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鄉戀》
一個月前,我在文學城《常青人生》論壇閱讀到《海外原創》論壇“廢話多多”版主發帖邀請大家參加海外原創活動“鄉愁的滋味”的通知,其中包括了活動時間(2021.11.05-2021.12.05)、形式(文字敘述,文體不限)、發帖方式等內容。才華橫溢的多多版主為活動寫的文案令我淚目,尤其在這因為疫情而不能回國探望親人的歲月裏;這是她的原文:“醒時不為身是客,更將他鄉作故鄉。故鄉僅在每個人的心中,鄉思僅在每個人的夢中。從童年的泡泡糖,到初戀的苦咖啡;從爸爸帶著去的路邊攤,到媽媽精心製作的年夜飯。鄉思化作鄉愁,在每個人的舌尖環繞。酸甜苦辣鹹,您的鄉愁是什麽滋味?請參加活動【鄉愁的滋味】,用文字寫出無法化解的鄉愁。”
算起來,我與多多應該算是認識很久了,印象中我在2008年下旬認識文學城開博客的次年就認識了她,記不清是在哪個論壇。雖然她自嘲起了網名 “廢話多多”,但其實她的文章和留言都簡明扼要,用她的網名形容我的寫作敘事風格反而恰如其分:-(((。雖然這些年來我和她經常玩的論壇不一樣,我主要是在比較冷清的《常青人生》和也不是特別熱鬧的《世界風情》,幾乎與她沒有交織。但讀到老朋友的活動通知,我在心裏立即做了決定:一定參加。
然而,這一個月來,我卻對“鄉愁的滋味”無從下筆;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寫起;並且每次想寫時,眼睛就濕潤了,歸國遙遙無期,非常想念故國的親人們,尤其是80多歲的老母親、接近90歲的婆婆、以及98歲的公公。今天,是【鄉愁的滋味】活動最後一天,我就用使我口中生津的母親做的家常菜和婆婆做的青明粿作為我萬般鄉愁滋味的代表吧。
注:以下照片是以往回國探親時拍攝。
1. 母親的家常菜
中國烹飪界有“四大菜係”之說,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也有“八大菜係”之稱,外加了浙菜、閩菜、湘菜、徽菜。無論是“四大菜係”還是“八大菜係”都包括了我故鄉的淮揚菜。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每年回國探親都被故鄉親人們寵愛著,他們每年都給我們一番吃、喝、玩、樂的經曆,使我們感受到那濃濃親情和厚愛。然而,最使我難忘和最能引發我鄉愁滋味的不是每年在故鄉多個著名餐館享受的眾多淮揚菜美味佳肴,而是母親在家為我們做的家常菜。
照片1-2:每年回國探親,親人們除了給我吃豐富的水產品美食(《2018秋娘家行:淮揚早餐、水鮮、家常菜》、《2017娘家行(結束篇):淮揚菜早餐及家常菜》),母親還知道我特別喜歡吃蔬菜,這是我愛吃的蠶豆瓣炒韭菜、炒茭白青椒紅椒肉絲。。。,這些都是淮揚家常菜。知女莫若母,老人家還買了許多我愛吃的新鮮菱角;知道我特別喜歡吃糯米食品,每年回國探親都能吃到母親做的菜心湯圓。我的鄉愁滋味就是母親做的家常菜的滋味。
2. 婆婆的清明粿
我深深感恩揚州母親的愛,也非常感恩浙江義烏婆婆的愛。我的婆家位於浙江中部一個秀麗的小山村。自從34年前與先生結婚,我到過婆家20多次,親身經曆了婆婆濃厚的母愛。因為去過婆家這麽多次,婆婆也知道我的飲食喜好,包括特別喜歡吃水產品、蔬菜、以及糯米食品,幾乎每年回國探親都能吃到婆婆為我做的清明粿。
清明粿是我婆家山村那一帶清明和陰曆十月半必備的小吃。婆婆做的清明粿外皮是用香艾和糯米製成,內陷是芝麻、核桃仁、和紅糖。據說,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口味調整餡,有一些地方的清明粿內陷是用筍幹,醃菜,蘿卜絲和肉丁等。我的鄉愁滋味就是婆婆做的清明粿的滋味。
照片3:這是我和先生回國探親在故鄉山村徒步登山時見到的野生艾草。清明粿的顏色是綠色,就是艾草的天然顏色。 照片4:80多歲的婆婆在準備清明粿的外皮:糯米粉加麵粉,1比1,混勻後加入事先處理好的艾草。艾草的處理:將艾草洗淨放鍋裏撈過,繼續清洗,去除黃水洗淨;洗淨後絞碎,重新倒回鍋裏加些水煮開,備用。 照片5:甜味餡用料是用我們家自留地生長的黑芝麻、野生山核桃仁、和義烏著名土特產紅糖調製的。 照片6:將清明粿外皮慢慢揉成團後,將餡包入,收好口,捏成三角形或自己喜歡的形狀。先生包的清明粿太大(左),我的太小(右),婆婆包得正合適(中)。 照片7:我們家有天然煤氣灶,也有老式鍋灶;婆婆說清明粿用老式鍋灶蒸出來的更好吃。於是,我就幫忙燒火。做了這麽多年的媳婦,我早就學會了這功夫:-)))。 照片8:香噴噴的清明粿出鍋了,味道好極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