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石刻博物館裏照了很多照片。
原本以為看看塔,拍拍柿子樹,就行了。
不過越看越喜歡,越看越入迷,我是和同學一起去的,她也愛看這些,並且讀碑文很優秀,我們識別碑文上的字,讀出了每塊碑文記錄的那些事,非常有意思。
如果2-30歲的我來這裏,就是看一遍,50歲的我,就不自覺地被這些細節吸引,因為懂了文字背後,是一個個人生,一天天歲月,一筆筆刻畫。
門票:,在微信公眾號,北京文博,約票第一個就是,會轉去美團,20元。
每周三頭幾百名觀眾免費。
看這個:
以下為西區,包括石像生、陵墓碑、寺廟碑。
因為五塔寺院子一圈柿子樹,這個角度拍柿子樹掩映,也好看。
參觀時,有一組一年級小學生,老師超可愛,給孩子們上課,好像是美術老師。
我這次總能遇到對的時間,對的場合,比如先農壇的皇家秋雨、這個丹柿古韻中,活潑可愛的祖國花朵。
這塊碑記錄這個寺院,被棍徒欺騙了財產,一些官員捐款集資重修的過程,立碑警示寺廟傳人不要重蹈覆轍。
這個是記錄太監馮保奉旨重修寺院的過程。
這些說明看著特有意思,感覺能將硬幫幫的石頭,跟人來車往的幾百年前北京的市井生活關聯起來,讓人心生無數唏噓感慨。這些碑來自北京區縣、城區大街小巷各個角落,阜成門外,西直門外,高粱橋,好多胡同,還有天安門80年代挖出來的...都是這麽高大的石碑,可以想見當年刻鑿它們的工匠多麽辛苦、虔誠,這些事件背後的人,有的普普通通,有皇親國戚,他們經曆了什麽,還有寺院陵墓破敗荒涼以後,這些石碑是怎麽靜臥在荒草中,度過了漫長的日月,它們又是如何被發現,被搬運,現在矗立在人們眼前,風吹日曬。它們沒有被玻璃和建築物遮擋,刻字會這樣慢慢淡去,直到消失的一天,就好像人,自然慢慢地老去。
又是太監馮保。
天仙聖母,在西直門外高粱橋,以前去北方交大就從這過,我小時候印象深刻。
關王廟,這個浮雕特別精美。
古的東西氣質不同,拙樸又靈動,精致還鬆弛,現代人怎麽也做不到這樣的工藝美術品。
有二維碼的,就可以手機掃描,會聽到一段幾分鍾的錄音講解。
別忘了聽,講的挺好。
柿子掉落,就可以揀,這個女孩手裏有一個,我請她舉著照了一張。
以上為石刻博物館西區部分,下一篇貼法帖迷宮和南房的石刻曆史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