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辣”首月,赴港囤房的內地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24年2月29日,香港北角街頭的一家房產中介店麵,貼出“全麵撤辣”的宣傳詞,推介房產信息(視覺中國/圖)

香港樓市“撤辣”後的這一個月,湯姆幾乎每天忙得“腳不著地”。

作為香港房地產經紀平台創始人,在剛剛過去的3月,湯姆白天要帶內地客戶看香港豪宅,晚上下了班還要聽取公司裏中介小哥們當天的帶看情況匯報,分析客戶的成交量和增長量。在特地為內地客戶建立的公開微信群裏,他還要全天候答疑。

湯姆笑稱,這種工作節奏在一個多月前“想都不敢想”。

“撤辣”,是粵語的表達。2024年2月28日,香港全麵撤銷推行了14年的樓市“辣招”:從這一天起在香港買房,除從價印花稅(即固定需要收取的稅費)外,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以一套總價1000萬(注:文中涉及金額均為港元)的房產為例。“撤辣”前非香港永居人員至少需繳稅300萬,“撤辣”後降至37萬。

這一“降價”,令香港樓市“爆火”,售樓處“都是人頭”。

王偉從事中介行業八年,在“撤辣”前,他主要負責廣東珠海的中介房產業務。這一個月多來,越來越多的內地人向他谘詢香港房產,王偉現在每周都要帶客戶跑3-4趟香港看房。

公開數據顯示,自2月“撤辣”後的一個月內,香港一手新盤交投量突破4000宗,而“撤辣”前一個月僅有229宗。香港50個指標二手樓盤平均每周有60宗交投,一個月成交量漲了約1.75倍。內地買家對港置業的查詢量,已增加40至50倍。

而“熱鬧”之下,既有“買房就像買菜”的“西餅客”(即大量購置房產的客戶),也有還在觀望的“普通買家”。既有熱衷購買香港名校周邊一手房的內地父母,也有追求“浪漫至上”二手房的“港漂優才”。

他們到香港買房,到底圖的啥?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馬丁是80後的“老北京”。“撤辣”新政發布後,馬丁買了兩張3月4日的飛機票。一大早,就和媳婦趕往北京大興機場,中午抵達香港國際機場,沒來得及吃口飯,夫婦倆就拎著行李箱,直奔售樓處。

這麽著急,因為房子“晚點去就沒了”。

就在前一天,馬丁手裏還有香港瓏碧樓盤4套一手新房的選擇權。當晚馬丁還在和媳婦商量“要哪套”時,香港的中介發信息給他,“隻剩下2套了,要買就先下手為強”。

雖然現在媳婦隻是懷孕在身,但馬丁早早就規劃好,要在香港給孩子買套上好的“學區房”。

夫婦趕到售樓處時,中介已經把合同拿在手上,讓馬丁直接簽字。馬丁邊大口喘氣,邊搖頭按住合同,說再給15分鍾時間,他還想再去距離不遠的旺角樓盤看看。如果不合適,看完立馬回來簽字,“也算是沒有遺憾了”。

中介猶豫了一下,他擔心按照目前這速度,回來後房子不一定還留著。

當馬丁夫婦去看了旺角樓盤後,發現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居住環境,都比九龍城好。但該樓盤的學區屬性不強,且房子朝向是西北向,這讓馬丁心裏有些膈應,怕以後住上了,人生要“喝西北風”。

沒有半點猶豫,馬丁夫婦半小時內趕回售樓處,最終簽下了一套不到28平米的新房,一房一廳,單價18萬左右,總價508萬。馬丁付了三成首付,每個月需要還一萬多的房貸。

有些內地父母放棄內地舒適的居所,擠在香港狹小的空間裏,隻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圖為在香港售樓現場,馬丁的妻子聽著中介計算著買房的支出費用。(馬丁/供圖)

馬丁身高一米八,體重兩百斤。他笑稱,如果整個人躺在客廳裏,“腳都伸不直”。盡管如此,選擇香港名校網地段的房子,意味著已經為即將出世的孩子選擇了一所好學校。

香港特區政府為了讓孩子可以就近上學,將香港的小學和中學按照地域劃分成不同的區域,被稱為“校網”。家庭住址所在的校網與升學錄取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如果想讓孩子在香港讀名校,就必須搬到相關學校的校網居住。

馬丁選擇的樓盤,所屬香港41校網,是香港四大名校校網之一,位於九龍傳統低密度豪宅區域。這裏有諸如耀中國際學校等名校,就連喇沙小學、拔萃小學等,都是梯1級別名校,都是香港和內地家長眼中的“香餑餑”。

“這個樓盤最大的屬性就是名校網。”馬丁認為,位於優質校網內的房產,不僅能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而且還很保值。

從2023年起,馬丁就在香港看房,但沒有想過這麽快入手,“這次政策的變動,加快了剛需買家的決策。”

他把自己在香港的買房經曆,分享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在互動中,馬丁發現很多關注他的家長來自江浙滬和廣東地區的一線城市。這些地區的家庭,都麵臨著為孩子選擇優質教育資源的剛需。

他們當中,有些孩子還在繈褓中,有些可能還在上中小學,但父母已經提前鋪好路。有的甚至放棄內地舒適的居所,擠在香港狹小的空間裏,隻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馬丁覺得,這種高度單一且明確的購房目的,是香港房產市場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大部分以剛需為主”

有很多內地人向馬丁谘詢,“入手香港樓市到底香不香”,也有很多人還在猶豫觀望,“要不要上車”。

“如果有剛需的買家,要趁著這波政策早下手。”馬丁認為,現在香港購房量需求大,如遇上稀缺的樓盤,越往後樓市價格可能越高。他慶幸自己用了半天時間就買了房:短短一個月,他的房子已經漲了80萬-100萬。

馬丁的主業,是負責港險和香港身份的協助辦理。從2023年開始,許多在內地擁有穩定工作的中產,找到馬丁谘詢,希望能保留內地工作的同時,申請香港身份作為一個備選。

在過去幾年,香港通過“優才計劃”“高才通”等人才引進措施,吸引了大量內地優質人才前往香港。截至2024年2月,“高才通”共收到逾7萬宗申請,其中近6萬宗申請已獲批。雖然很多人選擇租房,但一旦安頓下來,他們也將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新需求主力。

吳子薇的男朋友趙宇是典型的“港漂”,也是香港的“優才”之一。

2023年10月,香港為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征”的政策——即非永久居民在港買房可先不用繳稅,若7年後沒有成為永久居民,再補繳稅費。

在合計兩個人的工資,以及能夠負擔得起首付和房貸的範圍內後,吳子薇和男朋友覺得總價600萬的房子最合適。基於這個價格,他們看中了位於香港荃灣區的馬灣。

對於許多人來說,馬灣是香港一處特別的地方,是環保無煙島,且限製車輛出入。吳子薇覺得這裏是“無比寶藏”——既遠離了都市的喧囂,又不失便利的生活配套。

香港房屋的麵積一般都是真實的套內建設麵積,無公攤,實際會比同平方米的內地房子大一些。圖為吳子薇和男朋友在香港購買的房子內景。(吳子薇/供圖)

趙宇在香港中環工作,馬灣有直達中環的渡輪,每天從家中到上班的地方,大概隻要25分鍾。加上他需要頻繁地出差,馬灣距離機場很近,這為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而對於吳子薇來說,在居住的地方就能看見海,是她一直以來的“小夢想”。

最終,他們在馬灣範圍內成交了一套二手房。每月房貸大約2.5萬,加上物業管理費和地產稅,每月要還接近3萬。

吳子薇有不少朋友在香港島租房子,租金都不便宜。自從知道吳子薇買了房後,都跑過來“取經”。對於手裏本來就有錢買房的“港漂”來說,買房不再是遙遠的事情。

做香港財富與身份規劃行業的劉小穎,在香港已經待了17年。在她看來,香港“優才”“高才”的經濟條件都相對較好,大部分的家庭年收入為稅後150萬左右。

收入高、工作單位好,在香港買房還房貸不會造成很大問題,但他們能在香港投資的資金還是有限,“大部分還是剛需居住為主”。

在湯姆看來,目前香港房產市場,1000萬以下的房子最好賣。

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展示了一組“內部數據”:2024年3月1日-17日,全香港有2647套一手房的成交,1000萬以下的房子為2050套,1000萬到3000萬為425套,3000萬到5000萬為 64 套,5000萬到1億元為40套,1億元以上占了8套。

香港房屋的麵積一般都是真實的套內建設麵積,無公攤,實際會比同平方米的內地房子大一些。而在香港,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般就可以被稱為“豪宅”。

不少受訪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香港買房,需要準備起碼400萬-500萬起的資金,才能買到大約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

王偉舉例,在九龍塘的一個新樓盤,最小單間的麵積為20平米,售價為300多萬。

而在屯門、上水,或是靠近深圳的地方,兩室一廳的房子麵積通常在30-40平方,售價為400萬左右。如果想要在港島買上兩室一廳,則需要準備1000萬以上,就可以挑選到非常好的房子,麵積足夠大,房齡也比較新。

內地買家偏愛“一手房”

在“撤辣”前,馬丁喜歡看二手房。

不過,在新政出台後,有些二手房的價格上調。如果之前沒有下手,現在買的話可能會加價。馬丁覺得“不如買新的”。

當馬丁買下最後一套房時,該樓盤宣布所有可售單位已售罄。自2月28日以來,短短一周內,這個樓盤共售出22套房源。

湯姆發現,到香港買房的內地客戶,大多數喜歡買新房。

在他近一個月的社交媒體平台上的朋友圈裏,發布最多的,是“人山人海”的香港售樓處現場視頻。

很多人擠在顯示抽簽結果的屏幕前,查看自己或客戶是否中簽。

按照規定,抽中簽的買家需要在當日繳納5%的定金,下定後30天內再交5%。還有不少樓盤實行“先到先得”製,放出很多好的戶型,讓現場的人先了解,隨後馬上進入“搶購模式”。

不少香港新樓盤實行“先到先得”製,放出很多好的戶型,讓現場的人先了解,隨後馬上進入“搶購模式”。(馬丁/供圖)

“如果按成交量來算的話,購一手房經常可能占了總數的40%- 50%。”湯姆認為,新樓盤折扣後的價格,比隨時可能“坐地起價”的二手房還便宜。且二手房規定在三個月內要把尾款付清,而一手房的付款周期很長,這樣有利於買家慢慢籌備資金。

香港的新樓盤都不是毛坯房,全是精裝修、帶家電、送家具,包括配冰箱、灶台、抽油煙機、洗衣機、蒸烤箱等,真正實現“拎包入住”。但不少受訪者認為“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

劉小穎看過很多一手房。她覺得一手樓的市場“標準化”,隻要選好戶型和樓層即可,二手房還得自己搜索詳細信息。且香港中介拿到一手房的傭金,通常都比較高,更願意偏向推薦一手樓。香港開發商會為買家提供“一條龍”服務,為客戶省去了很多流程麻煩。

劉小穎認為,內地人更喜歡一手房的原因,還受“心理潔癖”的影響,沒有人住過“更幹淨”。另外,如果是未在香港生活過的內地人,又對香港每個區的詳細情況不太了解,看房時容易被一手房所吸引。

據美聯物業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個月,香港一手房成交按月升逾14倍至4200宗,創1998年後單月新高。

不過,對於追求生活浪漫的吳子薇來說,一手房可選擇的區域不強。

一手房大多都集中在幾個固定的區域。諸如內地人喜歡買九龍灣範圍內的小區,但吳子薇覺得那裏的通勤交通,跟自己的需求沒有很大的契合度。

而品質比較好的一手房,房子單價也要二十多萬一平方,吳子薇覺得沒有二手房“香”。

吳子薇最終買下的房子是2002年建的一個小區,至今已有22年,但房子看起來依然很新。“香港的二手房,通常都會被維護得比較好。”她說。

“在香港買房,高保值高回報”

香港一直被認為是內地資金出海的“橋頭堡”,買樓、買保險成為資金出海的變相渠道。在很多人看來,保單、房產都是“硬通貨”,可以通過質押方式置換現金。

劉小穎的另一身份,是保險行業從業者。她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保單一般具有現金價值,屬於投保人實際有效控製的財產。在國內外均可通過保單抵押或質押進行貸款,實現資金的融通功能。

為了保證資產不被人民幣貶值拖累,轉戰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內地人不在少數。

在不少中介人士看來,“撤辣”後是香港樓市難得的“黃金期”,購買人群的“畫像”裏,必定少不了內地“西餅客”(即大量購置房產的客戶)。

湯姆是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平時主要帶內地客戶看千萬豪宅。在這一個月內,他見過客戶的購房合同鋪滿整張桌子,也見過客戶直接買下一整層,用於出租。

“西餅客”們為何喜歡豪擲千金,投資香港房產?

湯姆覺得,在香港買房,有部分內地大客戶是朝著美元資產配置的方向,追求超高的投資回報。資產配置有很多方法,如買保險、買其他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甚至是歐洲房產。“但相比之下,香港的房子靠近內地,所有的文件都是中文的,大家買得更放心。”

馬丁還關注到當今全球的經濟情況,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幾乎無法避免。他說,如果是身家數百萬、千萬甚至以上,再碰上房價下跌,資產實際每天都在流失。

“西餅客”們正在尋求資產配置的另一出路,以求風險對衝。

在沒有充分的資金準備和考量的情況下,嚐試進入香港的房產市場,不僅可能遇到貸款困難,而且一旦市場有所波動,回旋的餘地極小。(視覺中國/圖)

在社交平台上互動的過程中,馬丁也“勸退”過不少“普通玩家”。

如果買家評估資產隻是“有點小錢”,也沒有剛性需求,隻是想在香港買一套房,作為出租或純投資用,這樣無論是“資金出海”還是銀行貸款,難度都比較大,“不劃算”。

馬丁算了一筆賬:香港房子租售比普遍在3%左右,一些地理位置好的小戶型能到4%-5%,而內地房子的租售比隻有1%左右。“頂級玩家”們更願意到香港買很多套房子,全部租出去,回報率高。而“普通玩家”如果僅買一套,在財富上並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改觀。“不如把想投資的錢花在其他的刀刃上”。

劉小穎是典型的中產階級代表:她擁有香港身份,年收入約為200萬左右。丈夫在深圳從事互聯網行業,6歲的兒子目前就讀深圳排名前五的國際學校。在2023年第三次置換房的時候,劉小穎將目標投向了香港千萬級別以上的房子。

事實上,對於沒有充裕資金的家庭來說,投資香港房產可能並非明智之舉。

劉小穎清楚,在資金不是特別充裕的情況下,盲目地涉足香港房產市場,往往會帶來不少財務壓力。

要想在香港購置一處房產,如果收入無法得到香港銀行的認可、無法取得房貸,還往往需要準備起碼400萬左右的初始資金,再加上從價印花稅、中介傭金、律師費等費用,意味著手上需要有至少500萬的“閑錢”。

劉小穎提醒,在沒有充分的資金準備和考量的情況下,嚐試進入香港的房產市場,不僅可能遇到貸款困難,而且一旦市場有所波動,回旋的餘地極小。

“這種情況下,原本想要增值的資產,很可能變成財務負擔。”馬丁說,這樣會影響到家庭的正常生活和資產的健康流通。

“隱形成本”

在香港買了房後,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香港的物業管理費很貴。”這是不少受訪者的共同感慨。

香港的物業管理費每平方大約30-50元,如30 平米的房子,每個月就得交一千多元的物業管理費。

以劉小穎在紅勘買的1000萬的房子為例。每月房貸為2.2萬,每個月管理費為兩千餘元,租金為2.5萬。每年還要把年租金的1/12拿出來繳稅,房價越高,繳稅越多。這也意味著實際到手的租金會縮水。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不少已在香港買房的博主,梳理了幾大“隱形成本”。

香港買新房不用交中介費,但是購買二手房,中介費大部分在1%左右,如1000萬的房子,中介費要支付10萬。

與此同時,在香港買房還要委托律師跟進,律師費在1萬-5萬之間。到銀行貸款階段,還需要購買按揭保險和房屋保險。

此外,如住滿30年的房子,香港特區政府要求業主要把窗戶送去檢修。“不檢修就會判入獄”。但因香港維修人工費用貴,且服務不如內地便捷,購房後的養護問題,可能會成為一大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中介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香港平均租金水平為3%,扣除物業管理費、物業稅、差餉和地租後,租金回報率大約僅在2%。“想靠收租來收回成本也比較困難”。

另外,內地人前往香港購買房產熱潮下,大額用匯買房仍然受監管限製,違規的資金暗道浮現。在這背後,還隱藏著不少資金處置風險。

按照規定,香港買房必須用港幣支付,而內地資金出境的限額為每人每年5萬美元,這樣的金額即使付房子的首付,額度遠遠不夠。

吳子薇參考了一些“轉賬攻略”,她讓父母和幾位信得過的親戚,各自轉了5萬美金到吳子薇的香港賬戶裏。通過這種方式,吳子薇成功地匯集了買房資金。

湯姆解釋,中介一般不會幫客戶解決這些事情,都得靠客戶“各顯神通”。

馬丁和妻子在香港開了一家經營公司,相當於持有一定的港幣資產。他認為,年收入較高者抑或是經濟條件不錯的內地買家,或多或少在境外都有收入,“有錢人永遠都有自己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