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人的高矮胖瘦,我們每個人的肚臍都不一樣。大的小的,圓的癟的,深的淺的,橫的豎的,凸的凹的,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其實,別小看了這肚臍眼,裏麵藏著每個人身體的健康秘密。
肚臍,醫學上稱之為神闕穴,是連接胎兒和母體的營養樞紐。從本質上來說,肚臍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醫學上認為,肚臍眼是人的第二張嘴,因為兒在母腹,胎兒雖有嘴卻不能吃,有鼻卻不能呼吸,全憑胎盤吸附在母體上攝取氧氣養料,而臍帶是唯一的輸送路徑。隻有當新生兒呱呱墜地剪去臍帶時,臍部這張嘴才真正關閉。
臍帶剪斷之後,臍部結痂脫落,最後形成了肚臍眼;但肚臍也就成了人體一個神奇的穴位,人體所有的穴位都是隱藏在皮膚的表層下麵,唯有肚臍是人體中唯一暴露在外的,是能夠看的見摸的著的穴位;加之胎兒成長發育,全憑臍帶的營養供給;所以,肚臍這個穴位不隻是神秘,而且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觀察嬰兒的肚臍,可以知道嬰兒的體質狀態。一般來說,肚臍以位置居中,圓形飽滿為佳,而且深大一點比淺癟一點好,這樣顯示在母體中營養供給充足,反之則表示在母體接收的營養少一些,先天不足。《診病奇侅》雲:“臍大容李者,壽相也”。說成人的肚臍大,能容進一個李子便是長壽之相。由是亦可見人生先天稟賦的厚薄對一生的健康壽夭有較大影響。所以,中醫為老人把壽脈時,重點要看兩尺脈之強弱與順逆,因為腎為先天之本,兩腎脈強,則本固而枝葉茂,體健而壽長矣。
如上所宜,肚臍形狀以圓形居中為佳,成橫條狀的,一般是脾胃火盛多便秘,成豎條狀的,腸胃失調多腹瀉。中醫講左氣右血,故肚臍偏左者多為陽氣虛,偏右者多陰血虛。嬰兒如肚臍發紅發熱,表示有內熱,多便秘,但如果肚臍周圍發涼,表示陽虛內寒,多腹瀉,免疫力低。
由於神厥穴的特殊性,在治療與保健的方麵,肚臍的功能非常重要。《證治準繩》:“按臍為神闕穴,宜針之所。”《類經圖翼》中也記載:“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嬰兒服藥困難,有許多毛病可以外敷肚臍的方法,既方便又簡單,且療效極佳。
比如小兒夜啼不睡,可以用黑醜少許研為細末,以米湯調成糊狀,每晚入睡前1小時貼敷肚臍之上。小兒遺尿,可用五倍子、茯神各等量,共研細末,同樣以米湯調成糊狀。每晚睡前2小時取藥糊適量貼敷肚臍,早晨去掉。
尤其是小兒身體調節能力差,容易感冒或中暑,或發熱而不退,或腹痛而泄下,遇上這種情況,父母便送其去醫院;其實,可用藥棉(如家中無藥棉,可用幹淨布片),將藿香正氣水浸入其中,敷於肚臍之上,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肚臍是我們身體中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因暴露在外,故脆弱而易受傷害,必須須注意保養。加上肚臍周圍是腸胃部位的聚集之處,所以最容易受涼;若肚臍感受風寒,必傷脾胃,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若脾胃有疾,則食欲不佳,水穀不化,精微不能轉輸周身百骸,百病生矣。所以,古人特別重視肚臍的保暖;過去母親帶小孩,無論貧富,衣著有奢賤,但一個兜肚必須要。小孩睡覺不老實,喜歡打被子,而有了兜肚,緊緊固定在腹部,肚臍就得到了保護。那怕全身光著,有一片兜肚,便保無虞。過去的年畫中,胖嘟嘟的小子,光著身子,前麵係著一個紅兜肚,這正是過去小孩的標準著裝。一塊小小的兜肚,充分體現了傳統中醫文化的智慧,體現了中國人們科學的育兒理念。遺憾的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一次次被所謂的現代科技的“便捷”所擠壓,尿布不用了,開襠褲不穿了,兜肚也慢慢不見了。於是乎,小孩的健康就一定會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問題;比如紙尿片、實襠褲對小孩生理發育的致命影響,恐怕要到幾十年後檢測精子時才會發現;平日裏不係兜肚,不知要讓小孩多上N次醫院,而現代父母們根本不知自己錯了。這不隻是個人健康的失去,而是時代生活的悲哀。
不僅是小孩要有小兜肚,人的一生也同樣的要保護肚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臍部保暖;晚上睡覺,再熱的天,為什麽肚腹部一定要蓋點東西,其目的就是保護肚臍。近幾十年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服裝的多樣化時髦化,這絕對是好事;可是,許多時髦女性穿著露臍裝,這看還是好看,隻是把肚臍眼一直露在外麵,對身體健康是極其有害的。有時候真想奉勸一句,愛美的女士們,身體什麽地方都能露一露,可千萬別露肚臍眼。肚臍雖小,茲體事大,男女老少,善自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