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都在一念之間。人是活的,動機也不會一成不變。我們對別人的態度常常會影響

別人的動機 -- 原本可能有的不良動機會因為我們的反應和態度而轉變,反之亦然。

Always assume good intentions -- 因為這個世界上徹頭徹尾的壞人畢竟不是多數;

Don't let others decide how you behave and how to live your life -- 因為作為成年人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人應該有自己的標準,身邊的人都偷雞摸狗不代表自己偷東西就是對的。

關於行為動機這個話題,古今中外有很多的理論,太多的可以聊。我個人的觀察可以簡單歸成這三大類(歡迎指正):

1、基本的安全感(吃、穿、住、綠卡,等等因素);

2、貪婪 -- 或者想要更多的(錢、名譽、權力、性,等等);

3、純粹的精神驅動(信仰 -- 比如宗教領袖;理想主義:比如共產主義,人類的大團結,等等;或者另一個極端:盲從跟風 -- 純粹的流行時尚、甚至像文革期間的一些行為)。

前兩類人(我感覺是占絕大多數)比較容易“把握”,因為了解了動機也就把握了“弱點”;第三類比較難“把握”,因為屬於兩種極端的人群,除非產生“共鳴”,否則很容易“對牛彈琴”。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