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夏假17-國王的鼻子

(2021-10-29 12:59:41) 下一個

《國王的鼻子》

         Kongsnæs是挪威語, Kong當然是國王了, næs的本意為鼻子, 德語引伸為岬角。

         格利尼克大橋的不遠處, 有一幢典型的挪威龍頭風格的建築, 屹立在靜靜的湖邊, 煞是透著一股維京英氣。

        這地方很久以前就是普魯士國王的的船碼頭, 國王和他們的親戚朋友在這裏上船, 在自家湖中暢遊, 自然是似閑庭散步, 悠然自得。而柏林周邊多湖泊, 四通八達, 這就叫君王駕鶴乘龍, 葉光掩映, 石影參差, 孔雀島上花飛樵路香, 自然成了野趣, 都使俗情忘了。

         普魯士本身在中世紀的德國諸侯國中是一個弱弱的小國, 土地貧瘠, 也無良好的港口, 而給普魯士奠定崛起基礎的是可以說是腓特烈一世。

         這位是1701年加冕的, 之後便實行了國有土地租佃製度, 重商促軍, 勵精圖治, 普魯士發展迅速。可惜在位隻短短12年。

         接著他的兒子腓特烈•威廉一世繼承了王位, 也繼承為父的遺誌, 解放農奴, 廢除世襲租佃。1717年, 整個王國實行義務教育。

        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立國之本, 人家300年前就高瞻遠矚。這位國王生活簡樸, 這是君主的榜樣, 但吝嗇到不願化錢在文化建設上, 就是有點過了, 死後被稱為“乞丐國王”。

         他的兒子就是那位連拿破侖也對他讚不絕口的腓特列二世, 後被尊稱為大帝。

        當年拿破侖打到柏林, 撫墓歎息, “ 如果腓特列大帝晚死20年, 今天我們是決不可能站在這裏的”, 這是對他的推崇。在中歐引進馬鈴薯, 大刀闊斧的農業改革, 以戰養戰, 都使普魯士成了歐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強國。

        之後經曆了腓特烈•威廉二世、三世、四世, 到了威廉一世時, 普魯士己是兵強國盛, 在俾斯麥的輔助下, 打到了法國。

         1871年1月18日, 在凡爾賽宮, 對的, 就是今天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裏, 威廉一世稱帝, 這就是世稱的德意誌第二帝國。

         而俾斯麥也完成了德國統一事業, 而這隻是被稱為“小德意誌”, 這是因為奧地利被排除了。

        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民族是所謂的第一帝國, 1871年到1918年一戰結束為第二帝國, 希特勒的就是第三帝國。

         第一帝國時期最後幾百年的皇帝都是出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 第二帝國摒棄了奧地利, 第三帝國時又把奧地利合並了。

         請注意的是這裏是皇帝而不是國王, 所以普魯士國王能稱帝, 表明實力已經相當強大了。就如當年拿破侖給自己加冕, 成的是皇帝而不是國王。

        第二帝國到了威廉二世手裏, 實實的兵強馬壯, 但世界局勢已定, 英法分割了世界, 德國想去分一杯羹, 當然不為英法所容, 所以雙方劍拔弩張。利益趨勢, 英法這兩個勢不兩立的老對頭就抱團了。

        這自然跟“國王的鼻子”不搭界, 不過重造了這個船碼頭的是打了一戰的關鍵人物威廉二世。

        普魯士很節儉, 連名字也是。普魯士國王的名字隻有二個, 要麽是腓特列, 要麽是威廉, 頂多也就是個連名腓特列•威廉, 搞曆史的很難弄得清楚。

        話說這威廉二世是挪威的的迷弟, 十九世紀中期, 國家浪漫主義很流行, 挪威的代表建築就是重拾了維京時代的龍頭風格。而皇帝在奧斯陸旅遊時, 深深被Bygdøy的文化史博物館的戈爾木板教堂和Holmenkollen的哈森貝根飯店吸引, 找了個建築師, 設計了一個山寨版小挪威。

       1896年, 拱門也完工了, 上刻kongsnæs, 威廉二世給取的。

        二戰時, “國王的鼻子”被炸毀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重建, 材料來自挪威, 完全忠實於原樣。

        候船室Ventehalle成了一流的飯店, 臨湖就餐, 環境優美, 氣氛浪漫, 再加上一段曆史, 自然氛圍比飯菜有味。

          我們這次休假北上, 特意選了波茨坦, 特意選了Kongsnæs飯店和朋友見麵, 是因為老公新冠期間悶在家裏寫了幾本書, 其中一本提到這個建築。

        或許是國王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了進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