新舊,都融合在這老城裏。

手工製皮作坊。

製皮作坊的臭味傳到附近好幾條街。

廷巴克圖,照片自網絡。

民宿和很多餐館都掛著國王全家的照片。國王在中間,最左邊是他的“女人”(人家不叫王後)。前麵是國王的兩個孩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