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橋 - 李大興的博客

風中本無橋,橋在心中,心又何在?
個人資料
博文
廿年隱痛終難忘
月黯風高血似涼
塞上白頭憑舊塚
柏林過客撫殘牆
偶思故友猶同夢
已悟餘生老異鄉
欲賦為家四海句
卻滴清淚入愁觴
所步《紀末感懷之二》(一九九九年六月舊作)
往事沈沈不敢忘
十年風雨漸蒼涼
華車廣場走新貴
落日長街掩舊牆
盛世天涯久做客
關情夢裏未還鄉
山河興廢尋常事
回望浮生酒一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一直相當自鳴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我七歲多就學會了打麻將。那還是文革的年代,父親久經各種運動,母親個性樂觀堅強,於是以要好好活下去的信念,該玩還得玩。又有兩三既信得過又同好方城之戲的朋友們,得知我家竟然還有一副祖傳下來的麻將,未被抄走也沒有交公,大喜過望。那年頭藏有麻將是一件有大風險的事,唯其如此,打麻將才尤其誘人,能在一起打麻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已是風雨深夜,一位名字起得忒象烈士的同學忽然打電話,神秘兮兮地問我學生會是不是在策劃聲援活動。我告訴他沒有,烈士同學嘿嘿笑了幾聲說,沒有就好、沒有就好,我們留學生還是該集中精力學習。我也嘿嘿笑答,我別的都喜歡,就是不太愛學習。此公少年老成,待人熱絡,第一次和我聊天就告訴我他是黨員。在此之前,我對他印象無所謂好不好,或者說,沒有太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記憶裏,八十年代最後一個春天,雨季姍姍未至,格外晴朗溫暖。仙台依山帶水,以四季分明、適宜居住著稱,是人口約七十萬的中等城市。民風厚樸,節奏悠閑,讀書時或感歎,這裏養老真不錯。二十多年後,熟識的人們和我都已各奔東西。國人知道仙台,多半由於魯迅先生。日本人提起仙台,就會聯想到魯迅先生的母校東北大學。(仙台醫專是東北大學醫學部的前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十年代的最後一個元旦來得平淡無奇,我已經想不起那一夜是否下過雪。那是一個多雪的冬天,我常在雪夜穿過一片靜闃的墓地回公寓。
留學進入第八個年頭,博士課程都讀了一大半,還有兩年就要打包回國了。前一年回京探親時,去了一趟母校,聯係任教的事。係裏很熱情:海歸還是稀缺物件,好比29吋原裝索尼彩電。回家路上,順便看一位老同學,她疑惑地看著一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8-05-13 19:06:06)
忍見山崩覆北川
依稀三十二年前
馳援端賴蜀丞相
哀野猶聞漢火傳
何以學童埋瓦礫
偏逢酷雨阻車船
故邦多難悲天意
欲禱平安已黯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半壁河山斷電中,愁城唯祈雪消融。
流民滯路高堂遠,丞相兼程夕照紅。
不見悲歌庾信賦,但聞頌聖延年工。
或傳春晚關懷秀,去歲鶯音略不同。
自注:“延年”係指李延年。“春晚”是春節聯歡晚會簡稱。
*****************************************
附上去年舊作《和清歌先生新春韻》
昨夜長安電視中,銀花火樹雪消融。
朱門鬥富效王愷,詞客吹簫伴小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10-29 14:18:20)
包拯後代
遵良知十載啟蒙
信在自由民主路
公車傳人
不奪誌廿年風雨
死於冠蓋京華秋
包遵信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0月28日18時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
包遵信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讀書》副主編(1984-1986),以主編《走向未來叢書》知名於世。出版過《跬步集》(中國思想史方麵論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危闌猶在竟誰憑
舊院人非草木深
落魄江湖獨載酒
衣冠廟宇共承平
子山蕭瑟存哀賦
元亮山阿托體塵
千古悲歡奔眼底
連天寒雨玉壺冰
自注一:瘐信,字子山,以《哀江南賦》名於世。杜工部詩雲“瘐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自注二:陶潛,字元亮,其《挽歌詩》之三雲“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古詩詞唱和,不僅要步原韻,還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25 14:17:05)
當年明月去無蹤劫後相逢半夢中洞隱武陵絕魏晉槎浮滄海浪西東白頭莫憶開元事壯誌猶存易水風且品新茶醒舊酒天涯此夜共從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