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勢頭強勁,美國恐難以遏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5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哈爾濱訪問時與機器人握手。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上星期五在中國東北哈爾濱高調出席了貿易博覽會,參觀了以尖端國防科研聞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地緣政治專家認為,普京的哈爾濱之行標誌著中俄東北-遠東合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突顯中俄經濟和軍事聯係愈發加強的勢頭。他們同時指出,美國能夠遏製中國繼續支持俄羅斯軍工聯合體的手段有限。

中國外交部5月16日發布的“中俄聯合聲明”談及“合作”130次,提及“遠東”兩次。聲明指出,中俄將在遠東地區建立農業合作試驗示範區,加強投資合作,開展工業、高科技產業合作生產,共同開發黑瞎子島(大烏蘇裏島)等等。

普京訪問“哈工大”既有象征意義也有實際意義

普京的哈爾濱之行是他這次對華訪問中引發眾多討論的亮點之一。他出席了第八屆中俄博覽會和第四屆中俄地方合作論壇開幕式、向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獻花、參觀了東正教聖母守護教堂。

5月16日,普京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師生會麵,宣布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將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開設一個將成為“旗艦項目” 的教育中心。“哈工大”2020年因和中國軍方的密切關係被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蘭德公司的高級國防研究員J. D.威廉姆斯 (J.D. Williams)對美國之音表示,“哈工大”最初是作為中俄聯合工程學院成立的,飽含中俄合作的悠久曆史。

“普京的此次訪問除了具有象征意義外,還有一個實際意義,即俄羅斯可以從該研究所的專業知識中受益,特別是在空間係統方麵。”他說。

他指出,航天技術一直是中俄夥伴關係的重點領域。他說:“俄羅斯的航天計劃因無法獲得現代技術而受到影響,特別是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遭到美國實施的嚴厲製裁之後。”

中共建政初期,“哈工大”效仿蘇聯工程教育的特點,立足航天和國防領域。“哈工大”2011年成立了中俄工科大學聯盟(ASRTU),至2023年11月,中俄高校間互派交換學生5000餘人,舉辦82場中俄科技人文交流活動。哈工大還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成立了等離子體物理應用技術、生態環境、應用數學、先進材料等6個中俄聯合研究中心。

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 Sydney)政治和國際關係高級講師亞力山大·科羅廖夫(Alexander Korolev)告訴美國之音,“哈工大”位於中國東北,符合中國東北省份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共同發展的理念。

“這兩個地區都相對落後,擁有老舊的重工業基地和資源。俄羅斯軍工聯合體的一部分位於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哈工大’的合作可能很重要。 ”他說。

中俄東北-遠東合作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聯邦區毗鄰而居,發展需求迫切。約有800萬人居住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富含石油、礦產和魚類等自然資源。與該地區接壤的三個中國省份居住著近1億人。

科羅廖夫認為,普京對哈爾濱的訪問,表明兩國在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區域的合作上取得了進展。“幾十年來這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特別是對於俄羅斯來說。 這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他說。

中俄早在十五年前就簽署了《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但進展有限。據美國印太司令部軍事雜誌“印太防務論壇”報道,矛盾的焦點之一是棘手的中俄領土爭端。遠東區域是莫斯科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以及通向北極的戰略門戶。

“一些中國民族主義者認為,俄羅斯從封建王朝時代的中國竊取了該地區。與此同時,與北京有關聯的公司悄無聲息的投資引發了偏遠地區俄羅斯公民的猜忌。”報道指出。

近年來隨著中俄不斷挑戰國際秩序、愈發被西方孤立,兩國不斷拓展、探索遠東合作的新形式。去年5月,俄羅斯開始允許中國使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Vladivostok,中國舊稱“海參崴”)從事國內貿易。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社評《中俄遠東合作空間,遠不止於海參崴》中建議,中俄可以合力將歐亞大陸的東端變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能源資源供應產出地。

2015年在梁讚州俄羅斯舉辦的軍事比賽活動中,俄羅斯與中國空降兵在一起。

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勢頭強勁,美國恐難以遏製

蘭德公司的威廉姆斯認為,在中俄夥伴關係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兩國的軍事技術合作未來會不斷加強,但仍存在局限之處。

他說,“俄羅斯比中國從這種合作中受益更多,因為中國可以提供俄羅斯以前從其他地區(主要是歐洲)獲得的材料和技術。而俄羅斯可以在中國難以掌握的領域提供技術援助,比如飛機發動機。 但這種夥伴關係仍然存在局限性,而且兩國根本不願意分享其所有軍事技術。”

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5月14日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活動上指出,“中國不能兩頭通吃。”

他認為,北京“重建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行為正在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在烏克蘭戰場上擴大。

美國財政部和國務院5月1日宣布聯手製裁兩百多家涉嫌支援俄羅斯軍工的個人和企業,其中包括二十家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公司。

威廉姆斯表示,美國利用製裁以及與盟友和夥伴的協議來阻止中國的軍事硬件和技術流向俄羅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能完全切斷中國對俄羅斯的援助。

“盡管中國不參與對於俄羅斯製裁,但也不希望被視為公然無視國際社會的立場。 外交壓力和選擇性製裁可能有助於減輕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的支持程度,但並不能完全阻止這種支持。”他說。

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科羅廖夫認為,考慮到美國對中國實施了事實上的遏製戰略,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最大的國安威脅和國防政策的首要焦點,這也推動北京愈發擁抱俄羅斯,中俄的合作關係會越來越緊密。

“除非美國的態度發生巨大改變,否則中俄聯合隻會進一步鞏固,但由於政治原因,這種改變不太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