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囑的忽視

(2023-06-08 22:23:32) 下一個
醫者看病療疾,一般來說,有三項主要的內容,一是辦證,即通過“四診”對病症進行分析判斷,作岀正確的診斷,這是治愈疾病的基礎;二是施治,即根據病情,確定治療大則,開出藥方,這是治愈疾病的根本;三是醫囑,即向病人交代服藥注意事;項及飲食禁忌等等,這是治愈疾病的保證。三者互為關聯,缺一不可,這應該是所有從醫者的共識。
然而,今天的醫生,似乎把醫囑給忘了,或者至少是高度簡化,片言隻語,讓病人總是滿懷希望而來,帶著遺憾離開;這樣,對疾病的治療一定有不同程度的負麵影響。
說到這裏,一定有人反對,這也是站著說話不知腰疼,臨床看病,病人排隊候診者眾,那有時間來做詳細的醫囑。當然,這是實際情況,但是,候診者多絕對不是簡化醫囑的理由,更何況在病人不多的情況下,許多醫生的醫囑也是寥寥數語。以之足見醫囑在今天一些醫者的心中,已經完全淡化。
一個病人,用上三分鍾左右時間仔細交代注意事項,充分溝通交流病情,這也是完全必要的一種治療手段;千萬不要小看醫囑的意義,因為病人大多數不懂醫,醫生一席話,勝服三劑藥。大家都看過許多對林巧稚大夫的追憶與報道,林大夫手頭病人之多,診務的繁忙,恐怕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可是,她對每一位求醫者,一定有必要的詳盡的醫囑。如果醫囑時間過長,她會微笑地向下一位病人說對不起,請稍等,沒有一位病人會因此而急躁,反而會對林大夫肅然起敬。林大夫真不愧是蒼生大醫,回春妙手,厚德載物,澤被天下,永遠都是醫界的一座豐碑。
昔日隨父學醫,先君為人看病,特別重視醫囑,那怕候診病人再多,務必交代清楚,對於病人提出的各種疑問,總是不厭其煩給予回答。先君的言傳身教,讓我在幾十年的臨床中,無不是力求把醫囑做到極致,因此深受患者歡迎。當然,我不是在編醫生,沒有候診者眾的情況,也是我做好醫囑的一個重要原因。實踐證明,醫囑對療疾治病具有重要的意義。承先君之教,結合自己臨床心得,個人認為,醫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對病人病情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通俗的說明。這一點是醫囑的重點,而恰恰又被忽視。大凡來就診的病人,基本上不懂醫,對自己的病情可謂茫然無知,但他又渴求了解。作為醫生,必須要將其病情作一個簡略的介紹,並用通俗易懂語言說明治療大則。一般來說,醫囑中最重要又最難的就是這一點。不僅要求醫者對患者病情有較為全麵準確的認識,而且還要能以讓患者能接受的語言予以說明,而這一點尤為困難。比如說告訴患者其病在肝,一定要說明中醫的肝不是解剖學上的肝,不同於西醫所說的肝病,從而打消患者“談肝色變”的恐懼心理。病人不懂醫,你說氣機不暢,病人不會懂,你說人體推動血液流通的動力係統出了故障,他就懂了;你說水不濟火,病人不會懂,但你告訴他鍋中水少,灶中火大,鍋子會燒炸,他就懂了。同樣,治療的原則也要告之病人,醫者要善於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形象出之,比如是釜底抽薪還是揚湯止沸,是關門打賊還是開門驅盜,是強擠海綿出水還是加水於海綿讓水足而自出。你把道理講清楚了,病者對你便有了信任,對自己有了信心,這其中心理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說這種醫囑於臨床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是必須告知病家熬藥及其服藥的注意事項,這是非常必要的醫囑。中藥的熬煎有許多特定的原則和方法,文火武火的選擇,熬藥時間的確定,有先下後下的,有需要用小布包裹入煎的。還有的比如參、膠之類,必須另外蒸好,再兌入藥湯中,蒸的方法與時間,放多少水於藥中上蒸,一一要交代清楚,否則病者無所適從。藥熬好後,服用也有不同的要求,或熱服或溫服或冷服,甚至還需要用紗巾覆蓋好露一個晚上再服用的。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的服藥方法,比如孕婦子嘔者,入水即吐,則應當先喝一口,片刻吐出,再喝一口,如是者三、四次,藥力產生效果後,嘔吐必緩,然後再喝二到三口,一天之內喝完一劑就行了。
三是要告知患者的飲食禁忌,也就是傳統中醫所說的“忌口”。“忌口”有二個內容,一是服藥期間的忌口,比如忌食辣椒、大蒜、韭菜、胡椒等具有辛辣味道的食材或者調味品;忌食冰鎮的飲料、生冷的啤酒、冰激淩、涼菜等寒涼食物。此外,還有服用一些中藥之後,必須忌口,比如服用中藥不宜喝濃茶,會影響中藥中的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再如服用地黃不宜吃魚,同時忌蘿卜、蔥白、韭白、薤白;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不宜吃蘿卜,這樣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用藥目的。
四是應該向病人提出一些愈後生活習慣的建議。改變生活癖好,比如喝酒、抽煙、嚼梹榔,嗜辛辣,喜肥膩等等;變更生活習慣,比如長期熬夜,起居缺少規律,喜歡吃宵夜,長時間躺著玩手機等等。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每項運動都有益於身體健康,但每個人都有適合的運動,也有不適當的運動;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體質特點,提出合理的建議。
醫囑的內容很多,上麵所述,乃其大略而言也。但有一點必須肯定,醫囑是治療疾病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必須高度重視,萬勿不可棄置。這既是一個醫生應該具備的醫術水平,也是一個醫生最起碼的道德修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