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灣水

瞎寫寫,字數隨意。
正文

朱批《毛批三國》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2023-08-06 16:34:24) 下一個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總批:呂後慘殺戚姬,而惠帝無子;何後酖死王美人,而少帝不終:豈非天哉!且也前有何進之弒董後,後有董卓之弒何後:天道好還,於茲益信。(把某些獨立事件並排舉出,然後推導出某種玄奧的理論,是中式探索未知的法寶之一;所謂的格物致知,百分之九十隻停留在“格物“上,“致知“這一塊可以說是極其缺乏且膚淺的。而關於“天道好還”,或許還是佛教解說得好一點,叫做因果,也就是你做過什麽舉動,則大概率會引發什麽後果,這就比較符合自然規律。但這自然規律,至目前為止,其實也僅限於人類所能認識範圍的而矣,在另一個遙遠的星係裏,可能人類所有的認知都會被顛覆。)

  丁管、伍孚,奮不顧身,若使兩人當曹操之地,必不肯為獻刀之舉矣。曹操欲謀人,必先全我身。丁管、伍孚所不及曹操者,智也;曹操所不及丁管、伍孚者,忠也(為什麽是忠,而不是勇?“忠”,總是帶點奴才的味道。)。假令當日,縣令不肯釋放,伯奢果去報官,而曹操竟為董卓所殺,則天下後世,豈不以為漢末忠臣,固無有過於曹操者哉?王莽謙恭下士,而後人有詩歎之曰:“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羅貫中這樣的筆觸,恰恰是把曹操當作一個正常人來描畫的。所謂的奮不顧身,要麽是有極堅定的信仰(為深愛者、被洗腦者都算),要麽就是後麵有督戰隊。一死了,就成千古忠臣了,這樣的身後之名對於生前之事有什麽意義嗎?未死之前哪怕一直庸碌無為,但隻要是為君上而死,就立刻留名青史,為後世腐儒頌揚,這樣的貨到底有沒有價值?他們這樣的貨唯一的價值,是作為皇帝們宣揚為君上舍己盡忠的標本。)
  孟德殺伯奢一家,誤也,可原也;至殺伯奢,則惡極矣。更說出“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之語,讀書者至此,無不詬之、詈之,爭欲殺之矣(說到底就是:不同於自己的觀點的就得死。)。不知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試問天下人,誰不有此心者,誰複能開此口乎?至於講道學諸公,且反其語曰:“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非不說得好聽,然察其行事,卻是步步私學孟德二語者。則孟德猶不失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看來老毛見過的道學還挺多的。正所謂本色者雄!不管心裏怎麽齷齪扭曲,隻要能口心一致,危害就不一定會大。滿口仁義者才最應提防。)

  若使首回張飛於路中殺卻董卓,此回陳宮於店中殺卻曹操,豈不大快。然使爾時即便殺卻,安得後麵有許多怪怪奇奇、異樣驚人文字?蒼蒼者將演出無數排場,此二人卻是要緊腳色,故特特留之耳。(即使那時殺卻,後麵依然會有替代者出現,這就叫做規律;並且後續所發生之事,未必不怪怪奇奇、異樣驚人。在染缸中被染是常態,整體環境決定著一個大概率的結果。)

  且說董卓欲殺袁紹,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寫得好像董卓可以隨心殺袁紹似的,這就是小說的不嚴謹,為營造某種氛圍而蓄意誇張。袁紹若真那麽好殺,傻子才會放走他。)”袁紹手提寶刀,辭別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奔冀州去了。【夾批:亦去得慷慨。(如果董卓真的權傾朝野了,袁紹能走得那麽容易麽?)卓謂太傅袁隗曰:“汝侄無禮,吾看汝麵,姑恕之。【夾批:今既因叔恕侄,後何因侄殺叔?】廢立之事若何?”隗曰:“太尉所見是也。”【夾批:侄兒頗剛,叔子太軟。】卓曰:“敢有阻大議者,以軍法從事!”群臣震恐,皆雲:“一聽尊命。”宴罷,卓問侍中周毖、校尉伍瓊曰:“袁紹此去若何?”周毖曰:“袁紹忿忿而去,若購之急,勢必為變。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倘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為一郡守,則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夾批:一個說他有用。】伍瓊曰:“袁紹好謀無斷,【夾批:四字評定。】不足為慮。誠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夾批:一個說他無用。(兩個說得都有理,也不衝突。有用無用,當看怎麽用,所謂的有用無用,是對其人所占資源配與不配的判斷,也是對其人將其掌握之資源發揮出多大效能的評判。)卓從之,即日差人拜紹為渤海太守。

  九月朔,請帝升嘉德殿,大會文武。卓拔劍在手,對眾曰:“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乃命李儒讀策曰: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 ;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讀策畢,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璽【夾批:音徙。】綬,北麵長跪,稱臣聽命。又呼太後去服候敕。帝、後皆號哭,群臣無不悲慘。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夾批:此象簡亦可雲擊賊笏。】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書丁管也。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夾批:此時何可無此一人!】後人有詩歎之曰: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丁管是當天才知董卓要幹這事,還是早就知道?如果早就知道,那他做了什麽其他努力沒有?在朝堂上用笏板打董卓,能有多大的傷害值?這樣做,除了蠢,沒有其他什麽能解釋的。像這樣的貨,就是我前麵所講的,無腦但死忠的好標本。)

  卓請陳留王登殿,群臣朝賀畢(剛剛“群臣無不悲慘”,現在卻又“群臣朝賀”,精神不分裂麽?),卓命扶何太後並弘農王及帝妃唐氏於永安宮閑住,封鎖宮門,禁群臣無得擅入。【夾批:昔桓、靈禁錮黨人,今董卓禁錮天子。】可憐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廢(這皇帝廢不廢的,有什麽好可惜的麽?立他的人和廢他的人都不是什麽好鳥,他本身就是一個傀儡而矣;當初要是何進沒能在政治鬥爭中獲勝,陳留王就是皇帝了。)。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獻帝也,時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為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拜、趨、脫履”,這樣的一套規矩是用來培養奴才的,所以在關鍵時刻,基本是指望不上的,因為素日的馴化已剝奪了他們的血性。因而隻能像豬羊一樣,被狼驅趕。),威福莫比。李儒勸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夾批:從來權臣大都如是。(明君不也一樣?)因薦蔡邕之才。卓命征之,邕不赴。【夾批:初念原好。】卓怒,使人謂邕曰:“如不來,當滅汝族。”【夾批:求賢之法太峻。】邕懼,隻得應命而至。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夾批:孔光屈節於董賢,穀永依托於王鳳,揚雄失身於新莽,龜山應聘於蔡京:古今同歎。(在那樣一個體係中,想不做奴才的代價太大。老毛自己遇到相似情況時,敢不敢頂?蔡邕在受董卓器重期間,有沒有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做出了點什麽有益於社稷黎民的事?那是評價他價值的關鍵所在。)

  卻說少帝與何太後、唐妃困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少帝淚不曾幹(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終日流淚為何?還是個正常孩子麽?)【夾批:李後主所雲“此中日夕以眼淚洗麵”也。】一日偶見雙燕飛於庭中,遂吟詩一首。【夾批:空庭飛鳥,任其翔舞;冷宮廢主,身被牢籠。觸目感憤,抗聲而吟,不知是詩,不知是淚?(若當初不曾被立為皇帝,是不是就沒有今日之淚了?)詩曰:

  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夾批:前半首詠燕,興也,比也。】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夾批:目斷舊宮,不能奮飛,誠不如雙燕之反故巢矣。傷哉!】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夾批:後半首自詠,賦也。○詩好。】

  董卓時常使人探聽,是日獲得此詩,來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詩,殺之有名矣。”【夾批:殺之何名?請教。○天子亦以文字取禍,千古異聞。(曾經的天子而矣,沒有了大權,跟庶人有什麽不同?即使此時不以此文字取禍,他日亦將以他言取禍。)遂命李儒帶武士十人,入宮弒帝(中式的政治鬥爭,實質往往是賭命。)。帝與後、妃正在樓上,宮女報李儒至,帝大驚。儒以鴆酒奉帝。【夾批:賦詩飲酒,最是雅事,不意有此燕詩鴆酒之慘毒也。】帝問何故,儒曰:“春日融和,【夾批:是雙燕飛庭時節。】董相國特上壽酒。”【夾批:好個壽酒。】太後曰:“既雲壽酒,汝可先飲。”【夾批:此酒豈可相勸。】儒怒曰:“汝不飲耶?”呼左右持短刀、白練於前,曰:“壽酒不飲,可領此二物!”【夾批:鴆酒可曰壽酒,則二物亦可曰壽禮。】唐妃跪告曰:“妾身代帝飲酒,願公存母子性命。”【夾批:滿朝文武,不如此一女子。(又要樹立一個女性標本。)儒叱曰:“汝何人,可代王死?”乃舉酒與何太後曰:“汝可先飲?”【夾批:後欲儒先飲,儒亦欲後先飲,隻算還敬。】後大罵:“何進無謀,引賊入京,致有今日之禍!”【夾批:此時方悟何進誤事,不識一念及董太後、王美人否?(到這時了,還仍都是他人的錯,自己好像很無辜一樣。)儒催逼帝,帝曰:“容我與太後作別。”乃大慟而作歌。【夾批:甚矣,帝之多文矣。既作感懷詩於前,複作絕命詞於後。文章無救於禍患,我為天子一哭,更為文章一哭。】其歌曰:

  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夾批: 音山。】(廢帝自己難道不清楚自己的處境的麽?還覺得董卓會讓他們幾個終老嗎?從他作那首詩來看,他是挺拎不清的,加上有一個拎不清的娘,所以這結局也配他。)

  唐妃亦作歌曰:

  皇天將崩兮後土頹,身為帝姬兮恨不隨。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人都要被搞死了,這些歌是哪個膽大的給記錄下來的?)

  歌罷,相抱而哭,李儒叱曰:“相國立等回報,汝等俄延,望誰救耶?”太後大罵:“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惡,必當滅族!”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後,直攛下樓;叱武士絞死唐妃;以鴆酒灌殺少帝。【夾批:慘極。李儒之罪,浮於董卓。(倘若董卓沒殺廢帝,日後廢帝又掌大權了,他會饒董卓活命麽?中式政鬥就是這樣的。)還報董卓,卓命葬於城外。

  自此每夜入宮,奸淫宮女,夜宿龍床。【夾批:便是強盜所為,不成氣候。(兵、錢都有了,那女人還是個事嗎?打天下為了什麽,還不是為這些?那些正經帝王們可以做,為什麽一個實際掌權者就不可以?這就又陷入了小說人物的臉譜化程式了。)嚐引軍出城,行到陽城地方。時當二月,村民社賽,男女皆集(那種兵荒馬亂、又物資匱乏的年代,草民還有閑情搞社集?)。卓命軍士圍住,盡皆殺之,掠婦女財物裝載車上,懸頭千餘顆於車下,連軫還都,揚言殺賊大勝而回,【夾批:末世官軍捕盜,往往如此,堂堂宰相,亦為是耶?(非僅末世,千百年來此風從未斷絕。對於草民而言,沒有盛世,日日末世。)於城門外焚燒人頭,以婦女財物分散眾軍(這又是小說中慣用的模式,寫一個人該死,便需要不斷進行鋪墊,不斷調高讀者的厭惡情緒。)。越騎校尉伍孚,字德瑜,見卓殘暴,憤恨不平。嚐於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欲伺便殺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卓。【夾批:將敘曹操行刺,卻先有伍孚行刺作引。天然奇妙。○孚之勇往直前較勝於操,蓋曹操顧身,伍孚不顧身也。(伍孚行刺前,有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像這樣的行動,如果沒有反複地訓練,就賭一朝之成敗,成功率是不怎麽高的。)卓氣力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伍孚。卓問曰:“誰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夾批:反字駁得快暢。】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卓大怒,命牽出剖剮之。孚至死罵不絕口。後人有詩讚之曰:

  漢末忠臣說伍孚,衝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但肯為皇帝死的,都算忠臣,所以後世的和珅,如果尋個由頭為乾隆而死了

  董卓自此出入,常帶甲士護衛。

  時袁紹在渤海,聞知董卓弄權,乃差人齎密書來見王允。【夾批:夾寫袁紹致書,前應懸節出奔,後伏興兵會盟。】書(曰):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當日勸何進召四方諸侯的也是袁紹,為什麽不先自我檢討一下?)

  王允得書,尋思無計。一日,於侍班閣子內,見舊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賤降,晚間敢屈眾位到舍小酌。”【夾批:非請眾官吃司徒壽酒,正為天子前日曾吃李儒壽酒耳。】眾官皆曰:“必來祝壽。(看來司徒素日人緣不錯。)”當晚王允設宴後堂,公卿皆至(沒有董卓的間諜麽?)。酒行數巡,王允忽然掩麵大哭。【夾批:絕不說起胸中心事,突然放聲大哭,一則想著前日天子吃壽酒之眼淚,一則引出今日眾人吃壽酒之眼淚也。是至情,亦是妙用。(我隻想到一句經典台詞:真是好演員。)眾官驚問曰(連曹操這樣的聰明人也都一起“驚問”了麽?):“司徒貴誕,何故發悲?”允曰:“今日並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托言耳(司徒生日,滿朝公卿皆至,卻不請董卓,為什麽董卓就不疑?前麵把李儒寫得那麽精明,這時候難道又變傻了麽?)。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於是眾官皆哭(都是好演員。)【夾批:徒作楚囚相對,亦何益耶?】坐中一人,獨撫掌大笑。【夾批:眾人皆哭我獨笑,的是妙人。】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既然滿朝公卿都是一條心了,那為何還搞不過董卓,可見是滿朝廢物。)【夾批:妙語解頤。(再次以真性情鋪墊出曹操英雄。想來作者也不會是動不動就隻會落淚之人。)允視之,乃驍騎校尉曹操也。【夾批:畢竟主意全別。】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祿漢朝(被偷換概念得最多得一句染腦語。漢朝之祿哪來的?),今不思報國,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一般來說,認為殺了匪首,匪眾就散了的,都是不大切實際的理想狀態,除非這匪幫的凝聚力極差,但凝聚力極差的匪幫,其破壞力也應該不會很強。所以才會有後麵的李傕、郭汜之亂。),懸之都門,以謝天下。”【夾批:其語甚壯。】允避席問曰:“孟德有何高見?”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夾批:有心人。】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口中說“雖死不恨”,卻臨場惜身,也算是劇情之一小起伏。)【夾批:袁紹致書,孟德獻刀,一樣憤激,而操更壯。】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親自酌酒奉操。操瀝酒設誓,允隨取寶刀與之。操藏刀,飲酒畢,即起身辭別眾官而去。【夾批:寫得慷慨動色,仿佛荊卿渡易水時。】眾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訖。(我不得不再得問一句,這麽多人難道都是守口如瓶的人麽,也都是一心保漢的忠臣麽?這席間之語,沒流傳出去一句麽?看來也是小說的隨心了,有無密諜,全憑情節需要。)

  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董卓帶劍上殿,曹操佩刀進相府,看來曹操也是甚得董卓的信任的,昨日王允對著一個董卓很信任的人大談董卓弄權,這合常理麽?),問:“丞相何往?”從人雲:“在小閣中。”操徑入。見董卓坐於床上,呂布侍立於側。【夾批:讀書者至此,為曹操捏一把汗。(曹操不是傻子,他會不知道見機行事?)卓曰:“孟德來何遲?(聽這話難道是有什麽事要跟曹操相商?)”操曰:“馬羸行遲耳。”【夾批:虧此一句,後來好逃走。(是,純從故事角度來講,也安排的挺有前後邏輯。)卓顧謂布曰:“吾有西涼進來好馬,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夾批:多謝。少停,當以寶刀奉答。(董卓待曹操真是不錯,那曹操還要殺他,是不是也算是某種不義?後麵的蔡邕,即使董卓被殺了,也還念著董卓對自己的好。)布領令而出。【夾批:好機會。】操暗忖曰:“此賊合死!”【夾批:我亦謂然。】即欲拔刀刺之,懼卓力大,未敢輕動。【夾批:有鑒於伍孚之事也。】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麵向內(到這裏,又像是沒什麽事跟曹操商量,既然沒什麽事,那曹操來早來晚又有什麽關係?)【夾批:一發湊巧。】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夾批:我亦謂然。】急掣寶刀在手,【夾批:讀至此,又為董卓捏一把汗。】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麵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後拔刀(衣鏡的擺放位置不應該先說明一下的麽?以曹操的精明,動手前不應該先觀察一下四周的情況麽?)【夾批:意外出奇之事,寫得情景如畫。】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夾批:讀書者至此,大為曹操捏一把汗。】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夾批:夾寫此句,要令讀者吃驚不小。】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夾批:好權變,確是奸雄(若無權變,像伍孚那樣硬上,能得到什麽有益的結果麽?)。○賜馬獻刀,大好酬酢。○刺卓何必寶刀,其所以請寶刀者,預為地也。獻刀之舉,未必不在曹操算中。(這是曹操識時務之處,既然已經成功無望,不如保存實力。滿朝廢物中,能拿得出手的真的不多。)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餘,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夾批:補寫寶刀,忙中閑筆。○如此寶刀,固不當以董卓之頸血汙之。(那何人之血可以配此刀?)遂遞與呂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夾批:先拔刀,後解鞘,明明行刺。董卓愚莽,故不省得。(董卓若不愚莽,怎麽會惹得天下共討之?他若像曹操一樣精,那還有其他人什麽事?)卓引操出閣看馬,操謝曰:“願借試一騎。”【夾批:妙。適未及試刀,今不得不急試馬。】卓就 教與鞍轡。【夾批:細。】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夾批:來便遲,去便快。○推托馬羸,未必不為此時地也。奸雄妙算如神。(行刺不成可托獻刀,那行刺若成功呢,怎樣全身而退。)布對卓曰:“適來曹操似有行刺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夾批:畢竟呂布略乖覺些。】卓曰:“吾亦疑之。”【夾批:此是順口話,適才並不曾疑。(正是,好批。)正說話間,適李儒至,【夾批:此君若早來,孟德休矣。】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夾批:唯其如此,所以去得放心,去得幹淨。○是句在李儒口中帶敘出來,省筆。(至此方明,為何前番司徒宴前獨他不哭,因為是裸官,所以才會那麽慷慨豪壯。)隻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托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夾批:李儒甚有機變,惜為董卓令坦。】卓然其說,即差獄卒四人往喚操。【夾批:差獄卒,便是擒捉之狀。】去了良久,【夾批:孟德去遠矣。】回報曰:“操不曾回寓,乘馬飛出東門。門吏問之,操曰‘丞 相差我有緊急公事。’縱馬而去矣。(曹操若是行刺董卓成功,計劃怎樣脫身?還是大功已成,就地受戮也無所謂?按他得性格,即使成功了也一定不會束手就擒。如果他行刺成與不成都有相應的應對之計,那麽李儒的測試法,曹操是否也曾考慮過?)【夾批:此段在獄卒口中補敘出來,省筆。】儒曰:“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確實可氣,我一片誠心待他,他卻反來害我,真是忘恩負義。前者呂布殺丁原,被批為不義,那此番曹操欲刺董卓又為何?)”儒曰:“此必有同謀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何必非要拿住曹操,他的朋友或者同僚中走得近的,拿來嚴刑拷問,不也可以尋些線索的麽?可見又是小說在自設了。)【夾批:讀書者至此,又為王允擔憂。(作者都已經說要先拿住曹操了,還擔憂王允作甚?若現實中,像王允這般做事的,有十個腦袋也掉光了。)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整個漢朝也沒有幾個萬戶侯,現在抓個刺客就能官封萬戶,是不是有點誇張?),窩藏者同罪。

  且說曹操逃出城外,飛奔譙郡。路經中牟縣,為守關軍士所獲。(跟水滸裏一樣的邏輯問題:曹操一路飛逃,董卓的抓捕文書難道不也是靠人騎馬去傳遞的麽?為什麽文書反而會比曹操快?難道已經有電話了?那麽精的曹操是怎麽樣被抓的?)【夾批:讀書者至此,不特為曹操著急,且益為王允擔憂。(神經病,老惦記著王允幹嗎?就因為知道他後麵要擔起除董卓的任務麽?可是董卓被除了之後,天下就太平了麽?)擒見縣令。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農業時代真是說啥子都是成立的。)【夾批:何不雲覆姓夏侯?】縣令熟視曹操,沉吟半晌,【夾批:是何故耶?令人驚疑不定。】乃曰:“吾前在洛陽求官時,曾認得汝是曹操,如何隱諱(京城內那麽多的官員,還能認得曹操,可見不同一般。)?且把來監下,明日解去京師請賞。”【夾批:熟視沉吟後卻說出此數語,孟德奈何?】把關軍士賜以酒食而去。【夾批:細。】至夜分,縣令喚親隨入,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後院中審究。【夾批:精細。此熟視沉吟時算定者。】問曰:“我聞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禍?”操曰:“燕雀安知鴻鵠誌哉!汝既拿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夾批:此縣令須以此言動之,奸雄眼力過人。】縣令屏退左右,【夾批:精細。】謂操曰:“汝休小覷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就這一句,再不俗,也隻是個奴才。為何不直說,一身本事,要尋個買主,落得個清爽幹脆,也沒那麽賤。)【夾批:是有心人。】操曰:“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夾批:偏是奸雄會說道學語。(是聽到陳宮的話,有轉機了,揣測其心亦是忠良之人,故用大義之言進一步感動之,意在為自己解套。)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間圖之,為國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夾批:曹操此時,竟是一位正人。(誰還沒有個天真的時候?)縣令曰:“孟德此行,將欲何往?”【夾批:問得緊要。】操曰:“吾將歸鄉裏,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願也。(誅董卓,以我代他,吾之願也。這實在是個好風口,正當性充足,建立自己的武裝,在正義的旗幟下發展壯大,而後就能擁有更大的夢想了。)【夾批:詞直氣壯。○後文事先逗露於此。】縣令聞言,乃親釋其縛,扶之上坐(想要得到中式的成功,心理學一定要懂得很多。),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夾批:微獨縣令信之,讀書者至此亦幾信之。(想要看一個人得品格,就得看他獲得權勢後得表現。啥也沒有的時候,總要讓自己符合正統價值觀,不然如何收人心?當然也有另一句話: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化。))○寫縣令先沉吟,次密召,後拜服:最有次序。】曹操亦拜問縣令姓名。縣令曰:“吾姓陳,名宮,字公台。【夾批:至此方出姓名,好。】老母妻子,皆在東郡。(又是一個裸官。)【夾批:此處先說老母妻子,遙對後白門樓中語。】今感公忠義,願棄一官,從公而逃。”【夾批:不特相救,且複相從,宮之於操,其恩不可謂不厚矣。】操甚喜。是夜陳宮收拾盤費,與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劍一口(為後文殺人做鋪墊。)【夾批:細。】乘馬投故鄉來。

  行了三日(這三日間,沒有一處城關阻礙麽?),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夾批:二語是絕妙一幅畫景。】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夾批:閑閑而來。】宮曰:“最好。”二人至莊前下馬,入見伯奢。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又要再說一遍,朝廷的文書是以怎樣的速度擴散的,是不是追得上曹操逃跑的速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夾批:應上“家中消息”句。】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夾批:異日白門樓中何不記此一語?(白門樓難道不是陳宮自己求死麽?)伯奢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曹氏滅門,自有夏侯氏繼之。)【夾批:曹氏幸不滅門,君家卻即刻有滅門之禍。】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夾批:應上“覓宿”句。】說罷,即起身入內。良久乃出,【夾批:寫得舉動可疑。】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為什麽要親自去,買酒這種事不能讓家裏其他人去嗎,自己不應該留下來陪客聊聊嗎?)”言訖,匆匆上驢而去。【夾批:更是可疑。】操與宮坐久(沒有其他人相陪嘮嗑的嗎?這合常理嗎?),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夾批:一發驚疑。】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夾批:應上“結義兄弟”句。】此去可疑(如曹操之疑,即使是至親,也不放心的吧。),當竊聽之。”【夾批:微獨操疑之,讀書者至此亦深疑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夾批:嚇殺。】操曰:“是矣!【夾批:二字摹神。】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夾批:不曾在董家試刀,卻來呂家試劍。】一連殺死八口。【夾批:“八口之家”,無一全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這種文字太不合實際了。磨刀聲聽得見,就聽不見豬被綁的時候的叫聲麽?難道豬嘴裏被塞了布團了?八個人被殺,哪怕是再不濟,半點反抗都沒有的麽?也沒有逃跑的?他們手裏不也有把殺豬刀麽?作者這種文字實在是為黑曹操而黑,不講求點邏輯。)【夾批:昔呂後錔以人為彘,今曹操誤認彘為人,而呂氏全家被殺,伯奢豈呂氏苗裔與?否則何以有此惡報也。(老毛又要來搞玄幻聯想了。)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孟德心多,那你為何要隨他一起幹?八個人中有沒有是陳宮殺的?)”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裏,隻見伯奢驢鞍前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夾批:又是一幅畫圖。】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夾批:適來內良久,正為吩咐此耳。○丈人宿子路,不過雞黍是供,今何必殺豬相款乎?伯奢真奢矣。(是啊,據史料,豬肉在秦漢之時尚屬於奢侈品。)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複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夾批:乃翁之結義兄弟也,而既殺其家,複殺其身,咄哉阿瞞!豈堪複與劉、關、張三人作狗彘耶?】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幹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夾批:此等見識,在曹操原是不差。(或許換一種說法比較人性點:全家都死了,留下個老頭豈不要心痛死,再者,日後的生活怎麽辦,不如爽快點,一起去了幹淨。)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成事者大多如此。)【夾批:曹操從前竟似一個好人,到此忽然說出奸雄心事。此二語是開宗明義章第一。(前麵是因為性命在陳宮手裏攥著,現在自己可以做主了,所以可以露本色了。)陳宮默然。當夜行數裏,月明中敲開客店門投宿。(為什麽還敢投宿到客店,這倒不怕被舉報了?看來得感謝住店登記製度得不健全啊,也沒有全國聯網。)【夾批:又是一幅絕妙畫景。○忙中偏有此點綴,妙。】喂飽了馬,曹操先睡。陳宮尋思:“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在這醬缸中,哪個非狼心之徒可以成事的?)!今日留之,必為後患!”【夾批:不差。】便欲拔劍來殺曹操。【夾批:該殺。】正是:

  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說什麽操卓一路人,你把劉備放在現在董卓或將來曹操的位子上,給他絕對掌控的資源,到時人性中該顯現的一樣會顯現。)
  畢竟曹操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皇帝這個稱謂,不僅僅隻是個名號,還代表著對一切事物的絕對掌控;一旦沒有了實際支配權,那麽“皇帝”就不能稱其為皇帝了。董卓行廢立,就是要宣示,這天下的實控權已經易主了。

滿朝公卿都想除掉董卓,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即使把董卓殺了,是不是整個局麵就可以立馬恢複到皇帝掌握一切的狀態?董卓死了,如果李儒繼承他的權位,那麽情況會比董卓在的時候好還是不好?一切權力歸皇帝的理想結局,是會迎來一個好皇帝,還是會出一個比桓、靈更糟的皇帝?這班大臣是否考慮過這些問題?羅貫中是否考慮過這些問題?

曹操殺呂伯奢及其家人的故事,作者之用意,就在於借此事,為本書中之曹操定下基調,為他後麵“實為漢賊”的形象做個鋪墊,盡管編得有點遠離實際,但是在引發讀者產生相應的情緒影響方麵,已然是極大成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