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醫辨略(上)

(2023-05-20 06:02:36) 下一個

“中西醫之辨”,全人類隻此一家。這是因為,各個民族的傳統醫學,根本無法與現代科技化的西醫抗衡;隻有中醫,傳承五千年的中華民族醫學,才足以與西醫抗衡,不相上下,而且,還會一直與西醫相持伯仲之間。

說起這個話題,非煌煌巨著而不足以辨析,因為篇幅的原因,更因為個人才識的原因,隻能略說,九牛一毛,純作門外之談耳。

要說這個話題,先得正名。什麽是西醫,大家都懂,但什麽是中醫,恐怕大家未必都懂。早一個月,網絡上有抖音,一著名電影演員猛批中醫,說中國的醫叫中醫,那某國的醫能叫某醫嗎?所以,根本無法與世界文明象征的西醫去談比較雲雲。顯然,他認為中醫的中,即中國的中;聽了之後,真是有些不知所雲。你一個拍戲的,安分守己去拍戲,你又不是關漢卿,人家讀了一筐子書外加半筐子醫書,生活所迫,再入勾欄作了戲子。你不懂醫,亂說什麽?你不信中醫,那完全是個人自由,但不要錯解中醫,汙人耳目!

早在1913年,毛澤東就曾在《講堂錄》筆記中寫道:“醫道中西,各有所長。中言氣脈,西言實驗。然言氣脈者,理太微妙,常人難識,故常失之虛。言實驗者,求專質而氣則離矣,故常失其本,則二者又各有所偏矣。”1913年的毛澤東就有如此見解,令人欽佩,偉人之判斷,永遠是中西醫認識的圭臬。

中醫,不是中國的醫才叫中醫,這個中不是中國的中,而是中和的中,著名“易”學家劉大鈞先生早就作過中肯的論說(可參見拙著《中醫文化與古典文學),許多人,包括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對“中醫”的概念都不懂,動輒便開口批評中醫,這既是中醫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中醫西醫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醫學理論體係,井水河水,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可以說,中醫西醫幾乎無一絲相關聯的東西,所以二者永遠沒有共同的語言,永遠是雞與鴨講,連雞與鴨講都不對,雞與鴨還有吃穀子、吃蟲子的共同點。

嚴格說來,中醫之爭,還不是科學的問題,技術的問題,而是文化的問題。不明乎此,不足以辨中西。誠然,就二者之起源來說,中醫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一開始走的是技術的路子;西醫受現代科技的影響,一開始走的是科學的路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二者之別,歸根結底還是文化的差異。簡言之,中醫是完全的中國傳統文化,“醫易相通”是其明顯的標誌;而西醫則是一種人類綜合的認識,一種對疾病及其治療的認識,根本沒有形成一種單純意義的文化。說個簡單的例子,中國有句俗語說:“秀才學醫,籠中捉雞”,又說:“學醫一擔書,一頭是儒書”。意思是說,隻要你熟讀儒家經典,就基本上是半個醫生了,為什麽?因為中醫理論是完全的中國傳統文化,《易經》與《內經》是完全可以互證的經典。綜觀中國古代名醫,幾乎沒有專門學醫而成醫的,都是儒生轉而習醫,拙著《中醫文化與古典文學》對此有詳細的分析。古代士子苦讀經書,為的就是能輔佐君王安天下,可是憑科舉步入仕途的為數極少,於是“不為良相治國,便作良醫治人”成為曆代儒士的人生目標。曾記昔日隨父親學習中醫時,他總是惋惜說我讀書太少,在當時那種大革文化之命的嚴峻形勢下,他還竟然要我去拜一位老秀才為師,攻讀儒家經典。當時那位老先生已是80餘高齡,給我講過二古文便與世長辭了。於是,父親一邊授《湯頭》《脈訣》,一邊要我讀《左轉》《文選》;他說,不讀儒書,不可明醫理。終生引以為憾的是父親欲授我以《易》,卻因迫害而貧病交加英年早逝!西醫完全不是這樣的,哪怕你能把黑格爾、亞裏士多德、柏拉圖等聖賢之書倒背如流,也不能看好一個感冒,你必須得讀《病理學》《解剖學》等一大摞專業書籍,才有可能登堂入室,做一名實習的醫生。所以,簡而言之,你有文化(當然是中國傳統文化),就一定可以成為中醫師;但你再精通整個人類的文化,也壓根兒不是個西醫師。又故所以,中醫是文化人,西醫是技術人,因為這一點,決定了二者思維模式與治病療疾的截然不同甚至相反。

基於文化源頭不一,中西醫有許多明顯相對的特點。

比如說,中醫形式簡單,但內容(理論)深邃深奧而難以理解;西醫形式複雜,但內容簡單通俗而極易為人們所接受。

中醫看病,就是“望、聞、問、切”,治病就一個方子十幾味藥。中醫,即便手術,也就針灸推拿。也就是說,中醫治病,在形式上非常簡單;但是,中醫理論卻博大精深,陰陽五行,五運六氣,外感內傷,天人合一,讓人一聽,滿頭霧水不知所雲。而西醫呢,形式極為複雜,今天任何病人進了醫院,血液大小便的化驗,CT胸透等等無數檢查化驗,直弄得六神無主,力盡精疲。而且,這般折騰下來還不一定能確診,還得需要更高檔的儀器設備,甚至要去高一級的醫院才有如此高檔的設備。折騰幾番下來,明確了疾病,輸液還算簡單,手術則開膛破肚,其複雜程度遠過中醫千萬倍。但是西醫的理論卻很簡單,病因無非是菌毒與發炎,治療就是消炎殺菌或切除病灶。

當然,這裏說西醫理論簡單絕對不是輕視西醫,而是說西醫的理論明白通俗,除去醫學名詞與術語,識字的人都能讀懂;不像中醫,開口便是衛氣營血,寒熱溫涼,世人稱中醫為玄學,蓋由於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lpha123 回複 悄悄話
挺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