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才難得不難得

(2023-09-10 16:37:18) 下一個

題目不是繞口令,要表達的是兩個意思,一是“人才難得”,這是大家熟知的成語,意思是說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一是“人才易得”,社會並不缺乏人才,隻是缺少伯樂(貴人),缺乏平台(機遇),這是我個人的意見。甚至可以說,在某一特定的曆史時期,“人才難得”幾乎是個偽命題,人類社會中,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什麽是人才,在某一方麵有才能或本事的人謂之人才;通俗的理解,人才就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無論是什麽時代,人才是社會發展和事業成功的第一資源,這是毫無疑義的。大凡本事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所以這人才也是有層次的。韓信率兵,多多益善,這是帥才;樊噲臨陣,驍勇善戰,這是將才;張良謀策,運籌帷幄,這是師才;蕭何理政,公忠體國,這是相才。除了這些叱吒風雲安邦定國的曠世奇才外,還有活躍在社會生活的各種人才,如醫術高明能活死人的神醫扁鵲,如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大秘袁虎,如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樂師伯牙,如奔逸清秀狂放淳穆的書家懷素。還有許多生於草野流落民間的異人奇人,如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核舟記》中奇巧人王叔遠,就是《南村輟耕錄·奚奴溫酒》中那個“隻會溫酒”的奚奴姑娘,憑溫酒之技深得主人厚愛,死後把家產都給了她;這“一事精致,便能動人”的女孩,不折不扣也是人才。

說社會發展與人才的關係,可以總結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才現象;那就是治世“人才難得”,亂世“人才易得”。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為治世,分為亂世。隻要認真梳理一下,大凡曆史上開國皇帝與文武幾乎來自同一地方,也就是說,改朝換代的時候,開國皇帝的家鄉,小小彈丸之地,那人才幾乎是成堆地冒尖。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沛郡豐邑人,漢初開國元勳基本都是劉邦的的老鄉,從開國第一功臣蕭何到開國大將樊噲、曹參、周勃、夏侯嬰、王陵,直到審食其、盧綰等拜相封侯之輩,都是劉邦的同鄉好友。沒人能想到,劉季這混混能當上皇帝,管監獄的、殺狗的、篾匠、車夫都位列王侯。要知道,那時一個縣還沒有今天一個鄉的人多呢;小小的一個縣,卻人才濟濟,竟然可以配齊一個大漢朝廷上的最有能力的領導班子。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出生在陳留郡濟陽縣舍,因其父時為濟陽令。後來劉秀起兵,成就霸業,立下不朽功勳的馮異、銚期、堅鐔、祭遵、臧宮、王霸、鄧禹、賈複、陳俊等,都是他的同鄉。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登上寶座之後,欽定的開國功臣共有二十一人。一多半都是他的鳳陽老鄉,如徐達、常遇春、湯和、李文忠、胡大海、鄧愈、沐英等等。宋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即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都是他的老鄉與老鐵。至於唐李世民的隴西集團,清皇太極的八旗親信,無不是如此。

這種“亂世”的人才紮堆現象,絕對不是巧合,更不是天意;而是在特殊曆史階段,時勢造英雄,明主重豪傑。而“治世”少人才,並不是“人才難得”,而是“時代用才有限”,“人才難得被用”而已。

優秀人才到處都有,隻是沒有好的機遇,沒有造就英雄的時勢;沒有好的平台,沒有惜才用才的老板。劉邦手下的兄弟們,盡管都不是庸人,但是除了蕭何之外,其餘的人最多也隻能勉強算是中人之才。比如殺狗的樊噲,盡管有的是力氣,但沒有秦末逐鹿中原這個大舞台,沒有劉邦這個優質流氓的大老板,大概率隻能是碌碌無為的屠狗人生。沛縣這個團隊,如果沒有了劉邦的組織和領導,將是一盤散沙,做篾匠的,趕大車的,都隻能是極為平凡的一生。據說唐太宗曾對魏征說,不逢亂世,我你不過作個縣令而已。這真是中的之語。與劉邦爭雄的項羽,手下的範增、項伯,應該說,其身份與才能遠勝樊噲、曹參輩,可是投錯了老板,辜負了秦末天下紛爭的大好舞台。

再比如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他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溫飽難求,又不甘心於老死田間,於是隨人學習武術。學成之後的常遇春,英雄無用武之地,無可奈何跟隨劉聚上山做了強盜;攔路搶掠,入宅為盜。幸運的是,常遇春隨劉聚在和州搶掠時,正巧遇上朱元璋率軍攻和州。於是棄劉投朱,終成大器。如果不遇上元末亂世,常遇春恐怕隻能老死於鄉野;如果不遇上朱元璋這個好老板,那跟著劉聚當強盜,最終是怎樣的結局真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成不了開國元勳。

最後我們要討論的一個問題是,生活在和平盛世的當代,人才該如何自省,又該怎樣脫穎而出?吾也愚鈍,樗櫟庸才,井底之蛙豈敢妄言?試進數語,以作拋磚。其一是必須明白時勢造英雄,立誌雖說要存高遠,但務必要切合時代;誌大才疏,人生大忌也。其二是珍惜好的平台,珍惜好的老板,人生的機會不會太多。其三是必須勤奮努力,不要怕領導加任務,壓擔子;要知道,真正的優秀人才不是考核與選拔出來的,而是靠曆練出來的。隻要煉就金剛不壞身,天下總有識君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hyang_wxc 回複 悄悄話 清陳澧說:人才由於學術。以後沒有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