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一篇“一個外行人對當代電動汽車的理解”,竟上了城頭,賺了上萬流量。也有很多讀者提出了批評,甚至大罵。罵人不好,針對這些批評,我又去查了一下,也修正了一些我的意見。
針對認為“氫汽車很危險”的觀點,這是無?之談。爆炸的必要條件,是能瞬間產生大量氣體,製造強大的衝擊波。現有的絕大多數炸藥,都不需要氧氣,通過觸發,這些炸藥的化學分子式裏就含有能產生氣體的組合,不一定是氧,如H2S,這些氣體迅速膨脹產生了爆炸。衝擊波本身就能把人打死,或高速推到一個硬物上砸死砸傷。如果炸藥裹在一個容器內,則爆炸能或把容器可活動部件推出(如子彈,炮彈),或把容器炸成碎片。有的武器如榴彈,就是先在彈殼上預製很多榴片,爆炸時無數榴片高速飛出,起到加強殺傷力的作用。
氫和汽油一樣,需要接觸氧和點燃後才能燃燒產生氣體,氫燃燒隻產生水蒸汽,汽油還有CO,CO2等,單位摩爾氫的產氣量遠小於汽油。汽車油箱裏即使你扔個香煙頭進去,也不會爆炸,因為裏麵沒有足夠的氧氣,燒會兒就熄了。汽車事故裏多發生的是燃燒,因油箱或發動機被撞漏了大量汽油泄漏所引起的,而非爆炸。氫汽車中常用的是壓縮氫氣(液氫成本較高,隻有在太空火箭中用),容器相當堅固,發生爆炸的機率不會比汽油高,爆炸的危害度也小於汽油。
經特斯拉開發出性能不亞於汽油車的電動車後,使用可充電鋰電池的電動車大受青睞,以後各廠家紛紛如法炮製。看來特斯拉也不是擁有獨門絕技,現在中國一家無名小廠也能造出和特斯拉一樣好的車,所以特斯拉新推出的車將隻賣3萬美元,價格很平了。
但電動車有個很鬧心的事,就是充電樁不多,即使有也得充半小時,而家用充電則需一晩上。外出開車不可預見的事很多,最常見的如堵車了,可能把電提前用完,隻能喊拖車了。其實這也並不是電動車的錯,汽油車開始時也有這問題,好長時間內汽車走長途都得帶備用油箱的,加油站也是慢慢多起來的。
氫動車則是另一條線了。從30年代的科幻小說裏,就有氫時代的說法。用到汽車上的想法很早就有了,因為氫可以通過一些工藝從水裏產生,水簡直可以說取之不竭。因此,氫時代一直和水動力聯係在一起。日本的豐田非常迷戀氫動車,幾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其氫動廠雖然不如特斯拉那麽高調眩目,但也不是一個科幻夢了:每年有5000多輛賣出,性能絕對不輸特斯拉和汽油車,在日本和美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加氫站。李克強訪日時,豐田表演了一把,把李總理看楞了,有人就在新聞畫麵上加畫外音:奶奶的,被比亞迪騙了!
氫動車本質上就是電動車,區別隻是它用的是氫電池,氫和氧不是通過燃燒,而是在一特殊裝置內產生氧化反應,發生電子轉移,也就是發電。鋰電池隻能通過充電補充,而氫電池可以加氫。充電樁目前比加氫站要多,如果在外地停得時間長也可用家用電充電。但氫電車可以攜帶備用氫氣瓶,在緊急情況下更方便一點。
我的上篇文章裏斷言氫電車將讓鋰電車絕種,太武斷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鋰電車還是占優勢的,而汽電混合車也是很有價值的,如果你用車多數時間隻是在擁擠的市區道路上行駛的話。氫電車的未來,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以水為原料產氫的技術的發展情況。
氫的生產工藝很多,最吸引人的一種是通過電解水產生氫氣。二戰期間的潛水艇就用這種技術為乘員提供氧氣了(水電解後產生氧氣和氫氣),經過那麽多年的發展,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隻是這肯定是個耗能的過程,電解水所需的電,肯定多於氫發出來的電。很多水驅車的故事,迄今都被證明是有意無意的騙局。但該技術在某種情況下也還是有意義,比如有個家用的產氫機,或在每個加油站裏放個產氫機,由於原料是到處皆有的水,還是很方便的。現在的技術還做不到這一點,如果哪天做到了,氫電車超過鋰電車的時代就要來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