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
計劃中的今年春假遊的目的地原是古巴,這是小兒子最想去的地方,他想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美國雖然承認沒有找到聲波襲擊的任何證據,但2017年6月16號生效的古巴限遊令卻一直沒有取消。不得已求其次,我們決定3月15號 - 3月20號去離古巴隻有90英裏,美國最南端的城市 - 西鎖島(Key West)。反季節旅遊總不會錯的 - 俺嚴重同意。
無獨有偶,這兩個地方都有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的故居,參觀他在西鎖島的故居列入了我們的計劃之中。
中篇小說《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是海明威在古巴時創作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952年出版,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據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為此,海明威1953年獲美國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很慚愧,《老人與海》是我讀過的唯一的海明威的小說。第一次讀應該是在大約30多年前,當時是奔著名著去的。但坦白地說,印象並不深刻,隻記得大概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風燭殘年的漁夫。一連84天沒有捕到魚卻不肯服輸,最終在離岸很遠的地方釣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二英寸的大魚。在沒有食物、沒有幫手、缺乏工具的情況下,老人獨自和大魚搏鬥了三天三夜,最終將大魚殺死。回航途中,許多鯊魚來搶他的"戰利品",他勇敢地迎接每一次襲擊,卻難以挽回大魚被鯊魚吃光的厄運。當時看完後的感慨是滿滿的正能量,認為:盡管結局是一無所獲,但主人公不屈服於命運,依靠自己的勇氣、毅力以及智慧的不屈不撓的抗爭,可歌可泣。他不愧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或是一個失敗的英雄。
為了在參觀故居前能對大文豪有個更深入的了解,俺臨陣磨刀,最近再次拜讀了海明威的這篇小說(李繼宏翻譯本)。很奇怪年輕時的感慨不在了,也不再認同小說中的名句,“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擊敗”。因為,精神的勝利並不能掩飾現實的失敗。書中環環相扣的細節再現的是(老)人與大自然(海)的關係:大自然是無情的,人類在它的麵前或是說在命運麵前是渺小和微弱的。老人為取得的每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後還是遭到了無可挽救的失敗。老人最終筋疲力盡地拖回的隻是一副碩大的魚骨頭。他也隻能回到家中,躺在床上,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我想,俺應隻是到了與小說中老人年紀相仿的歲數,思想才會有這種轉變的吧。年輕時對前景充滿憧憬,初生牛犢不怕虎,總以為堅持就一定會勝利;上了歲數,曆經磨難後就不再有“人定勝天”的豪邁了。
2018 年1月19日
後記一
我老媽的住處旁邊有一個公園,叫“人定湖公園”。那是大躍進時期的“人定勝天”的物證。文革之後,該公園慘遭四周的蠶食,現在的麵積隻相當原來的一半了。原來,人難勝天,但勝人還是有餘的。
後記二
無疑,海明威的筆下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英雄。但不能否認,老人寧折勿彎的倔強性格造就了他現實的失敗 - 生活貧困,屢受挫折。人生本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像老人那張“用好多麵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就像一麵永遠失敗的旗幟”。看來,“與時俱進”才是人類生存亙古不變的真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