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橋 - 李大興的博客

風中本無橋,橋在心中,心又何在?
個人資料
博文
老子的生平,到現在還不是十分清楚。1993年郭店楚簡的發掘和考證成果,傾向於老子生活的年代在孔子之前頗久,是那位騎牛出關,絕塵而去,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高人,至於更具體的事跡,就無從確知了。莊子的情形好一些,然而除了當過漆園吏之外,其它事情包括生卒年月也未必可靠。他好象活了很大歲數,好象和王公士卿有往來但不肯當官,但也就是似乎如此而已。現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本文原來的標題是“觸摸無言之美”,發表時被編輯改成以上標題,嗬嗬!我理解編輯的苦心,畢竟,沒有多少中國人還關注“美”的話題,“會打鳴的雞”或者“心靈雞湯”要吸引眼球得多)
陳旭麓先生曾說過,中國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紀,而是被轟出中世紀的。固步自封的老大帝國,被堅船利砲左右開弓打得發蒙,還在要求外國使節見皇上時磕頭。如此被轟出來,就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半個世紀之前——1957。那是中國知識界的少年期。自認身處早春,雖乍暖還寒,然目睹當局之情辭懇切,求言若渴,在反複躊躇之後,知識人被壓抑了七、八年的赤子之誠終於被觸動了。仗著童真可鑒,他們破牆而出,慷慨吐露心聲,遂演出了中國現代史上慘烈的一幕。
我相信,在讀到中國那些上層知識分子的整風發言後,毛的頭腦裏呈現的是一幅布拉格“裴多菲俱樂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關於反右運動的來龍去脈,五十年裏一直有諸多爭議。鑒於反右運動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性,鑒於反右運動的發生機製至今尚未消亡,也鑒於反右運動的曆史後遺症至今未能痊愈,圍繞這些爭議,也仍然值得我們繼續深入挖掘。一、兩個毛澤東?反右運動最有爭議之處莫過於毛澤東的角色問題。因為在反右前後出現了“兩個毛澤東”:第一個是唐太宗式的——虛懷若穀、寬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5-16 11:32:53)
連續兩周,是很明媚的春天,氣溫在攝氏二十度上下,尤其適合在園子裏勞動。園子裏的事,花去很多下班後時間,兩篇文章開了頭,卻又找不到頭緒寫下去。看看博客多日未更新,隻好再翻出一首舊作。這麽大的題目,真是隻有年青時才敢用啊!中年以後,不會再想人生這一類無從談起的問題,隻想內心保持清醒一些。生命剩得越來越少,日子過得越來越快,珍惜這藍天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又一次“俱往矣”式的躊躇滿誌一九四五年國共兩黨重慶談判前夕,重慶的報紙以醒目的標題刊登了毛澤東的那首《沁園春.雪》。該詩不僅對垂涎天下作了急不可待的表白“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而且十分明確地告訴世人,毛澤東者,曆代帝王的後繼人也。“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自覺的夢遊人:
中國的貴族史雖然曆經秦朝的中斷,但是從西周到魏晉南北朝,古典的貴族消亡和後起貴族的更代的發展線索還是很清晰的。關於郡縣製的熱點討論,曆史上有兩次,一次在戰國,一次大概可以說是柳宗元《封建論》為代表的隋唐(包括以下)。這兩次都是以消滅中國的貴族為中心的。第一次沒有怎麽成功,但是第二次就徹底成功了,科舉製在這點上難脫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5-03 10:09:38)
一個安排在春末的聖誕,歌詩班用合聲讚美著無限的詠歎。用心底寂靜的虔誠仰望十字架上受難者那尊抽象,是感戴還是牽動?猶如爍爍淚滴垂下自己的心情。窗外,開花的日子過去了,長長的風似乎不想再撫摸發梢的柔軟,心靈也就等待,等待不期而遇的雷電撞擊和暴雨淒厲。三十年前,父親帶回家一套舊書。端詳書名後暗竊何人如此傲慢,“文存”不行還要“獨秀”,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我印象裏,梁啟超是第一位比較中西曆史的學者,開風氣之先,胡適、魯迅等都自承受到的影響。梁啟超的很多見解,今日讀來仍然很有意思。比如“泰西之政治,常隨學術思想為轉移。中國之學術思想,常隨政治為轉移”。又如他認為歐洲有將國民分為階級的風氣,而中國沒有,理由之一是,唐朝以後,科舉製使平民也可以一步登天。以西方曆史為參照的方法、階級分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4-29 12:33:08)
中國文學在詩詞上最見光彩,在小說上最乏善可陳。這一情形在新文化運動後發生逆轉,八十多年來,小說大致越寫越好,新詩似乎還在探索之中。畢竟,小說容易學西方,詩卻是很難學的。詩意和詩歌語言,更多要從母語汲取。新詩在初期就遭遇革命,革命不僅割斷了傳統更使新詩本身淪為口號;新詩的複興自“朦朧詩”始,然而,北島舒婷以降的詩人大多對舊體詩很隔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