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門有大橋

(2023-04-22 14:49:21) 下一個

舊金山與矽穀——金礦的矽基複興

在想象力日漸消瘦時,我們離家,
遠行,去往異域之鄉。
運氣好,則豐滿而返;反之,铩羽而歸。

1 @ "金門有大橋"
在溫哥華時,每次過往獅門大橋,心中也構建著另外一座大橋,據說那座是母本,名字也有"門"——金門、金門大橋、Golden Gate,一扇曾經通往牡蠣、鹿肉、淘金的芝麻門——夢想之門。

從穀歌舊金山Embarcadero Office眺望窗外,一座大橋。灰色,秀氣柔美,姿態舒緩。風中飛鳥的弧線,少年幻想的葡萄藤。第一次在兒子發回的照片上看到,以為是金門大橋,舊金山的胎記。隨即被糾正,原來是奧克蘭大橋。還好,自家人的笑話。

旅行,逃離日常的所見所聞,沿途紛呈的人類碩果,按期望值,分為名不副實與名至實歸且過之。前者有各種仿舊"故裏",旅遊噱頭;後者是原生文明古跡與現代科技奇觀。現代目錄項下——金門大橋,是繼帝國大廈、埃菲爾鐵塔,我心目中,堪稱人類造物的另一際遇。

金門,世間橋梁,論出鏡率,無橋能出其右。橫看成嶺側成峰,一橋飛架南北。身姿雄奇,通體禇紅,盤踞舊金山灣的碧水藍天間,傲視往來車水馬龍。城市建設,講求環境協調。建築與地形息息相通,山水和人家和睦相處,浩然之氣磅礴而生。不同於很多巨型大橋的形隻影單,與四周格格不入,金門大橋的landscape harmony、景橋合一,堪稱典範。

金門大橋可以從眾多角度賞看。我們先抵Infomation Center平台,正午時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從此處仰望,可端詳大橋橫亙側顏。我們看橋上的人與車,橋上的人與車看我們。空氣中混雜熟食攤的熱狗香氣與海的鹹腥,Latino的拉丁節奏不遺餘力地催動身體搖擺。顯而易見,這是到此一遊打卡地。

金門的魅力不僅其側顏。能從高處往下看正麵,不知是否有做第二橋想。我們沿一條濃樹密草的Trail, 不一會兒,即達Battery Spencer, 最佳觀景視角點。大橋的北端立柱,豁然眼前,傲然挺立,勾勒出高聳入雲的直線;而連接立柱與橋麵的鋼索,描繪優雅的曲線。另一線條組合來自主橋的直線陽剛與引橋的弧形柔美,剛柔並濟。

大橋兩側的海麵上,千帆點點,百舸競流。氣蒸三番灣,波撼金州城。海灣對麵,Downtown天際線,以Salesforce大樓為最高點,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鋪陳開去。喔,重慶,另一座山城。

四月的陽光燦爛,但風仍寒,雖然比前一天在雙峰好多了。在山頂,大風起兮,連指點市容的手都被風吹得直不起來。

莊主一陣拍拍拍,把自己裝進金門,乘興而歸。

2 @ "門前有公園"
旅行,不缺的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城市;可望不可即與可遠觀近視、可以也不可褻玩的風景。缺的是閑情,閑情偶記式的,與在家百無聊賴不同,是一種把自己扔進異地,把他者作為鎮靜劑的閑情。

兒子住的公寓外,有一個小公園:Patricia’s Green。公園中央有五隻3D打印的貓,柱狀,站立,名叫Catoliths。夜裏會發光,走近會鬼叫。貓旁邊有兩塊可愛的綠地。下午的加州陽光,有一搭沒一搭地灑下,斑斕德彪西。在這個狗比小孩多的城市,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狗。主人牽來,遛彎兒。狗迫不及待刨,主人不情不願地撿。對麵一老頭,擰開雪碧,噴一臉,狗嚇得一蹦。灰色鴿子們大模大樣從我跟前走過。我拿出手機,寫下這段。因為我在旅行,寫點字,不然覺得對不起所花的錢。陽光再從雲縫鑽出,分了岔,有些照在綠樹,葉更綠;有的照在3D貓旁坐著的姑娘,發更金。有滑板少年反複練習,搞不定,一臉不甘。一塊空地,好些人舉杠鈴,跑步機。以為聚眾鍛煉。仔細一看,一塊招牌上寫,Luxfit, 室外Gym,收費不菲。不覺太陽落山,涼意漸生,打道回府,吃飯去。

3 @ "城市印象"
舊金山不大,也不小。地形起伏,街道工整。大街的人行道跟街道一樣寬闊,卻隻有80萬人口,而Tech職業者居多。平日都在上班,街頭行人不多,大部分是遊人,偶見homeless,也與行人相安無事,並沒有傳聞的騷擾甚至搶劫。

我們周六傍晚來到聯合廣場,沒見到想象中紐約時代廣場那樣的車水馬龍、霓虹閃爍,但很整潔。廣場四周高聳幾幢大樓,Tiffany Co.最醒目。各大奢侈品店裏,空空蕩蕩。街頭所見,隻有我們仨,稀稀拉拉,小貓幾隻。這可是周末喔。

兒子解釋道:這裏的市民珍視他們的文化,立法禁止修建像曼哈頓那樣的摩天大樓與密集的住房,從而導致城市的景觀的局促、住房緊俏。舊金山是除紐約外,唯一沒有高速通過市區的城市。這樣一來,住房不夠,當然房價高企,公寓租金也當仁不讓,全美第一。除高薪人士,普通職業隻好選擇遠離市區,不得不辛苦通勤來市區上班。這也是homeless的原因之一。人口少,加之tech人士更喜歡在網上衣食住行,uber eats, amazon等app,手指點點,何需勞神上街進商店。商鋪自然門前冷落鞍馬稀。我們吃飯時,餐館裏也沒多少人,即使是周末。餐館說實話,真的很貴。啥都貴,我邊吃邊說,我們在加拿大掙的錢,在這兒實在不經用。想想看,年薪10萬美金,對我來講已經多得不知咋用,可在這兒,居然還是窮人。

按政治光譜,我們在美國最藍的州,在最藍的州裏最deep blue的城市。"Here is liberal",每當談論到homeless, lgbt, 多元化、政治正確、零元購、高稅收、偷盜、汽車玻璃被砸等等時,兒子都會說。當然,我們也看到典型的Liberal範例:坐車從來沒人查票;問個路,人家可以不厭其煩,比Google Maps還人性化,甚至丟下生意不管,走出店門講解,不要去Nordstrom和Bloomingdale's…。但同時在文化保護上,我觀察到這座城市似乎又非常conservative。

說到美國的根基,講得最透徹的是拉塞爾柯克的"The Roots of American Order"。他說:美國是幾座城市的合體:耶路撒冷的信仰和倫理、雅典的理性與榮耀、羅馬的美德與力量、倫敦的法律與市場,所有這一切都將融匯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國秩序之中。在舊金山,一座應該最Liberal的城市,我卻分明看到柯克所講到的那些最保守主義的痕跡:

耶路撒冷:聖瑪麗教堂。一座與傳統哥特式迥異的現代風格建築。莊主與教堂的管風琴師合奏Silent Night,曲畢,淚流滿麵,神聖而感恩。至少在某個瞬間,被chosen。

雅典與羅馬:市政廳。融合古希臘、古羅馬、文藝複興、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群,恢弘而莊嚴。其穹頂高度超過國會大廈,世界排名第五。全年對公眾開放,婚禮照的熱門地。我們去的那天,就看到幾對,美麗的新娘與帥氣的新郎,款款深情,pose各種恩愛。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起碼"for"是眼見為實。與歐洲的穹頂不一樣,這兒有四層回廊,登上第四層,我第一次這麽近距離看穹頂,那些精美的柱式的漩渦與浮雕,阿波羅、雅典娜、阿芙洛狄忒、阿爾忒彌斯等希臘諸神駐守在此。

倫敦:沿街商鋪。拿破侖曾把英國人形容為"小店主的民族",舊金山比倫敦的小店鋪更多。我們想買點groceries,居然找不到Wal-mart,用Google Maps搜,最近一家離我們開車一小時。說到倫敦,紅色巴士與電話亭在top 3,而舊金山的叮當車,Cable Car,倫敦早沒啦,這裏卻按原貌運行,叮叮當當,時光倒流。"希望號街車",街車,就是這種Streetcar。

離開舊金山的前一天,我們一家在金融區一家餐館晚餐告別。吃完飯,華燈初上,都市vibe,走在downtown街上,行人依然稀疏,最高的Salesforce大廈,放紐約,毫不起眼。紐約不眠,這裏也何曾入睡。

4 @又見穀歌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