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6)
2021 (160)
2022 (109)
2023 (125)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先秦諸子學習筆記之十一)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是否有一句話可以讓人終身受益?孔子給出的就是這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原文出自《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
易中天在《先秦諸子百家講壇》上解釋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其恕乎!)。自己打心眼裏不想(欲)幹的事,就不要(施)強迫別人去幹。但他覺得還應該再往前一步 – “己所甚欲,亦勿施於人”(莊子思想)。即自己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也不要輕易強加於人。
他特地提到了讀過的一篇文章,標題叫《老鼠,作為證據》,作者是劉瑜(女)。文章說,有一隻老鼠,在廚房裏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掙紮。這讓她想起了另一隻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兩天才死去。她還想起自己小時候,有一隻老鼠被鄰居老爺爺用開水燙死了。在許多人看來,老鼠是肮髒的、醜陋的、作惡多端和死有餘辜的。既然必須消滅,又何必管它怎麽死呢?作者也沒說不該滅老鼠,但她的感受是:
一,生而為鼠,並不是它的過錯。
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話,為什麽不能讓它死得痛快一點,不那麽備受折磨呢?文章說:“便是‘齷齪’如一隻老鼠,也會痛,也會絕望,也會掙紮。更糟的是,它的痛,也會傳染給你。
易教授很感動:他沒有想到,一個人的惻隱之心竟會惠及一隻老鼠。隻有徹底到連老鼠都能同情,才可以說真正擁有了“惻隱之心”。他在這裏高興地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對接:不忍心其無罪而死,不忍心其折磨至死,正是現代社會法治與人權的心理基礎和人性基礎。
劉瑜的文章讓我想到了自己曾經做過的同樣的讓她不齒的事情。那是小兒子 3 - 4 歲的時候。也是一隻老鼠,在地下室裏被我安放的粘板粘住了,還在做垂死掙紮。我以勝利者的姿態把它連帶著粘板拿到戶外,小兒子跟在我屁股後麵看熱鬧。我找到一根帶尖的粗鐵絲,告訴兒子:看DADDY怎樣殺死這隻在咱們家搗亂多時的壞家夥。當我得意的用粗鐵絲刺進老鼠的肚子而鮮血四濺的時候,滿以為會聽到兒子拍手的歡呼聲,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想象,身後的他“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是的,正如劉瑜所說,老鼠的痛一定傳染到了不喑世事的他。為了此事,我自責了好久直至今日。我後悔不該用看上去十分殘忍和野蠻的方式去傷害一顆善良的童心。但願那次事情沒有在他的心靈深處埋下負麵的陰影。
言歸正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要求每個人都有“不忍之心”,能包括對動物的“不忍之心”當更好。因為你隻有做到不把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強加於人,才能進而做到在自己追求幸福的時候,也讓別人感到幸福。用易教授話說,隻有這樣,整個世界才會真正充滿了愛。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三日
可以理解。其實,狼和羊並沒有好壞之分。
取消死刑?
多謝賞光。會再貼兩篇,但都是很淺顯的東西。盼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