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諫官的風骨

(2023-10-13 20:28:18) 下一個

古有“諫官”,曆代名稱不其職一也;是直陳過失規諫天子改正錯誤。諫官是一個危險的職,也是一個需要勇氣的官職,因為諫官的犯顏直陳君王過錯,拂逆龍鱗,動輒獲罪,甚至滅門。

,要講究方法。《舊唐書》歸納了諫官工作的五種方法。一是諷諫以婉言隱語進行勸諫,往往引用典故諷喻現實中的問題;二是,用恭順的語言表達順耳的意見;三是規諫,察言觀色,看準時機提意見;四是,用書麵的形式提出意見;五是直諫,當麵直言得失,不顧皇帝臉麵曆代諫官,多用麵幾種方式婉轉巧妙進言駁主上麵子直諫最難,需要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勇氣

幾千年的中國曆史進程中,無數剛直之士,不顧身家性命,為民請命,犯顏直諫,錚錚鐵骨,耿耿忠心,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關龍逄諫夏桀沉迷淫樂而遭賜死彭鹹屢投水亡命陳元達諍言辭激烈漢主劉聰怒斬全家史魚多次向靈公建議重用賢能之士伯玉,黜免品行不端的彌子瑕,千古“屍諫”;等等,無不讓人萬世仰其風骨,百代鹹為典型。

當然,曆史上最有名的諫官當數唐代的魏征和明代的海瑞

魏征本為太子李建成的老部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史載:太宗既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之後,身為宰相魏征以敢於向皇帝直言進諫著稱。隻要唐太宗有不對的地方,魏征就會據理力爭,進行勸說,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發脾氣,他也毫不畏懼,照舊慷慨陳詞。一次,唐太宗違犯他自己製定的18歲成年男子才須服兵役的規定,決定征召16歲以上,18歲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從軍命令發出以後,魏征極力反對,唐太宗十分生氣,大加訓斥魏征毫不畏懼,陳說利害,並指出這是失信於民,讓宗收回成命。太宗曾得到一隻很好的鷂鷹,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見魏征前來,藏到懷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鷂鷹最終悶死在皇上懷中。給李世民提的意見,見於史書的就有200多條。他的特點是敢在皇上麵前據理力爭,弄得李世民很沒麵子,當場發火,魏徵還是神色不改,繼續講理。幾次退朝回到宮中,怒氣衝衝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幸運的是,魏征碰上了一個少有的明主,唐太宗不僅容忍了他的“犯上”,還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魏征病逝後,唐太宗悲傷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這是曆史上極為難得的賢臣明主的典型。

明代著名諫臣海瑞,為官勤政愛民,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性格耿直,朝野聞名,他逆龍鱗上疏直陳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病。甚至公開斥責皇帝,嘉靖嘉靖家家都給你搜刮幹淨,你當父親不稱職,你當丈夫不稱職,你當皇帝不稱職,天下人早就認為你不稱職了,趕緊讓位把嘉靖皇帝的這所有的臉麵都給撕破。嘉靖震怒,要殺海瑞。旁邊人告訴嘉靖,海瑞把棺材都已經打好了,擺在午門之外。海瑞這樣的死諫,嘉靖昏聵,這一次不敢殺海瑞了。

時期林則徐發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大學士王鼎皇帝,這樣做,外人傾我中華之氣道光皇帝最後答應修河立功。當時黃河鄭州地方決口,王鼎跟林則徐一起修河,修完河後,道光出爾反爾,把林則徐發配到了新疆,而且是比烏魯木齊更遠的伊犁這時王鼎發怒了在朝堂中扯著皇帝的龍袍,咆哮罵道光皇帝不聽第二天上朝,軍機大臣陳福恩發現王鼎沒來,中午便到王鼎的家裏去,才知道王鼎已懸梁自盡,以死諫君其實王鼎還不是諫官,他是軍,大學士在關鍵時候,敢於挺身而喚起皇帝覺醒。

綜觀中國的曆史,不乏為民請命犯顏直諫的錚臣可以說,沒有這些冒死犯上的士子,一個朝廷很難維係幾百年。今天時代不同了,但這些優秀傳統文化還是不能丟“諫”永遠足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東漢荀悅《申鑒·雜言上》雲:“違上順道謂之忠臣,違道順上謂之臣。而“直諫”是忠臣一個極其重要的品質,任何時代都需要為民請命的人,冒顏直諫的人。人非賢聖,孰能無錯,一個再優秀的領導,那怕是李世民這樣的明白人,也有考慮欠甚至犯渾的時候,如果沒有顏直諫的人,大家都是“多磕頭少說話”曹振鏞,或者是“主言皆善,主所為皆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和大人勢必讓錯誤的決策如洪水泛濫,最終釀成決堤之患。更有甚者是沒有人提意見,隻有人唱讚歌,從而讓領導產生錯覺,以為自己真是天英才武略,天下第一,舉世無雙;則日益剛愎自用專橫跋扈而下屬爭相諂上欺下如蟻附膻如是則政矣,危矣。廟堂袞袞諸公,天下達官顯宦,能不慎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