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婆家行(1):美麗的家園、發展中的山村


從北京飛到上海,待了一天後,我們乘高鐵2個小時左右就到達浙江省義烏市。弟弟和侄子已在火車站等我們。弟弟和侄子各自有車,但開來的是侄子的車,也是侄子開車帶我們回先生出生和成長的山村。這個小山村距離市區大約15公裏,我們很快就看到了村莊。年邁的公公(94歲)和婆婆(85歲)已站在村裏的停車場等待我們。

老人家們非常開心看到我們,我也有些激動,上前給公公婆婆各自一個擁抱。由於父母年邁,先生這些年來是每年探親兩次,大約每隔6個月回去看望他們。我象往年一樣,每年一次;所以,看到兩位老人家,我比先生更興奮。我挽著婆婆的手臂,全家人有說有笑地從村裏的停車場漫步回到了家。




音樂《琵琶語》


1. 美麗的家園

照片1:乘高鐵回到先生的故鄉浙江省義烏。



照片2:從鎮上通向我們村的一條山路,快要到家了。



照片3:先生出生和成長的小山村。當然,他生活在村裏的那17年不是這樣的;山村早已舊貌換新顏。



照片4:清晨,從我們家三樓陽台欣賞到先生成長的山村的一部分。我們家是一棟三層樓的樓房,我特別喜歡三樓我們臥室旁的這個大陽台。



照片5:除了賞景,這個陽台還是洗衣服和曬衣服的好地方。兩年前,住在城裏弟弟家時,我發現他為弟媳在他們家陽台上做的水池和搓衣板非常方便洗衣服。因此,去年回國探親時,我請手巧能幹的弟弟在家鄉的房屋陽台上也做一個水池和搓衣板。非常感謝他使我的希望成真。在這裏洗衣服、特別是洗先生和我跑步健身後的衣服非常方便。並且陽台上還有不誘鋼的曬衣架,每天晚上收回曬幹的衣服時聞到太陽香的感覺真好。



照片6:放在家裏二樓的洗衣機好像失業了:-)))。



照片7: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我們家的3層樓房有6個看得見風景的臥室、4個淋浴設備完整的衛生間、多個大小不一的廳和過道。平常家裏隻有公公婆婆居住,他們住一樓的主臥室;二樓3個臥室留給弟弟全家從城裏回來看望父母時居住;三樓2個臥室留給我們和女兒女婿回老家探親時居住。這是公公婆婆為我們準備的房間,風景很好。清晨,先生和我在雞鳴聲中醒來,享受鄉村風情。




2. 摯愛的親人

照片8:94歲的老父親與56歲的兒子促膝交談。公公雖然聽力衰弱,但思維依然敏捷;從正麵看,他麵色紅潤,不像是94歲的老人。



照片9:得知先生和我在早餐後將帶公公外出散步,與公公相濡以沫65年的婆婆(85歲)為公公整理衣衫。從這張照片能看到公公臉的側麵有許多老人斑,94年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能看出他是90多歲的老人。婆婆臉上皺紋也比去年多了許多,但奇妙的是老人家至今隻有少許白發。今年是我們家祖孫三代結婚100周年紀念:公公婆婆結婚65周年,先生和我結婚30周年,女兒和女婿結婚5周年。公公婆婆是我們晚輩的榜樣。



照片10:先生為我和公公拍了一張散步的合影,我非常感恩與老人家在一起的時間。今年探親,我看到公公婆婆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有比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公公的狀況。我心裏有些傷感,曾悄悄地對先生和弟弟說出了我的感受。弟弟勸慰我說:“相對於爸爸媽媽的年齡,他們各自健康狀況算是很好了。”先生和我都覺得弟弟說得有道理,我心裏感覺好了一些。遠在海外的我們對在國內年邁的父母有許多的虧欠,對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的這些親人們有無盡的感激。




3. 豐收的喜悅

公公婆婆因年邁,近1、2年己不再種地;但住在城裏的弟弟弟媳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回到山村照顧其中兩塊自留地,另一塊自留地讓給親戚種。在老家的父母和在城裏的弟弟全家全年的蔬菜基本上能自給自足,並且全部是對健康有益的有機菜。

到家的第二天早晨,先生和我早餐後陪公公散步到另一個村。我們遇到一位89歲的老人家,他先用我聽不懂的方言與我的公公聊了一會兒後;接著那位老人便用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與我和我的先生討論中美關係及國際國家大事,才思敏捷。我和先生對望了一眼,為故鄉老人健康的晚年生活感到欣慰。在散步回家的路上,經過我們家位於村頭的自留地,那是我們家三塊自留地之一。公公帶我們到田邊,我和先生開心地採摘了一些蔬菜,享受豐收的喜悅。

照片11:部分村民們的自留地,包括我們家的自留地。



照片12:一位鄉親正在自留地裏幹活。



照片13:我興奮地連走帶跑地奔向我們家的自留地。



照片14:非常開心看到地裏種的蕃薯,後來得知種的是營養更好的紫薯。不管如何,我很喜歡吃蕃薯的徑和葉,摘了一些回家。



照片15:我們家地裏長的苦瓜。



照片16:我們家地裏長的生薑。



照片17:非常開心得知拐角的這塊地也屬我們家。



照片18:很興奮看到這條大絲瓜,我剛想摘下它,先生說這條絲瓜可能太老了,我隻得放棄它。



照片19:沒關係,繼續找嫩絲瓜;有這麽多選擇,總能找到合適的絲瓜:-)))。



照片20:不僅找到了恬好的絲瓜,而且還看到了許多長豆。



照片21:手捧從我們家自留地收獲的豐收果實,開開心心地回家。



照片22:我們家的第二塊自留地隱藏在這個山凹裏。



照片23:一位鄉親在自留地種的蕎麥。 照片24:從我們家第二塊自留地挖回來的子芋(嫩小的艿芋)和黑豆。弟弟弟媳說因為得知黑豆營養價值比青豆高,所以就改種黑豆了。



照片25:外表看上去黑豆與青豆非常像,烹熟扮開後就看出了是黑豆。



照片26-27:我們在家時吃的部分午餐,其中許多蔬菜來自於我們家的自留地;桌上的煒雞和煒鴨也是散養的土雞和土鴨。這些雞鴨不是用家裏的電爐煮熟,而是專門搭了臨時土灶用柴火慢慢煒熟,所以盆口有柴火薰的黑色。公公婆婆說用這種傳統方法做出的土雞土鴨的味道才正宗。





照片28:我們家樓房正門上的對聯是94歲高齡的公公今年過春節時寫的。雖然他的視力嚴重下降,下筆仍然工整有力。並且,這對春聯是公公自己創作,老人家雖然聽力嚴重下降,但仍然才思敏捷。




4. 發展中的鄉村

公公今年春節創作和書寫的那對春聯“無邊春色美河山,大有作為新歲月”是我們金秋十月探親期間所見發展中家鄉的寫照,隻需將“春色”改為“秋色”即可:-)))。

照片29:當地政府有關發展我們村和鄰近兩個村的藍圖。



照片30:正在改建中的一個村。



照片31-32:那個村正在建設中的房屋以及已建好的房屋。這裏的每棟樓房都是單門獨戶屬於一戶人家,非常寬敞的住房。





照片33:但每棟樓房的間距還是比較小,靠得太近。



照片34:另一個村已經基本完成了改建。



照片35:村裏的樓氏宗祠也是文化禮堂。其門匾額上的字是我公公寫的。



照片36:宣傳牆上展示村裏豐富多彩的文體生活。



照片37-38:正在興建的從我們三個村通向邢宅村的騎行綠道。我們的女婿是騎行愛好者,等這個綠道建好後,他回來探親就可帶著我們暢騎在青山綠水間:-)))。





照片39:騎行綠道將經過的青山。



照片40-41:三個村莊中的另一個自然村。





照片42:除了騎行綠道,還計劃在我們三個村之間建露天營地、健行步道,供人們到這裏休閑度假。看了這藍圖,我一方麵為婆家山村的發展感到高興,另一方麵為婆家山村即將失去的農田和寧靜感到遺憾。希望地方政府不是一味注重開發鄉村,而是也要保護原生態環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