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說湖南精神

(2023-05-06 05:38:02) 下一個

      湖南,古之楚地,湘水洞庭,衡山嶽峰,一方的山水孕育了一方的人,不同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環境,古人所謂“秋風胡馬塞北,春雨杏花江南”,蓋即此之謂也。吾為地道湖南土著,祖輩生於斯,死於斯,身邊的人,多為湖南老鄉,身邊的事,多有湖南特性,故不揣愚陋,對“湖南精神解說,如有對湖南老鄉之不恭,萬望諒鑒。

湖南精神是什麽,四字可概之也,即一曰“霸蠻”,二曰“結筋”, 霸蠻、結筋,湖南之精神是也。

何謂霸蠻?霸蠻為正宗湘方言,其意為執著、堅決,吃得苦,認死理,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思,所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性格,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麵。

一是勇敢無畏,不怕犧牲;二是敢為人先,不避艱險;三是吃苦耐勞,敢於冒險。這些個性特點,無疑是成就人生事業的優秀品質。

何謂結筋,這是一個不見於辭書的湘方言詞,隻要是湖南人,都知道這個詞的內涵。結筋與霸蠻有某些相同的含義,但二者又絕然不同,霸蠻著重指行動,結筋著重所指思考,有較真、執拗的意思,不服氣,不服輸,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認準了的路,就一定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突出表現亦是三個方麵,其一是堅韌頑強,不屈不撓;其二是堅持真理,九死不悔;其三是鬥誌昂揚,從不服輸。毫無疑問,“結筋”與“霸蠻”一樣,是成就人生與事業必不可缺的品質。也正是“霸蠻”與“結筋”,幾千年來,湖南人做出了世人矚目的成績,也贏得了湖南人自己的驕傲與自豪!

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任何東西,包括優秀的品質,無疑都是一把雙刃劍,湖南精神亦然,“霸蠻”與“結筋”,固然有如以上多方麵的優秀的因素,但同時也有著致命的缺陷:

一是倔強,導致聽不進不同意見,容易剛愎自用;二是好強,故鬥爭多於中庸,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時有急躁,甚至莽撞,遇事缺乏冷靜,有時不計後果;三是固執,有時不講道理,尤不善圓通,一條路走到底,一根筋到死。

決定了去做一件事,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有時甚至不顧及這件事的利與弊,湖南人需要的是這個過程。這樣的性格,的確能讓事業成功但是,不是任何時候的決策都是對的,如果目標是錯誤的,則往歧走得更遠。尤其是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著主客觀諸多因素的影響,不顧客觀條件,單純憑主觀努力,很難大事,故“圓通”之道,萬勿缺失。湖南人有一句俗話,叫做“寧肯死崽,不可立廟”。意即寧願遭受滅頂之災,也不會向他人屈服,誠哉偉丈夫也。隻是在某些時候,立個廟,少些損失,也未嚐不可,古人謂“大丈夫能屈能伸”,蓋即此理也。有時候,立廟也是一種策略與智慧。

正因為湖南人性格有著鮮明性格,所以,在不同的社會曆史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或者說所成就的事業是不盡相同的。簡言之,湖南人的性格精神較適合於亂世,而不太適宜於治世,亂世多要霸蠻的精神,要冒險的精神,要有勇往直前、不計後果的勇氣,要有不折不撓,死不回頭的堅韌。而在治世,因為少了些許慎重,缺了許多圓通,尤其是自我意識太濃,逆耳之言難進,更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給成功帶來許多阻力。

說幾個湖南人的例子吧,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湖南最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主義者。成就他輝煌人生業績聲望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湖南人霸蠻、結筋的性格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王夫之生活於明亡清興的動蕩時代,清兵南下,勢如破竹,大明滅亡已成定局,在那個政治舞台上,當然也有史可法以身殉國的士大夫,但於平民而言,即使心有反抗,然屈於淫威,也隻有雉發改裝,做了大清的順民。然而,王船山則不然,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順治三年,夫之先是赴湘陰上書湖北巡撫章曠,提出調和南北督軍矛盾,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的建議,未被采納。後又與人在衡山組織武裝抗清失敗,最後赴肇慶,任南明永曆政權行人司行人。連續三次上疏彈劾東閣大學士王化澄等貪贓枉法、結奸誤國,幾陷大獄。順治八年,回原籍,誓不剃發,輾轉流徒,四處隱藏,1660年,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其黨強命夫之寫《勸進表》,遭到憤然拒絕,逃入深山。他曾自題“六經則我開生麵,七尺從天乞活埋”, 就是他的“霸蠻”精神的生動寫照。

再說第二個例子,“戊戌變法”是國人最熟知的近代史上一件大事,變法失敗之後,慈禧下令輯捕逃亡的康有為、梁啟超,並逮捕了譚嗣同、楊深秀等六人,殺害於菜市口,這就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然而,事發之前,譚嗣同是完全可以出逃的。他置自己安危不顧,明確以死來殉變法,他慷慨道:“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照後起。”重義輕生,慷慨赴節,這就是真正的湖南人。我們決不可責備譚氏是舉之不妥,但暫時出逃,留得的青山在,亦未嚐不可。

再說曾國藩,在近代史上,這個湖南人把事業做到了極致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曾國藩的成功,時勢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以曾國藩這湖南人的性格,若是治世,恐怕難以有此成就。1841年,時年三十一歲,便作《裏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吏治腐敗。1850年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弊政 ,引起當局者不滿。到1851年;洪秀全已在金田起事,作為吏部侍郎的他,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使得鹹豐皇帝“怒擲其折於地”,欲斬之。隻是後來太平天國如洪水猛獸,清統治岌岌可危,賴曾氏“湘軍”殊死作戰,最終保住了大清的江山。若太平天國不起,曾氏別說升遷,連身家性命也難保。當時之勢,無曾氏則無湘軍,無湘軍則無人敢抗太平天國,所以,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給了曾國藩許多殊榮,倘若不是那個亂世,曾氏處在乾雍之世,恐怕早已成為刀下魚肉。

當然,曾國藩最後能全身以退,天壽而終,關鍵還在於他思想上的儒道互補對於湖南人的性格而言,儒道互補是非常重要的。道家的清靜無為、忍隱身退是修正湖南人性格缺陷的最佳選擇,曾氏就是時時以道家思想融注於自己立身行事之中,儒道相參,儒道互補,才使自己履險而安,全身以成。

以上三例,頗有代表性,王夫之“霸蠻” 之士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當時士大夫為遺民者眾,大多是隱居山林,潛心著述,誓不仕清,以全名節,而不是如王氏之強而為之反清複明。譚嗣同“結筋” 之舉也,能不死而自赴死,固然驚天地、泣鬼神,但“六君子”作“五君子”,似乎也可,作無謂犧牲,勇敢但不智慧。曾國藩氏則足以說明亂世成就湖南人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guoke001 回複 悄悄話 我在湖南呆過,用一個字形容就是 辣,
當地潮濕,要吃辣椒,可能影響了性格,
湖南人的智商在國內是比較高的,但經濟不是太好,
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有頭腦,執行力可能就差一些。
我的幾個湖南朋友真是能吃苦,有毅力。
曾國藩是儒家人物的典範,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其遺囑值得每個人去背誦,至少保證不會犯大錯。
goodmum 回複 悄悄話 古有項羽,今有潤之
風中的葦絮 回複 悄悄話 霸蠻我是知道的,結筋我怎麽沒聽說過呢?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臨時一想。感覺個性和理性是兩個東西。個性必須以理性為基礎,而理性就是科學思維。
在大家都有理性-有共同的科學基礎(比如牛頓定律,科學係統)的前提下,個性可能能顯出優劣。
但是如果一方有科學,另一方沒科學基礎。大基礎就比個性重要得多了。
這就是無論洋鬼子怎麽沒個性,義和團怎麽有個性,那科學係統還是打敗非科學係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