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一卷 定西北-第32-35章

(2020-09-28 22:21:16) 下一個

第32章 千軍萬馬出新疆

肅州之戰結束之後,左宗棠就把大營移到了肅州,開始準備收複新疆的各項事宜。

首先是盤點陝甘回亂。

陝甘回亂自1862年起,至1872年止。源於回民極端風俗,經過回民屠殺漢民,漢軍民報複性屠殺和朝廷大兵鎮壓,終於陝甘二省死亡2200萬,僅餘1000萬。甘肅人口從鹹豐十一年(1861年)的2000萬,降低到了1872年的400萬。陝西人口從同治元年(1862)的1300萬,降低到了1872年的600萬。

第二是盤點陝西、甘肅現有苦役和道路情況。

金積堡50萬,河州20萬,西寧30萬,肅州50萬,其餘零星戰役累計100萬。總計250萬。手頭留50萬,出租給徽商和晉商180萬,每年能夠帶來1260萬的租金。

從金積堡之後朝廷同意將回匪作為苦役(1870.10.23),道路水利等修得很快。50萬人,每個月平均可以修255km道路。到現在(1872.08.15)22個月左右,已經修了5600km的道路。從惠農縣經中寧(有經景泰縣或平川縣兩條)到蘭州800km,從中寧到陝西潼關700km。從四川成都府到寧夏府同心縣艾家村1250km,從蘭州經定西、隴西、天水、寶雞到鳳翔的500km,從蘭州到嘉峪關800km。從吳忠到綏德東邊的吳堡縣500km,從靖邊縣到西安府500km,從西寧海晏縣到蘭州300km,另有其他零星道路250km。

1871.3朝廷下了旨意允許修建從西安經蘭州到肅州的鐵路(1500km)並在蘭州有通向寧夏府的支線(500km)。首先修建的是從西安到蘭州的鐵路700km,都已經竣工了。鐵軌是從美國進口的,4.5萬噸,花了200萬兩海關銀。另外從蘭州到寧夏府的火車也已經修通了,由於用的是土鐵,價格隻有進口的七成,鐵軌隻花了100萬兩銀子。10輛機車和10輛座車都到了,除了1輛機車3輛座車送紫禁城,有7輛機車和7輛座車在西安到蘭州的鐵路上運行,2輛機車在蘭州到寧夏府的路上運行。座車太少,西安蘭州線用的進口的車輪和自造的平板車廂,寧夏蘭州線用的自造的車輪和平板車廂。從蘭州到肅州的鐵路現在枕木已經鋪好了,花230萬兩購買的進口鐵軌是去年7月份下的單子,一個月前也已經到蘭州了,現在正在從蘭州往這邊鋪。由於隻需要安裝鐵軌,估計800km按照3萬人分別從各車站(27個車站)同時修的進度,現在應該已經差不多鋪好了。

現如今從西安到蘭州隻需要9兩銀子一天半。從寧夏府到蘭州則隻需要7兩銀子一天就夠了。按照1台機車拖5個座車,每座車載重30噸估算,平均每天西安到蘭州能運輸300噸的物資。若是糧食,足夠30萬人吃1天。若是人員,則是最多1000人(不可能5000人的,人不能摞著)。若是鋼軌,則是足夠鋪4.7km鐵路。若是子彈,則是300萬發。若是毛瑟步槍,則是6.7萬枝。

第三是盤點陝西、甘肅現有的人口、糧食等後勤物資。

戰後陝西600萬,甘肅400萬。經過將近兩年的移民之後,陝西人口已有700萬,甘肅也已經有450萬。

每戶30畝,產糧60擔,自用23擔,交12擔(前五年是十二稅)。

陝西省耕地4000萬畝,糧食可供應1600萬人,扣除生產者533萬人,可額外供應1066萬人。陝西需實際務農人口390萬,故可額外供應780萬人,扣除非農人口300萬,可淨供應480萬人。

甘肅耕地5000萬畝,糧食可供應2000萬人,扣除生產者667萬人,可額外供應1333萬人。甘肅實際務農人口250萬,故可額外供應500萬人,扣除非農人口200萬,可淨供應300萬人。

可見,兩省可淨供應500萬人。陝甘兩省至少需移民農業人口143萬和417萬,共560萬。移民預計需要5-10年,平均每年不超過100萬,今年(1872年)還有大概140萬人左右的移民。軍隊需要供應6萬人,苦役需要供應50萬人,1872年暫時性苦役需要供應50萬。如此,今年需要供應246萬人的糧食需要準備,即1230萬擔,地租有1920萬擔,故可有690萬擔糧食存儲。

明年的時候日子估計好過一些,陝西、甘肅的移民越多,糧食壓力越小。

第四是盤點花費。

一萬人每月餉銀116036兩銀子。軍隊5萬人一年就是697萬兩。

蘭州到肅州的鐵路鐵軌需要230萬兩。修建從隴南到蘭州的400km鐵路,從蘭州到西寧的300km鐵路,就算是土鐵也要140萬兩。修建從肅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路1100km,鐵軌需要315萬兩。總計光鐵軌就需要685萬兩。

劉錦棠采買的武器到貨後需要付款24萬兩。

光是這些年內硬性的花費就需要1406萬兩。幸虧有苦役的租金1260萬兩,正好填了這個窟窿;雖說還缺146萬兩,但是蘭州到西寧和肅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軌也可以先付一半,拖到第二年,苦役的租金就又有了。

其他的軟性的花費,那就更多了,隻能先緊著急事來辦:軍費、蘭州到烏魯木齊鐵路、軍械。其他的蘭州製造局、蘭州織尼局、加特林生產線、毛瑟生產線、鋼鐵生產線、找礦等等,是急不來的。隻能先將西寧到蘭州和隴南到蘭州的鐵路往後推,拆東牆補西牆罷了。

第五是盤點軍隊

左宗棠現在有五路軍隊。

一是道員劉錦棠。這是他自湖南起家以來一直跟隨和依仗的。不是曾國藩式的家長製,而是很純粹的個人魅力與利益聯結。25營,含所轄董福祥5營(其中2營為馬占鼇降軍所編)。

二是總兵張曜,河南嵩武軍14營,也是能征慣戰。

三是西寧鎮總兵、記名提督徐文秀。涼州鎮總兵、記名提督傅先宗已經陣亡,所轄8100綠營(實際7000人)自己直管。西寧鎮總兵、記名提督徐文秀受傷已好,管轄8100綠營。兩路一共是16000人,這算是聽從自己命令的一路人馬。之後戰役中可以徐文秀帶領一路8000人打仗,自己領8000人坐鎮中軍調度四方。

四是徐占彪,蜀軍5營2500人,與湘軍一樣。是為了平定陝甘回亂調來聽用的,平新疆也應該能夠聽用。

五是烏裏雅蘇台將軍金順,軍隊40營都是綠營。1870年平定金積堡之後升為烏裏雅蘇台將軍,很受朝廷重視。此人為人正直,但太重軍功,且自負。聽調不聽宣,

總計4路大約5萬人。主攻的是劉錦棠和張曜,佐攻和鞏固的是金順,徐占彪可以用作急行軍或者奇兵,徐文秀和自己的人馬用來做後勤和苦役管理。如此前鋒、側翼、奇兵、中軍和後勤都齊了。

如果沒有鐵路和拓寬後的驛道,這些人是不夠的。但是現在有了鐵路,後勤運輸基本沒問題。劉錦棠還購買了大量的步槍和機關槍,大大增強了清軍火力,這些人應該夠用了。如果臨時不足,那就直接從陝西、甘肅征召漢人士兵,四五個月就能供應上去,如果到新疆的鐵路修好的話,兩個月就足夠成軍並上前線了。

第六是軍製與軍械。

傅先宗、徐文秀和金順的是綠營,每營的人數少則二三百人,多則六七百人。無論是軍製還是裝備都是五花八門。

劉錦棠、張曜和徐占彪的是團練,基本都是沿襲曾國藩的湘軍軍製,裝備也比較統一。

每營4哨和6個親兵隊。每哨8隊,每隊12人,每哨6個洋槍隊,2個劈山炮隊。6親兵隊有兩個劈山炮隊和四個洋槍隊。如此,每營28個洋槍隊和10個劈山炮隊。

洋槍隊每人一杆洋槍。

劈山炮隊每隊4門劈山炮。炮是阿姆斯特朗前裝線膛炮,規格多種,大部分是6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戰炮(64毫米)、馬拉的9磅炮(76毫米)和12磅野戰炮(76毫米)。隻有一小部分是20磅(95毫米)野戰炮,第二種則是40磅(121毫米)的攻城炮。6磅炮大約200kg,射程1km。12磅炮射程1.2km,20磅炮則有2公裏,而40磅炮高達2.6公裏

劉錦棠購買的軍械及相關:

加特林機槍100台,配200萬發子彈、生產線,10名洋人技工。

毛瑟1871步槍3萬枝,配900萬發子彈、生產線,10名洋人技工。

鋼鐵設備,10名洋人技工。

新的軍械也要熟悉,舊的換下來可以給大部分還用著大刀長矛的綠營,這樣也能節省一些費用。

劉錦棠、張曜和徐占彪共44營22000人。每營中的親兵營6隊中的4隊洋槍隊改成加特林機關槍。如此需要88挺機關槍。洋槍每營換裝需要288杆毛瑟1871步槍,總共需要12672杆。其餘的15000杆配給金順2萬人,並配給他10挺加特林機關槍。自己中軍大營(包括徐文秀)留下剩餘的毛瑟1871步槍3328枝(包括劉錦棠提前買的1000枝)和12挺機關槍(包括劉錦棠提前買的10挺)。

盤點6個方麵之後,就是西進新疆了。去年已經得到了朝廷旨意,讓自己擇機收複新疆。現在陝甘已經完全平定,就算再有一些小的叛亂,那也是增加苦役而已。如此,進疆時機已到。1872.09.05是農曆八月初三,還差四天才立秋。此時出發最嚴寒的時間到來之前應該能到吉木薩爾和先期到達的金順部匯合。炮等重武器如果運得慢,可以在之後的時間裏再運,反正怎麽也要開春才能打仗。

於是左宗棠命令劉錦棠為前敵總指揮,09.05日率領張曜、徐占彪一共44營出關前往新疆吉木薩和金順會和。並且他也專門和劉錦棠說明了他的想法。

於是劉錦棠帥大軍於09.05出關,浩浩蕩蕩前往新疆吉木薩爾。

第33章 會師吉木薩爾

劉錦棠大軍雖說是09.05正式出發,但是畢竟有兩萬多人,一路上各驛站也好村鎮也好,根本無法一次性供應這麽多人的食宿,尤其是水源缺乏。所以在肅州之戰演變為圍城之後(08.15),劉錦棠也已經有意識地將部隊輪換休息。所以08.25敵人投降之後,劉錦棠就已經開始用每天兩個營的速度派遣他們出發了。所以實際09.05誓師時,劉錦棠所部25營已經有12個營陸陸續續出發了,實際09.05出發的隻有32個營一萬六千人。在之後的時間裏,根據前麵各營的反饋,每天都有一個營從大部隊加速出發,也就是實際上將原本的兩個營為一組改成了一個營一組。

從肅州到瓜州有300km大軍走了18天,這18天裏,已經又有18個營加速離開大部隊,大部隊還餘14個營。14個營在瓜州駐紮了13天,每天走一個營,最後一天(10月6日)兩個營一同出發。而劉錦棠,是09.05誓師之後第一個加速離開的。他需要盡早到阜康與金順匯合,於是輕車簡從,帶著親兵10名雙馬向前趕去。八天後他終於先後趕上了最先出發的自己直管的4個營,正好是在瓜州趕上的。

左宗棠也沒閑著。肅州投降的這50萬人都是罪大惡極的那種,手裏沾滿了鮮血。從肅州到嘉峪關到玉門關再到瓜州,一路就有300km。這段路還算好修,人口承載力也強,但也頂多將10萬人鋪開同時修建鐵路。但是難的是從瓜州往北的百裏瀚海,並且有瓜州風區、到哈密之前的煙墩風區,修路難度現在都難以想象。並且人口承載能力差,一段段修估計困難,頂多是從哈密向兩邊修,人口也不能多,哈密人口隻有四萬人,又是人生地不熟,安全起見,不能派太多苦役過去,並且也還需要加強軍隊對他們的監督。如此,能夠派去的苦役不超過2萬人,修路速度就不能保證了。

瓜州人口承載力太小,所以隻能從玉門開始修通往新疆哈密的鐵路。瓜州倒是可以放1萬人慢慢修公路。從09.01開始,玉門放10萬人向兩個方向修路。赤金鎮放5000人,玉門東鎮放5000人,都向西北修路,另在嘉峪關放12萬人向西北修路。如此有18萬人在修嘉峪關到玉門北端的路170km,估計56天(即到10.26)能夠修完。

另外放5萬人在肅州,向嘉峪關方向修路。因為隻有25km,估計1個月就能完成。

如此,到10.26的時候鐵路就能修到玉門關了(用土鐵製造的鐵軌)。

但是由於第三批從肅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軌是在看到劉錦棠的新式武器之後才急忙定的,所以運到玉門估計要到明年2月份。在那之前通往新疆的鐵路隻能先用土鐵製造的鐵軌。而劉錦棠預計的出兵時間是4月底。

從玉門到哈密420km,是按照2+4+2的方式修路。從9.1開始10萬人修路需要大約82天,是到11.23才能修通。修通之後從玉門到哈密420km,土鐵鐵軌鋪好再用7天,12.01之後從玉門到哈密隻需要2天2夜。

10萬人到達哈密之後直接開始修建向巴裏坤150km的2+4+2道路。預計1873.1.1能夠修通。

從巴裏坤向阜康的450km改為按照4+4的方式修路,算上後續補充的,苦役一直保持10萬人,如此到4.1可以修建到阜康。

修路的苦役是很多的,但是路上都是沙漠戈壁,到哈密之前綠洲都不大,至多隻能承載1000人每天,考慮前麵已經過了那麽多兵,現在隻能每天過500人,10萬人需要200天才能走完,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所以路上各地負責修路的苦役的安排也是很費精力的。哪個地方能夠安排下多少苦役,各地進度是否能夠一致等等。

所以雖然從理論計算上,從玉門修到阜康隻是1020km的鐵路,10萬人每天修5.1km,總共需要200天,從1872.9.1修到3.20就能修完。但是實際修的時候,直到4.20才勉強通車。並且在之後也是一直修修補補,換鐵軌等等又弄了一年才算是最終穩定下來。

但是這也已經足夠。火車運物資,比之前的駱駝馬匹快捷地多了,基本上在之後的時間裏再也沒有為後勤費過太多心。1020km,火車30km/h,每天運行8h,5天5夜就能到了。一個車頭能夠拉5個車皮,每個車皮載重12噸,總載重60噸。通車之後5個火車頭日夜不停地運送物資。前方4.2萬人,每日光是糧食就要吃掉42噸,幸好他們的糧食基本是當地采購的。

1871年8.1托胡雪岩買的10個火車頭,早在1872.5的時候就已經到了, 開始在各個鐵路線上跑。

修好路之後,路途好走,又有兵站,後勤就好辦了,走驛道的話預計每日能走30km,這樣從玉門往阜康的1025km就隻需要35天就能走到了。鐵路能修好之後,30km/h,每走50km需要加煤,每走300km需要進入車房情理灰渣更換機車乘務員等。機車運行時間不到1/4。就算這樣,從玉門到阜康1020km也隻需要5天5夜,如果緊急情況下用火車頭接力,那麽隻需要35小時就可以了。也就是說當鐵路完全修好之後,後勤的時間最短則可以壓縮到5天5夜。而1列火車5節車廂則可以拖60噸,若是糧食,差不多夠4.2萬大軍吃一天半。

且不說左宗棠在肅州安排各項事宜。劉錦棠在巴裏坤集合大軍後於12.01到達了吉木薩爾,與已經先期到達的金順匯合,然後於3天後進占阜康。然後就地收集軍糧,等待後續軍隊、後勤和修路。

同時劉錦棠將在阜康俘虜的1000叛軍和2000從匪之人送去修路。

第34章 急突猛進

既然鐵路已經修通,後勤不再是掣肘,左宗棠給劉錦棠的命令也就從原來的緩進急攻改成了速進急攻。同時,為安定起見,左宗棠也把大營轉移到了哈密,同時安排修路完畢的5萬苦役拓寬從肅州到阜康的路途,2萬負責隨軍修路。其餘3萬人則是調回哈密,一步一營地向吐魯番修建鐵路。

劉錦棠接到左宗棠命令之後,就像脫閘的猛虎一般。

1873.4.26,劉錦棠率領4.4萬大軍前攻古牧地。此事古牧地已經經過一個冬天的增兵,已有阿古柏匪軍5萬多人。清軍用開花大炮轟塌堅固的城牆。之後,在清軍猛烈的火力之下,付出3000餘人的傷亡之後,敵軍終於絕望投降,另有一部分人向西逃走。戰後點算俘虜有2萬人,逃跑之敵也有三萬多人。於是修整一日。5.01日向烏魯木齊進發。

白彥虎等棄城南逃。爾後,金順率部西進。劉錦棠率主力1.2萬人和開花炮隊由烏魯木齊南下, 6日進至達板外圍,乘守敵不備,迅速完成對該城的包圍,以一部兵力阻敵援軍,2日後清軍用開花大炮轟塌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擊中敵彈藥庫,敵軍死傷甚眾,企圖突圍,被清軍截殺未逞。敵守軍在清軍強大攻勢麵前隻得投降,達阪城遂克複。這一戰,清軍共擊斃敵軍1000餘人,俘敵1萬多人。

五天後(05.12)劉錦棠分派羅長祜率步騎6營與張曜、徐占彪兩路人馬攻取吐魯番,自率騎兵14營於14日進擊托克遜,托城敵酋海古拉(阿古柏次子)聞風竄逃,部眾2萬餘人於15日投降。同日,東路清軍克吐魯番。至此,清軍打開了南疆門戶,軍事上已成破竹之勢。修整並等待後勤5日。

05.18左宗棠得知吐魯番已經攻克之後,立刻加速原本就已經修建了40km的鐵路建設。將苦役從3萬人增加到了10萬人。終於在8.1將鐵路修到了吐魯番,8.10修建到了托克遜。

1873.05.20劉錦棠率馬步32營為前鋒,張曜率馬步16營為後隊,共2萬餘人,向西挺進。

敵守軍放棄喀喇沙爾和庫爾勒西逃往庫車。6月10日,大軍到達庫爾勒。劉錦棠根據敵西逃庫車,立足未穩等情況,決定親率精兵追擊。

劉錦棠率2000精兵6.15追至布古爾(今輪台),擊敗敵騎千餘。6月18日,追至庫車城外,發現大量敵軍。劉錦棠在隨後跟進的後隊到達後,猛攻庫車,敵軍大敗,白彥虎率餘部向西逃跑。清軍收複庫車。

1873年6月20日,劉錦棠繼續西進,21日抵拜城,23日在銅廠大敗白彥虎軍和伯克·胡裏軍。24日,清軍克阿克蘇城。07.01日克烏什。至此,清軍在一個月內馳驅1000公裏,連克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

清軍的破竹之勢,使盤踞在西四城(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闐、喀葉噶爾)的敵軍驚恐萬分。和闐叛軍呢牙斯向清軍請降,並主動率兵圍攻葉爾羌。伯克·胡裏率兵自喀什噶爾增援葉爾羌,打敗呢牙斯。但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乘機反正,率數百滿漢兵民占據喀什噶爾漢城。伯克·胡裏趕忙回救喀什噶爾。何步雲派人向劉錦棠乞援。劉錦棠當機立斷,決定不待張曜全軍到達,便分兵三路前進:一路由餘虎恩率步騎5營從阿克蘇取道巴爾楚克(今巴楚東)直趨喀什噶爾為正兵;一路由黃萬鵬率騎兵6營、張俊率步兵3營,經烏什取道布魯特邊境,出喀什噶爾西為奇兵,約定於8月18日兩路同抵喀什噶爾;劉錦棠自率一部經巴爾楚克直搗葉爾羌和英吉沙爾,策應攻取喀什噶爾。8月17日,餘虎恩、黃萬鵬等部齊至喀什噶爾,當晚一舉收複該城。伯克·胡裏、白彥虎率殘部逃入俄境。8月21日,劉錦棠收複葉爾羌,24日收複英吉沙爾。然後派餘虎恩進攻和闐,派董福祥、羅長祜追擊伯克·胡裏、白彥虎殘部。

1873年9月2日,清軍克複和闐。

一路之上,投降的敵軍達到了20萬人,從敵之人更多,有40萬。

第35章 費爾幹納

1873.8.25,劉錦棠帥20營大軍陸續經伊爾克什坦道進入克孜勒河穀,然後進入費爾幹納盆地。此為百多年前清軍追擊大小和卓叛亂的路線。根據劉錦棠指示,董福祥5營為先鋒,以支持叛亂為由,於9.20占奧什為基地。10天之後劉錦棠大軍到達,於是董福祥直取50km外的安集延,一日而下,第二日劉錦棠12營人馬到達。羅長祜率領3營駐守奧什。董福祥在安集延修整三日後,急行軍直奔馬爾古蘭,劉錦棠帥9營兵馬隨後出發,留羅長祜的另外3營駐守安集延。董部當日到達馬爾古蘭,並圍困之。劉錦棠第二日率領9營到達。圍困三日,均以董福祥部偶爾攻城。浩罕派軍解圍。劉錦棠帥4營10月9日早晨7點出發,直取浩罕城(65km)。下午三點到達浩罕城,2小時攻下,浩罕國投降。浩罕國主通令各地歸順大清。

10月10日,分兵1營帶領浩罕國主宣旨之人,於第二日占領西側凱拉庫姆湖南部狹長走廊,固守。第三日,董福祥部5營經走廊過苦盞留1營,然後直取庫賈恩峽穀,10月16日(農曆八月二十五)占領貝科博德並留守。

此時,金順也已經完成了從烏魯木齊到瑪納斯再到烏蘇的清剿,殲滅敵軍1萬,並俘虜了10萬人。

此時浩罕國內不穩,秋收農稅收的太高,農民怨聲載道。於是劉錦棠命令各地農稅減半。命令到處,各地遂平。浩罕國5萬軍隊投降,劉錦棠組織將其繳械,然後將其作為苦役修建新疆道路,路途上修建從奧什到喀什的簡易道路。而新疆天山北部俘虜的敵軍則調過來修建從奧什到喀什的480km的道路。所費錢糧皆取之於浩罕國庫。

同時將費爾幹納、安集延、賈拉拉巴德之西南的居民遷出修路給錢給糧,其地作為漢民遷入之用,俘虜之家人族人,分辨之後,計劃遷往貝科博德之外的饑餓平原生活,糧食第一年由浩罕國庫供給。將新疆從敵之漢民均遷往此地,約1萬人。另在第二年開春之前從中原陸陸續續遷來2萬人。有麵積約1500km2,取十分之一為耕地,則為22.5萬畝,可安置居民7500戶。

詢問董福祥個人意見,董福祥同意留守。費爾幹納雖然新占,但是其國庫充盈,董福祥也不是什麽善茬。劉錦棠雖然自律甚嚴,但是也不能太打擊部下積極性。這一路過來,董福祥也一直為先鋒,功勞甚大。但是畢竟也才30幾歲,要就任一鎮總兵,還是差點資曆。反而在這新占之地或許可為一鎮總兵。並且一路打過來,算是知道費爾幹納盆地是個富庶的地方,積累資曆也好,積累財富也好,都是福地。

至於自己,功勞是沒的說的,新疆評定,論功自己定是第一,但是也是吃虧在年歲上。看看左宗棠對自己的支持吧。

劉錦棠本想返回喀什,但是此時已經是9月份,大學已經開始封山,並且大軍已經是征戰一年,疲憊不堪,於是便派人送信給左宗棠,說明情況,自己先留守費爾幹納半年,申請開春之後再回新疆。

一路之上驛站已經粗陋建立起來,雖然不能如內地那般站站換馬,但是喂喂草料還是沒問題的。於是一路從浩罕經安集延、奧什、喀什、阿克蘇、吐魯番到哈密,一路2500km,往返用了1個月的時間。左宗棠也同意了自己的提議。

於是劉錦棠開始一邊用苦役修建貝科博德城,一邊以貝科博德城向北攻塔什幹,向西攻撒馬爾罕,向西北沿湖搜索。

此前,浩罕汗國於1865年被俄國打敗,丟失了塔什幹。並且,浩罕汗國胡德亞爾汗於1868年2月簽署不平等的“通商條約”,浩罕實際上變成俄國的附庸,但是無論從名義上還是政權運行商,浩罕汗國還都是一個獨立國家。而在1868年6月,俄國打敗布哈拉汗國之後,殘酷鎮壓了撒馬爾罕的反俄大起義,布哈拉汗國投降,簽署協定成為俄國保護國。而在最近的1873年2月俄國軍隊在土耳其斯坦總督區總督考夫曼統率下從突厥斯坦、克拉斯諾沃斯克、曼格什拉克、奧倫堡分四路對希瓦動強大攻勢,6月占領希瓦城。7至8月間,考夫曼下令對附近的土庫曼約穆德人進行了屠殺。

曆次戰亂、屠殺中逃出來的人很多到了浩罕國。因此,浩罕國的人對俄國很仇視。清軍到達之後由於推進很快,20天就滅亡了浩罕汗國。所以都沒有時間禍害當地。而浩罕汗國對國內農民壓榨很嚴重,所以反而清軍的秋毫無犯贏得了廣泛讚譽,在之後的統治之中無形中減少了很多麻煩。

劉錦棠在得到這些消息之後不禁與董福祥等人喜笑顏開,於是也調整了自己的施政路線。原本打算是打完之後軍隊就撤回去的。現在看來,可以常駐了。隻要守住貝科博德和苦盞,整個費爾幹納盆地簡直是穩如泰山。本來計劃將山口之外的各地直接劫掠一番就退守兩城,現在似乎可以再多點想法了。

於是一邊向北、向西搜索挺進,一邊征召對俄國有很大惡意的當地民眾作為輔助軍隊,擔任後勤、駐守等等。投降的浩罕汗國那群人基本都是當地的伯克,借此機會,劉錦棠也將此地作為自己新疆施政的一個試驗田。他將伯克製直接廢除,把民政權力收到了自己手裏。由於手頭沒有足夠的基層官吏,他直接從每個營抽出1個幕僚,各自劃片負責當地事務。為避免鄉紳暴動,劉錦棠又從各村選擇名望卓著的人,輔助當地的漢人官進行管理。

此時,劉錦棠的精力就已經很大一部分放到了內政上麵來了。軍事的事情雖然仍是自己決定各項事務,但是已經不再親自出征。

董福祥5營、餘虎恩5營各自率領軍隊分別向北、西搜索進發。都帶上了當地的曾被俄國人屠殺的人作為向導。於是一路之上各自都抓了很多投靠俄國的人作為俘虜。並將敵視俄國的人扶持為各村領袖。到最後冬天到來之前兩路人馬已經抓了大概2萬的俘虜。

董福祥向北到達了塔什幹。此時的塔什幹已經被沙俄作為中亞統治的中心,重兵駐守,於是董福祥便派人行文要他們交出白彥虎等人。考夫曼如臨大敵,沒想到清軍行動這麽快,竟然已經到了塔什幹。

董福祥收到拒絕的信息之後,也沒有莽然行動,畢竟沙俄是個大國,還是重兵駐守,於是就散出偵查的騎兵,然後回退30km到了圖斯肯特小鎮的西北依托一個湖和從它流向西的河流築城而守,征召當地人作為士兵。他天氣越來越冷,於是董福祥就任命隨軍的馬本安作為城主,留下一個營駐守圖斯肯特,然後率軍返回貝科博德。

餘虎恩率領的5營軍隊則是一路向西到了吉紮克小城,發現已經被俄軍占領,但是數量很少。本想繞過繼續進軍,但是俄軍不知為何,竟然開槍了。於是前鋒頭腦一熱,直接給攻打了下來。餘虎恩趕緊將此事快馬報給了劉錦棠。

劉錦棠雖然已經做好跟俄國直接作戰的準備,但是這也來得有些突然。但仔細研究餘虎恩的戰報之後,卻是覺得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因紮克正扼守西南邊通往撒馬爾罕的山口,如果能占住,那麽就能夠防止撒馬爾罕的俄軍打過來。於是命令餘虎恩向撒馬爾罕探查,希望能夠再守住另外一邊的山口。

於是餘虎恩探查了撒馬爾罕,發現裏麵有俄軍駐守,大概有兩三千,憑借自己是打不下來的。於是他後退到西南山口處一個小湖的西北,距離吉紮克大概50km,若是守不住,一天就可以退回因紮克,並且路上還有大概20km的峽穀通道,易守難攻。於是他在山口兩端分別駐守了1個營,然後率領其他3營根據向導的指示向北走到了艾達爾庫爾湖,然後沿湖邊走到了阿爾達拉湖,並沿著錫爾河回到了貝科博德。一路之上按照劉錦棠的指示,廢除了伯克製度,安排本村德高望重的人輔助自己任命的痛恨俄軍的人進行管理。

餘虎恩一路走了400km,如果算上駐軍因紮克西南小城的距離,那走了有500km。雖然沒有什麽像樣的戰鬥,可也是到了很冷的時候才返回的貝爾伯德。

此時,劉錦棠率領4營駐守浩罕城,羅長祜6個營分駐納曼幹、安集延、奧什、費爾幹納-馬爾古蘭、苦盞、貝科博德六地。其中貝科博德的營在董福祥回來之後撤回到苦盞。董福祥5個營駐守貝科博德2個,馬斯特車和1個,帕爾德拉克1個。餘虎恩5營則是2營駐守因紮克峽穀兩端,2營駐守吉利斯坦,1營駐守揚基耶爾。至於任命的當地管理人員,已經是遍布揚吉尤裏、艾達爾庫爾湖、因紮克和貝科博德之間的南北110km,東西140km的地域。並且在劉錦棠還計劃明年將費爾幹納盆地之中的苦役家屬都遷出到這邊區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