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總批:弒一君,複立一君,為所立者,未有不疑其弒我亦如前之君也。弒一父,複歸一父,為所歸者,未有不疑其弒我亦如前之父也。乃獻帝畏董卓,而董卓不畏呂布;不惟不畏之,又複恃之。業已恃之,又不固結之,而反怨怒之、 仇恨之;及其將殺己,又複望其援己而呼之。嗚呼,董卓真蠢人哉!(有一句話:人類從曆史中所能吸取的教訓是人類不能吸取曆史教訓。當自己權傾一時,就會對自我的認知出現偏差,也會太過自信於自己的威勢,這也是所有獨裁者一定會跌入的陷阱,即因自大而引發愚蠢,進而對時局的判斷嚴重失誤,最終導致滅亡。貂蟬之所以能成事,是因為美女本身所具有的稀有屬性,因此才能極大調動權勢男人內心的占有欲。)
王允勸呂布殺董卓一段文字,一急一緩,一起一落,一反一正,一縱一收,比李肅勸殺丁建陽更是淋漓痛快(佐羅說:殺一個好人容易,殺一個壞人就不那麽容易了。因為不容易,所以更痛快。)。今人俱以蔡邕哭卓為非,論固正矣;然情有可原,事有足錄。何也?士各為知己者死。設有人受恩桀、紂,在他人固為桀、紂,在此人則堯、舜也(主角也是有受眾限製的。)。董卓誠為邕之知己,哭而報之,殺而殉之,不為過也。猶勝今之勢盛則借其餘潤,勢衰則掉臂去之,甚至為操戈,為下石,無所不至者,畢竟蔡為君子,而此輩則真小人也。(真小人好過偽君子。)
呂布去後,貂蟬竟不知下落。何也?曰:成功者退。神龍見首不見尾,正妙在不知下落。若必欲問他下落,則範大夫泛湖之後,又誰知西子蹤跡乎?(因為作者怕寫多了,本書會墮落為瓊瑤風格。)
張柬之不殺武三思而被害;惡黨固不可赦,遺孽固不可留也。但李傕、郭泛擁兵於外,當散其眾而徐圖之。不當求之太急,以至生變耳。故柬之之病,病在緩;王允之病,病在急。】(以為殺了匪首就萬事ok的想法,說好聽點是天真,不好聽的就是蠢。王允這番操作,給皇帝和朝廷帶來的禍害難道絕對不比董卓活著的時候少。對於底層的民眾而言,上麵的統治黑幫最好的狀態就是不折騰,不內鬥;皇帝殺大臣啥的都無所謂,隻要黑幫內部穩定就行,反正明君昏君,忠臣奸臣都一樣,與草民沒多大關係。但是黑幫內部一旦開始械鬥,草民就一定會被波及。所有的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啥的,草民得到的都隻是禍害。)
卻說那撞倒董卓的人,正是李儒。當下李儒扶起董卓,至書院中坐定。卓曰:“汝為何來此?”儒曰:“儒適至府門,知太師怒入後園,尋問呂布,因急走來。正遇呂布奔走,雲:‘太師殺我!’儒慌趕入園中勸解。不意誤撞恩相,死罪!死罪!”【夾批:李儒來此,隻在李儒口中敘明,省筆之法。(這裏李儒來得巧,後文李儒病的巧。)】卓曰:“叵【夾批:音頗。】耐逆賊!戲吾愛姬,誓必殺之!”儒曰:“恩相差矣!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心腹”二字就值得商榷了。)。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夾批:李儒幾破連環計。(即使破了,又當如何?連環計成了,這漢朝江山又變好了麽?)】卓沉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儒謝而出(“汝言亦是”翻成白話就是“說得也是”,這就是很明顯沒拿定主意,所以這時候李儒應當再加幾把火,細細陳以利害,天下群雄環伺,行事須考慮周全,並讓董卓親自委托自己全權處理此事,方可定心。)。卓入後堂,喚貂蟬問曰:“汝何與呂布私通耶?”蟬泣曰:“妾在後園看花,呂布突至。妾方驚避,布曰:‘我乃太師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趕妾至鳳儀亭(調戲為何還要帶著方天畫戟?是要防太師麽?)。妾見其心不良,恐為所逼,欲投荷池自盡,卻被這廝抱住。正在生死之間,得太師來救了性命。”【夾批:此等巧言,溺愛者每為所惑。】董卓曰:“我今將汝賜與呂布,何如?”貂蟬大驚,哭曰:【夾批:驚是真驚,哭是假哭。(驚是真驚,但哭未必全是假哭,一驚之下,必定心緒波動,後麵這話,必是快速恢複情智後的反應,所以這哭,半真半假。)】“妾身已事貴人,今忽欲下賜家奴,妾寧死不辱!”遂掣壁間寶劍,欲自刎。【夾批:亦以死動人。○今日婦人放刁,每以要死恐嚇其夫,是學貂蟬而誤者也。(老毛這是真蠢,女人的這一手都是天生的,跟小孩撒嬌一樣,隻要會察言觀色就行了,還用學嗎?)】卓慌奪劍,擁抱曰:“吾戲汝!”【夾批:隻三字,如聞其聲。】貂蟬倒於卓懷,掩麵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計也!儒與布交厚,故設此計,卻不顧惜太師體麵與賤妾性命。妾當生噬【夾批:音示。】其肉!”【夾批:說破李儒尤妙。不特間呂布,並間李儒。(真高。)】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蟬曰:“雖蒙太師憐愛,但恐此處不宜久居,必被呂布所害。(高,真是高!長居此處,周旋於兩男之間,難免有出破綻之日,反正呂布那邊相思病已經患上了,離得遠,病症更重。)”卓曰:“吾明日和你歸郿塢去,同受快樂,慎勿憂疑。”蟬方收淚拜謝。次日,李儒入見曰:“今日良辰,可將貂蟬送與呂布。”卓曰:“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我隻不究其罪。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夾批:此處又用一頓。是聽李儒一半言語,不然擲戟之後,安得虎頭蛇尾?】儒曰:“太師不可為婦人所惑。”卓變色曰:“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對稀缺資源的占有欲可激發足夠的殺傷力。)”李儒出,仰天歎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既然李儒已經看破,為何不聚集董卓手下其他將領,而後快速除掉王允,先斬後奏,估計董卓也不會把李儒怎麽樣。或者就直接倒向王允,也博個中興之臣做做。)”【夾批:雙股劍、青龍刀、丈八蛇矛,俱不及女將軍兵器。今之好色者,仔細仔細!】後人讀書至此,有詩歎之曰: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沒有前麵虎牢關,哪有後來鳳儀亭。刀兵嚐試過了,才會想尋找其他解決途徑。)
董卓即日下令還郿塢。百官俱拜送。貂蟬在車上,遙見呂布於稠人之內(此時真的是“人中呂布”了。),眼望車中。貂蟬虛掩其麵,如痛哭之狀。【夾批:哭是假哭。】車已去遠。布緩轡於土岡之上,眼望車塵,歎惜痛恨(真是好文采。)。【夾批:恨是真恨。】忽聞背後一人問曰:“溫侯何不從太師去,乃在此遙望而發歎?”【夾批:問得惡。(王允與貂蟬的配合是不是描寫得太過完美了,自貂蟬離開司徒府後,兩人又沒有溝通,王允是通過什麽渠道獲知呂布與董卓之間所發生的事情的?這就真是純小說了。)】布視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見畢,允曰:“老夫日來因染微恙,閉門不出(閉門不出,是不是心內煎熬很厲害,時刻都得為自己和家人作兩手準備?),故久未得與將軍一見。【夾批:補筆,周旋得妙。】今日太師駕歸郿塢,隻得扶病出送。卻喜得晤將軍(喜是喜,但卻是專門來晤將軍的。另一喜是,一切在按預想進行。)!請問將軍,為何在此長歎?”布曰:“正為公女耳。”允佯驚曰:“許多時,尚未與將軍耶?”【夾批:推托疾閉門,方掩飾得此句。不然,王允豈有不知之理?(此是董卓與呂布之家事,李儒也是自己見到苗頭不對後追問董卓方知的,其他的朝中大臣也未必都知,所以病不病的應該無關。稱病不出,就是在靜候自己上台的時刻。)】布曰:“老賊自寵幸久矣!”允佯大驚曰:“不信有此事!”布將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麵跌足,半晌不語,良久乃言曰(戲做得真足。):“不意太師作此禽獸之行!”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議。”布隨允歸。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布又將鳳儀亭相遇之事,細述一遍。允曰:“太師淫吾之女,奪將軍之妻,誠為天下恥笑。非笑太師,笑允與將軍耳!(此時此刻,天下人是否都已知道這件事了?)【夾批:一轉,妙。】然允老邁無能之輩,不足為道;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汙辱也!(麵子害人!)”【夾批:又一轉,更妙更惡。】布怒氣衝天,拍案大叫。允急曰:“老夫失語,將軍息怒。”布曰:“誓當殺此老賊,以雪吾恥!”允急掩其口曰:“將軍勿言,恐累及老夫。”【夾批:不用順口攛掇,卻用反舌激惱。】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這樣看似豪氣的話不知害了多少誌大才疏的人?必是真大丈夫,才不能鬱鬱居人下,但是真不真的怎麽檢驗得出呢?很多人是用命來檢驗出真假的。)”允曰:“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可限製。”【夾批:此處王允卻用順口攛掇。】布曰:“吾欲殺此老賊,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後人議論。(呂布此問,或許是還有一絲猶豫,或許是要為麵子尋個下場。)”【夾批:此處呂布卻用反言跌頓。】允微笑曰:“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父拿戟戳你,你躲就已經不孝了。)”【夾批:攛掇之中,又以“擲戟”二字激惱他。】布奮然曰:“非司徒言,布幾自誤!(隻要能得到女人,別人說啥子都是成立的。)”允見其意已決,便說之曰:“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這種看似大義凜然的話,若遇到智商高點的,立馬就能察覺出背後的真實意圖。殺了董卓取而代之,難道不是利益最大化的選項麽?)”【夾批:數語撇卻家門私怨,告以朝廷大義,乃是正文。】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決,司徒勿疑。”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禍。”【夾批:當其奮怒,反掩口以止之;及其遲疑,則正言以動之;待其應允,又反吾以決之。凡用三番曲折。王允信是妙人。(作者信是妙人。心理學造詣的高低決定著談判的效能。)】布拔帶刀刺臂出血為誓。允跪謝曰:“漢祀不斬,皆出將軍之賜也!切勿泄漏。臨期有計,自當相報。”【夾批:伏筆。】布慨諾而去。(似乎最後的談話,必須要點出所有行動的大成果之一,就是可以得到貂蟬啊,不然好像呂布瞬間變成明大義的好人了。)
允即請仆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商議。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塢,請卓議事。一麵以天子密詔付呂布,使伏甲兵於朝門之內,引卓入,誅之,此上策也。”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呂布同郡騎都尉李肅,以董卓不遷其官,甚是懷怨(行文至此,再加碼董卓該死之理由:曾經為自己出過大力的人,卻不以重賞回饋之,是真不懂得攏人心。)。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允曰:“善。”請呂布共議。布曰:“昔日勸吾殺丁建陽,亦此人也。【夾批:照應前文。】今若不去,吾先斬之!(內有忿恨,外有脅迫,李肅是不得不從了。)”使人密請肅至。布曰:“昔日公說布,使殺丁建陽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罪惡貫盈,人神共憤(這些都是屁話,就一句話,為了女人。)。公可傳天子詔往郿塢,宣卓入朝,伏兵誅之。力扶漢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肅曰:“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前番在丁原處勸呂布時,不是把此賊捧上天麽?)。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呂布的臉色李肅應該是看得出來的,此刻若不作這樣堅決的表態,估計今天就不能喘著氣出這個門了。)”【夾批:慣會殺父者,呂布也;慣勸人殺父者,李肅也。】遂折箭為誓。允曰:“公若能幹此事,何患不得顯官?”(真好文筆,真好心理學造詣。直指人性之語。)【夾批:正應“董卓不遷其官”句,直刺入李肅耳中。】
次日,李肅引十數騎前到郿塢,人報天子有詔。卓教喚入。【夾批:天子有詔,坐而受之,目中尚有天子二字乎?(天子這詞本來就是騙傻子的,應該被扔進垃圾堆。而董太師手裏有雄兵,懷中有美人,天子算什麽?)】李肅入拜。卓曰:“天子有何詔?”肅曰:“天子病體新痊,欲會文武於未央殿,議將禪位於太師,故有此詔。(李肅好說辭,老羅好文辭。)”【夾批:心中藏之久矣。此語亦直刺入董卓耳中。】卓曰:“王允之意若何?”【夾批:卓賊胸中,隻礙一王允,想見王允平日氣概。(老毛這理解力真是欠費,此是純小說之語,隻因此段故事中王允是主角,所以必須得給以相應的主角光環。)】肅曰:“王司徒已命人築受禪台,隻等主公到來。”【夾批:受禪台故事卻在後文,於此處先虛點一筆。有此處之虛,乃有後文之實。】卓大喜曰:“吾夜夢一龍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夾批:龍罩身者,帝治其罪也,此老如何省得。(老毛覺得自己省得。)】時哉不可失!”便命心腹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領飛熊軍三千,守郿塢,自己即日排駕回京(郿塢離長安不遠,為何不差人先去打探虛實?自己去受禪,心腹將也不帶在身邊?那可是個人生的重大時刻,心腹將都不參與嗎?)。顧謂李肅曰:“吾為帝,汝當為執金吾。”【夾批:又許一個執金吾。】肅拜謝稱臣。卓入辭其母。【夾批:母時年九十餘矣,此嫗老而不死,以待典刑,皆董卓惡貫所致。(都活到九十了,難道不算是上天的恩眷?)】問曰:“吾兒何往?”卓曰:“兒將往受漢禪,母親早晚為太後也。”【夾批:又許一個太後。】母曰:“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卓曰:“將為國母,豈不預有驚報!【夾批:國母要做,隻怕令孫不肯。】遂辭母而行。臨行,謂貂蟬曰:“吾為天子,當立汝為貴妃。”【夾批:又許一個貴妃。】貂蟬已明知就裏,假作歡喜拜謝。【夾批:鳳儀亭戰功將從今日奏凱矣。】
卓出塢上車,前遮後擁,望長安來。行不到三十裏,所乘之車,忽折一輪。卓下車乘馬。又行不到十裏,那馬咆哮嘶喊,掣斷轡頭(加這些戲,是為了給普通茶館聽客增加談資。)。卓問肅曰:“車折輪,馬斷轡,其兆若何?”肅曰:“乃太師應紹漢禪,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之兆也。”【夾批:前則其母疑而董卓解之,此則董卓疑而李肅又解之。董卓解得勉強,李肅解得敏捷。】卓喜而信其言(在董卓的自我欲望幫襯下,李肅已成功在董卓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次日,正行間,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卓問肅曰:“此何祥也?”肅曰:“主公登龍位,必有紅光紫霧,以壯天威耳。”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隻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也真是巧,若是李儒不病,是不是王允先得搞定李儒?而自策反呂布成功以來,王允幾乎沒有考慮過李儒這個角色,這難道合理嗎?或者是老羅不願多費筆墨來杜撰,所以事臨到頭,就聊聊以一病了結算了。)。【夾批:董卓此來無人諫阻,正為此耳。】卓進至相府,呂布入賀。卓曰:“吾登九五,汝當總督天下兵馬。”【夾批:又許一個總督,真是做夢。】布拜謝,就帳前歇宿(既已入相府,為何還要在帳內歇宿?)。是夜有十數小兒於郊外作歌,風吹歌聲入帳。歌曰:“千裏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夾批:“千裏草”,乃董字;“十日上”,乃卓字;不生者,言死也。】歌聲悲切(既然董卓逆行禍國殃民,為何童謠還會生出“悲切”之聲來?)。卓問李肅曰:“童謠主何吉凶?”肅曰:“亦隻是言劉氏滅、董氏興之意。”【夾批:葫蘆提得妙。】次日侵晨,董卓擺列儀從入朝,忽見一道人,青袍白巾,手執長竿,上縛布一丈,兩頭各書一“口”字。【夾批:明明是“呂布”二字。】卓問肅曰:“此道人何意?(從“夢見龍罩身”,到這個道人,種種之預兆,是不是上天在警示董卓?這麽多次的提醒,算不算上天對董卓是有眷顧的,不願他死,但他自己為欲望所困,終召大禍。)”肅曰:“乃心恙之人也。”呼將士驅去。卓進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謁於道;李肅手執寶劍,扶車而行。到北掖【夾批:音亦。】門,軍兵盡擋在門外(哪路的軍兵?董卓不是已經把持朝綱了麽,平時進出不都是護衛甲士不離身的麽,為什麽這回就被擋了?是呂布的親兵麽?),獨有禦車二十餘人同入。董卓遙見王允等各執寶劍立於殿門,驚問肅曰:“持劍是何意?”肅不應,【夾批:到此便不消解說矣。】推車直入。王允大呼曰:“反賊至此,武士何在?”兩旁轉出百餘人,持戟挺槊刺之。卓裹甲不入(沒人刺他的頭麽?),傷臂墮車,大呼曰:“吾兒奉先何在?”呂布從車後厲聲出曰:“有詔討賊!”【夾批:以前叫過無數父親,此處忽喚一“賊”字,可發一笑。(民間父子反目者多矣,“老不死的”與爹對比的戲劇效果如何?)】一戟直刺咽喉(堡壘從內部攻破了。)。【夾批:呂布孝丁原以刃,孝董卓以戟。或刀或戟,比以用力用勞,各盡子道。】李肅早割頭在手。呂布左手持戟,右手懷中取詔,大呼曰:“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將吏皆呼“萬歲”。後人有詩歎董卓曰:
伯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
卻說當下呂布大呼曰:“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此時呂布心中,凡是董卓身邊親近之人,都得殺掉,因為這些人知道太多他和董卓過往的種種不堪。)”李肅應聲願往(李肅應是知曉呂布心思的,所以需要極力表現出跟舊勢力的一刀兩斷,以贏得呂布的信任。)。忽聽朝門外發喊,人報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家奴最會見風行事。)。【夾批:事甚省力,文甚省筆。(李儒碰巧生病,與李儒被家奴擒抓,都是老羅不願多費筆墨的緣故,因為若多寫,則會生出邏輯破綻,以李儒之智,難道就這麽好弄的麽?)】王允命縛赴市曹斬之。又將董卓屍首號令通衢。卓屍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其臍中為燈,【夾批:可稱卓燈。】膏流滿地。百姓過者,莫不手擲其頭,足踐其屍。王允又命呂布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至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
卻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奔涼州去了。呂布至郿塢,先取了貂蟬。(這一筆交代得好。不知貂蟬此時是喜還是又添新憂?她願意真心跟呂布還是心有他屬?若不跟呂布,她能否有個好下場?)【夾批:呂布心中隻為此一事。】皇甫嵩命將塢中所藏良家子女,盡行釋放。【夾批:好。】但係董卓親屬,不分老幼(老問題:老到多老,幼到多幼?九十的殺了,九個月的是不是也一樣殺?中華優良傳統。),悉皆誅戮,卓母亦被殺。【夾批:是弒何太後之報。○董卓收得好兒子,此嫗養得好兒子。】卓弟董旻、侄董璜,皆斬首號令。收籍塢中所蓄,黃金數十萬,白金數百萬,綺羅、珠寶、器皿、糧食不計其數。【夾批:刻剝民脂民膏,而今安在哉!可為貪夫之戒。(這些民脂民膏會還給百姓嗎?如果不還,那麽就是從強盜甲手上轉到強盜乙手上,對於民眾有什麽意義?貪夫為什麽要戒?貪夫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力爭把民脂民膏在自己手中保留得長久點。)】回報王允,允乃大犒軍士,設宴於都堂,召集眾官酌酒稱慶。正飲宴間,忽人報曰:“董卓暴屍於市,忽有一人伏其屍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誅,士民莫不稱賀,此何人獨敢哭耶!”遂喚武士:“與吾擒來!(這時的王允,就已經有點董卓的味道了,假如他掌權的時間夠長,誰能保證他不是另一個董卓?)”須臾擒至。眾官見之,無不驚駭,原來那人不是別人,乃侍中蔡邕也。【夾批:蔡邕之哭董卓,亦如欒布之哭彭越。】允叱曰:“董卓逆賊,今日伏誅,國之大幸。汝為漢臣,乃不為國慶,反為賊哭,何也?(以正義之名,侵涉個人情感,其惡甚於賊。)”邕伏罪曰:“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隻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願公見原,倘得黔【夾批:音鉗。】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這話說得沒骨氣,又不懂政治,讓你這樣的人去修史,掌權者心裏不踏實的。所以純求饒,可能還會饒一死,但是後麵這句話,就是引來殺身之禍的根源。由這幾句話,真看不出蔡邕的才在哪裏。當然,這隻是小說。)”【夾批:若使邕成漢史,當奪範曄、陳壽之席。】眾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馬日磾亦密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殺之,恐失人望。”【夾批:本是全孝不在忠,今〈琵琶〉曲本反說他全忠不能至孝,誣之甚矣。】允曰:“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夾批:王允所見亦是,恐其敘董卓處有曲筆耳。(屁,曆史最重要的難道不是真實嗎?所有被偽飾過的曆史,都是對人類的犯罪。)】日磾無言而退,私謂眾官曰:“王允其無後乎!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豈能久乎?(極是。)”當下王允不聽馬日磾之言(眾官都求情,王允也沒聽,可見此時王允已經一家獨大了,那皇帝沒有表態麽?殺一漢臣,名義上不該由皇帝發話的麽?如果不通過皇帝,那跟董卓擅殺大臣又有何區別?),命將蔡邕下獄中縊死,【夾批:同一死也,若前日不從董卓而為卓所殺,豈不善乎?吾為邕惜之。(老毛之見識真是讓人有噴他一臉口水的衝動,腦中都是些忠義的屎,不見人性。)】一時士大夫聞者,盡為流涕。後人論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殺之亦為已甚。有詩歎曰:
董卓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當時諸葛隆中臥,安肯輕身事亂臣!
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或許殺蔡邕就是王允在為自己立威,到這時,就像當初董卓一樣,沒人願意冒險去提建議了。)”【夾批:先赦其罪,後散其兵,而後圖之,未為晚也。此是王允失算。(專權必定會使人愚蠢,誰都不例外。而王允本來,最多算是權鬥高手,治國之能,何時體現過?)】使者回報李傕。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 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夾批:隻賈詡一言,便使長安大亂。武士兵端,起於說士舌端:可畏哉!(黑幫內鬥的擴大化,才是民眾的大災難。由此可見,一個不折騰的黑幫掌權人是有多重要。)】傕等然其說,遂流言於西涼州曰:“王允將欲洗蕩此方之人矣!”眾皆驚惶。乃複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眾皆願從(如果流言這麽好使,為什麽王允一夥不照搬,也派人去散布傳言,隻拿首犯,不問從眾,並懸重賞,有獻李、郭、張、樊四人之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那樣一來不就省去刀兵之力了麽?)。於是聚眾十餘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引軍五千人,欲去與丈人報 仇。【夾批:卓有二婿,李儒伏誅,牛輔漏網,何也?(從史書裏去查啊。)】李傕便與合兵,使為前驅。四人陸續進發。
王允聽知西涼兵來,與呂布商議(滿朝文武,為何隻與呂布商議?是不是軍事上太依賴他了?還是曾經的傳說已經把呂布神化了?從這一點看,王允治國治軍的能力都不行。)。布曰:“司徒放心(為何不叫嶽丈大人?)。量此鼠輩,何足數也!(當初去虎牢關前也是說了一番大話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遂引李肅將兵出敵。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不想是夜二更,牛輔乘肅不備,竟來劫寨。肅軍亂竄,敗走三十餘裏,折軍大半。來見呂布,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銳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夾批:慣勸人殺父之報。不用別人殺之,即用殺父之人殺之,此天道之巧。(老毛還是迂腐啊,呂布想殺李肅之心,早有多時了,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了,並且這次也能看出李肅是個反複之人,若他日再有其他勢力拉攏,極有可能對自身造成很大傷害,尤其是名譽上的,因為這人嘴巴太能說,所以不如趁這次打敗仗,名正言順地殺了,免得心裏老惦掛著。)】次日,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量牛輔如何敵得呂布,仍複大敗而走。是夜牛輔喚心腹人胡赤兒商議曰:“呂布驍勇,萬不能敵。不如瞞了李傕等四人,暗藏金珠(行軍打仗,還帶著金珠麽?要麽就是劫掠百姓得來的,匪兵。),與親隨三五人棄軍而去。”【夾批:賊徒身分,正堪為董卓之婿。】胡赤兒應允。是夜收拾金珠,棄營而走,隨行者三四人。將渡一河,赤兒欲謀取金珠,竟殺死牛輔,將頭來獻呂布。(又是一個心腹人,翁婿二人之心腹人一個風格,一個為色,一個為財。)【夾批:一派賊徒。】布問起情由,從人出首:“胡赤兒謀殺牛輔,奪其金寶。”布怒,即將赤兒誅殺。【夾批:胡赤兒之殺牛輔,亦如呂布之殺董卓也。知人則明,自知則暗。】領軍前進,正迎著李傕軍馬。呂布不等他列陣,便挺戟躍馬,麾軍直衝過來。傕軍不能抵當,退走五十餘裏。依山下寨,請郭汜、張濟、樊稠共議。曰:“呂布雖勇,然而無謀,不足為慮。我引軍守住穀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呂布知道彭越擾楚的故事麽?);張、樊二公卻分兵兩路,徑取長安。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夾批:賈詡固能謀,李傕亦善算。】眾用其計。(此時長安難道隻能依賴呂布守護麽?西涼軍從聚結到行軍到長安,其中有多長時間?這段時間內王允為何不召其他人馬進京護衛,而等到得知西涼軍進犯的消息後,又為何不召其他諸侯來護衛?)
卻說呂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軍搦戰。布忿怒,衝殺過去,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忽報郭汜在陣後殺來,布急回戰。隻聞鼓聲大震,汜軍已退。布方欲收軍,鑼聲響處,傕軍又來。未及對敵,背後郭汜又領軍殺到。及至呂布來時,卻又擂鼓收軍去了。【夾批:顛倒金鼓以亂之,所以疲其力也。】激得呂布怒氣填胸(以怒致戰,已是兵家大忌。)。一連如此幾日,欲戰不得,欲止不得(一連幾日,就沒看出什麽端倪來?看來確實無謀。)。正在惱怒,忽然飛馬報來,說張濟、樊稠兩路軍馬竟往長安,京城危急。布急領軍回,背後李傕、郭汜殺來。布無心戀戰,隻顧奔走,折了好些人馬。【夾批:昔日能擋十八路諸,而今日不能勝李、郭、張、樊四軍,何也?豈既得貂蟬後,勇力已不如前日矣!(老毛又顯出對女性的輕薄來了。未得貂蟬時,難道擋住十八路諸侯了?隻不過小勝幾陣而矣,其餘都是看客吹出來的。)】比及到長安,城下賊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不利(一句“與戰不利”,怎麽戰的?呂布那驍勇無敵怎麽就不好使了?)。軍士畏呂布暴厲,多有降賊者,布心甚憂。數日之後,董卓餘黨李蒙、王方在城中為賊內應,偷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呂布左衝右突,攔擋不住,自變量百騎往青瑣門外,呼王允曰:“勢急矣!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作良策!”【夾批:王允若去,是棄天子而去也。貽天子以危,而己則逃其難,王允決下為矣。(老毛這種腐儒的點評,有時候真是挺侮辱羅貫中的智商的。你以為就因為王允殺了個董卓,所以他就是好人了?)】允曰:“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臨難苟免,吾不為也(你不苟免,又能怎樣?想起《趙氏孤兒》裏講的,臨難之時,死易生難。)。為我謝關東諸公,努力以國家為念!”呂布再三相勸,王允隻是不肯去。【夾批:王允是漢子。(對老毛而言,凡是為了皇帝死的,都是漢子。)】不一時,各門火焰竟天,呂布隻得棄卻家小,【夾批:貂蟬也不要了。(這是道“要貂蟬還是要命”的選擇題。)】引百餘騎飛奔出關,投袁術去了。
李傕、郭汜縱兵大掠。太常卿種【夾批:音充。】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夾批:音喚。】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夾批:音奇。】皆死於國難(這種擺設官,也就在此時能上台亮個相。)。賊兵圍繞內庭至急(在皇帝對立麵的都是賊。),侍臣請天子上宣平門止亂。李傕等望見黃蓋,約住軍士,口呼“萬歲”。獻帝倚樓問曰:“卿不候奏請,輒入長安,意欲何為?”李傕、郭汜仰麵奏曰:“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 仇,非敢造反。【夾批:如吳楚七國之欲殺晁錯也。(該不該殺?)】但見王允,臣便退兵。”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帝徘徊不忍(有什麽可不忍的?他是自作自受。)。允自宣平門樓上跳下樓去,【夾批:王允跳樓,勝於楊雄跳閣。】大呼曰:“王允在此!”【夾批:好王允。】李傕、郭汜拔劍叱曰:“董太師何罪而見殺?”允曰:“董賊之罪,彌天亙地,不可勝言。受誅之日,長安士民皆相慶賀,汝獨不聞乎?”傕、汜曰:“太師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這句問得好。)”【夾批:本意在此句。】王允大罵:“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是回答不了,因為自己的失策,導致兵亂又起,生靈塗炭,此皆王允之罪,所以得這下場,也是活該。不知此時,王允心中可否有一絲反思之悔意?如有,則算是死得明白,若沒有,那這人其實跟董卓沒什麽差別。)”【夾批:王允死之無益,不如隨呂布而去。然不忍棄天子而走,乃其忠也。(天子也是個擺設,棄不棄的又有什麽區別?老毛深墮偶像障。)】二賊手起,把王允殺於樓下。史官有詩讚曰: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眾賊殺了王允,一麵又差人將王允宗族老幼,盡行殺害(果報來得好快。在這樣的體製下,沒有人是安全的。)。士民無不下淚。當下李傕、郭汜尋思曰:“既到這裏,不殺天子謀大事,更待何時?”便持劍大呼,殺入內來。正是:
巨魁伏罪災方息,從賊縱橫禍又來。
未知獻帝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董卓所遭之禍,是因為欲望與才能的不匹配,沒有壓倒性的實力,卻總想稱老大。而王允之禍,跟董卓很像,才能與所能支配的資源間的不匹配,當能力不足卻掌有大權,就很容易產生極壞的後果,因為缺乏控製力。王允的失策,所引發的刀兵之亂,給漢朝民眾所帶來的災難,絕對不在董卓之下。
但曆史總是忽略掉草民,隻關注所謂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