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到美國留學的第一個暑假,就去了紐約打工。而在大都市打工門檻最低的就是餐館的工作:洗碗、幫廚、接電話、送外賣、當服務生等等。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送外賣,因為我自己有車。
我當時在一個福州人開的餐館打工,一來二去就和老板老板娘大廚二廚混的很熟。在餐館打工的人流動性很強。像我們這樣送外賣的人隻要手腳利落勤快不偷懶就行。但是,大廚就要有要求了。有大廚來應聘,我們就看老板怎麽樣對待,特別好玩。
有來應聘大廚的,老板就說:“炒一個芥藍牛肉吧。”
我就納悶兒,老板怎麽不讓大廚炒一份全家福或者蔥薑龍蝦呢?芥藍牛肉太普通的菜了。
老板說了,蔥薑龍蝦幾個人吃呀?芥藍牛肉每天賣幾百份的,炒不好怎麽行?
老板說的有道理。
後來,我根據這位福州老板的理論,去餐館吃飯的時候,就吃代表作!
去廣東餐館吃飯,沒有必要吃清蒸老鼠斑,也沒有必要吃非常複雜的廣東名菜龍虎鬥。去廣東餐館吃飯,最代表廣東餐館水準的就是我們最常吃的幹炒牛河。
幹炒牛河的河粉要幹,牛肉要嫩,端上來要有鍋氣,色澤明亮而且蔥要半生。幹炒牛河做的好的餐館,其他的菜做的也不會差。
去山西餐館吃飯,要點他們的過油肉。
過油肉做的好壞,是一個山西餐館的標杆。肉要嫩,顏色要配齊,澆汁要合適,最後還要烹一點點鍋邊醋。過油肉做好了,什麽小酥肉呀,炸丸子呀,尖椒土豆絲呀等山西菜,就會做的好。
去北京餐館吃飯,就更簡單了。不看做什麽菜,就看那份炸醬。炸醬好吃了,這個館子就進對了。炸醬做不好的餐館兒,幹脆別進去。
吃上海菜,不去吃響油鱔糊,也不要吃四喜烤麩,更不要用醃篤鮮來評價上海菜。評價上海菜的水準就一個,點一課他們的菜泡飯。簡簡單單的菜泡飯做好了,這個館子就一個字:牛!
當然了,各個菜係的拿手菜,也是評判的標準:過橋米線,羊肉泡饃,蘭州拉麵,東北燉菜,河北餃子,天津油條,所有的當地名吃,做的好了那才叫牛!
到美國吃飯也一樣,去快餐店吃飯,炸薯條是硬標準。薯條炸不好的,漢堡也好不了。
正兒八經的餐館,鱈魚是標杆:外焦裏嫩,比煎牛排的難度要大。
去吃墨西哥餐,Fish Taco 是評判標準。
吃韓餐的標杆是石鍋拌飯。
吃日餐的標杆是 Omakase.
每一個餐館都有一個菜做他們的標杆,這個標杆代表了這個餐館做菜的水準。認識這個標杆,對我們吃貨來說,很重要!
《版權標杆所有,翻印餐館不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