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一卷 定西北-第19-24章

(2020-09-28 20:53:55) 下一個

第19章 拜訪曾國藩

到南京後,劉錦棠就向曾國藩總督府投了拜帖。沒多久就回信,說總督大人明日上午十點有空人,讓他過去。看來曾國藩還是很重視自己的,特地放在精神充足的上午。

第二天,劉錦棠按約上門拜訪,卻不時總督府大堂,二是後堂。雖然奇怪,但卻沒說話。

果然如傳言一般,二人落座之後,曾國藩也不說話,二是上下打量劉錦棠。劉錦棠也不好自己先開口,隻好就那麽坐著,也想著等會開口說什麽,希望能表達清楚,也不失禮。雖然之前有預料,但沒想到這麽難過,幹巴巴半刻鍾不說話。

劉錦棠還在算計,曾國藩忽然咳了一聲,開口說話:“今日毅齋到我這裏,什麽事情嗎?”

劉錦棠於是說道:

“中堂大人乃是湘人的表率。在下身為湖南人,仰慕中堂,特來拜訪。希望能有所收益。”

曾:“謬讚了,隻是一介老翁。若有經驗可以借鑒的,定當言無不盡。”

劉錦棠於是說:“在下乃是左帥賬下軍官,率軍平撚軍,征討陝甘回匪。現在戰事仍在進行,不知中堂大人有什麽可以教我的地方。”

曾國藩說道:“行軍打仗,我不如左季高,此事聽季高安排即可。”

劉錦棠卻是差異,早知二人不和,卻沒想到曾國藩會直言自己打仗不如左宗棠。但是也沒表現出來。於是轉換話題到:

“中堂大人謙虛了。另外現在陝西、甘肅平亂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了。前些日子我在軍中的時候後來負責後勤、修路等,感覺事情繁雜。現在移民已經到了百萬在陝西,寧夏府和甘肅其他地方也有五十萬,不知道該從何開始能夠保持社會穩定呢?”

曾國藩思考一下,然後說道:“農民麽,隻要能夠吃飽穿暖,他們是不會主動去鬧的,尤其是漢民。所以移民一定要是漢民為主,回民要讓他們分散開。回教教義極端, 應該讓他們放棄他們的信仰,如果不能,那也要用儒家中庸之道改變一下,不能那麽極端,這才能夠長治久安。

“要加強教育,讓他們開始讀漢字,學習四書五經,參加科舉,這樣慢慢就會被儒家教育地平和。”

劉錦棠卻是想到:“自己果然經驗不足,移民那麽多,降匪那麽多,自己怎麽沒想到讓他們閑著的時候讀書。就算不會寫,能熟悉四書五經,也能占用他們思想和時間,免得一直念叨他們的古蘭經。大不了加些獎罰,肯定能起作用的。倒是不同學問多大的先生,找個童生就好了,找個千餘字。每月百餘字,休息的時候就念這個。一年什麽都會了。”

劉錦棠得了主意,於是問起另外一件事:“現在都在辦洋務,不知道在此事上麵中堂對我有什麽建議?”

曾國藩說道:“洋務乃是強國之路,現在西方工業發達,中國要強大,必須要發展洋務。並且不隻是兵工廠。其他的采礦、冶煉等初級原料也很重要,要不然就會一直像現在這樣靠著進口。一旦與外國有了嫌隙,來源就斷了。刀槍乃武器,把柄豈可掌於洋人手上?!”

“另外,民生也不能放鬆,布匹、絲綢、茶葉、榨油等等。要不然縱然軍事強大了,人民生活卻沒有什麽改進,長久不了的。”

劉錦棠於是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中堂,現在我在找幕府,才大的卻是都嫌陝甘新疆條件艱苦,願意來的呢,都是沒什麽本事。還請中堂大人看在都是湖南人的麵子上幫襯一下,推薦幾個人。”

曾國藩思考一下,道:“恩,這個事情我知道了,畢竟這個事情也勉強不得別人。我讓我兒子曾紀澤注意這方麵的人吧。有人才的話通知你。”

於是劉錦棠說:“那就多謝中堂了。”

“我從軍中回來之後,左帥和我說過,可能要打新疆。在下估計也要率軍出征。但是這個事情需要朝廷同意,並且所需軍費甚多。還請中堂大人在朝廷上多多美言幾句,並且在軍費的事情上預為之備。”

曾國藩抬頭,盯著劉錦棠看了一會,低下頭喝了一口茶說道:“這個事情我知道了,國事為重。”

於是劉錦棠稍客套了幾句就告辭了。

曾紀澤送劉錦棠出去之後,回來問道,為何曾國藩對此人這麽重視。

曾國藩說:“此人禮節均到。室內觀察的時候,他雖有局促,但是並無不安,且還能安然思考,足夠穩重。”

“對話之中都是講的國事,胸懷夠大。臨末說新疆的事情,應該有實事,也有試探我的意思,夠膽量。

“這個人前途甚大。行事比姓左的要內斂許多,比李鴻章要強硬許多。以後的成就至少一個末位的總督。缺點是沒讀過書,眼界不夠寬,大局觀不足。封疆大吏也就是到頂了。當然,如果能夠去掉這些缺點,那入主中樞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紀澤,此人以後要禮待。如果他在金陵多待的話,不妨親近一下。”

曾紀澤點頭應下。

第20章 遊曆

劉錦棠回到住處。周漢迎出來,問具體情況。劉錦棠一五一十說了。周漢說道:“還不錯。讓你進後堂,說明曾總督對你還是很重視的。後麵的表現,說明你沒令他失望。具體情況,就看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有沒有人來拜訪了。”

劉錦棠笑了,也同意周漢的看法。

果然,第二天上午九點,眾人正在閑聊,外麵來報,曾家大少爺來訪。

於是隻留下了周漢,其他人散了。

曾紀澤來到,客氣幾句,直接問道:“剛才看到大家似乎在收拾東西,是要出門嗎?”

劉錦棠笑道:“是的。以前都沒來過金陵,打算到處逛一下。不知道曾兄有什麽推薦的地方?”

曾紀澤說道:“其實今日正是為此事而來。昨天毅齋和家父談話中提到對洋務比較感興趣。現在金陵正好有一個去處,名為金陵內軍械所。算是我們湘軍的內部兵工廠。如果毅齋兄感興趣,我可以安排明日過去看一下。”

意外之喜啊。劉、周二人想到曾國藩會來示好,但沒想到正好撓到了自己的癢癢肉上。劉錦棠喜出望外:“果然?那真是多謝劼剛兄了。這段日子總是聽先杞先生講洋務,這次終於可以一睹真容,開開眼界了。”

“先杞先生?難道是郭先杞,郭先生?”

“是的”

這次是曾紀澤有些驚喜了:“先杞先生此前曾為家父出謀劃策,當然熟悉。後來因朝中奸人所害,被罷官。我知道先生是在長沙城南書院為教授。想不到您也和他熟識。”

劉錦棠於是解釋到:“我這也是幸運,犬子拜了先杞先生為師。此次來金陵,先杞先生也一起來了。等會出遊也是一起。”

知道這個消息,曾紀澤也直接賴著不走了。劉錦棠想到能夠增進和曾家的關係,並且他也是地主,代表曾國藩,在金陵有他的話肯定暢通無阻。於是也很歡迎。

後來郭嵩燾出來,曾紀澤甚是尊敬,郭嵩燾也恭敬地問了曾國藩的身體,隻是對曾紀澤就沒那麽恭敬了,直接以小字輩相待。曾紀澤也不以為杵。

於是四人換便服出去遊覽了城隍廟和玄武湖。雖郭嵩燾自持年長不苟言笑,劉錦棠也不擅長調節氣氛,但是周漢和曾紀澤卻是妙語如珠,再加上曾紀澤對各處景物都很熟悉,氣氛也是很融洽。

餘下的家眷等人也自己出去逛了,曾紀澤也專門派人引領。有他這地頭蛇在,也沒什麽不開眼的敢惹。金陵地麵敢惹兩江總督衙門的人本來就不多,再加上是曾家的人,各種惡人恨不得逃得遠遠的,閑人們也不敢嚼舌頭。

遊覽之中曾紀澤問了劉錦棠此次出遊的目的。劉錦棠說一是來拜訪曾國藩,二是想趁著無事到各處逛逛了解一下洋務相關事項。

於是曾紀澤說道:“說道洋務,我也很感興趣,希望能和毅齋兄交流。”

說道這裏,郭嵩燾卻是插了一句,“劼剛也不必自謙。毅齋,劼剛通曉英文,可謂學貫中西,既然有機會,可是不要錯過。這次他在金陵應該是適逢其會。以後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呢。”

劉錦棠連忙說道:“還望劼剛兄不吝賜教。”

曾紀澤連道不敢,相互交流而已。

郭嵩燾畢竟年齡比較大了,於是曾紀澤中間派人送他回了住處。三人繼續遊覽。

曾紀澤說道:“洋務二字,字麵而言,就是洋人的事務。要了解洋務,學習實務是一方麵,畢竟強國必須從實務開始做。但是學習洋人的語言也是很重要。”

“隻是從國人的文章、論述中學習洋務,南麵會受到翻譯的人的影響。並且現今翻譯洋文者大多是洋人書吏,自然難免為尊者諱。所以長遠來看,還是要我們培養自己的通曉洋文的人才。我現在雖然是學習了洋文,讀寫無誤。但是所了解的也隻是洋人書上的知識。紙上得來猶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有機會以後到洋人的國度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我當初的認識中,洋人都是堅船利炮,很厲害。但是看了一些西方的書籍。似乎俄國一直在和土耳其打仗基本上二十來年就打一次。一打一兩年也有,三五年也有,戰力也不強。十幾年前還被土耳其聯合英法等國打得大敗。德國也一直在打仗,到現在還沒統一(已經統一,消息不靈通)。美國則是英國在外的幾個小邦獨立後聯合起來的,也剛內部打完仗沒幾年,估計死了上百萬人。”

劉錦棠非常驚奇,之前他也一直以為西洋長得一樣,國家之間也是鐵板一塊,所以雖然對左宗棠打新疆支持,但心裏也是犯嘀咕的。想不到俄國在洋人裏麵竟然是任人欺負的主,十幾年前還被群毆了一回。算時間,應該是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之前沒多久。估計那時候俄國是外強中幹,如果朝廷強硬,也不會有不平等條約簽訂了。看來了解西方的消息是很重要的。

並且,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如果不出意外,再過幾年也差不多又要和土耳其打了。那這個時候出兵新疆也挺合適的。他們的新一批兵還沒長成呢。

這裏劉錦棠想著,曾紀澤也沒停,他繼續說著:

“可見洋人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比如英法就走得比較近,德國、俄國、美國比較自行其是。但是他們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卻是會協調一致。這讓人感覺很不解。但是就算這樣,我們在買西洋的機器的時候他們還是有競爭的,所以這一點我們可以利用。”

周漢連忙問他也想學英語,能不能找人教他。曾紀澤說道:“當然可以,找個英語老師還是做得到的。隻是人學習語言的話,一般最好是成年之前。成年之後再學,是事半功倍。我也是成年之後學的,很是知道這裏麵的辛苦。”

聽聞此言,周漢說道:“如此,就多勞曾兄了”。劉錦棠卻是苦笑,自己連私塾都沒上過,寫折子都有點費勁呢,“我估計就不成了,現在四書五經都不熟,寫著字有時候都要問幕僚字怎麽寫呢。”

曾紀澤卻是說:“這個沒關係的,如果要寫,毅齋兄可能要大費力氣。但是如果隻是想做到能說能聽,卻是容易得多。反正周兄也要學的,到時候毅齋兄一起學好了,成則最好,不成也罷。反正周兄也在毅齋兄幕下,他會了不就是毅齋兄會了?”

三人大笑。

劉錦棠說:“這樣說來,我這樣的應該不是一個兩個,所以還是最好有譯好的西方的書可以看,曾兄知道有專門譯書的人或者地方嗎?”

曾紀澤思考了一下:“專門譯書的地方倒是沒有聽說。至於人麽,現今李中堂幕下有一個叫做馬建忠的,聽說通曉英法多國語言,他兄長在上海基督教會。”

“另有一人名為王韜,滿腹經綸,通曉洋文,早年曾與長毛有些瓜葛,因此遭李中堂以朝廷名義通緝而逃,據說曾遊曆歐洲,剛回到香港不久。”

“另有英吉利人傅蘭雅,他與中國人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人合作翻譯西來科學著作甚多。尤其其中的李善蘭,先杞先生應當很熟悉。就是他再廣東巡撫任上上書舉薦推薦李善蘭做京師同文館的天文算學總教習的。此人當稱國內算學巨擘。”

“至於其他人麽,在下確實不知。毅齋可以到上海的洋行去看看,那裏的買辦基本都是精通外文的,隻是他們久為洋人工作,還是要提防一些地好。”

劉錦棠說道:“那是自然。那馬建忠現在是李中堂幕僚,怕是沒有希望。傅蘭雅此人為西方之人,到我處怕是不便。王韜此人如果罪行不大,劼剛兄能否想辦法讓他成為我的幕僚呢?”

曾紀澤想了一下,說道:“王韜之事我了解過,曾致書長毛為其出謀劃策,但未受采納。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尤其此事事關李中堂,我不敢大包大攬。待我回去之後致書李中堂試一下。”

劉錦棠連忙謝過。李鴻章是曾國藩晚輩,又曾在其幕下。如果能有曾紀澤出麵,隻要不是必死之罪,應該問題不大的。看來自己又能多一個幕僚了。回去需要提前打聽一下這個人的底細。

沉吟一下之後,曾紀澤說道:“毅齋兄如果是對西洋之事感興趣,現在可以讀一下馮林一(馮桂芬)先生的《校邠廬抗議》。此人與家父年紀相當,早年曾入幕李中堂帳中,戰後歸鄉遊曆講學,若有運氣,或可在上海遇到。此書所涉及甚廣,雖然其中有些看法在下不敢苟同,但是大部分都是金玉良言。”

劉錦棠連忙記下。尋幕府是一回事,能夠有幾本係統講解洋務的書籍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自己現狀是一無所知。

幾人聊得開心,天色很快就晚了。於是會飲一番就各自回家了。

第21章 金陵內軍械所

第二天上午九點,按照約定的時間,曾紀澤準時來到劉錦棠下榻的地方。女眷和奴仆不宜過去,所以隻有周漢、郭嵩燾、劉錦棠父子三人跟著曾紀澤出發了。其他人則是由曾安排人領著繼續金陵遊玩。

於是一行人一刻鍾後就到了軍械所內。

經介紹,劉錦棠才知道早在九年前(1862)還在安慶的時候,當時的安慶內軍械所就已經製造出了自己的蒸汽機,並且在當年年底製造成了一艘小火輪。1865年遷移到南京之後又再次建造成功一艘小火輪,名為“黃鵠”號。船長17米,航速6節,載重25噸。這個名字還是曾紀澤命名的呢。這艘輪船所用材料除了“用於主軸、鍋爐及汽缸配件之鐵”購自外洋,其它一切器材,包括“雌雄螺旋、螺絲釘、活塞、氣壓計等,均由徐壽父子之親自監製,並無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

隻是之後李鴻章等人均認為“造不如買”,所以也沒再生產。就這一台小火輪都也是直接停在了船廠,無人問津。後來幹脆拆掉了事。

劉錦棠知道此事之後覺得特別惋惜。本來以為朝廷於此事是落後,但驚喜的是落後不多,惋惜和憤怒的是,竟然認為“造不如買”。自己造的雖然一時之間會貴些。但是不受洋人控製啊。自己不能造的話,一旦洋人翻臉,拿錢都沒地方去買。

於是劉錦棠動了把這些人馬招過去,自己造船的想法。隻是自己現在雖然頂著個道員的身份,卻是沒有實缺,光靠自己的那點錢,連廠子都建不起來。但也先打個商量,以後自己掌權了,也好提起這個話頭。

於是將自己想法和曾紀澤提了一下。曾紀澤卻是支持。現在這些人有點雞肋。留著吧,隻是當普通工人使喚,浪費了。還不如賣劉錦棠個人情,也間接和左宗棠緩和一下。畢竟現在父親日漸衰老,而左宗棠雖然隻是小一歲,但是明顯壯實得多。而劉錦棠比自己還要小五歲。自己這邊的類似人才還有很多,也不差這些人。

劉錦棠聽得曾紀澤答應,非常高興,覺得欠了一個大人情,隻好以後再找機會還。剛才也想到現在鐵路正在修,左宗棠蒸汽機車也想自己製造,這些人過去或許有些用途。

然後曾紀澤又帶劉錦棠等人參觀了金陵製造局。金陵製造局是李鴻章的產業,規模非常大。

金陵製造局廠房是1866年8月建造完工的。常年額定經費銀10萬兩,。開工之時, 有員工役夫、 匠目、 親兵約四百人。能夠製造開花炮彈、抬槍和銅帽,以及多種口徑前膛炮、炮彈以及炮車和槍彈。

金陵製造局本部有機器廠、翻砂廠、熟鐵廠、木作廠,在通濟門外神木庵火箭分局,造鐵爐房5間, 汽爐房1所, 砌爐12座。同年11月添造鐵爐房5間, 汽爐房1所, 砌爐12座。現在正在計劃在通濟門外九龍橋興建火藥局。

走馬觀花又看完了金陵製造局。劉錦棠幾個人都已經是頭昏眼花了。郭嵩燾還好些,之前在曾國藩幕下就接觸過洋務很多,並且在各地當官經驗多,遇的事情也多。劉錦棠和周漢就不成了。

劉錦棠一直以來是在軍中,也隻是在甘肅的最後幾個月才做了一點後勤和民事的事情,除了用過洋槍洋炮,基本沒接觸過洋務。

周漢更慘,完全沒接觸過。

倆人一天看下來什麽都是新鮮的。看的時候全神貫注還不覺什麽。這麽看完之後一放鬆下來,直接腦子就混混沌沌的。

曾紀澤一看這情況。晚上找酒樓吃了點好吃的,也沒多喝酒,就說“今天一天看下來,看毅齋兄和周兄收獲很大,我就不多打擾了。我也是最近有事才回南京,後天就要再次回京,明天就不陪幾位了。我會派幾個家丁來隨時停用。”隨後告辭。

劉錦棠等人回來之後,劉錦棠和周漢說,今日收獲甚大,我們就不多聊了,先各自把收獲整理一下,然後再在去上海的路上討論吧。於是各自回屋。劉錦棠和周漢二人竟然都是挑燈寫字到醜時將盡。臨睡前劉錦棠聽下人稟報此事,卻是感覺非常欣慰,這周漢也是個會動腦子的人才。同時還聽下人稟報了郭嵩燾房間的燈也是亮到了子醜交接之時。於是感覺自己這倆兒子拜了郭嵩燾為師是非常幸運的。

第22章 上海

本來各人打算遊覽完金陵內機械所就出發去上海的,但是昨天聽曾紀澤說他第三天要出發回北京。於是眾人商量,既然人家這麽熱情陪了兩天,也不好意思直接走,那還不如多留兩天好送一下曾紀澤。於是眾人就又續了一天房錢。

前兩天逛的也累了,並且明天又要出發。所以就今天不出去了,女眷和仆從收拾一下東西。郭嵩燾、劉錦棠、周漢幾個人就找了個比較僻靜的茶樓,一起吃茶聊天。劉錦棠的倆兒子也帶著了,雖然不能夠全懂,但是讓他們聽聽也沒壞處。按照郭嵩燾的講法,小孩子的世界觀是熏陶出來的。

幾個人討論了昨天參觀的金陵內機械所和金陵製造局的用途。

劉錦棠覺得這些武器應該對平回亂之類的足夠了,但是如果是對付阿古柏,還不一定。也不知道阿古柏有什麽武器。但是用來對付沙俄,恐怕不夠。畢竟那是一個大國,雖然是在西方人見人菜。

郭嵩燾的看法是,要去上海看看,搜羅一些西方的地理和政治軍事書籍,看一下上麵怎麽介紹的。如果能找到幾個對西方有比較深刻認知的人,最好是西方人,比如德國人、美國人,那就完美了。那樣就能側麵了解一下敵情。

周漢卻是有一腔熱血,覺得有這麽多先進武器,那就夠了。但是被劉錦棠和郭嵩燾一個一個打擊,也認識到,自己終究是紙上談兵,一沒帶兵經驗,二沒從政經驗,三沒洋務經驗。自己當務之急是把一身所學落到實處。

郭劉二人看到周漢這反應,暗中高興。他們這次專門聚起來,一方麵是要討論洋務,另一方麵就是敲打一下周漢。看起來,響鼓不用重錘,他還是很靈透的。

第二天,幾個人去給曾紀澤送行,之後就也上船出發去上海了。

從金陵到上海,陸路500裏,水路則有七百多裏。如果是陸路,那需要一周的時間。但是既然有了小火輪,卻是很快的,一小時50裏。現下日頭長,有14個小時,若是全力趕路,怕是晨起晚上就到。但是畢竟在路上要上下客,用在趕路的時間也就十個小時,就這樣,第二天天黑的時候也就到了上海。

於是找了個驛站住下。打算過幾天之後派人去請一個叫鄭觀應的人第二天來驛站。本來劉錦棠打算自己上門拜訪的,但是考慮到郭嵩燾原本是廣東巡撫,並且自己幾人也是曾紀澤介紹來的,所以就沒有動,有規矩在的。

幾人於是趁著一天閑暇遊覽了上海灘。

看著路上很多是金發碧眼的洋人,劉錦棠還好,隻是新鮮好奇。但是郭嵩燾卻是心下悵惘,原本的中央之國,現在已經被洋人遠遠越了過去,還被迫開放商埠。而周漢更是激憤,覺得中央之國被原本看不起的蠻夷踩在腳下,一身氣憤無處發泄。

於是劉錦棠說道:“其實就像我們鄉下,一個人祖上無論多麽輝煌,隻要他現在的官沒有人家大,後台沒有人家硬,那就要受欺負。想不受欺負,自己當更大的官,找更大的後台去。”

話糙理不糙。郭嵩燾和周漢雖然還是有些耿耿於懷,卻是也按捺下來。歸根到底,是自己槍炮不如洋人厲害,打不過人家。有一天反過來打過了,肯定要連本帶利收回來,到他們地盤上去開商埠。

經此一鬧。郭周二人情緒也平靜了下來,繼續逛完了英租界和美租界。

雖然幾人都對租界很大意見,但是也承認,租界就是比國內其他地方的道路要寬要整潔,各種建築看起來也整齊堅固很多。從這看來,各國確實是值得中國學習的。

於是話題延展開去,幾人都覺得,應該派國人到西方學習。於是就有提到了幼+童留美的事情。幾個人都覺得可能會出些亂子。小孩子心性未定,直接出去,怕是會被西方同化,忘記自己的根本。郭嵩燾還好,覺得派幾個通曉四書五經的進士大儒一同過去教習就會好些,就算有些亂子,有幾個學生被同化,也無傷大雅。劉錦棠的則是謹慎的多,雖然不反對幼+童留美,但是總感覺要成人之後再出去才好,亂子要少得多。而周漢就是完全反對了。

其實大家觀點差不多,隻是對幼+童的心性擔心罷了。這幾個心性認知差不多的同誌之人都會有認知差異,更別說朝廷上吵成什麽樣子了。郭嵩燾隻好盼著能夠通過,能派個支持留美的老夫子到美國去,要不然,就算幼+童過去,怕是麻煩才剛開始。心下打算好了晚間就寫信給容閎和李鴻章,讓他們注意此事。

第23章 鄭觀應

第二天上午,幾人繼續遊覽。同時派人到各處打聽翻譯洋文之處、精通洋務之人和各大洋行名錄與評價等。劉錦棠也還記得曾紀澤曾提過的沈桂芬。既然曾紀澤如此推崇,那自有其絕高之處。於是也請郭嵩燾派人打聽此人現在所在,對其在上海存著萬一之念。

沒想到消息來得這麽快。下午早些時候就有了回信,馮桂芬就在聚奎街50號的敬業書院講學。幾人問了一下,離現在所在不是很遠,於是叫了輛馬車,一同去拜訪。

拜訪之後,劉錦棠感覺甚是惋惜。沈桂芬已經是花甲之年,並且身體也不是很好,做自己幕僚是不可能的了。

郭嵩燾卻是很高興,兩個人聊得很投機。末了,沈桂芬還給了郭一套手稿,說是自己這幾年對洋務的一些看法,希望郭嵩燾能夠幫忙印版。郭欣然答應。也不知道郭嵩燾怎麽給他灌的迷魂藥,竟然把自己的心血都給他來處理。

周漢也是很有所得。他說得甚至比劉錦棠還要少一些。這一番談話,大大改變了周漢對洋務的看法。之前他以為談洋務做洋務的,都是一些學問做不下去的。但是郭嵩燾是個厲害,這個姓沈的老爺子也是例外。從古文造詣到大局觀,都不是自己可以比擬的。他認識到,如此傑出之人都對洋務如此熱衷,自有其必要之處。並且沈桂芬的談吐中也可以看出,他對西洋的態度是學習而不是推崇,是吸收而不是照搬。這一點很合周漢自己的心理。於是他決定,和劉錦棠一起來學習洋務,劉錦棠沒時間和精力學習洋文,但是自己可以。隻有展現自己的價值,才能更好輔佐劉錦棠,才能發揮自己的一身才華。

交談之末,劉錦棠提到想找翻譯洋文之處,馮桂芬也和曾紀澤提的人一樣,英吉利人傅蘭雅。並且他指出,此人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並且沒有什麽偏見,可以深交。至於精通洋務之人,他說朝廷當官的沒幾個是真懂的,隻是人雲亦雲罷了,倒是洋行裏麵的中國買辦都是對此精通。但是如果說到要有些眼色和氣節的,有一個曾經在寶順洋行工作,現在是生祥茶棧通事,並且是英商公正輪船公司合夥人之一。

於是劉錦棠請他代為引見一下。馮桂芬欣然答應。

於是第三日,劉錦棠等人在驛站處等待。鄭觀應九點鍾準時到達。

鄭觀應捐官郎中,比劉錦棠和郭嵩燾做過一方大員的人還是差得遠,所以隻能是自己來上門拜訪。這他也覺得很正常。

言談之中,主要是郭嵩燾在和鄭觀應說話,劉錦棠偶爾插話,周漢一言不發。而劉錦棠兩個兒子則是端茶倒水聽說話。鄭觀應覺得有些奇怪,但也沒有失禮地詢問。

一番談話下來。劉錦棠覺得此人還是很有才的,雖然和自己一樣沒有讀過幾天書,對四書五經不懂,但是自學了洋文,並且對中外經商很有見地。郭嵩燾問他的一些各國之間關係,也都回答得上來。雖然和曾紀澤的說法有些出入,但大體還是一樣的。此人可用。

於是劉錦棠說了自己希望買一些西洋武器和機器的事情。他說了自己在戰場上遇到的問題。問題有三個,一個是怎麽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二是怎麽阻止敵人靠近,三是靠近之後怎麽在肉搏中戰勝敵人。

第一個問題自己能想到的隻有大炮。

第二個問題現在沒什麽好辦法。

第三個自己能想到的是刀劍,但是局限性大。

鄭觀應對此並不精通,於是說:“此事在下並不精通。我去各個洋行詢問一下。三日後回複可好?”。

劉錦棠自是答應。

於是又提到西洋書籍翻譯之事,希望鄭觀應給引見一下。

鄭觀應道:“此事幾位直接去拜訪即可。西洋人習俗與中國不同,直來直往。傅蘭雅對中國文化甚為癡迷,他也很希望和中國人交流。之前中國的官員對洋人有偏見,所以他能找到的交流的人也就是一些普通的學徒、買辦。頂多幾個對洋務感興趣的學者文人。如果大人直接上門拜訪,他應該會非常高興。他每日都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內譯書。”

幾人盡興而別。

果然,三日之後,鄭觀應又來拜訪。

他對劉錦棠說:“前日劉帥提的三個問題,我找了幾家洋行,仔細問了解決方法。

“遠距離的時候,現有的武器隻有大炮。阻止敵人靠近的話,前兩年出現了一種特殊的槍械,叫做加特林機關槍。它一分鍾可以打200發子彈。”

說到這裏,劉錦棠幾人大驚:“200發一分鍾?這麽快?!這不是可以以一敵百嗎?”

鄭觀應回答道:“是的。在下剛聽到此事時也都不敢相信。已經再三確認過。此槍美國軍隊在1866年將其正式列入製式裝備。並且經過英國政府的比對試驗,去年才開始生產供應大英帝國。俄國也購買了這種槍支。”

劉錦棠心下咯噔一聲,如果俄國把這種武器用到新疆的戰事,而自己沒有,那可是個災難。但是他也沒打斷鄭觀應。

鄭觀應繼續講下去:“這種加特林機關槍采用手搖發射,槍身很重,有80公斤,長有107.9cm,需要用獨輪車推著才行。”

“至於靠近之後的肉搏。有一種M1847左輪+手槍,美國生產的。長有七八寸,重約二斤。裝子彈6-10枚。隻是因為做工精致,價格比較高。並且手槍遠了準確度不高,有效距離隻有50米,不易訓練。”

“現在比較好的單人步槍是毛瑟步槍,長1.3m,重9斤,標尺2000m,有效射程800m。這可以說是最新的步槍,是前幾年才有的,西方大國都還沒有裝備多少。現在他們急於賣出去,所以可以低價我們買一批。”

劉錦棠聽了,說道:“你剛才提到的加特林機槍聽起來確實很好,但是槍彈的供應是個大問題,我們最好能夠能國內生產。另外的步槍應該生產起來不是太困難,國內生產槍和槍彈應該可以。所以我們先買一批機槍和步槍以及相應子彈。另外你幫忙看看能否買到這兩種槍的機器,直接國內生產。”

“至於數量麽……。你先打聽一下機器的價格和到貨時間吧。加特林機槍和步槍的數量看價格而定。此事不急,半個月左右能問好就成。貨比三家。如果差不多,最好是德國或者美國的商行。”

鄭觀應連忙答應下來。看來這是個大買賣,此事辦好了,不僅自己能夠撈到不少回扣,還能得到劉錦棠和郭嵩燾的賞識。他可是提前詢問過這幾個人的情況。一個是左宗棠座下大將,一個是曾經的一省巡撫,前途無量。尤其是劉錦棠,年齡看著和自己差不多,如果關係搞得好,或許能成為自己在朝廷的靠山,那就不用像現在一樣,隨便什麽大小的官都能讓自己低頭哈腰做事。

於是鄭觀應告辭。而劉錦棠連夜給左宗棠寫信,說明了這些情況。詢問是否需要買機器和槍械,如果需要,買多少。然後六百裏加急送出去。從上海到蘭州怕是有五千裏地,就算六百裏加急,來回也要十七八天了。著急也沒辦法,再快也隻能是八百裏加急,那可是皇家專用或者隻能用於傳送軍事重大情報的。如果有能夠更快傳訊的辦法就好了,對了,那可以也一並問一下鄭觀應阿,或者讓他問一下洋行。下次一定問一下。恩,明天先問一下郭嵩燾,看他是否知道。

第24章 傅蘭雅

第二天問了一下郭嵩燾。他說知道洋人有辦法千裏之外傳信,但是具體就不清楚了。於是劉錦棠打算好,下次一定問一下鄭觀應。

昨日請郭嵩燾派人聯係了江南製造局的人,今天幾人到江南製造局參觀了一趟。比起金陵內軍械所和金陵製造局來,江南製造局大得太多了,不論是占地、機器還是人工,都不是前兩者能比的。

江南製造局占地七十餘畝。建成的有汽爐廠,機器廠,熟鐵廠,洋槍樓,木工廠,鑄銅鐵廠,火箭廠,汽錘廠,改建槍廠,庫房,棧房,煤房,文案房,工務廳暨中外工匠居住之室。另有船塢未建成,用於儲存木料瓦棚。還建有學館以利翻譯,翻譯書有:汽機發軔,汽機問答,運規約指,泰西采煤圖說四種。

前麵曾紀澤、馮桂芬和鄭觀應等人所推崇的英國人傅蘭雅就是在江南製造局的學管之內負責口譯。

於是劉錦棠一行人專門去拜訪了一下。傅蘭雅很熱情,但是正在譯書,也不便久留。於是和他約好明日上門拜訪。

參觀完之後,周漢很是興奮,覺得中國有此等規模製造局,強國有望。但是劉錦棠和郭嵩燾卻是情緒不高。周漢很奇怪。

郭嵩燾說道:“江南製造局雖大,但是各類技工都是洋人,中國人隻是負責一些搬運等力氣活。從這一方麵,它比金陵製造局差得多,更別說是金陵內軍械所了。”

劉錦棠補充道:“並且這些洋人技師身邊都沒有中國人的學徒,也就是說,無論過多少年,隻要這些洋人一走,金陵製造局就要癱瘓了。空有其表而已。雖然名為江南,似乎是中國之軍工,但實際卻是掌握在洋人手裏。”

郭嵩燾也是惻然。周漢聽後卻是警醒,自己果然經曆不足,看不到他們兩人這麽長遠。

在附近過夜之後,早晨九點半到了傅蘭雅家中。傅蘭雅雖然是外國人,但是他在中國已經呆了十年,還在北京同文館呆過一兩年,所以北京話還是很溜的,和幾人交流沒有任何問題。

傅蘭雅和幾個人聊了起來。劉錦棠說了自己此行目的。

傅蘭雅說道:“我翻譯的書雖然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物理化學等等技術類的書籍。政治和國家關係方麵的還真沒翻譯過。你的這種想法還是很有趣的,倒是我疏忽了。”

劉錦棠說:“還請傅先生抽空翻譯幾本或者幹脆著作幾本介紹西方國家政治和國家關係的書籍,也能讓我開開眼界,了解一下世界大事”。

劉錦棠還是語焉不實,不過也不算是假話。傅蘭雅也沒感覺出來。

傅蘭雅回道:“這是當然。這也是我來中國這個神秘的地方的初衷。我來中國第一是希望能夠給它帶來科學,所以我翻譯了很多科學和教育方麵的書籍。第二是希望能用我的努力把西方的現代政治理念在中國傳播開來。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但是也正是因為它的文明太厚重,所以負重前行不易。”

“我曾經向清廷建議:政府應讓大部分中國學生花3年時間學習外語,然後送他們到歐洲的大學留學。前段日子聽說李中堂向朝廷建言,派幼+童到美國留學。這是個好事情。但是既然能去美國,為什麽不派人到歐洲去呢,那才是西方政治的中心。美國隻是一個暴發戶,自己剛剛打完南北戰爭,死了據說五六十萬人。”

“歐洲留學的話,最好還是英國。歐洲大陸的國家也是經常打仗。英國是日不落帝國,它的繁榮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說遠了。其實我覺得,如果留學,最好是在中國已經接受完教育之後再出去。就像我,是在英國讀完大學之後才到中國來。也沒用多久,語言、風俗等等也都學會了。小孩子雖然學習得快,但是沒受過你們中國的教育,在美國長大,那想的說的做的就都是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了。”

幾人悚然,一個外國人看得如此明白。自己幾人也是討論之後才得出這個結論。但是估計沒辦法,改變不了李鴻章和朝廷的決定。也還好,留美幼+童也不過三年總計一百多人。選擇隨行的老夫子的時候是一定要小心了,一定要提醒李鴻章等人。

劉錦棠對傅蘭雅說的留學歐洲很感興趣,於是說了自己想法,但是也指出,自己也隻是個想法,現在也影響不了朝廷的決定。

傅蘭雅很興奮,終於有足夠大的官認同自己的主張,對劉錦棠感興趣起來。他也了解過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起家的經曆,現在的劉錦棠不就是當初的他們麽。已經在中國十年了,在等幾年也是等得起的。反正平時自己也是傳播教義、翻譯書籍等事情很繁忙也很悠閑。

平時也難得有這麽高官職或者曾經做過這麽高官職的人來拜訪自己,所以傅蘭雅談興也很高。

一方是想對西方盡量多地了解,另一方是想把西方的科學、教育、製度和基督教義傳播到中國。於是幾個人聊得很歡。

一開始幾人是泛泛的聊西方的事情,慢慢地轉到了留學和教育上麵。還討論了一些具體問題的操作方法。

比如把私塾或者族塾改成小學堂,把縣學改成中學,把書院改成大學等等。並且在各級學堂中加入科技知識。

周漢提出,中國自古就有禮、樂、射、禦、書、數的六藝之說,隻是後來越來越變成了四書五經。現在按照西方的習慣加入格物致知之說(物理化學等)也沒有問題。

而傅蘭雅覺得中國的蒙學很有特點,一定要保留,所以需要在小學之前加一個蒙學。時間長短不限,一年也可兩三年也可。

並且傅蘭雅覺得現在的教育忽視了成年人這一群體,如果小時候沒有機會,那長大後也不會再有係統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劉錦棠對此覺得可以操作。軍隊閑暇總是鬧事,還不如直接匯合起來學習,學多學少有個人資質,但是至少沒有壞處。至於裏麵加入軍令的事情,他就沒提了。

另外,幾個人還討論了留學歐洲的事情。認為中國的15歲成年之後留學歐洲還是比較合適的,世界觀基本形成了,學習能力也強。並且對於西方來說,這個年紀也還可以進入中學或者大學進行係統學習。如果是像傅蘭雅一樣二十歲以上出國,則是適合用遊學的方式。

傅蘭雅提出他可以負責這些人出國前的英語教學。可以由朝廷出麵聯係歐洲上層,他可以幫忙做一些事務性工作等等。劉錦棠郭嵩燾等人則負責留學人員的選拔等等。

幾人一直談到天黑,盡歡而散。大家也都知道,這些現在還隻是在設想,到底什麽時候能落到實處,要看劉錦棠和郭嵩燾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