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二卷-第44-49章

(2020-10-08 22:51:31) 下一個

第44章 平疆總結

二人走後,左宗棠命人抄寫了兩份《籌議海防折》,然後差人給他們送去。然後繼續總結此次平定新疆得失與後續處理。

三年以來平叛大軍有5萬人,每年軍費700萬兩。

四年以來,鐵路已經修了7272公裏,光是購買鐵軌就已經花了2000萬兩。

如今西線城市均需安放大炮以駐守,每城至少八門,大者十倍不止。塞米伊、鏗格爾圖喇、恰爾巴圖、阿亞古孜、阿克鬥卡、阿拉木圖、比什凱克、江布爾、貝科博德和苦盞十座城池為最重要節點,各自需要20門大炮;巴卡納斯河岸邊的巴爾沙塔斯、塞米伊南邊的薩雷加爾、和通、科帕爾、卡普恰蓋、鐵力克六處城市略微次要,每座8門大炮;此外5緊要處關隘每處以4門計,總計需要至少268門。今德國8寸克虜伯大炮1尊就要2萬兩銀子,全部購買需要536萬兩。

還有機槍、步槍和對應子彈的購買、鋼鐵製造,已經花去50萬兩。擴大生產需要繼續購買鋼鐵製造、采礦等機器設備,已經預付了至少50萬出去。

此外還有糧食、運輸、人工、移民等種種花費。一年也要100多萬兩。

如此一算,自1872年初西征以來。我們已經至少花了4600萬兩,但是苦役租金至今到手也隻有3200萬。幸虧有朝廷每年額外500萬的軍費,才能大體平衡。但是苦役租金不是長久之計。新疆平定之後,每年朝廷撥款能有300萬就已經不錯了。若是各地駐軍數量不減少,隻是改成綠營,那僅軍費也要230萬兩。還要繼續修建鐵路,還要進口與仿造槍械,還要購買馬匹等等,根本入不敷出。最現實的辦法,就是發展商業,以期能多收一些商稅以緩解。這就要內地省份配合了。

新疆向為苦寒之地,百年來商稅不過十萬,土地稅賦也不過十萬,全靠各省協濟,道光年間與之前每年200餘萬兩,十年前回亂之後,稅賦斷絕,協餉增加到了300餘萬兩。此次平亂三年已經花費4600萬兩,若將鐵路等長久之計折算,三年也花費了有4000萬,一年1300萬。若能一年500萬兩保西疆平安,那是極為合適的。

等合約簽訂之後,因海防緊張,塞防勢必不受重視。每年協餉應盡力爭取500萬。若奏請新疆稅賦豁免,一年應大體有320萬兩。5萬團練改成綠營兵,軍費為原來三分之一,為230萬兩,製造局、礦場等現代工業一年30萬兩,移民一年50萬兩,官員薪俸一年10萬兩。如此算來至少也要300萬兩的協餉才能收支平衡,但是新辟之地需要派員安插管理,所以需用還是有不足的,看從哪裏擠出來吧。若是能夠爭取得到500萬兩,那所用富餘,則可以快速發展工業,增強新疆實力。

如今的苦役租金足以支持戰爭,並且還有五六年之利。積累之多,估計很多人會眼紅,朝廷也無法視而不見。幸虧之前料算得當,以利益聯結了各省之人。估計朝廷不會收上去,但是這肯定會對之後的協餉有影響。若是五六年之後無強勢之人,新疆怕是又要變得貧弱,被俄國所趁。如此看來將劉錦棠推上來作為自己的替代是必須的。其餘湖湘子弟,要麽年齡與自己相當,要麽戰功不足,要麽行事偏軟,唯有劉錦棠、劉銘傳等寥寥數人。其中又是劉錦棠最為合適,還比劉銘傳等人至少年輕十歲。有他在,至少可保新疆二十年無虞。麻煩的是劉錦棠歸鄉之意太濃,總是想回家伺候祖母。

陝西、甘肅、新疆鐵路現有7747公裏。戰時基本都是戰爭所用,不打仗則可以轉為民用商用。接下來需要修建的鐵路應該不多了,主要是喀什到費爾幹納盆地的奧什的480km和從奧什經安集延、浩罕、苦盞到貝科博德的347km,總計747km鐵路。至於邊界城市從塞米伊到江布爾一線的大約1500到2000km的東北-西南鐵路,這個需要等邊界劃定之後,並且要規劃好駐軍等事宜,以免資敵。

乾隆末年新疆駐軍有1.9萬人左右,阿古柏侵略之時新疆軍隊也總共不超過2.5萬。這些兵力防守還是不夠,需要增加。乾隆末年新疆地區卡倫有250餘座。現在又占領了很多地方,新卡倫130餘個。南疆和北疆遠離前線的有些卡倫可以撤並,將兵力充實前線。這個來年整理。

此次戰爭結束,需要適合的談判人員,思來想去,比較合適的還是郭嵩燾。他對洋務比較精通,此次還跟隨劉錦棠在新疆平亂,對實際情況最為了解。此外還需要配一個副使。此次因我方占便宜,所以簽約之後肯定是大漲威望的事情。曾文正公之子曾紀澤,自己和他也一直有書信聯係,知曉他素來對洋務熱心,且不偏激,年紀也輕,適宜鍍金一下。曾文正公是1872.3.12去世的,1873年閏6月。如此算來,曾紀澤在家守製應該是到1874年7月守製結束,現在正在等待朝廷起複。於是他去信給曾紀澤,並差人去請郭嵩燾過來商議。

總結之後,左宗棠就開始寫折子建議朝廷重視疆防。雖然還沒有旨意征求自己意見,但是身為陝甘總督、欽差大臣、總督新疆軍務,這是早晚的事情,還不如一開始就準備著,以免臨時有所疏漏。

第45章 穩固與計議

開春之後,劉錦棠、金順各自回前線大營。

因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故二人回去之後均將精力放在了鞏固現有疆土上,建造堡壘、訓練綠營、安排卡倫等等。至於對俄擴張隻是交給了自己的副手。

劉錦棠將額爾齊斯河沿邊以及以北的地方處理交給了張曜,阿亞古孜到巴爾喀什湖一帶向西擴張的人物交給了餘虎恩、黃萬鵬,張俊則隨自己訓練綠營。他告訴餘虎恩、黃萬鵬二人,今年的戰爭主要是用來以後討價還價用的,如果能夠占領城池最好,占領不了也沒關係;所過之地需安排當地哈薩克大小首領為卡倫官,並同他們說明此事,以後若俄國逼迫太緊可歸清朝所屬地方,同時掠奪親俄的人口和資源。他們心領神會,一個人一兩銀子呢。掠奪的資源雖然劉錦棠不會自己貪汙,但是他馭下也不是很嚴苛,自己所該得的,不會橫加幹涉的。

另外一個營官張俊則是負責和自己訓練綠營。張俊,字傑三。與董福祥同鄉,統帥定遠三營,作戰彪悍。劉錦棠也正是用這一點來訓練綠營,要不然換防之後綠營會被俄軍虐的找不到北。至於軍功的事情,下半年就輪到他和劉錦棠對俄進攻了。

金順回到營中也是如此安排,將對俄擴張之事交給了方春發,給了他20個營,下半年才是自己。但是他多安排了一件事,將鐵力克的鐵路延伸到阿拉木圖。他和左宗棠商量後,安排了3萬人修建此130km延長線,計劃在開春之後的三個月內完成。

俘虜的俄軍,既然不能租他們回內地,也不能把他們送伊犁或者烏魯木齊,更不能讓他們在當地修路,那麽就隻有讓他們修建城池了。計劃修建的阿拉木圖城按照周長10裏、高三丈、城牆址厚三丈五尺、頂厚二丈五尺進行修建。需要大約265萬工,即1萬人工作265天。於是金順將自己手中的7800人安排了集中修建阿拉木圖城,不足人數用俘虜的仆從軍代替。比什凱克則城牆稍微縮短,周長9裏,其餘與阿拉木圖相同;江布爾因原有舊城,故為修繕加高加厚城牆即可。比什凱克需要1萬人工作238天,江布爾需要1萬人工作150天即可。其餘小城周長6裏的也有5裏的也有,城牆高度也不過一丈多點的樣子,厚度遞減。此外還有一些堡壘等等,但這些堡壘加到一起也不過1萬人工作300天的量而已。總共金順需要3.6萬人工作265天。於是金順將手頭在伊犁河穀外俘虜的5.4萬仆從軍直接派去修建城池和堡壘,預計150天完成。自己手頭的20個營用來駐守各城,監督施工等等。

劉錦棠所做和金順別無二致,阿亞古孜、恰爾巴圖、科帕爾、鏗格爾圖喇與阿拉木圖差不多,塞米伊修複加寬加厚原俄軍堡壘就好,其餘則為小城,總共需要6萬人工作265天。於是劉錦棠將俘虜的俄軍9100人,仆從軍72300人都送去修築城池。預計200天就能完成。但是劉錦棠打算要更快一些,所以需要壓榨仆從軍了。如果能夠掠奪來更多人工,那麽也能加快築城速度。

此外,劉錦棠也派周漢去董福祥那裏,直接麵授機宜。費爾幹納盆地是最好防守的,但是董福祥人手也是最少的,隻有5個營。這和金順的40個營,自己的34個營(包括張曜的14個營)差太多了。並且其他人支援他也困難。幸好,董福祥必守之城隻有兩座:貝科博德和苦盞。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劉錦棠和金順就致力於練兵。而朝廷也開始和俄國談判,左宗棠舉薦了郭嵩燾作為正使,同時也和曾紀澤通了消息,讓他自己找人舉薦。和外國談判這事情是個苦差事,於是曾紀澤找了李鴻章,李鴻章也舉薦了他作為副使。此事在1875年2月23日的時候定了下來,朝廷命二人即刻出發。於是二人月底就坐船出發赴俄國,劉錦棠的兩個兒子也作為隨從悄然跟隨。

左宗棠是先和郭嵩燾說過舉薦他出使俄國的,郭嵩燾也沒意見,已經賦閑多年,能以此事重起也是好事。臨行之前劉錦棠專門回到烏魯木齊和左宗棠、郭嵩燾討論了此事。現在清朝處於進攻一方,是以收回伊犁、追繳叛匪白彥虎為說法。現在伊犁已經強行收回,白彥虎還沒抓到。所以一定要提出索要白彥虎和其同黨的要求,俄國為了麵子必然不答應,但是這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新劃界,收回十幾年前的割讓領土。現在割讓的領土大部分已經收回來了,還直接滅了浩罕,占領了費爾幹納盆地,征服了饑餓草原。

於是幾人定下幾條:

一、收回原所有被割讓領土,包括現在仍被俄國占領的阿爾泰烏梁海地區。

二、浩罕國因與大清作對,窩藏匪酋白彥虎已被大軍所滅,其領土應全部歸中國所有。浩罕領土包括巴爾喀什湖西南端向西直到錫爾河一線往南,錫爾河以東的所有土地。現在塔什幹、奇姆肯特及其以西,錫爾河和卡拉套山之間的地域被俄國所占領,其應退出。

三、現在中國已經占領了額爾齊斯河上的巴甫洛達爾、卡拉幹達到葉吉茲卡拉山一線,其東側和南側營都屬於中國。

四、以上劃界皆以中國所設卡倫為界,包括常設卡倫、移設卡倫和添撤卡倫。

四、哈薩克牧民本為中國之民,在俄境內願歸中國者,皆應允其歸國。

五、俄國賠償中國5000萬兩銀子,作為戰爭賠款。賠償中國1000萬兩銀子作為強占伊犁的補償。俄國按照每人100兩銀子的價格贖回戰俘,並補償其日常耗用。

這些條件是最大的,俄國怕是不會答應。所以還提出了一個最小的方案:

一、南北走向邊界的北部應以阿亞古孜河流入巴爾喀什湖的河口向西100km為起點,一直劃到額爾齊斯河為止。往西往南為舊界,並延伸至卡拉套山西北端。然後轉向東南,以卡拉套山山脊為界。卡拉套山東端的山口(江布爾和奇姆肯特之間的通道)以南,以浩罕國邊界為界,塔什幹和奇姆肯特一線所屬地域以及以西為俄國所有,直至錫爾河。沿錫爾河轉向西北,一直到阿爾達拉湖,然後轉向艾達爾庫爾湖,然後沿湖邊到其西北端後,向南轉向努拉套山,按其主山脊最高點走向東南到達吉紮克山口後轉向南,直至阿姆河,

二、北部邊界:以阿爾泰山脈最西端向額爾齊斯河南北邊界點的連線為北部邊界。阿爾泰烏梁海歸還中國。

三、哈薩克牧民以邊界劃分各自歸屬。

四、俄國以10兩銀子的價格贖回戰俘。

哈薩克牧民的事情就不著重提了。中國人多,可以從蒙古、甘肅等地遷移牧民過來。蒙古諸部的牧民正愁沒地方放牧呢。能夠耕種的地方更好,直接從內地招納漢民更重於墾荒。當然,如果能多分牧民肯定最好。

三人計議,即使最小方案,俄國也是很難答應的。但是根據前麵幾次俄土戰爭的規律,下次俄土戰爭應該就在眼前了,接下來的幾年內隨時可能發生。在那之前,俄國應該會想能夠穩住東方的鄰居,以免趁火打劫。以前俄國或許不擔心的,但是有了這次戰爭,俄國肯定會加以防備。

並且,此次談判清朝是不急的,現在戰場上俄軍是劣勢。雖然有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原因,但是看俄軍的裝備和戰鬥情況,俄軍是比清軍弱的。現在清軍正在內部整頓,一旦綠營能夠負責鎮守,那麽湘軍等就能騰出手來進攻。拖的時間越長,清軍占領俄國領土越多。

從清朝來講,左宗棠也好,朝廷也好,希望是現在就收手的。雖然陸地打敗了俄國,但是沒有海軍,京城直接在其海軍威脅之下。繼續打下去是兩敗俱傷。

從洋人來說,德國、英國應該是支持中國打俄國的,但是畢竟是洋人,怎麽想的,難以捉摸。

所以,三人定下戰略:不急談判,先到訪英國,探查英國態度,然後德國,最後才是俄國。談判之時不要著急,至少要顯得不著急。

現在的問題在於,郭嵩燾無法及時掌握戰場情況,而俄國可以,這樣太不利了。所以商量之後,由左宗棠向朝廷建言,為談判維護國體,建立從上海到烏魯木齊的有線電報。在電報建成之前,隻能靠火車、驛站等用14天將消息傳送到上海,然後再層層傳送給莫斯科的郭嵩燾。如此以來,就需要郭嵩燾自己腦補這缺失了至少14天的戰場信息了。還好,這兩年在西疆也不是白呆的。

計議完成之後,郭嵩燾就進京了。

第46章 和議

郭嵩燾1875年3月1日從北京出發,從天津坐英國公司的輪船經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繞道非洲好望角前往俄國。

四個半月後,郭嵩燾到達英國。根據之前的計議,他作為大清的官員,拜訪了英國首相。英國首相對於來自遙遠東方的曾經的一省之首、現在的談判大使很感興趣。在會談中,郭嵩燾探聽了英國對中俄戰爭的態度,在中亞是支持中國的,但是希望中國不要影響英國的利益。

然後郭嵩燾又到了法國,探聽了法國態度。法國基本是支持俄國的。這和之前三人分析的一樣,遠交近攻麽。

然後郭嵩燾又坐船到了德國,然後從陸路到德國柏林,拜訪了德國首相脾斯麥。郭嵩燾本就對打敗法國、奧地利,用武力統一德國的脾斯麥很感興趣,臨行之前做了很多功課。脾斯麥給了郭嵩燾很深的印象,但是有些意外的是,脾斯麥也隻是隱晦地透露了支持中國的意思,支持程度還不如英國。雖然猶疑,但是這也已經給了郭嵩燾很大信心。到此為止,英法德的態度和三人分析的差不多。

最後,在俄國特使幾次三番的催促之下,郭嵩燾和曾紀澤走海路在08.23到了聖彼得堡。

到了之後,因為俄國比較著急,所以很快開始了談判。

郭嵩燾在柏林的時候也輾轉得到了7月25日的戰況。

此時俄國已經派兵支援中亞的西西伯利亞總督區和土耳其斯坦總督區,但是由於其重心始終是歐洲,所以兵力有限。俄國向中亞增援了2萬人,使得中亞俄軍增加到了3萬。有了這些軍隊,他們在巴甫洛達爾、阿克莫拉(今阿斯塔納)、克孜勒奧爾達、突厥斯坦、奇姆肯特、塔什幹、卡塔庫爾幹和撒馬爾罕的駐軍分別達到了3000、1000、2000、2000、2000、5000、2000、2000人,其餘1.1萬人分散駐紮於其他小城與堡壘中。

此時的清軍仍然有5萬人的西征軍,然而算上正在被訓練的2萬綠營,軍力達到了7萬人。其中有2.5萬人用於征伐中亞。

北部張曜有3500人,其中向北攻打的有1000人,向西沿額爾齊斯河攻打的有2500人。向北的1000人已經占領了巴爾瑙爾,正在清掃周邊地區,並且因兵力不足,計劃固守,不再攻打城池。向西沿額爾齊斯河進攻的2500人已經包圍並攻打巴甫洛達爾1個月,給俄軍造成了很大傷亡,但是一直沒有更大進展,尤其是在俄軍的2000增援部隊到達之後,張曜已經有意退兵。

劉錦棠所部有5500人用於向外征伐,其中餘虎恩5營2500人,黃萬鵬6營3000人。他交代他們部隊可以按營分散開,遇到堡壘則聚軍而殲之,堡壘太過堅固的,圍而不打,繞過繼續掃蕩。二人嚴格執行了劉錦棠的策略。他們清掃了巴爾喀什湖西端到卡拉幹達一線東部的大片區域,由於和劉錦棠有換防,沒有繼續向西清掃。但是他們在卡拉幹達設立了一個城池。劉錦棠已經出兵到達卡拉幹達,計劃建城常駐,同時向北攻打阿克莫拉以給俄國壓力。同時計劃分兵兩路,一路向東增援張曜攻打巴甫洛達爾,一路向西沿伊希姆河清掃。

金順人數最多,所部有1萬人用於向外征伐。方春發等人一路疾行到了江布爾,然後以江布爾為基地分兩路進軍。一路10個營向西北沿卡拉套山進攻克孜勒奧爾達,已經於兵臨城下;另一路10個營從江布爾向西北攻打奇姆肯特,現在剛剛攻到城下。

再往南費爾幹納盆地的董福祥沒什麽大的動作。他兵力比較少,但是貝科博德、苦盞和吉紮克也是易守難攻之地,所以他現在在埋頭建城。由於占領的早,這三座城池已經已經在年初的時候建好,現在正在阿爾馬雷克建城,為防備俄軍突襲,他都將探馬派到了塔什幹郊外。經過向劉錦棠申請之後,他又招收了5個營的當地人,訓練他們,並將他們派往阿爾馬雷克監督和防守。

談判很艱難,俄國有所憑恃,雖然在陸地上處於防守,但是海軍中國是沒有還手之力的。郭嵩燾於是用拖字訣。俄國也不讓他們得到戰場最新消息,還屢次以假消息訛詐他們。曾紀澤有些心虛,但是郭嵩燾頂住了壓力,畢竟他在前線待了兩年,也有些實戰的眼光。並且他們還是能夠從英國和德國的大使館斷斷續續得到戰況。

後來到了1875年的11月份,俄國人熬不住了,郭嵩燾也得到消息,奇姆肯特、克孜勒奧爾達和突厥斯坦已經被金順攻下,一萬人的大軍正在圍攻塔什幹。俄國在天山山脈周邊的據點就隻剩下了塔什幹。董福祥也在撒馬爾罕和卡塔庫爾幹的3000俄軍攻打桑紮爾峽穀的時候派兵偷襲攻取了撒馬爾罕,俄軍進退維穀。繼續攻打吉紮克南部的桑紮爾峽穀,很難攻破,但是還是有可能,然後就可以援救塔什幹;回軍反攻撒馬爾罕,前麵1個月的攻打就白費力氣了,並且董福祥1500人(500清軍,1000哈薩克軍)據城而守,自己也不一定能攻打得下來。

但是現在已經到了冬天,所以雙方都偃旗息鼓,準備開春繼續。

到了1876年的1月份,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由於在1875年1年之中清軍又攻取了巴爾瑙爾、奇姆肯特、克孜勒奧爾達、突厥斯坦、撒馬爾罕等地帶,所以劃界基本是按照之前商量的最大來進行的。

一、北部以巴爾瑙爾為最北端,向東劃界到烏梁海十佐領。

二、額爾齊斯河邊界以巴甫洛達爾和塞米伊的中間為界。

三、卡拉幹達歸屬中國,向東劃界努拉河,並沿河為界,直至騰吉斯池。

四、然後轉向南到薩雷蘇河,直至下遊終點阿西科爾湖,然後轉向正西到錫爾再到鹹海為界。但克孜勒奧爾達劃歸俄國。俄國以退出塔什幹作為交換。

五、從鹹海南端劃線到努拉套山西端,然後沿努拉套山主脊一直到桑紮爾河,然後溯流而上,直至突厥斯坦山主脈。南部屬俄羅斯,北部屬中國。清軍退出撒馬爾罕。桑紮爾河上遊支流匯入之處開始,其北部屬於中國。

六、以上劃界表述不明之處皆以中國所設卡倫為界,包括常設卡倫、移設卡倫和添撤卡倫。居民願撤出至俄國者,中國不得阻攔,以一年為期。

七、哈薩克牧民本為中國之民,在俄境內願歸中國者,皆應允其歸國,以一年為期。

八、中國賠償俄國伊犁代管費用100萬兩。

九、中國歸還俄國戰俘,俄國按照每人100兩銀子補償其在中國期間的日常耗用。

另外還有俄商貿易稅、通商、領事設置等等各條。

1876年1月24日,終於達成協議,雙方簽字。

之後郭嵩燾正式擔任駐英公使,曾紀澤擔任駐俄公使。

第47章 歸鄉

達成協議之後,朝廷在2月10日下詔,裁撤了各軍一半的營勇。這是左宗棠據理力爭,如果全部裁撤,萬一俄國撕毀協議或者在劃界是動手腳,我們就沒辦法了。於是左宗棠以綠營駐紮各城,以各營做出進攻之勢。

裁撤之時,劉錦棠向左宗棠提出回家。左宗棠說道:“如今新疆初定,事項繁瑣,你最好還是在新疆呆著幫我吧”

劉錦棠說:“我父親早亡,母親改嫁,都是奶奶撫養長大。現在奶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要回去侍奉她。想家了,我要回家。”

左宗棠提出,讓他接奶奶到新疆。劉錦棠思考了一下,說道:“這邊人生地不熟的,過來又是舟車勞頓,這麽大年齡怕是不行了。”

沒辦法,左宗棠隻好放人。於是被裁撤的就是劉錦棠親自帶領的6個營和餘虎恩的5個營。其中有兩個營的人不想回去了,就請左宗棠在烏魯木齊周邊分配了土地,並安排其中的哨長做當地長官。

二人計議良久。

之後,劉錦棠再次以左宗棠欠餉和思鄉為由申請回老家。左宗棠則是舉薦劉錦棠做湖南巡撫。朝廷在3月10日同意了左宗棠的提議,並命劉錦棠三個月內到任。原湖南巡撫王文韶,左宗棠則舉薦他做了兵部左侍郎。

之後,劉錦棠回家省親,然後做了湖南巡撫,在當地捐資助學,興辦洋務。

果然如左宗棠所料,俄國在劃界的時候時有反複,幸好提前安排了金順、張耀等人,以兵挾之,以理相爭。最終劃界、贖回俘虜等和條約相差不大。1877年6月,劃界才最終完成,條約完全執行完畢。

1876年10月,見俄國在幾次交鋒後退縮,左宗棠奏請朝廷裁撤各軍,並將陝西、甘肅綠營2萬人移防新疆,新疆綠營已達4萬人。

1877年夏天左宗棠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在此期間參與練兵、治河、禁煙等事。但他與同僚不和,自己也不習慣於任職中樞。1878年(光緒七年)3月,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任上,左宗棠興辦水利,改良鹽務,支持洋務,重視海防。

陝西巡撫譚鍾麟在左宗棠走後護理陝甘總督,並於1年後正式調任陝甘總督。1880年因金順被殺,轉任浙江巡撫。楊昌濬護理陝甘總督。

1877年初,俄軍開始進攻土庫曼斯坦,攻占了通往阿哈爾-帖克綠洲的大門克孜爾阿爾瓦特。同年4月24日,俄軍向奧斯曼帝國宣戰。英國也在6月9日就俄軍進攻土庫曼斯坦的事情表達了關注,認為俄軍在土庫曼斯坦的行動侵害了阿富汗埃米爾的利益。俄軍因歐戰戰事緊張,故在已經占領克孜爾阿爾瓦特之後,順水推舟停止了對土庫曼的行動。

俄土戰爭勝利之後,俄國重新開始了對土庫曼的征伐。由於在土耳其是慘勝,所以一開始投入的兵力並不大。1878年8月3日俄軍占領恰特,征伐土庫曼的行動再次開始了。俄軍草原總督也在中俄邊界開始慢慢蠶食,同時向克孜勒奧爾達、卡塔庫爾幹、撒馬爾罕城增兵。但金順並未發現此事,隻是發現俄軍侵入邊界的事情越來越頻繁。

1879年9月,俄軍在攻打阿哈爾帖克綠洲重鎮格奧克帖佩時受到重創。1880年5月斯科別列夫率領1.1萬人的俄軍和兩萬峰駱駝發動再次征伐。1881年5月完成了對土庫曼斯坦阿哈爾帖克綠洲的征服,殺戮無數。在此過程中,英國極力慫恿波斯(伊朗)抵抗俄軍南下,但是伊朗孱弱,在1881.12.09與俄軍簽訂協議,放棄了對突厥斯坦和阿姆河以東地區的主權要求。

最開始1877年俄國向土耳其宣戰之前在攻打土庫曼的時候,清政府很恐慌,害怕俄軍會同時再次侵占西疆。於是命令左宗棠備戰,左宗棠覺得也要防備。此時的左宗棠已經早在,陝甘總督是楊昌濬護理。但是明顯楊昌濬才能不足以應對俄國人,於是左宗棠再次任陝甘總督,楊昌濬授甘肅布政使。命伊犁將軍金順將軍府前出至阿拉木圖,加強對俄防守;命張曜為阿亞古孜提督,負責防守北路;命費爾幹納總兵董福祥加強吉紮克防務。同時,調陝西、甘肅綠營2萬人移防新疆。但是慢慢發現俄國並沒有什麽大的動作,甚至在宣戰土耳其之後停止了對土庫曼的戰爭,所以就懈怠了下來。

在俄軍進攻土庫曼的同時,也在1878年6月開始在克孜勒奧爾達和撒馬爾罕等地製造摩擦。金順在克孜勒奧爾達一步步退讓,而董福祥在撒馬爾罕北部則是堅決回擊。左宗棠得知此事後建議金順加強防守,不得再後退,同時向朝廷建議詔令新疆各地加強防守。

1879年3月,俄軍5000人從克孜勒奧爾達出發攻打奇伊利。奇伊利駐軍有3000人,打退了俄軍多次進攻。金順將此事上報朝廷,朝廷大為震驚,命令不得啟釁,同時堅決防守。7月,增兵至1萬後再次進攻奇伊利。因朝廷嚴令不得啟釁,金順在俄軍抗一下未增兵,奇伊利1月後城破,守城全軍被屠殺。金順親率軍1萬從突厥斯坦往救,被俄軍增援的1萬人阻隔。4-8月,左宗棠在朝廷之中剖析厲害,堅決主張抗俄,並舉薦湖南巡撫劉錦棠為陝甘總督,統辦抗俄事宜。不許。朝廷聯係俄駐北京領事抗議,並建議雙方停火,不許。

1880年5月,俄軍2萬人進攻突厥斯坦,金順帥守軍1萬抗之,三月不克。後俄軍運來大炮100門,半個月後轟塌了城牆。守軍四散奔逃,金順僅帥親衛逃脫。其餘人等軍被屠殺。朝廷詔令左宗棠為陝甘總督,以年老體病堅辭不受,並舉薦劉錦棠為陝甘總督。時,英國因俄國進攻土庫曼而雙方交惡,也催促清軍派員抗俄。郭嵩燾為駐英公使時,與英人曾論收複新疆之事,極為推崇劉錦棠。英國人也支持左宗棠的舉薦。1880年9月20日,奇姆肯特城破,屠城,金順被殺;10月,塔什幹城破,屠城。金順被殺之後朝廷大驚失色,此乃是百年以來戰死的最高將領。左宗棠、英國人催促朝廷派兵,於是於9月30日命張曜護理伊犁將軍,並急調劉錦棠為陝甘總督,限1個月內赴蘭州上任。

此時武漢經襄陽、南陽、洛陽至陝西華陰的火車已經通了。從長沙到武漢走水路2天,從武漢到蘭州1700km,隻需要7天。劉錦棠早已枕戈待旦,接到聖旨之後和護理巡撫交接了一下工作,3天之後立即出發,火車晝夜不停,10月8日到達蘭州。到達之後一邊和楊昌濬交接工作,一邊開始調度老湘軍、各地綠營和軍械後勤等。

劉錦棠在突厥斯坦城破之後就已經開始應陝甘總督譚鍾麟的邀請開始重新組建老湘軍。09.30收到陝甘總督的任命之時,已經募集了1萬人。但是考慮到俄軍兵力有2萬人,所以安排已經募集完成的部分先前往前線,其餘繼續募集,成一營即走。一個月後,募集完成。

1880年5月,有廣西吏部主事唐景崧,憤怒於俄國侵占新疆,自請回鄉募兵。朝廷許之。9月成軍,譚鍾麟命之赴蘭州聽調。劉錦棠考慮到光是自己買募集的老湘軍的2萬人還是不足的,所以就沒有更改前任的命令,但是估計到蘭州要到12月份了。

劉錦棠到任之後,和譚鍾麟交接工作。譚鍾麟推薦譚繼洵給劉錦棠。此人是1876年由他推薦給左宗棠的,那時候劉錦棠液晶回湖南當巡撫了。譚繼洵在之後的地方治理、調運軍糧等等事務中表現比較突出。左宗棠和譚鍾麟對他都讚譽有加,左宗棠在書信來往中也和自己提過,他也曾經在回鄉之時拜會過自己。正好自己手裏缺少人手,並且譚繼洵職銜比較低,所以就把他急調了過來。一年之後,譚繼洵因在軍糧、軍械等後勤轉運中頗為得力,被升為甘肅布政使。

此時火車已經從西北通到了武漢,武漢到長沙則是水路。在與湖北巡撫、河南巡撫協調後,劉錦棠調火車到武漢。

武漢到西安1000km,火車一天隻開8h,能走250km,需要4天才能到西安,來回8天。每天2列火車1000人,需要10天才能運完。水運從長沙到武漢需要2天,來回4天。但是船少啊,於是大部分人還是走陸路到的武漢。也是安排了各營沒有擠在一起,要不然武漢城都盛不下,各營隨到隨走,頂多呆上1-2天。直接租用了。到了西安之後,那就是自己的地盤了,沒人會忤逆剛上任的陝甘總督,尤其是前任還是被打回原形的情況下。仍然是每天2趟火車。其中5000人去了費爾幹納,15000人去了阿拉木圖。從武漢到蘭州1700km,再到鐵力克2832km,再到阿拉木圖130公裏,總計4662km需要20天。從武漢到蘭州經哈密、喀什到貝科博德總計則是3920km,需要17天。

20天後的10月20日,第一批1個營到達貝科博德,之後每天都有1個營的兵力到達並聽從費爾幹納總兵董福祥的命令。董福祥終於定下心來,自己原本的5個營和臨時招募的哈薩克10個營隻有7500人,要鎮守費爾幹納盆地,還要防守貝科博德(3000人)和吉紮克(2000人)兩地,捉襟見肘。10天之後,10個營5000人全部到達。於是董福祥又招募了20個營的哈薩克軍。已經和俄軍相當。之後在12.30,唐景崧率領招募的桂軍1000人到達。於是董福祥就又招募了4個營的哈薩克軍。現在董福祥手上的兵力就有了2.55萬人

30天之後的11.01,第一批1個營到達阿拉木圖。最後一個營到達阿拉木圖則是12.10,阿拉木圖的軍隊已經有了1.5萬,均為老湘軍。此時的新疆,除了江布爾、費爾幹納和北部三城(阿亞古孜、鏗格爾圖喇、塞米伊),其餘城池基本隻剩了幾十到幾百的綠營兵,其餘都已經集中到了江布爾。

原本的新疆有綠營兵6萬人,但是此次俄軍的進攻與屠殺已經死亡、失蹤了2萬人。其中1萬人駐紮於各地維持治安,剩餘的3萬人均已經集中到了江布爾,防備俄軍必然到來的進攻。烏裏雅蘇台將軍杜嘎爾率領2萬軍增援也在之前到達了比什凱克。

俄軍雖然取得了塔什幹,但是鹹海以東通往伊朗的道路仍然沒有打通。本來計劃一鼓作氣攻破貝科博德和吉紮克。但是南路的5000人始終無法攻破2000人駐守的吉紮克峽穀。北路的2萬人試探攻擊了阿爾馬雷克,清軍一觸即潰。於是追擊,沒想到被董福祥打了個埋伏,擊潰了2000人的先頭部隊,還殲滅了其中的1000人。之後又試探了幾次,進展不大。鑒於幾次大戰需要補充後勤,並且冬天即將來臨,於是俄軍在塔什幹和奇姆肯特修整。為了保證攻擊的強大,他們負責進攻的有1.5萬人,分別駐紮於奇姆肯特6000人和塔什幹1萬人。在克孜勒奧爾達隻放了1000人,突厥斯坦則是500,其餘小的城鎮和堡壘則是隻放了50到100人。

第48章 陝甘總督

劉錦棠到達蘭州之後一邊調兵遣將,一邊調整原來的部署。

費爾幹納的軍隊2.25萬人已經足夠了,可以堵住俄軍南逃路線。

江布爾的3萬綠營雖多,但是不足以堪大任,應調5000湘軍和1萬綠營防守。1萬綠營分散各地維持治安。

自己率領1萬湘軍和烏裏雅蘇台將軍的2萬軍隊來年直擊克孜勒奧爾達,斷俄軍後路與後勤。並向塔什幹逼近壓縮其戰略空間。綠營隨軍1萬人負責駐紮各地。

爭取將俄軍圍困於錫爾河與卡拉套山之間的區域,一步步壓縮其空間。

1881年2月20日,劉錦棠帥3萬人沿卡拉套山直擊克孜勒奧爾達。4.1攻破克孜勒奧爾達,分杜嘎爾軍隊5000人駐守。之後一路向西南進發,攻破突厥斯坦(4.5破城,駐杜嘎爾軍2000)等地,前鋒於4.23到達奇姆肯特城下,大軍4.27到達。城中3000人嚴陣以待,另外的3000人已經被塔什幹的敵軍抽調回塔什幹攻打吉紮克和貝科博德,他們看著打不過,想攻破兩地之後逃跑了。於是劉錦棠派杜嘎爾兵1萬圍困,率軍1萬老湘軍3000杜嘎爾軍和1萬綠營進軍塔什幹。4.23騎兵前鋒抵達塔什幹城下,5.1大軍抵達城下。塔什幹之敵攻擊吉紮克和貝科博德兩地3個月無果之後,決定固守塔什幹。於是劉錦棠又調董福祥1.7萬人來助,共4萬人圍城,城中俄軍1.2萬人。困城5個月,最後敵軍彈盡糧絕而於10月24日(光緒7年,農曆9月初二)投降。朝廷受俄國壓力大,催促得急,劉錦棠也已經決定,如果俄軍再不投降,就算是損失大,也要全力進攻了。

俄軍投降之後,劉錦棠分兵了。命杜嘎爾率軍從克孜勒奧爾達向西向北攻打,向西攻打到鹹海為止,然後向北攻打。拔除哈薩克草原上的俄軍小據點,遇到俄軍堅固堡壘可以越過,掃蕩哈薩克草原上的俄國村莊。但是向西不得越過鹹海往北的經線。伺機占領阿克莫拉,至少應保證前次劃界之內的安全。

董福祥原有2.55萬人,在5.1調撥給劉錦棠的1.5萬人中有1.3萬人是哈薩克軍隊,隻有2000是清軍。手上還有1.05萬人,其中6500人是清軍,4000人是哈薩克。於是留下1500清軍和1000哈薩克人維持治安,派1個營的老湘軍和1個營的哈薩克騎兵故技重施偷襲撒馬爾罕,親自率領3500清軍和2500哈薩克出吉紮克南部的桑紮爾峽穀正麵反攻5000俄軍。俄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並且由於後勤被斷,彈藥得不到補充,俄軍被一步步擊退並於6月1日被擊潰,死亡500人,1000人,其餘四散而逃。由於沒有足夠馬匹,在之後的追擊中,有500人被殲滅,2000人被俘虜,隻有1000人左右僥幸逃回了俄國。董福祥派騎兵3000追擊,然後率領4000人逐一攻下撒馬爾罕、卡塔庫爾幹、布哈拉等地,一直打到了查爾朱(土庫曼納巴德),駐軍5000人,此時已是8月1日。追擊的騎兵則是清掃撒馬爾罕南部的卡爾西等地,但是並未駐軍。在之後的時間裏,按照劉錦棠的吩咐,董福祥並沒有繼續追擊俄軍,而是用俘虜的俄軍和哈薩克仆從軍重修查爾朱要塞,並派騎兵清掃周圍100裏的村鎮。在接下來的時間,董福祥安排了各地原本被俄軍壓製的哈薩克首領擔任卡倫官,管理當地事務。

因守舊的駐德公使劉錫鴻陷害,郭嵩燾於1879年與繼任的曾紀澤交接之後黯然歸國,稱病回籍。長沙各地守舊之人也對他回鄉非常抵製。劉錦棠身為巡撫雖要顧及鄉黨的風評,但是郭嵩燾是他兒子的老師,所以維護郭嵩燾也並未受到太大詰難。

此次打仗本不想帶他過來,以免讓鄉黨再有攻訐他的借口。但是郭嵩燾還是堅持來了。他和劉錦棠也提前定下了爭取英國支持,有限攻擊俄國的戰略。這也是為什麽劉錦棠限製了董福祥和杜嘎爾等人的進軍的原因。並且,郭嵩燾和曾紀澤討論之後也認識到俄軍雖然之前戰勝了土耳其,但是也是慘勝,國內也不平靜,再加上對東方並不是非常重視,所以能夠派過來的軍隊有限。隻要不危及它的烏拉爾山以西,俄軍在收到打擊之後還是希望能夠與清朝媾和的。他們的重點是打通向南到印度洋的通道,和向西到地中海的通道。

而英國因為占有印度,不想讓俄軍能夠對印度有任何威脅,所以非常警惕俄國在土庫曼的行為。所以英國希望清朝能夠在中亞牽製俄國,同時也不威脅他的印度。這就是為什麽英國如此希望劉錦棠成為陝甘總督的原因。但是同時,英國對劉錦棠也有提防,不能前門驅狼後門進虎,所以劉錦棠命令董福祥打到阿姆河畔查爾朱為止。也是為了保留俄國在中亞的勢力,讓它和英國繼續有著衝突,要不然自己就不能左右逢源了。

戰勝之後,朝廷本想立刻裁撤團練,節省軍費。但是劉錦棠和左宗棠痛陳利害,於是暫緩。

第二年俄軍增兵2萬,分南北兩路進攻中亞,一路從鹹海北邊進攻向克孜勒奧爾達進攻,一路從鹹海南邊向查爾朱進攻。多次進攻都被董福祥、張曜、杜嘎爾等人擊退。

劉錦棠也不是一味防守。他也命令張曜趁機攻占了北部額爾齊斯河畔的巴甫洛達爾。然後試圖向額爾齊斯河下遊繼續推進。由於沒有足夠大的船隻,受到幾次挫敗之後就回防建設岸防了。在建設岸防過程中,英國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也賣給了中國最先進的岸防炮。

雙方的談判劃界一直由曾紀澤負責,一邊打一邊談。俄國在戰場上占不到便宜,並且還有繼續潰退的跡象。俄國因計劃集中力量在土庫曼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對抗英國,所以也想暫時和中國停戰。清政府則是因為軍費耗費巨大,並且海防一派極力促和,所以也想停戰。所以在1882年10月20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重新劃定了邊界等。大體如下:

一、北部邊界更改從烏梁海十佐領北端劃至巴爾瑙爾北部25公裏,然後連向巴甫洛達爾北部25km,然後經阿克莫拉南部50km連接到努拉河,直至騰吉斯池;然後從騰吉斯池最東端連接至鹹海最北端。

二、中部邊界改為從鹹海東部中間連接至克孜勒拉巴特,克孜勒拉巴特的阿姆河上遊歸清朝,下遊歸俄國。

三、居民願撤出至俄國者,中國不得阻攔,以一年為期。

四、中國歸還俄國戰俘,俄國按照每人100兩銀子補償其在中國期間的日常耗用。

另外還有俄商貿易稅、通商、領事設置等等各條。

此次戰役,俄國出動軍隊4萬5千人,戰死5000人,被俘2.5萬人。仆從軍戰死1萬人被俘10萬人。

清軍出動軍隊4.1萬團練,6萬綠營,另有2萬綠營從陝西、甘肅調來,未直接參加戰鬥。老湘軍戰死1000人,杜嘎爾軍戰死3000人,唐景崧桂軍戰死200人,綠營戰死3萬人,總計3.42萬人。

此外,在清軍清掃境內俄國村鎮時,劉錦棠特意交代,主要是統計和標記,不要壓榨過甚,這些人也是人口,可以生產糧食之類的。清掃發現新疆以西全部境內有大約5萬俄國人和300萬的哈薩克等牧民。即便多次交代,仍然抓了俄國農民1萬左右和50萬左右的從賊哈薩克牧民,交當地哈薩克首領管製。

1883年6月勘界完成。

第49章 耗費

截至簽訂條約,清軍團練4.1萬人,兩年軍費1150萬兩;綠營6萬人,耗費是同等團練的三分之一,兩年約560萬兩,綠營軍費是常規支出,不計在內;綠營撫恤金是1年的餉銀(每人14.2兩),需支出43.2萬;團練撫恤金也是半年餉銀(50.4兩),需支出21萬兩,另外還有各級軍官的撫恤金,算起來需要100萬。另外采購大炮、槍支等共花費200萬兩。總計耗費軍費2010萬兩。

戰爭開始之後,短時間需要大筆的錢,朝廷每年撥款隻有500萬兩,還缺一半,於是左宗棠等人以預支1881年苦役租金的名義湊了1000萬兩。兩年下來還欠10萬兩。

當然這是官麵上的兩年測算。

自1871年以來,到苦役完全到期。十年的苦役租金是1.7億兩。

苦役方麵。從戰場運到商人手中耗費4400萬兩,每人糧食消耗330萬兩,軍隊用於修建鐵路、水利的苦役口糧與各種工具等6000萬兩。

1874年戰爭結束之後截至戰前(1880.5)鐵路修建了從塞米伊經過恰爾圖、阿亞古孜、科帕爾、阿拉木圖、比什凱克、江布爾、奇姆肯特、塔什幹、阿爾馬雷克、貝科博德到吉紮克的主幹鐵路,從奇姆肯特到奇伊利、恰爾巴圖到鏗格爾圖喇、恰爾巴圖到和通的支線,精河到阿克鬥卡、鐵力克到阿拉木圖的連接線,南線則是從喀什經奧什到貝科博德的主幹線、環費爾幹納盆地的主幹線、費爾幹納盆地縱線等,總計在新收回的地域修建了4463km公裏的鐵路。陝甘新疆(新收回土地劃歸新疆)總共有12210公裏的鐵路。其中潼關-西安-蘭州-玉門-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精河3113km鐵路購買的是進口鋼軌,其餘都是土鐵或者是自己在烏魯木齊、惠遠的鋼鐵廠生產的。購買鐵路軌道1000km需要300萬兩銀子,土鐵或者自造則是7成。總計造價2844萬兩。

自1876年初達成停戰協議之後,朝廷每年撥給新疆300萬兩的銀子,但是直至戰前(1880.5)平均每年隻能到200萬兩。而新疆每年各項常規支出有450萬兩,缺額達到了250萬兩,積累下來4年半就有1125萬兩的虧空。

上次戰爭4年總計花費2800萬兩(除了購買鐵軌),朝廷撥款總計有3200萬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也是朝廷默許苦役出租的原因之一。

如此算來,到1880.5的時候苦役租金有1.5億兩(1.7億兩是到最後)的苦役租金,朝廷撥款總計4100萬。支出則是1.75億。到戰前隻有1600萬的剩餘,這還是左宗棠和繼任者苦心經營的結果。

朝廷知道這筆錢很大,但是沒有想到這麽多年下來還有盈餘.左宗棠等人也是一直叫苦說早已經入不敷出,一直是勉力支撐。

算上盈餘和到1883.10的所有苦役租金,最終劉錦棠手裏還剩下3073萬兩。這些錢隻有一部分在他手裏,大部分是以各種名義在晉商和徽商的賬上。這是黑賬,不能讓朝廷知道的,要不然每年250萬的虧空自己哪裏去找錢貼補。

現在朝廷在李鴻章的極力主張之下大力發展海軍,擠不出更多的銀子給新疆。於是朝廷也就對苦役租金之事不聞不問了。甚至還有大臣主張直接廢掉每年的300萬撥款,讓新疆自籌。在左宗棠等反對之下,朝廷也有自己打算,於是沒有施行。

戰爭之後,朝廷發現每年花費一定的軍費到新疆維持防務反而更加省錢,但是又不想出錢,於是,就依照江南各省的前例,給了新疆自征厘金不必上繳的政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