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神秘的心靈(13) - 被催眠者會傷害自己或他人嗎?

(2025-07-15 20:45:15) 下一個

被催眠者會在催眠狀態下傷害自己嗎?

無論是心理學家、催眠師和被催眠者都想知道這個答案。

研究人員做了這方麵的實驗。在實驗室,一個箱子前的玻璃設置得十分巧妙,人們不易察覺箱前有玻璃遮擋。實驗員把一條背部金光閃閃的大響尾蛇放在這個特製的玻璃箱裏,蛇在溫暖的箱子裏十分活躍。箱子上有小孔,鐵絲可以通過小孔刺激響尾蛇。當鐵絲觸碰響尾蛇時,蛇會把頭抬得高高的,將身子盤起來,作出準備進攻的樣子,形成非常恐怖的場麵。尤其是蛇尾部發出的聲響,在半徑為10英尺的範圍內都可以聽見。

蛇還是繩子

實驗時,催眠師令被催眠者走到放有響尾蛇的箱子前,對他說:“你看見那個箱子了嗎?”

“看見了”。

“箱子裏有一根繩子盤在那兒,請你用手把它拿出來。”

被催眠者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繩子,隻是手被玻璃擋著,不知怎麽辦。為了防止他用力過猛,碰壞玻璃,催眼師讓他停止繼續用力去拿“繩子”。

當被催眠者喚醒之後,問他為何去做對自己有傷害的行為時,他似乎全然不記得剛才自己作出危險動作。

在同樣的實驗中,實驗員要求另一些被催眠者去拿箱子裏的響尾蛇,大部分被催眠者卻非常害怕,不敢走近,更不敢伸手去拿。當問及他們為什麽不走近箱子去拿蛇時,他們答道,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響尾蛇感到害怕。

大量的實驗研究至今仍無法給人們提供一個確定無誤的答案。盡管心理學家和催眠師們做過無數類似的實驗,希望能發現被催眠者在催眠狀態下是否會喪失自我保護功能。結果顯示,催眠程度的深淺肯定與自我防衛有關,如果被催眠者沒有進入深度催眠狀態,他的自我防衛功能就不會受到影響。問題是,即使被催眠者進入了深度催眠狀態,每個人的反應還是不一樣,有人可能會傷害自己,也有人拒絕作出不利於自己的任何動作。

那麽,被催眠者會傷害他人嗎?

催眠師在實驗室裏將被催眠者誘入催眠恍惚狀態後,告訴他們實驗桌上有一個瓶子,瓶子裏裝滿硫酸。催眠師當著被催眠者的麵,把一塊鋅片插入瓶子,瓶子裏馬上發生強烈的化學反應,濃煙“哧、哧”地從瓶子裏冒出來。催眠師告訴被催眠者:“硫酸是一種具有高腐蝕性的化學品,它能燒傷人的臉、皮膚,能弄瞎眼睛,令人痛苦不堪。”

隨後,催眠師轉過身來,指著被催眠者身後的另一位工作人員說:“他是你最痛恨的人,你快把那瓶硫酸灑到他臉上去!”

當然,工作人員是站在玻璃隔牆後的,做好了安全保護。

結果,有的被催眠者會直接拿起瓶子潑向工作人員;也有人舉著硫酸瓶子,猶豫不決,不知所措;然而更多的被催眠者是舉步不前,不敢上前碰那硫酸瓶子。

被催眠者是否會傷害他人的實驗同樣顯示: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有人可能會傷害他人,但多數人拒絕作出傷害他人的任何動作。

研究者發現,那些在催眠狀態下會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被催眠者都是催眠感受性較高的被催眠者,他們很容易進入深度催眠恍惚狀態,自主意識減弱,能遵循催眠師的暗示與指令。而其他猶豫不決、或不願意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被催眠者的催眠感受性相對低一些,他們不易受催眠師的操控,自主意識依然存在。

另外,個人的人格特征始終是不可忽視的要素。那些在催眠時會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被試,人格測驗也顯示他們的侵犯性特征比較強,即便在清醒的意識狀態下都有可能傷害自己或他人。因而在催眠時他們作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也不足為奇。

美國催眠心理學家希爾加德(Ernest R. Hilgard, 1904-2001)有一段富有代表性的論述:“如果要求一個深度催眠的人去做一件毫無理由的事,要求他去做與他個人的意誌與人格不相符的行為,那麽,下列情景將會出現:盡管被催眠者處於深度催眠狀態,但他會拒絕服從;或者,他會從催眠狀態中清醒過來。”

催眠學家一再告誡人們,在實際運用催眠術時,隻能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學家和熟練掌握催眠術的催眠師方能對人們進行催眠,以防被催眠者在深度催眠狀態下出現傷害自身或傷害他人的行為。即便某些人催眠感受性不高,但是,世界上具侵犯性人格和其他人格障礙的人依然存在,這些人就有可能做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