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小雨中的回憶》
到達北京的時間是國慶節下午,我們入住在機場附近的一個旅館。網上提供的信息是旅館離機場不到2公裏,但仍提供免費班車。旅館班車駕駛員告訴我們直線距離是不到2公裏,但駕駛線路卻是6公裏左右。由於交通不暢,這6公裏路程用了大約20分鍾。
第二天傍晚從旅館回機場時,恰好是同一位駕駛員,他是一位直率、友好、健談的中年人。從與他的交流中得知:(1)他家就住在機場附近,原本是北京城郊農民。城市擴展時,他和鄉親們失去了農田,但他父母和他因拆遷共得7套房。(2)城郊的房屋雖不像北京城裏住房那麽貴,但也能賣到每平米5萬元。(3)他有2個姐姐早已出嫁,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他和妻子隻有一個孩子,他們的女兒今年剛大學畢業,與他在同一個旅館上班。(4)他父親已去世,80多歲的老母親與他同住,並且已將父母的那3套房全部過繼到他的名下。所以,所有7套房未來都屬他的獨生女。(5)他和他的妻子都上班,沒有象一些村民賣1、2個房屋,用那些錢吃喝玩樂。雖然工資不高,每月隻有2千5百元,但有很好的各項保險,心裏踏實。再過2年就到了退休年齡55歲,退休後每月可得3千5百元,比現在工作時的工資還高。(6)北京看病難,特別是看專家門診很難。許多專家門診號被“黃牛”掌控,那些人一天得的錢比他一個月工資還高。國家雖對此不法行為有懲罰,但屢禁不止。
聽了駕駛員師傅的分享,我一方麵為國家的發展、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提高感到高興,另一方麵又為資源緊缺、有人故意犯法發不義之財感到悲哀。
照片1:從機場前往旅館的途中,我們見到許多慶國慶花飾。
照片2:到了旅館後,我們意外地遇到好幾個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和機組乘務員也住在這個旅館。
照片3:更開心的是閱讀旅館提供的報紙時,看到一幅由優秀影視演員胡歌代言的東方航空公司的廣告:-)))。
照片4-5:第二天早晨,我們沒有在旅館吃每人200人民幣左右的早餐,而是到旅館附近街道上的一個“杭州小吃”店享用早餐;後來在大街上,先生和我共同分享了一個雞蛋餅。兩人早餐共用了17元人民幣。看來在北京老百性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價兼物美。
2. 變化與保存交織的母校
這次北京行,準確地說應該是我的母校行。上一次重訪母校是在19年前,這些年來,校園內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化的同時也保存了不少的原有建築。不過,不管如何改變,不變的是這裏是我和先生相戀之地,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記憶中的北京十月大多是秋高氣爽、陽光明媚的日子;但今10月2號這天卻斷斷續續地下起了細雨。在這樣的天氣,漫步於校園,別有一番情調。先生說這樣的天氣使他想起我們在英國留學的日子,今年7月份重返蘇格蘭的第一天也是雨天。由於此行時間有限,先生和我都沒有事先與在北京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聯係。但我們心中是想念他們的,校園內許多場景也帶來與老師和同學們相處的青春歲月回憶。天上人間,祝福他們每一位!!
保存與變化交織的母校給返校的我留下了既親切熟悉也陌生新穎的印象。祝福這所百年老校!!
照片6-7:麵貌改變的校園南門。自從母校在2000年並入北京大學,名稱就由原來的北京醫科大學(簡稱北醫)變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看著新校牌,多了一份陌生,少了一份歸屬感。
照片8:從南門進來的大道一側栽了不少鮮花。
照片9:校園裏停靠在路旁的一輛輛小汽車使我想起當年停靠的一輛輛自行車。
照片10:一座新大樓旁的醫學鼻祖李時珍雕像。
照片11:報告廳還在老位置,但是一座重建的新建築。
照片12-13:報告廳與逸夫教學樓相聯,我在校還沒有這棟教學樓。非常感動邵逸夫先生對中國教育的無私奉獻。
照片14:這棟圖書館對我來說也是新的,與逸夫教學樓隔路相望。
照片15:通往北校門的道。
照片16:終於見到熟悉的建築--生理樓/藥理樓。
照片17:新的外國留學生宿舍大樓。
照片18:從北門可見隔街的北京科技大學(當年校名是北京鋼鐵學院,簡稱鋼院)。
照片19:站在學院路上回望母校的北門。門警帥哥年僅27歲,比我婚齡還小,更不用說我的學齡了:-))))。
照片20:從北門重返校園,見到的右側一棟樓。母校擔負著不少重任。
照片21:行政二號樓。
照片22:在我曾經住過的學生宿舍舊址上建的新的學生宿舍,樓層增加了,但不變的景象是停在宿舍樓前的自行車。
照片23:從宿舍通往體育場和食堂躍進廳的校園林蔭大道。曾經不止一次下課後趕緊拿著空飯碗小跑在此道上,到躍進廳排隊買飯菜,搶吃飯的座位:-)))。
照片24:體育場本身變化不是太大,但其周圍都變成了高樓大廈,使得原本空曠的體育場看上去顯得小了。我原計劃裝模作樣進體育場在跑道上跑一段,可惜10月1號至3號臨時關閉。羨慕家住教職工區的校友兄(馬拉鬆跑友/文學城網友plum59)回國探親時常到這裏跑步。
照片25:大大改變了的躍進廳。
照片26:見到躍進廳,我仍不住眼睛濕潤了。在這裏有著許多有關青春的回憶,包括難忘的很難吃的第一餐、與同學們共餐的歡聲笑語、在這裏參加過的周末舞會、在這裏看過的電影、在這裏聆聽的使我流淚的老山自衛反擊戰大學生報告團的演講分享、與戀愛期間的外校男朋友(如今的先生)第一次在這裏用餐。。。。。。
照片27:躍進廳的前世今生:-)))。
照片28:今非昔比,如今學生們的夥食選擇簡直是奢侈呀:-)))。我永遠記得30多年在躍進廳吃的第一餐:煮得爛乎乎、好鹹好鹹的大白菜,白花花的一個大饅頭。對不喜歡吃麵食的我來說,那頓晚餐難吃極了。那時每位學生每個月米票和麵票是搭配的。但開學不久,我與一位來自山東泰安的女同學就達成了同盟,不愛吃麵食的我用麵票與不愛吃米飯的她交換米票,從此,日子過得舒坦多了。戀愛期間,先生不止一次到我的學校食堂蹭飯吃,但我也不止一次去他的學校食堂蹭飯吃:-)))。
照片29:終於見到熟悉的建築--生化樓。
照片30:終於見到熟悉的建築--解剖樓。
照片31:終於見到熟悉的建築--衛生樓。不過,這棟樓的名稱很容易使人誤解它屬於公共衛生學院;其實,它是藥學院的一棟樓。
照片32:與藥學院有關聯的另外一幢建築。
照片33:這棟樓才是以預防醫學為主的公共衛生學院。樓前有一棵挺拔的青鬆是記念我國已故著名流行病學家錢宇平教授。雖然我沒上過錢教授的課,但由於多種私緣,這位學貫中西的學者和他的妻子肖教授待我如同父母,恩重如山。先生和我不止一次在他們家吃飯。我們倆都對著錢伯伯的紀念樹三鞠躬,我的眼睛是濕潤的。
照片34:公衛學院樓對麵是學校建的旅館,我猜測大概是類似於當年的招待所,但住宿條件一定是大大升級了吧。
照片35-36:我在校時沒見過的中心實驗樓以及會議中心。
照片37:母校的西門也完全變了模樣
照片38:出了西門,隔街相望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當年校名是北京航空學院,簡稱北航)。
照片39:原本寧靜不寬的學院路如今變成了有高架橋的繁忙寬闊的環城路,原北航校園外的大白菜地上高樓拔地而起。
照片40:母校北醫西門與南門之間的馬路一側築起了長城:-))),另一側原來的農田上建了各種店鋪,包括慶豐包子鋪:-)))。
照片41-42:位於母校西門與南門之間的附屬第六醫院。
照片43:與六院相隔不遠是三醫的生殖醫學中心。據報道,在美國的年輕夫婦從決定要孩子至懷孕平均需要2年的時間。不知國內年輕夫婦受孕的平均時間,生活節奏的加快也會帶來一些意外的壓力。
照片44-45:聞名遐邇的北醫三院新建築和老建築。非常高興有在校生做誌願者。
照片46:乘坐熟悉的331路公交車告別母校。看著站牌上那一個個熟悉的站名,感到非常親切。先生和我相約記念結婚35周年時再回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