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六篇:波羅的海遊輪 – 愛波挪

(2021-10-06 00:11:23) 下一個

老安遊記《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第六篇:波羅的海遊輪 – 愛波挪

第四個港口:愛沙尼亞塔林(Tallinn,Estonia)

愛沙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Estonia)位於歐洲東北部,地處波羅的海東岸,北瀕芬蘭灣,南麵與東麵分別與拉脫維亞俄羅斯接壤。愛沙尼亞湖泊眾多,沿波羅的海有很長的海岸線,海岸線曲折複雜多海灣。首都及全國最大的城市是塔林(Tallinn)。

愛沙尼亞屬於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四季長度都差不多。愛沙尼亞擁有重要的戰略位置,曆史上多次爆發過戰爭。1944年,愛沙尼亞被劃入蘇聯領土,1991年蘇聯解體時宣布獨立,1994年俄羅斯軍隊全部撤出,目前兩國沒有任何領土糾紛。

2008年7月15日清晨,我們乘坐的皇冠公主號遊輪,到達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我們參加的一日遊是“最好的塔林”(Best of Tallinn),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一個廣場,是每五年舉行一次的愛沙尼亞歌曲節的場地,據說場地能容納75,000名觀眾。

1869年,約翰-詹森(Johann Jannsen)建立了愛沙尼亞歌曲節,當時的愛沙尼亞還是沙俄帝國的一個省,這個節日促進了愛沙尼亞民族的覺醒,至今仍然五年舉行一次。

圖1. 我妻在歌曲節音樂會舞台前的留影

圖2. 我在音樂家約翰-詹森雕像旁邊的留影

圖3. 我與我妻在愛沙尼亞歌曲節100周年紀念柱前的留影

下一個景點是亞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是這個城市的地標(Landmark),位於上城(Upper Town)的皇宮廣場(Palace Square)。這是一座俄羅斯式的東正教教堂,洋蔥頭圓頂,金色十字架和馬賽克貼麵,美輪美奐無以倫比。

亞曆山大-涅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民族英雄,十三世紀時是莫斯科大公,曾經打敗過入侵的條頓騎士團,保衛了俄羅斯的獨立和自由。下麵是我與我妻在教堂前麵的留影。

圖4. 我與我妻在涅夫斯基教堂前麵的留影

再下一個景點是位於下城(Lower Town)的塔林老城(Old Town),包括市政廳(City Hall)。那裏還有各式餐館,咖啡廳和古董店,我們還在那裏吃了“早茶”。

圖5. 我與我妻在老城街道上的留影(遠處的尖塔是市政廳)

我們還去參觀了“觀望塔”(Watch Tower),所謂的“塔”,實際上是堡壘,但看起來更像一個圓形的穀倉,它可是塔林的地標之一,下麵是我與我妻在“塔”前的留影。

圖6. 我與我妻在“瞭望塔””前的留影

塔林是中世紀建築保存最好的城市,許多建築物都保持著原樣,我們在上城的製高點上俯瞰全城,拍下了到處都是紅磚屋頂的建築物。

圖7. 從上城的製高點俯瞰塔林全城

導遊大巴還帶我們參觀了另外幾座教堂,詳細的情節記不住了,將近中午十分我們回到遊輪,下圖是我與我妻在遊輪前麵的合影,再下圖是我與我妻在遊輪甲板上的合影。

圖8. 我與我妻在遊輪前麵的合影

圖9. 我與我妻在遊輪甲板上的合影

下午一點,遊輪離開塔林,開往波蘭的格但斯克,下圖是離港時所拍攝的塔林海港遠景。

圖10. 我們的遊輪離開愛沙尼亞塔林

晚飯後到會場去看節目“汽車城”(Motor City),但為什麽叫汽車城?忘了。睡覺前,把手表向後調一小時,以適應第二天的當地時間。2008年7月16日清晨,遊輪到達波蘭北部的城市格但斯克(Gdansk),其港口叫格代尼亞(Gdynia)。

第五個港口:波蘭格但斯克(Gdansk,Poland)

波蘭共和國(Republic of Poland)位於中歐,北臨波羅的海,西接德國,西南接捷克,南接斯洛伐克,東南接烏克蘭,東接白俄羅斯,東北接立陶宛以及俄羅斯加裏寧格勒州。波蘭國名的意思為“平原之地”,這與其位所處北歐平原的地理位置有關。

波蘭從10世紀建國以來,其曆史漫長而曲折,經曆過多次亡國和複國的經曆,國土範圍在中歐和東歐之間不斷的變大變小,東移西遷。在14-18世紀,波蘭經過數次擴張和發展,成為赫赫有名的歐陸大國:波蘭立陶宛聯邦

之後盛極而衰,被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瓜分,經曆了一百多年的亡國時期,第一次世界大結束後,波蘭複國。但二戰時又被德國蘇聯瓜分,戰後全境都被蘇聯控製,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在此期間曾多次爆發過起義,但每次都遭到蘇聯當局的血腥鎮壓。

波蘭團結工會(Solidarity),1980年在格但斯克造船廠成立,由瓦文薩(Walesa)所領導,是華沙條約成員國中第一個獨立的工會組織。1989年選舉出由團結工會所領導的聯合政府,建立民主政治共和國,瓦文薩當選為首任民選總統。

波蘭共和國采用單一製雙首長製議會共和製,從此邁上了正軌。目前波蘭是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貿組織歐盟北約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2008年7月16日上午九點,遊輪停泊在了波蘭的格代尼亞港口,我們參加了格但斯克市區和馬爾堡的一日遊,首先到格但斯克市政廳廣場(City Hall Square),那裏有一個高高的塔樓,是聖瑪麗教堂的塔樓,下圖是我在市政廳廣場上的留影。

圖11. 我在格但斯克市政廳廣場上的留影

不遠處就是海神噴泉(Neptune Fountain),於是我與我妻在海神噴泉前照相留念。

圖12. 我與我妻在海神噴泉前照相留念

在市政廳廣場上,有一座行政大樓有四個拱門,叫“綠門”(Green Gate),看起來很壯觀,於是我妻趕快跑過去照相。

圖13. 我妻跑到行政大樓的“綠門”前去照相

在市政廳廣場上的聖瑪麗教堂裏(St Mary Cathedral),有一個天文鍾(Astronautical Clock)很有特色,還帶著生肖圓盤(Zodiac)。下圖是教堂裏巨大的的天文鍾,再下圖是我與我妻在教堂裏的留影。

圖14. 聖瑪麗教堂裏巨大的天文鍾

圖15. 我與我妻在聖瑪麗教堂裏的留影

廣場上的鴿子見多識廣,不怕行人,我妻跑過去喂食,留下一張照片作為紀念。

圖16. 我妻在市政廳廣場上喂食鴿子

市政廳廣場的外邊是條運河,河上的船隻來往如梭,我們也在那裏拍攝了一些照片。

圖17. 我妻在運河上的古董船前留影

圖18. 我在運河的橋上留影

結束格但斯克市區之旅後,大巴送我們到馬爾堡(Marborlk Castle)去參觀。馬爾堡是波蘭北部的一個小鎮,原先屬於德國普魯士,13世紀時由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nights)所建,馬爾堡小鎮和城堡都叫做馬爾堡,下圖是馬爾堡城堡與護城河。

圖19. 條頓騎士團所建的馬爾堡城堡與護城河

圖20. 馬爾堡城堡的大門外,遊人們進進出出

圖21. 馬爾堡城堡的碉堡角樓

圖22. 馬爾堡城堡的主展覽廳

中午十分我們在馬爾堡的餐館就餐,餐館裏還有樂隊在演奏,原來是格但斯克音樂學院的學生,自願參加伴遊項目,大家吃的,喝的,玩的,都很高興。一高興,就在禮品店買了三本書:關於波蘭,關於格但斯克,關於馬爾堡。

圖23. 格但斯克音樂學院的學生演出隊在表演節目

下午四點,結束了馬爾堡的參觀,大巴把我們送回碼頭上船,下午六點,遊輪離開格代尼亞進入公海,從而結束了波蘭之旅。下圖是我與我妻於遊輪離港時,在船舷旁的合影。

圖24. 我與我妻於離港時在船舷旁的合影

圖25. 遊輪在公海上,我妻在船舷旁

圖26. 遊輪在公海上,我也在船舷旁

明天一整天,遊輪都在海上航行,又到在船上照相的時候了。實際上從今天晚上就已經開始了,於是我與我妻換上正裝,在遊輪裏到處照相。

圖27. 我與我妻在遊輪裏到處照相

圖28. 我與我妻在遊輪裏到處照相

圖29. 我與我妻在遊輪裏到處照相

船上有兩位演員,打扮得像紳士淑女,但是渾身塗上鉛粉,好像雕塑一般,一動不動,非常有趣兒。我與我妻猶猶豫豫地走上去,與他們合影,他們毫無表情,真夠敬業的了。

圖30. 我與我妻在遊輪裏與“雕塑人像”合影

2008年7月17日,遊輪一整天都在海上航行,我與我妻在船裏船外,還是到處照相。

圖31. 遊輪在海上行,我妻在船上走

圖32. 我與我妻還是在遊輪裏到處照相

我們的遊輪來到丹麥的跨海大橋,遠遠看上去就覺得非常雄偉,遊客們都紛紛出來,想看看遊輪是怎麽從橋底下“鑽”過去的?

圖33. 從遊輪上遠望丹麥的跨海大橋

圖34. 離丹麥的跨海大橋越來越近了

圖35. 遊輪終於從跨海大橋底下“鑽”了過去

因為明天到挪威首都奧斯陸,所以聽了關於奧斯陸的講座,還到禮品店買了幾件紀念品: 一盤“波羅的海珍寶”DVD,一件T-恤衫,和一個小鬧鍾。第二天,2008年7月18日,遊輪到達挪威首都奧斯陸。

第六個港口:挪威奧斯陸(Oslo,Norway)

挪威(Norway)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部,東與瑞典接壤,西鄰大西洋。海岸線極為蜿蜒曲折,構成了特有的峽灣景色。挪威還與芬蘭俄羅斯接壤,挪威首都為奧斯陸(Oslo)。挪威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大部分海麵冬季不結冰。

公元9世紀前後挪威形成統一王國,13世紀鼎盛,14世紀衰落。1397年,與丹麥瑞典結成卡爾馬聯盟。1524年聯盟解體,挪威再受丹麥統治。1813年,丹麥被瑞典擊敗,挪威又受瑞典統治。1905年,挪威獨立成為君主國,選丹麥王子為國王,稱哈康七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德國占領,哈康政府流亡英國。1945年德國投降,挪威解放。1949年加入北約。1959年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72與1994年,兩次舉行公投以決定是否加入歐盟但都沒有通過。挪威是申根協議的成員國。

2008年7月18日,遊輪進入挪威的奧斯陸港口,下圖是我與我妻在船舷邊的合影。

圖36. 遊輪到達奧斯陸,我與我妻在船上

今天是奧斯陸的重點遊(Oslo Highlights),旅遊大巴首先把我們送到維格蘭雕塑公園(Vigeland Sculpture Park)。古斯塔夫-維格蘭(Gustav Vigeland,1869 - 1943),是挪威最有才華的雕塑家,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獎牌的設計者。

圖37. 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蘭

他在奧斯陸維格蘭公園裏的花崗岩雕塑,全部由他設計。這些雕塑在著名的“幻影世界生命之柱”中達到了頂峰,柱子上121個人物雕像,企圖努力爬到柱子頂端。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幻影世界生命之柱”前麵的留影。

圖38. 我與我妻在“幻影世界生命之柱”前麵的留影

圖39. 我與我妻在“奔跑奔跑”前麵的留影

圖40. 我與我妻在“人體噴泉”前麵的留影

圖41. 我與我妻在“憤怒的男孩”前麵的留影

圖42. 我與我妻在“人體之窗”後麵的留影

圖43. 我妻在“媽媽與孩子”旁邊的留影

結束了維格蘭雕塑公園的參觀之後,旅遊大巴又把我們送到1994年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的遺址去參觀,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冬奧會高空滑雪台下的留影。

圖44. 我與我妻在冬奧會高空滑雪台下的留影

最後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維京船博物館(Viking Ship Museum),博物館麵展出一艘從海邊的一個貴族墳墓地下出土的,早年 8-9世紀的海盜船,船體保存得相當完好。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博物館裏海盜船旁邊的留影。

圖45. 我與我妻在海盜船旁邊的留影

旅遊大巴還帶著我們在奧斯陸的市區裏遊覽觀光,下麵是奧斯陸雙塔型市政廳,裏麵有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中心。

圖46. 奧斯陸的雙塔型市政廳

最後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回碼頭,上了遊輪之後看看天氣挺好,就在遊輪上再照幾張相。

圖47. 我與我妻在遊輪上

圖48. 我與我妻在遊輪上

下午2點,遊輪離開挪威奧斯陸,開往丹麥哥本哈根,下圖是在船上拍攝的奧斯陸港口。

圖49. 挪威的奧斯陸港口

圖50. 海鷗跟著遊輪飛翔

晚飯後的節目,是應邀而來的一個澳大利亞歌星演唱會。不過沒有太多的遊客到場去聽,要到前台去結算船上的賬單,因為明天下船還要打包行李,睡覺之前把行李放在房門外,然後我們就早早地休息了。

第七個港口: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Denmark)

2008年7月19日,遊輪到達丹麥的哥本哈根,上岸就直接去機場,我們預定了從港口到機場的大巴,就坐大巴直接到機場(CPH),直飛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杜勒斯國際機場(IAD),然後再轉機回到底特律(DTW),就這樣順利地結束了這次旅行。

總結一下:這次旅行曆時兩周,到過七個國家:丹麥,瑞典,芬蘭,俄羅斯,愛沙尼亞,波蘭,挪威。總共開銷一萬美元,雖然耗資不菲,但卻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曆,感到很值得,第三次體驗了無憂無慮的“海上烏托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