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雜誌第三期 (二)

二、古文精解:千字文節讀第三段

 

 

編者按:千字文,由南朝時期,周興嗣編纂成文,《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巨大的讀物。千字文是文明中國必修的文學作品.其中有的時代語言,比如’帝,皇’,我們可以用現代語言’領袖,國家或政黨’去理解-這裏沒有’封建糟粕’,多的是道德典範.千字文是四字句,我們把它切分成十八句七十二字為一節,以便讀者方便記憶和抄寫.-我們分批刊登,每次散節,和讀者共享中華美味

第七節

túxiěqín shòu,  huàcǎi xiān ling,  bǐng shèpáng qǐ,  jiǎzhàng duìyíng

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丙舍旁啟  甲帳對楹

【解釋】宮殿裏畫著飛禽走獸,還有彩繪的天仙神靈。正殿兩邊的配殿從側麵開啟,豪華的帳幕對著高高的楹柱。

〖注釋〗丙舍:宮中別室。甲帳:漢武帝時所造的帳幕。

sì yán shè xígǔ sè chuī shēngshēng jiē nà bìbiàn zhuàn yí xīng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

【解釋】宮殿裏擺著酒席,彈琴吹笙一片歡騰。官員們上下台階互相祝酒,珠帽轉動,像滿天的星鬥。

〖注釋〗笙(shēng): 簧管樂器, 《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陛(bì):帝王宮殿的台階。

弁(biàn):古時的一種官帽,通常配禮服用(吉禮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後泛指帽子。

yòu tōng guǎng nèi  zuǒ dá chéng míng  jì jí fén diǎn,  yì jù qún yīng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

【解釋】右麵通向用以藏書的廣內殿,左麵到達朝臣休息的承明殿。這裏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著成群的文武英才。

〖注釋〗廣內:漢宮廷藏書之所;指帝王書庫。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墳:《三墳》,記載三皇事跡的書。

 典:《五典》,記載五帝事跡的書。

dù gǎo zhōng lì, qī shū bì jīng,  fǔ luó jiàng xiàng,  lù xiá huái qīng 

 杜稿鍾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解釋】裏邊有杜度草書的手稿和鍾繇隸書的真跡,有從汲(jí)縣魏安厘王塚(zhōng)中發現掘出來的漆寫古書,以及漢代魯恭王在曲阜(fù)孔廟牆壁內發現的古文經書。宮延內將想依次排成兩列,宮廷外大夫公卿夾道站立。

〖注釋〗杜稿:杜度的草書手稿。隸:鍾繇(yóu)的隸書真跡,見張懷《書斷》。

 漆書:汲縣魏安厘王墓中發掘出來的漆書。《晉書·束皙傳》。

  壁經:漢代魯恭王在曲阜孔廟牆壁裏發現的古文經書。《漢書·藝文誌》。

  俠:同“夾”。

hù fēng bā xiàn,  jiā jǐ qiān bīng,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解釋】他們每家都有八縣以上的封地,還有上千名的侍衛武裝。

第八節

gāo guān péi niǎn,  qū gǔ zhèn yīng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戴著高大帽子的官員們陪著皇帝出遊,駕著車馬,帽帶飄舞著,好不威風。              

〖注釋〗輦(niǎn):古時用人拉或推的車。轂(ɡǔ):泛指車。

shì lù chǐ fùchē jià féi qīngcè gōng mào shílè bēi kè míng

世祿侈富車駕肥輕策功茂實勒碑刻銘

【解釋】他們的子孫世代領受俸祿,奢侈豪富,出門時輕車肥馬,春風得意。 朝廷還詳盡確實地記載他們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傳後世。

pán xīyīyǐn  zuǒshí ā héng  yǎn zhái qūfù wēi dàn shúyíng

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解釋】周武王磻溪遇呂尚,尊他為“太公望”;伊尹輔佐時政,商湯王封他為“阿衡”。周成王占領了古奄國曲阜一帶地麵,要不是周公旦輔政哪裏能成?

 〖注釋〗磻(pān)溪:指薑太公呂尚。呂尚在磻溪釣魚,遇文王,拜為太師,輔佐周武王滅商。

伊尹:原為有莘(shēn)氏女的陪嫁奴隸,商湯用為小臣,後來任以國政,輔佐商湯功滅夏桀。

 阿衡:商朝官名,相當於宰相。《詩·商頌·長發》:“寮維阿衡,左右商王。”,則是專指伊尹。

  旦:周公姬旦。

huán gōng kuāng hé,  jì ruò fú qīng ,  qǐhuíhàn huì,  yuè gǎn wǔ dīng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綺回漢惠  說感武丁

【解釋】齊桓公匡正天下諸侯,都打著“幫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號。漢惠帝做太子時靠綺裏季才幸免廢黜,商君武丁感夢而得賢相傳說。              

〖注釋〗匡(kuānɡ):正,糾正,端正。

 綺(qǐ):綺裏季,商山四皓之一。漢惠帝做太子時,漢高祖想廢掉他另立太子。呂後用張良的計策,厚禮迎來商山四皓,使他們與太子相處。漢高祖看到惠帝羽翼已成,就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頭。

 說(yuè):傅說。傅說原是傅岩搞版築的奴隸,殷高宗武丁夢見了他,便畫相訪求,找到以後,用為宰相。

jùn yìmìwù,  duō shìshíning ,  jìn chǔ gēng bà,   zhào wèi kùn héng

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解釋】賢才的勤奮謹慎,換來了百官的各安其位。晉文公、楚莊王先後稱霸,趙國、魏國受困於連橫。

〖注釋〗乂(yì):治理,安定。

橫:連橫。戰國時,蘇秦說(shuì)六國聯合拒秦,史稱“合縱”。張儀主和拆散合縱,使六國一個個服從秦國,稱為“連橫”。由於連橫,秦國采取遠交近攻政策,首先打擊趙、魏,所以說“趙魏困橫”。

第九節

jiǎ tú miè guó,  jiàn tǔ huìméng,  hé zūn yuēfǎ,  hán bì fán xíng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解釋】晉國向虞國借路去消滅虢國,晉文公在踐土召集諸侯歃血會盟。蕭何遵奉漢高祖簡約的法律,韓非慘死在他自己所主張的苛刑之下。

〖注釋〗假途滅虢(guō):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晉侯複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虞侯因不聽宮之奇的勸諫而遂使晉國在滅掉虢國之後也被晉國滅亡。

  何:蕭何,漢高祖丞相。《史記蕭相國世家》說他“以文無害”,“奉法順流”。《漢書刑法誌》說他收拾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這裏大意是說蕭何輕刑簡法。韓:韓非。《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李斯、姚賈毀謗韓非,勸始皇“以過法誅之”。過法、煩刑,都指苛刻的刑法。

 弊:作法自弊。

qǐ jiǎn pō mù, yòng jūn zuì jīng,  xuān wēi shāmò,  chíyùdān qīng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解釋】秦將白起、王翦,趙將廉頗、李牧,用兵作戰最為精通。他們的聲威遠揚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遠流傳在千古史冊之中。

〖注釋〗起翦(jiǎn)頗牧 起:白起;翦:王翦;頗:廉頗;牧:李牧。

jiǔ zhōu yǔ jì,  bǎi jùn qín bìng,  yuè zōng tài dài,  shàn zhǔ yún tíng

九州禹跡  百郡秦並  嶽宗泰岱  禪主雲亭

【解釋】九州之內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跡,全國各郡在秦並六國後歸於統一。五嶽以泰山為尊,曆代帝王都在雲山和亭山主持禪禮。

〖注釋〗岱(dài):泰山的別稱。也叫“岱宗”、“岱嶽”。

yàn mén zǐ sài,  jī tián chì chéng,  kūn chí jié shí,  jù yě dòng tíng

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钜野洞庭

【解釋】名關有北疆雁門,要塞有萬裏長城,驛站有邊地雞田,奇山有天台赤城。賞池赴昆明滇池,觀海臨河北碣石,看澤去山東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注釋〗紫塞(sāi):北方邊塞,這指長城。

  雞田:西北塞外地名。

 赤城:山名,在浙江省天台縣北,為天台山南門。《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舉而建標。”

昆池:即昆明滇池。

碣(jié)石:河北樂亭縣東,今沉入渤海。

 巨野:古湖澤名。在今山東省巨野縣北五裏。

kuàng yuǎn mián miǎo,  yán xiù ta míng, 

曠遠綿邈  岩岫遝冥 ;

【解釋】中國的土地遼闊遙遠,沒有窮極,名山奇穀幽深秀麗,氣象萬千。

 〖注釋〗綿邈(miǎo):連綿遙遠的樣子。

 岩岫(xiù)遝(tà)冥(míng):岫,山洞;遝,眾多、重疊;冥,昏暗。(待續)

(三)古文欣賞:  中國人必讀文章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原文〕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家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複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複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對古文生疏者可以讀下麵的現代譯文)

郭橐駝,不知初名,曾患有脊背彎曲的病,彎腰而行像駱駝,鄉裏人稱他為“駝”。”他也自稱“橐駝”。  他的家鄉叫豐樂鄉,在長安城的西麵。橐駝以種樹為職業,大凡長安城裏有錢有勢的人家要修建觀賞遊玩場所的,以及自種自賣水果的人,都爭著把他接到家中供養。看橐駝所種的樹木,卻使有移栽的,沒有不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其他種樹的人即使偷看模仿,卻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他。  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並不是能使樹木活得長久而又繁殖得快,隻是能順應樹木自然生長的規律,讓它的本性自然發展罷了。大凡要種的樹木的習性:它的樹根要舒展,給它培的土要平整,它根上的土要用原土,夯土要緊實。這樣做了以後,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要去掛念它,離開它以後,就不要總回來看它。那栽種的時候,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待它,那栽完後,就像丟棄掉一般不再管它,那麽它的自然的天性得到保全,而且遵循它的生長習性去生長了。所以我隻是不妨害它生長罷了,並不是有能使長得它高大茂盛秘密;我隻是不抑製損傷它的果實罷了,並不是有能使它的果實結得又早又多竅門。其他種樹的人就不是這樣:種的時候讓樹根拳曲還換掉樹根上原有的土;他們培土的時候,不是過量就是不足。假如能有和這樣做相反的人,卻又對種上的樹木愛得過分,憂慮得過多,早晨看傍晚摸,一離開再回頭看看。更殷勤的還要抓破樹皮來驗看樹的死活,搖動樹根來察看栽種得鬆了還是實了,這樣樹的生長習性就一天天喪失了。雖說是愛護樹,其實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樹,其實是仇恨它。所以比不上我。其實我又能做什麽呢?”  問的人說:“把您種樹的道理,移用到當官治民上,可以嗎?”橐駝說:“我隻知道種樹而已,治民,不是我的職業。可是我住在鄉裏,看到那些當官的喜歡煩瑣地發布命令,好像非常愛護百姓,結果卻因此給人民帶來禍患。每天早早晚晚差吏就來喊叫:上官有令,催促你們耕好田,勉勵你們快播種,督促你們及時收割。早點繅好你們的絲,早點紡好你們的線。養育好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和豬。’一會兒擊鼓把人們聚集起來,一會兒又敲木梆把大家召來。我們小百姓停止吃飯去慰勞差吏,尚且沒有空閑,又用什麽使我們的生產發展生活安定呢?所以我們生活困頓又人人疲憊。如果從這點看來,與我幹得職有相似之處吧?”  問的人讚歎地說:“這不是說得很好嗎?我問養樹,卻得到了養民的辦法。”  我記下這些事把它作為當官者的鑒戒        (編輯組供稿)

 

(四)中國雞年詩詞欣賞 

 

 在我國,詠雞詩源遠流長.早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便有:

“雞棲於塒”、“雞棲於桀”(《王風·君子於役》)

,“風雨淒淒,雞鳴喈喈”、“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鄭風·風雨》)

 

憂懷從中來,歎息通雞鳴.(曹子建《棄婦篇》)

  

兩頭纖纖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同曙星 (古樂府徐朝雲)

   

 紀德名標五,初鳴度必三 (杜甫《雞》)

      

雞鳴紫陌曙光寒--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王安石)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陶淵明《歸園田居》)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鳴呃.” ( 李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銅壺玉樓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唐伯虎)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詩人興會更無前。(毛潤芝)

 

大寒乍到節時終,保健還需日練功;臘月未離春意動,金雞高唱吉年豐(姚仲明)

 

 

 

(五)學習論語心得
長治久安的基本之道
為政篇第二                 2.19 民服民不服章

 
 注解:(哀公-魯國國君;舉-提拔重用; 直者-正氣之士;措-指導、安置;枉者-昏悖小人,)          魯哀公問政:“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者措諸枉,則民服。舉枉者措諸直,則民不服”。
此節經文,文字不難,富含安邦定國之大計,長治久安之真理。
當年魯國國王請教孔子施行什麽方法能使天下百姓誠服呢?孔子曰:提拔並重用正氣之士來指導,安置天下事,老百姓就會接受和聽從。提拔重用不明事例的昏悖小人來管理天下百姓則不會誠服。

話語不多,道理深刻。小至社團企業,大至縣市國家,都有一個長治久安的問題。隻要我們老老實實的按照聖人的方法去做,都可以在不同的層次和環境下,事半功倍,立竿見影。反之,本末倒置,‘舉枉者措諸直’,政風腐敗,任人唯親,文過飾非,諂媚盛……如此這般想天下太平,不是在癡人說夢嗎?

明白了‘舉直者措諸枉’的大道,就是吏治的最核心問題-那就要把它當圭臬,把它當作提拔各級領導的準繩,用選賢與能來保障我們的幹部隊伍的純潔,。

 我們從小團體到縣市省,從地方到中央,在各級人大,政協,每年開會的時候都要克服千篇一律的歌功頌德的陋習,我們的代表都肩負著監督政府,幫助政府把守好‘‘舉直者措諸枉’’的關,從根本上排除諂媚小人升遷之道-這才是對幹部最大的保護,這樣做才是人民的好代表。

 當我們能經常的反複的熟讀經文,胸懷中國夢,我們就定能心明眼亮,什麽鬼魅伎倆都蒙騙不了我們,當我們的幹部離職後都能被老百姓‘存以甘棠去而益詠’五體投地的懷想,那麽就是天下大治!    (學習小組供稿)............

 

............................................................ 25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