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廢除漢字與取締中醫(上)

(2023-05-24 20:36:38) 下一個

為什麽把廢除漢字與取締中醫放在一塊來說,是因為這二個事件發生的時間相同,事件的緣起與過程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

取締中醫是近百餘年間的事情,確切地說,是國門洞開“西學東漸”之後,中國社會產生的一種普遍性的祟尚西學排斥中學的思潮。當然,按研究家們的說法,“西學東漸分為兩個曆史時代,一是明代至清代前期,但因為僅僅是“西學東來所以西學對於中學並未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二是晚清亦即近代以來,才是真正的“西學東漸”時期,西學也才真正對中學構成了根本性的挑戰。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刊《青年雜誌》,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一年後,《青年雜誌》從上海遷往北京,並名《新青年》,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成為主要撰稿人。1917年,《新青年》舉起“文學革命”的旗幟,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舊文字、舊文言、舊醫學乃至舊劇等“舊”的一切受到了以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等為代表新文化先鋒們激烈批判甚至全麵否定。

這些當時的精英們在接受西方思想同時,積極推動革中國文化的命,不僅反對傳統中醫,而且還曾極度推動廢除漢字。現在看來,可能大家無法相信,但那個時候反對漢字甚至比反對中醫還激進。

最先提出要廢除漢字的是錢玄同,他認為要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字”,“漢字的罪惡,如難識、難寫、妨礙教育的普及、知識的傳播”,“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 

盡管錢論一出,舉國嘩然,反之聲,風起雲湧;但緊接著一大批名人緊隨其後,誓以廢除漢字為己任。陳獨秀第一個站出來,強烈主張廢除漢字,認為“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 接著,劉半農一大批新文化革命激進分子認為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

魯迅先生對廢除漢字,態度更為堅決;他認為:“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終將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幸運之道。”,“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在裏麵,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隻能自己死。” 先生甚至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的極端主張。

瞿秋白認為現代普通話的新中國文,必須羅馬化,就是改用羅馬字母,要根本廢除漢字。認為漢字是十分困難的符號,聰明的人都至少要十年八年的死功夫……要寫真正的白話文,就一定要廢除漢字,采用羅馬字母”,甚至斷言“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

就連蔡元培這樣的教育家,也認為,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盡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總之,前後幾十年,很多文化名人的廢除漢字言論,在當時的影響非常之大。

即使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廢除漢字的聲音一起沒有停止,“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就認為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經變成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不適應現在的時代。”後來的簡化漢字、推廣漢語拚音,無論今天怎樣評價其利弊,其潛意識裏應該還是有廢除漢字的影響。也許有一個曆史細節少為人知,解放後,如果不是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漢字存亡還真不知是什麽樣的結局。據披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曾奉蘇聯指示準備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文1950年代初,漢字簡化表第一稿擬出,毛澤東看過後認為第一版簡化字還不夠簡。後來因為與蘇交惡,廢除漢字運動和二簡字也因此停止,廢除漢字的過渡產物簡體字獲保留並被定為“規範漢字”,與之相對的中華民國的正體字則被定為“不規範漢字”。

為什麽在中國近代,會發生這樣的一種文化現象?其原因當然是極其複雜的。

大凡一旦出現新生事物,遑論優劣,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跟風;其次接受任何一種新生事物,亦遑論正誤,人們都很容易走向極端,會矯枉過正。古今中外,概莫如是。當西方的文明與科學剛剛傳入中國時,國人無不眼前一亮,早期因處在明清專製的封閉落後愚昧自大之下,對社會與國人影響不大。但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國門洞開,西方文化如洪水猛獸,到了“五四”時期,一批去過西方(包括東方的日本)學習的知識分子,成了掃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的急先鋒。而年青的他們又多走極端,乃至有許多驚世駭俗之語。比如,首倡廢棄漢字的錢玄同,還有“人到了40歲,不該死也該槍斃”的主張以至於當他活過40歲時,許多人都隔空喊話,叫他快點死去好為他開追悼會。再比如,胡適譽之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隻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吳虞,發表《說孝》等文,猛烈抨擊舊禮教和儒家學說,徹底摒棄傳統認為“‘孝悌’二字為兩千年來專製政治與家族製度聯結之根幹”,“其流毒誠不減於洪水猛獸矣”他在1911年11月25日記中寫父親:“魔鬼一早下鄉。心術之壞如此,亦孔教之力也”,“餘憤且悲,餘祖宗何不幸而有此子孫也無論怎麽說,不奉養父母還動輒詈罵,不孝之過矣。後來他又與女兒交惡,實在是他自己人性扭曲的緣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