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段愈合的股骨

(2023-09-28 20:04:33) 下一個

有人問美國著名的古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人類文明最初的標誌是什麽?米德女士回答一段愈合的股骨。

她解釋,在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斷了股骨的人,除非得到他人幫助,否則必死無疑,因為傷者不能打獵,也難逃野獸傷害。因此,一段受傷後愈合的股骨,表明傷者得到照顧並慢慢康複,這是文明的起點。瑪格麗特·米德拿出了一根從運河裏麵挖掘出來的遠古人類的一根大腿骨他說這是一根受過傷的腿骨,但是愈合了由此我們可以猜測這個原始人或戰爭或打獵的時候摔斷了腿;在遠古時的原始時代,大腿骨斷了就無法獲得食物,在同伴拋棄之下,隻有死亡。但是,這根斷骨卻愈合了,可見當時得到了救助,如果沒有人救助他,在那個時候沒有醫藥,沒有食物,他或會被野獸吃掉,或者會因為缺水缺食物會死在荒地。但是這個人很幸運,他有同伴救助了他瑪格麗特·米德總結,在困難中幫助他人才是文明的最初表現。這根大腿骨代表了一種善良之光,人性之光,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性光輝以,斷裂的股骨已經愈合,這表明有人花了很長時間與受傷的人呆在一起,綁住了傷口,將人帶到了安全地點,並讓他慢慢趨於康複。米德說,從困難中幫助別人才是文明的起點。“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才會使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做個文明的人。”

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有許多的詮釋和界定,而我們崇奉最權威的說法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能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從事生產勞動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否有意識,而且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這些表述當然沒有錯,但我仍然固執地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最終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就是因為人類有了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初心利用博愛的力量和群體智慧,共發展,共同進步

誠然,有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人類充滿了欺詐和殺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大行其道;但是,人類從來沒有缺席過風雨扶持,互相幫助,“愛”始終是社會生活的主旋律。尤其西方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技的進程和經濟的發展,社會契約精神的彰顯,更是使得平等互助寬容博愛成為人們普遍追求的道德目標。而在我們古老的中國傳統社會的契約精神以“仁”作為倫理核心,以“義”作為價值導向,決定了契約行為的善良本質和誠信導向決定了契約行為在義和利之間的平衡和取舍標準。“仁”的初義是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友善,儒家崇尚重義輕利的義利觀,求義還是求利,互助還是互害是考察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嶺之一《禮記·訪記》曰:“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正是這種倫理道德的核心表述。

其實,在任何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都是“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許多看似毫不相關的人和事,會在某一個時空維度有了關聯。比如個喜歡以毀壞他人財物為樂的傢夥,一次試圖向一輛汽車玻璃扔磚頭,結果磚頭被彈了回來,撞到了自己的臉上,導致一隻眼睛失明。有同學二室友,富,常常接濟甲;誰知有一天兩人玩摔跤,乙把甲撂倒了,甲假裝腿摔壞了,硬是訛了乙200元,從此二人絕交。十年後二人再相遇時,甲真已殘一腿矣。詢之,未考上大學,進了工廠,未及三年,因工傷致殘也。這種關聯,有時甚至是在陌生的空間和不熟悉的個體之間;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蝴蝶效應”,就是指在一個動力係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係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提出來的:“一個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今天的全球變暖,氣候惡化,南極洲一個冰川的融化,就與我們昨天砍伐的一棵樹,前天駕車一百公裏有著密切的

為什麽我們的祖先堅信天理循環因果報應,堅信“理有施報,出於自然。作善得善,作惡得惡,亦猶形之必有影也道理就在這裏。人們知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戒,不知道還有“一人荼毒,禍延五代”之警。幸哉我們的祖先,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成了我們民族堅定的信仰也正是這種仁者愛人的精神,樂善好施的道統,讓偉大的中華民走過了五千年的風雨泥濘,留下了太多無私助人的佳話。應該說,當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樣一個嶄新的時代,“愛”的內涵必然有了更高更新期盼。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遠古那“一段愈合的股骨”,堅守人性的善良,不忘初心,相信“更有福雪中送炭三九暖,視若無睹臘月寒種下一棵樹,收獲一片綠陰;奉自己的愛心,托起一份民族的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valore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