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四卷-第80-92章

(2020-10-08 23:03:11) 下一個

第80章 交通與水利

1880年5月之時,陝甘新疆(新收回土地劃歸新疆)總共有12210公裏的鐵路。戰後劉錦棠感覺到了火車調兵的快速,身邊的幕僚和商人也大力陳述鐵路的好處。於是他大力修建鐵路,在現有鐵路基礎上將重要鐵路修建了複線。規劃建設的有潼關-西安-蘭州-哈密-吐魯番-迪化-精河-霍城-阿拉木圖(3792km),吐魯番-喀什-安集延-浩罕-苦盞-貝科博德(2193km)。另外,還計劃新建從四川廣元到寶雞的單線鐵路272km,以及其中通往漢中的118公裏支線。建造複線難度降低一半,但是廣元到寶雞的鐵路難度提升到了三倍,綜合起來相當於7155km單線鐵路。到1891年底之時,陝甘新疆總共有鐵路18585公裏(其中複線5385km),若按單線算,則是23970km。

在第二次中俄西北戰爭中,哈薩克仆從軍苦役抓了50萬,俄國農民苦役抓了1萬。每萬人每天能夠修建0.17km的鐵路。如今沒有戰爭的壓力,苦役也是稀缺資源。於是每年工作250天,則每萬人每年可以修建42.5km的鐵路。劉錦棠1882年起調了自用苦役20萬中的11萬人分段修建這些鐵路,每年可以修建467.5km,到了1891年的時候,鐵路已經修建完成。至此陝甘三省共有鐵路12600km,其中複線鐵路5985km。其餘的9萬苦役都在修建省道,完成了7000km的16丈寬(50米)的省道。

1889年劉國昌出國之後,寫信建議父親建立水泥廠,並在英國請了技師過去輔助。之後劉錦棠建立了水泥廠,到1890年5月份的時候已經月產水泥1000噸,1892年年產水泥4萬噸。截至1896年底,甘肅有1座年產4萬噸的水泥廠,新疆則是有2座年產8萬噸的水泥廠,已經生產水泥72萬噸。3座水泥廠總計投資500萬兩銀子,其中有第一座4萬噸的水泥廠是劉國昌開的,另外2座水泥廠分別是晉商和徽商開的,天津的商人也在投資建廠,劉國昌自己則是在布爾津新開了一家設計產能10萬噸的,也兩成參股了天津商人的8萬噸水泥廠。

建一座城池10裏方圓,城牆為10米高的雙層1m厚的鋼筋混凝土,基礎打2米深,8米寬,需要混凝土45萬噸(水泥約占20%,即9萬噸,水泥、砂、石子比例約為1:1.5:3),鋼筋1.36萬噸。修建0.2米厚、10米寬、10公裏長的水泥路需要水泥1萬噸。

截至1896年底,阿拉木圖、貝科博德、塞米伊、嘉峪關和克孜勒奧爾達均已經在原有城池之外新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新城。蘭州、西安城外商賈密集的道路也已經被鋪成了水泥道路。基本都是20cm-25cm厚,5-10m寬。

從左宗棠到劉錦棠,幾任陝甘總督都對農田水利很重視。到1896年底,陝西、甘肅、新疆各地的水利都已經修好,隻需要平時農戶自己維護。為此,苦役也是耗費無數。但這種水利隻是平常的農田水利,不包括像劉國昌那樣的河道取直等。

第81章 工業

新疆原本沒有什麽工業。

1871年10月2日,劉錦棠簽合同從美國慎昌洋行購買了1套鋼鐵設備並聘用和相關技術人員。鋼鐵設備從簽合同到運到上海用了三個半月,從上海運到蘭州大約三個月。1872年5月1日鋼鐵設備運到蘭州,開始安裝調試等等事宜。之前已經發現在蘭州西邊一百公裏的民和北邊窯街鎮有煤,蘭州南邊阿幹鎮也有煤礦,兩個地方都通水路,可以用筏子運送煤到蘭州。

1874年5月1日,蘭州鋼鐵廠開始生產鋼鐵。平均日產生鐵30噸,鋼10噸。1875年5月1日,新訂的設備安裝完畢並投入生產,產量提高到日產100噸鐵,33噸鋼。一年就是1.2萬噸鋼。可以製造鋼軌188km。不足之處是蘭州附近鐵礦很少,基本要從酒泉運來,路上要八九百公裏。於是郭嵩燾從英國請了工程師過來,直接在酒泉附近勘探有沒有煤礦。後來在1879年發現了煤礦,因為戰爭的事情耽誤了。1883年劉錦棠將蘭州鋼鐵廠搬到了酒泉,成本大幅降低。在之後1888年之前他將產量擴產到了年產10萬噸鐵,6萬噸鋼。到1896年底,多次擴建之後的蘭州鋼鐵廠(後改名為酒泉鋼鐵廠)年產30萬噸鐵,20萬噸鋼。

1889年開始,根據劉國昌的建議,劉錦棠請地質專家在新疆伊犁盆地勘探鐵礦和煤礦。1891年新疆連續在伊犁盆地東端吐爾根和伊犁盆地最東端還要往東20多公裏的地方發現了兩個罕見的富礦,煤礦在吐爾根北部也有很多。於是派苦役疏通河道使之可以通航。截至1894年底,在特克斯河匯入伊犁河之前、剛流出山區的地方興建的新源鋼鐵廠已經開始投入試生產,設計年產鐵20萬噸,鋼20萬噸。1896年底已經達到設計產量。

陝西則是由晉商於1884年在西安北部的銅川縣投資興建了年產10萬噸鐵,6萬噸鋼的鋼鐵廠,1889年投產。晉商還在烏魯木齊、蘭州等地投資興建了兩個小型的鋼鐵廠,年產量差不多,1896年底的時候年產量一共是5萬噸鐵,2萬噸鋼。

另外陝西、甘肅等地也有土鐵生產。最旺盛的時候是鐵路大修建期間。當時為了降低成本,大力采購土鐵,最多時的1878年年產土鐵10萬噸,鋼2萬噸。後來蘭州鋼鐵廠陸續擴產,各地的土鐵土鋼受到影響很大。到1896年底的時候,年產土鐵共約5萬噸,鋼則是隻有1萬噸。

1896年底陝甘新疆總共年產土鐵10萬噸,土鋼1萬噸,現代製鐵65萬噸,鋼48萬噸,總計年鐵75萬噸,鋼49萬噸。

一噸鋼可以鑄造32kg/m的鋼軌31.25m,可以修鐵路15.62m;1km需要64t。一萬噸可以修156.2km,1000km需要鐵軌6.4萬噸。到1891年底之時,陝甘新疆總共有鐵路18585公裏(其中複線5385km),若按單線算,則是23970km。總計消耗鐵軌154萬噸。其中大約50萬噸是進口的,用了大概2280萬兩銀子,其餘104萬噸都是國產的。國產的104萬噸中有24萬噸是陝西和陝西的土鐵,價格每噸40兩銀子,用了960萬兩銀子。自己生產的鋼軌占了80萬噸,價格是20兩銀子,用了1600萬兩。

之所以用國產的,也是考慮到價格。此時的陝西土鐵每噸19.9兩銀子,土鋼為40兩銀子,進口鐵軌1872-1874年平均每噸46.5兩銀子,總共花了2200萬兩銀子;1875-76年平均價格每噸37.5兩,進口花了80萬兩銀子。之後由於國產鋼鐵(包括土鐵土鋼)已經足夠製造鋼鐵使用,所以都采用的國產鋼鐵。進口鋼鐵也因此價格逐年降低(也有各國競爭的原因),基本穩定在了26-30兩之間。

鋼鐵的人工運費大概是每百公裏6.5兩銀子。進口鋼鐵可以溯長江直上武漢,但是武漢之後就隻能走陸路。所以,雖然1875年及之後進口鋼鐵價格更便宜,但是如果算上路費,那就比土鋼貴了。也就是左宗棠劉錦棠等人有苦役,要不然根本運不起,所以後來直接用自己生產的了。

到1896年底,陝西煤礦基本都集中在西安-渭南一線北部100多裏地的地方,年產量160萬噸。甘肅煤礦基本集中分布於慶陽華亭靖遠和窯街等地,年產量大約160萬噸。新疆煤炭主要分布在伊犁河穀和烏魯木齊,年產量400萬噸。陝甘新疆煤炭年產量為720萬噸。

陝西延長油田年產量450噸,費爾幹納盆地奇米翁油田年產量8000噸,儲量很大。甘肅玉門油田,剛剛發現,還未開采。陝甘新疆1896年年產石油8450噸,有很大發展潛力。

西安、甘肅各有1座年產4萬噸的水泥廠,新疆則是有2座年產8萬噸的水泥廠。另外,新疆布爾津一座設計產能10萬噸的水泥廠在建。陝甘新疆1896年年產水泥16萬噸。

1872年3月,金陵內軍械所搬遷到了蘭州,並入蘭州製造局,專門製造火車頭和輪船蒸汽機。1873年5月,火車頭製作成功,開始正式生產。第一年平均每月1.5台。第二年開始每月10台。開始的時候是數量為主,其次注重增加牽引力。

1891年,在劉國昌提議下,蘭州製造局成立內燃機研究室,以歸國留學人員為主力開始研究汽油機和柴油機,並在第二年根據劉國昌建議,以四衝程循環為基礎研製出第一款汽油機。1894年研製出第一款柴油機。翌年,研製出第一台由汽油機驅動的四輪汽車。汽車采用劉國昌在1889年發明的可拆卸的充氣橡膠輪胎。輪胎由劉國昌投資的鄧祿普輪胎製造廠製造。

1890年,在劉國昌提議下,蘭州製造局成立自行車廠,建造現代自行車,采用鄧祿普輪胎。自行車技術來自劉國昌投資的英國人斯塔利和勞森成立的“Round”自行車公司。1891年投產。

另外還有很多小型的現代工廠。陝甘新疆以及基本做到了工業門類的齊全,隻是規模太小。

第82章 教育

1874年戰爭之前,新疆是伊犁將軍管轄,沒什麽教育。甘肅學子則是到陝西參加鄉試。三省加起來不如江南一縣的文風。左宗棠等人在收複之後由於政務繁雜,所以也隻是將甘肅另立鄉試,使甘肅學子不必再遠赴陝西。之後新疆大批移民,由於都是青壯務農人員,就是有兒童,也是幾歲的,所以教育的事情隻是延續之前也沒有引起重視。兒童教育也不過是由相鄰之間識字的人教授罷了,條件好的,幾十戶湊錢請落第的秀才當個私塾先生。

1882年劉錦棠主政陝甘之後,第一批大量移民的人生的兒女已經有六七歲了,郭嵩燾等人認識到了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於是調劑陝甘內部的落地秀才等到新疆做私塾先生等等。1885年劉國昌提出了漢語拚音和羅馬數字的教學之後,郭嵩燾等人認識到這方麵的強大價值,於是強力推行,三五年間陝甘之地已經。到1896年底之時,漢語拚音和羅馬數字的教育已經深入人心,第一批受教育的人大的已經有二十歲,小的也有十五了。雖然走仕途的很少,但是識字加上會簡單的運算,在各個工廠、商行裏做事是得心應手。這也是陝甘之地現代工業和商業貿易繁榮因素之一吧。

1889年,劉國昌編寫了語文、數學、體育(軍事教育)、音樂的教材。同時,建議劉錦棠找人編寫簡明中國曆史。劉錦棠另外加了書法,並於1890年開始在陝甘三省實施小學教育。1893年全麵鋪開。

1893年,劉國昌編寫了語文、數學、地理、曆史(世界史)、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美術的教材。並建議劉錦棠設立實踐課程。劉錦棠找人編寫曆史(中國史)。1894年開始在陝甘三省實施中學教育,1896年底之時已經蔚為壯觀,計劃1897年全麵鋪開。

在此過程中,蘭州明世書院仍然作為老師培養的地點。1888年陝西西安成立明經書院,新疆阿拉木圖成立明仁書院。三座書院都有一部分內容是培養蒙學教師。

陝西78個州縣,甘肅53個州縣,新疆33個州縣。

1886年開始蒙學教育,學製3年,3到5歲。初設不限年齡大者旁聽。自1885年春天起,明世書院平均每年培養200人的蒙學先生(學製1年),到1896年底,共有1200人畢業。明經書院和明仁書院各自培養了1600人。這些蒙學教師直接教育了37萬蒙學學生,而由他們教會的學生的再傳學生則是教會了十倍計的學生。基本上陝甘三省30歲以下的人總計估計有2000萬, 其中有兩成400萬的人都受過漢語拚音和羅馬數字的教育。

1890年開始小學教育,學製5年,6到10歲。初設不限年齡大者旁聽。每座書院每年培訓200名老師,到1896年底總共培養了4200名,畢業和在讀的小學生總計有4萬人,而再傳學生則有50萬人左右。

1894年開始中學教育,學製4年,11到15歲。初設不限年齡大者旁聽。每座書院每年培訓200名老師,到1896年底總共培養了1800名,在讀的中學生總計有3.6萬人,還未有人畢業。

1892年,劉國昌建議劉錦棠開展職業教育,設立專門的職業教育學校與專業,定向培養技術人員,學製兩年,以解決陝甘三省工業企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未果。1896年,劉國昌在布爾津施政之時因人才缺乏,再次建議。於是下半年成立伊犁鋼鐵職業技術學院,麵向受過一定新式教育的人,對口到新源鋼鐵廠工作。

1895年.新疆人口1700萬,陝西1000萬,甘肅700萬;受過蒙學教育的人口占一成多,總計400萬;受過小學教育的總計55萬;正在受中學教育的3.6萬人。

第83章 規劃

理清了西北三省的家底之後,劉國昌率領眾人開始製定第一個五年規劃。此時參加的人就已經不止這些老師學者了。劉錦棠、劉國祉手下的重要幕僚,晉商、徽商,各大型工業企業負責人等都受邀或者被要求參加了這次製定過程。

劉國昌將眾人分為農業、工業、商業、軍事等不同的組,組下麵又有細分。分組討論,設定接口人,對接需要的其他組別人員等等。眾人都很新奇。

首先是農業。農業乃是立國之本,尤其是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

設立陝甘農業部,專項管理陝甘三省農業生產、加工、運輸等工作。

成立陝甘農業研究院。設立農作物研究所,主要負責育種工作,並研究肥料、水利、天氣等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設立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農產品就地加工、長期儲存等技術。設立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各地氣候決定的適宜作物並加以規劃,以促進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設立農業機械研究所,以機械促進農業產量的提高。

其次是工業。無工不強,工業乃是強國之路。

設立陝甘工業部

 

 

其次是對於水利。水利一方麵是航運,一方麵是農業。無論從哪個方麵,都需要進行綜合性規劃,故單獨劃出。

成立水利研究院。設立水資源研究與規劃所,統一規劃全境水資源的規劃利用。設立內河航運研究所、農牧水利研究所、水電研究所等對應研究相關領域內容。

 

新疆地處內地,河流基本都是內流河。外流河隻有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和葉尼塞河,其中也隻有額爾齊斯河在中國境內的部分可以通航。

要重點利用額爾齊斯河進行與俄羅斯的貿易。水路的運量要比鐵路要大得多,運費也便宜。他已經在布爾津建立了比較大的碼頭,疏通了布爾津以下的河道,並且建造了幾座水庫。水庫可以在汛期緩衝洪水,非汛期則可以有效抬高水深,完工之後將能夠大大提升額爾齊斯河的運力,將原本的不到一個月的通航時間延長到了五六個月,水深從原本的1米左右增加到了3-4米,枯水期也有2米,於是能通航的船舶也從原本的幾十噸增加到了近千噸。

內流河中可以大力發展內河航運的,南疆主要是塔裏木河及其支流,西疆主要是阿姆河、錫爾河、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薩雷蘇河等。其他的北疆諸河、伊犁河之外的七河(從北往南依次為阿亞古孜河、列普瑟河、哈薩克阿克蘇河、卡拉塔爾河、伊犁河,Baskan河和Sarkand河已經接近消失),以及其他河流基本都隻能發展農業灌溉。

這樣的話,需要做的河道加深、疏通、建立水庫等等工程還是很多的。並且劉國昌明確提出了環境保護這個做法。需要在利用河流的同時保護河流,避免過度開發。河流也好,農田也要,要注重避免水土流失。同時可以用疏通河道時挖出的底泥來增加耕地肥力。

第84章 到前台

劉國昌等人做好國民經濟發展報告和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先是將它給了劉錦棠。劉錦棠召集幕僚研究之後,決定找好陝甘三省會議。他召集了三省的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和學政到蘭州開會研究,準每人帶隨員2名。由於各省事務繁忙,定會期為半個月,來回最長的新疆巡撫一個月也夠了。

三省主官和隨員共36人,劉錦棠兼任了甘肅巡撫,身為總督多帶了2個隨員,同濟大學的郭嵩燾、劉國昌參加,劉國祉以陝西巡撫身份參加。總計40人。

8月1日會議召開。總督府的會客室安裝了空調,這是劉國昌從美國的時候就開始弄的。他1893年從美國采購了燃煤電廠和水電廠的設備並聘請了人員。酒泉的燃煤電廠1896年年初就已經開始發電了,蘭州的水電站一直到今年(1897)的5月才開始正式發電。總督府會議室的電就是蘭州的水電站的,水電站裝機容量480kW。

會議上,劉錦棠顯示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讓郭嵩燾介紹情況。郭嵩燾以自己年老體弱為由建議讓劉國昌講。這也是劉國昌第一次站到台前,不免有些緊張。在郭嵩燾幾次打斷他的敘述詢問之後,劉國昌終於恢複正常。他本就是一個人愈多思維愈敏捷的人,何況國民經濟發展報告是自己這些人花了一年調查兩個月編寫的,早已爛熟於胸;重要的關節,原始資料都看過幾遍。

眾人看到劉國昌侃侃而談,不免和自己家中子弟對比,差得太遠。

介紹情況花了一個小時,但是應付各省的問詢卻是花了一整天。有了這些主官的問題,劉國昌發現自己眾人的調查很多是不夠深入的,於是深以為戒。問詢到最後,劉國昌都開始自我懷疑了。自己曾經認為屍位素餐的各省大員各個數據比自己還要詳實,很多實施中的問題自己根本沒有想過也沒聽過。

一天應付下來,他看誰都是和自己找茬的,總想懟回去。問詢雖然結束了,但是報告暴露出的問題還是需要回去記錄下來,在以後的工作中改進。

第一天是總綱,接下來是各省的詳盡報告。四天下來焦頭爛額,從自我懷疑到了懷疑人生。

劉國昌在忙碌和焦慮中度過了四天,劉錦棠、郭嵩燾和劉國祉卻是心下甚慰。劉錦棠在通知各省主官之時已經說明了此次討論的主要內容,並要求他們選擇精幹的隨員。劉國昌這幾天雖說疲於應付,但是還是應付過來了,這群人可是現今陝甘三省最頂端的一批人。自己這個兒子才高誌大,但是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在布爾津的施政隻能算是中等。雖說人無完人,揚長避短即可,但是他既然要做大事,那就不能有明顯的短板,以免被人利用。

各省主官又是一番感受。找劉國昌的麻煩是劉錦棠交代的,他明確說了,要切實審查國民經濟發展報告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本來以為他隻是要將兒子推上前台,但幾天下來,沒那麽簡單,自己眾人的麻煩更大。一個年剛弱冠之人將各省主官和經年胥吏的詰難回答得頭頭是道,還指出了眾人施政中的問題。這事劉錦棠雖然一直沒說話,但是並不是沒看見的。看來被敲打的不僅是劉國昌。

眾人急忙派人詢查劉國昌的底細。之前也寥寥聽說過的:幼聰慧,少遊學各國,公車上書聚集各省舉子,一篇“強國策”震動士人。本以為有很大劉錦棠等人為他邀名的成分,有些想當然了。

國民經濟發展報告討論完之後,修整兩天。劉國昌趁此時間召集同濟大學眾人進行修改完善,並對應改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

打聽之後,消息很快陸續傳來。劉國昌在英國、德國、美國可不是簡單的遊學。他創造了各國年齡最小的博士紀錄,分別取得了牛津的法學博士,德國柏林大學工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並且還得到英國女王和德國皇帝的召見。各國留學生都對他推崇備至。可以說六年遊學,六年傳奇。《強國策》他們又看了一遍,加上這次的麵對麵認知,他們覺得自己需要更加重視劉國昌在劉錦棠家族裏的分量,需要更加重視劉國昌這個人,而不是僅僅把他當做劉錦棠最喜歡的兒子。

同濟大學的建立,他們本以為隻是順應維新的舉措,所以都囑托家裏派人參加。隻是家人都覺得科舉才是正途,所以隻是派了不受重視的或者旁支的一二人參加,意思一下罷了。看來這次回去要派重要子弟過來才行,以後他們是要交好劉錦棠的長子劉國祉和幼子劉國昌的。如今維新盛行,前途都有些看不清,先把眼前的大樹抱住才是正理。

在接下來的四天裏,劉國昌講第一個五年計劃講了一遍。因各人心態的變化,他好受了很多。眾人也隻是態度上更尊重了,不再是看一個小孩子的眼光,而是正視,該有的詰問還是少不了的,劉錦棠才是他們的頂頭上司。

劉錦棠等人很滿意,看來這次的敲打還是很有效果的。雖說現在政令軍令還是很暢通,但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還是很有必要的。

十天之後討論完成,劉錦棠等主官又開了兩天會。這次胥吏就不參加了,劉國昌仍然被指定列席,隻是不準發言。私下交流也好,溝通感情交換資源也罷,會議結束之後,眾人又多留了幾天才各自回駐地。

幾番推遲,1897年8月23日,同濟大學終於正式開辦了。雖說是剛開學,但是前麵一年的調研,第一批的學生都參加了,所以這些人直接就是二年級了,新到的才是一年級。

劉錦棠要求劉國昌要繼續科舉學習,他自己也想看看自己在科舉道路上能走多遠,並且確實是興趣所在,所以繼續和郭嵩燾學習,同時在同濟大學教學。

過年之後,劉國昌、譚嗣同等人再次進京參加會試,二人都考中了,劉國昌成績很好,第二。然後就是殿試。四月份,皇榜出來了,劉國昌為一甲第一名,狀元。

在殿試的時政中,劉國昌寫的是《論變法的必要性》。他說“西方列強工業化很強大,這是在係統性的變法之後取得的。各國行政體係最先進的是英美,工業也最發達。德國雖然是原本的大地主當權,但是他們都不再束縛農民的自由,都將大量財富投入到工業中。俄國變法最不徹底,農民仍然是半奴隸,所以工業在列強中最差,隻是人口眾多才保住了列強的地位。”

“中國要擺脫無法自主的命運,屹立於列強之林,則必須變法圖強。同時因列強環伺,如群狼噬人,必須保持政局的相對穩定和陸軍的強大。以免給列強可乘之機。否則一旦國內動亂列強入侵,縱然最終維新成功,不知道要死多少民眾,不知道要被掠奪多少資源和民脂民膏。”

文章很合慈禧和光緒的意,被點為新科狀元。

第85章 戊戌維新

1898年5月2日和3日,光緒慈禧分別召見。

在和光緒的奏對中,他提出,現在確實很多老臣守舊,不支持變法。但是支持變法的老臣也很多,不能一概而論。朝野上下一日之內同時舍舊圖新是不可能的,沒有足夠的經驗,沒有足夠的人員,沒有足夠的借鑒,風險太大。所以應選飭部分督撫進行變法試驗的方案,朝廷在政令、法令上予以支持。一旦成功則可以逐步推廣天下。對於支持變法的官員,應該逐步選拔,超次擢進,以之逐漸替代守舊大臣。對於態度搖擺之人,則命其依國家法令行事即可,賞功罰過。對於守舊的勳舊疆臣,為國家穩定計,不可直接棄之不用,可厚祿以養之,崇秩以榮之。軍隊乃國家之本,變法初期要維護穩定,可在內政、工業有相當基礎之後再行改革。皇太後仁慈穩重,乃是定國神針,維新事宜應征得皇太後的同意。隻有皇上和太後意見一致了,維新法令才好推行。縱然有意見不同之處,也都是為了大清江山,可選擇某處試驗各自想法。

慈禧召見時,劉國昌也是同一番的奏對,隻是遣詞造句有和敘述著重點稍有不同。這也是他和郭嵩燾、譚嗣同研究了多晚的結果。言辭不一是不行的,慈禧很大可能會知道自己和光緒的奏對。要讓兩人都滿意才行。從金鑾殿被點為狀元之後,兩人就開始準備,譚嗣同旁聽。在光緒那裏說的話,慈禧或許會知道,但是他們要按照慈禧一定知道來準備,因為沒有犯錯的機會。所以劉國昌在二人麵前的奏對是需要一致的,並且需要讓兩人都滿意。實際結果表明,還不錯。

慈禧和光緒都是支持變法的,這也是公車上書之後維新派日益強大的原因。

光緒越來越傾向於變法了。自己之前的“上今上皇帝請求變法強國書”打響了第一槍,之後的“強國策”成為眾多維新人士的必讀之物。前麵三年自己雖然被變相禁足,但是也在不時地發表維新的文章。隻是,現在最得上意的不是自己,而是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自己韜光養晦似乎有點過了,不過,還是繼續吧,畢竟身份很敏感。

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變法聲浪日高。康有為迅速從廣東趕到北京上書,提出速行變法的具體建議。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4月,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

5月22日,光緒再次召集眾多倡導維新的年輕官員,商議變法事宜。

開始的時候,劉國昌也是光緒很看重的人物。新科狀元,留洋數年,呼籲變法,編寫的《強國策》各舉子人手一本,陝甘總督的兒子。隱約之間,是主張變法的維新人士的首領。

在前幾次光緒召集維新官員的討論中,康有為有次說道: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實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後蒸蒸日上,富強可以駕萬國,以皇上之聖圖自強在一反掌耳。此言一出,光緒甚為心動。林旭大聲讚同,梁啟超沉默不語,楊銳、劉光第、譚嗣同等人皆出聲反對。

“三年時間,政令都還無法通行全國,怎麽能夠自立?變法之事,不是隻靠維新之人說說就可以的。需要各級朝廷官員都能夠切實執行才行。”

“變法必須,不變國家就要亡了。但是也要一步步來。皇上詔書一下,地方官員執行也是要時間的,見成效也是要時間的。朝夕之間就有效果,還是很難的。”

光緒見劉國昌一直沒有說話,於是點名讓他發言。於是劉國昌說道:“康先生說三年可自立,是指什麽自立?陸軍?海軍?槍支大炮?鐵甲輪船?工業?”

康有為說不出話來。

“首先說陸軍。陸軍改革需要重新招募士兵,現有兵勇已經習慣了拖遝,要靠他們自強,是不可能的。招募2個月,訓練3個月,裝備槍支大炮,選擇良將,守衛本土是可以的。並且,這個已經實現了。我們是輸在了海軍。”

“既然是海軍,首先是要有船。福州製造局可以造船,需要一年,但隻是西方的二流戰艦。列強建造一等巡洋艦需要兩年,訓練需要一年。我們的海軍沒有任何基礎,訓練需要兩年。也就是說需要四年。但是,我們建立的海軍比他們在遠東的船隊還小,船隻也無從補充。”

“槍支大炮,我們早就可以自己造。朝鮮之戰時我們的裝備比日軍要好很多,可是輸得一無所有。”

“工業。成立一個鋼鐵廠,從采購到正式投產,需要三年的時間。前提是由足夠的技工。中國之大,需要多少鋼鐵廠?三年遠遠不足。”

光緒的情緒明顯低沉了下去。

劉國昌於是說道:“變法涉及到天下百姓。億兆百姓的觀念是無法一日之間改變的。官員、商人等的觀念也是如此。當前應當以開啟民治作為首要任務,大力發展小學、中學的新式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隻需五到十年,人民觀念當為之一新。在此基礎上無論再施行何種變法,都將如順水行舟。”

“軍隊不宜輕動。穩定壓倒一切。皇上春秋鼎盛,五到十年之後正是年富力強、羽翼已豐之時,何必急於一時。”

“朝中老臣大多支持變法,縱然有些執拗,細細勸說即可。即使事不可為,十年之後,老臣年邁告老還鄉,維新官員自可趁勢而上。何必旬日之間便罷黜一批頑固大臣,擢拔了一批維新人事。詔書一下,反彈必大,於維新不利。”

眾人勸說之下,光緒壓下了急切的心情,和眾人開始商量頒布新政。康有為幾人有些失落,覺得劉國昌搶了他們的風頭,隻好暫時蟄伏。

6月11日(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開始推行新政。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光緒帝發布了一係列除舊布新變法詔令。詔令之中屬於政治方麵的主要有:廣開言路,提倡官民上書,任何人不得阻撓;令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撤除閑散衙門和重疊機構,裁減冗員;準許旗人自謀生計。屬於經濟方麵的主要有:設立農工商局,提倡實業,獎勵發明;設立鐵路礦務總局,鼓勵商辦鐵路礦務;裁減驛站,設立郵政局;創辦國家銀行,編製國家預決算。屬於文化教育方麵的主要有: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將各省書院和過多的祠廟改為學堂,鼓勵地方和私人辦學堂,創設京師大學堂,各級學堂一律兼習中學和西學;允許自由創辦學會、報館;設立譯書局,編譯外國新書;派人出國遊曆、留學。屬於軍事方麵的主要有:裁減綠營,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練兵,添設海軍,實行保甲。

11月,康有為、楊深秀等人進言光緒皇帝,聘請伊藤博文為皇帝的私人顧問,付以事權,幫助設計中國的新法和推進變法改革。光緒詢問眾人意見采納。劉國昌、譚嗣同、梁啟超等強烈反對。劉國昌當庭罵康有為道:“三年前,犧牲北洋艦隊,犧牲數萬將士方才將日本殖民中國的陰謀挫敗。如今你要引狼入室認賊作父麽?!不當人子!”

“日本人這樣想,是因為他們想占領中國,奴役中國。你這樣做是為了什麽?為了你的孔教教主之位你是連臉都不要了!”

隨後劉國昌對光緒說道:“皇上,請故敵酋之首為皇上顧問,此不啻將大清權柄拱手讓與敵人。臣請立誅殺康有為!”

譚嗣同、梁啟超也附議。

光緒見自己手下維新官員直接對立了起來,意識到這個提法應該有很大問題。

於是趕緊息事寧人,眾人才不歡而散。

第86章 失敗

事後,劉國昌在寓所與譚嗣同、梁啟超等人商議,談及此事。劉國昌說道:“康有為此人,隻為自己當上孔教教主,廉恥、臉麵、國家都不要了。”。

“9月份提議將東北三省、新疆抵押給俄國、日本,借款變法。未到實地考察,不考慮國家的總體安全。如果真的可以抵押,左宗棠何必以老邁之身出征新疆。李中堂與他的爭論也不過是海防與疆防的輕重罷了。”

“10月份妄言英吉利垂涎西藏而不能遽得,若朝廷果肯棄此荒遠地,可得善價供新政用。若是西藏乃是邊荒遠地,英吉利距離它更遠,為何還要垂涎欲滴?!”

“在變法經費來源上,主張以全國礦作抵,英美必樂任之,其有不能,則鬻邊外無用之地,務在籌得此巨款,以立全局。以礦做抵,這是可以的,若是變法成功仍然是中國之礦,所丟失者,十數年生產之權益。但所謂邊外無用之地,若真的無用,英美會給你巨款?!一派胡言,自說自笑!”

“如今又提議以國事托付於敵酋,寄希望於敵人幫助設計中國的新法和推進變法改革。也就是皇上不諳世事,若換成任何一大臣,必然殺之!”

“康氏此人好博求異,為證成己論,不惜抹煞事實,曲解證據。為學則誤人子弟,治國則亂國害民!”

看了一下譚、梁二人,譚嗣同深為讚同,而梁啟超則略有疑惑。稍一思考,劉國昌就已經明白:“卓如,看你有些疑惑。應該是不了解列強的行事作風。”

“列強行事,與我中國大不相同。與列強爭,必錙銖必較,不存在你讓我一尺我讓你一丈的事情。我們的忍讓隻會讓他們認為成軟弱。將國事盡托付敵酋,敵酋不會因為你的信任而報之以國士,隻會當做我們的愚蠢而愈加侵害中國。”

“我和複生都曾留學列強,複生在英國三年,我則是在歐洲美洲呆了七年。我們均深知其國內政治的真相。卓如若仍有疑問,可以此詢問任何留學人員,多問幾個人。”

“卓如既然對列強的議會政治和民權論很感興趣,那年後找個機會出國吧。遊曆幾年。也躲避一下如今的紛亂。”

梁啟超有些疑惑,如今變法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雖然內部爭論很大,但是還是按照劉國昌的設想在推行,怎麽會有讓劉國昌想送他出國的紛亂出現。

譚嗣同聽聞此話,一下子嚴肅起來。他看著劉國昌,想讓他解釋一下。

劉國昌擺了擺手:“此事多說無益,日後便見分曉。”

二人於是也不再多說。

1899年1月22日,農曆臘月初十。禦史宋伯魯上奏:“昨聞英國教士李提摩太來京,往見工部主事康有為,道其來意,並出示分割圖。渠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幹營,以資禦侮。……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 如大學士李鴻章者,往見該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與之商酌辦法,以工部主事康有為為參讚,必能轉禍為福,以保乂我宗社。”

光緒召集眾人討論。康有為、楊深秀等人大力支持,認為四國合邦可以保中國之社稷。譚嗣同、劉國昌、梁啟超對視一笑。

劉國昌起身奏道:“既然四國合邦如此有效,為何之前沒有先行三國合邦?為何之前英美兩國大大出手,為何美國內戰之時,英國大力支持南方軍隊?”

康有為等人訥訥無言。

劉國昌繼續說道:“幾位誰有治理一縣之經驗?誰有經商一地之經驗?誰有遊學列強之經驗?若都沒有,諸位實在是視天下事太易,足可當得無知者無畏的稱讚、無事不敢為,無事不敢做。昨日賣疆土,今日賣國家,明日還有什麽可以出賣的?和諸位同僚,在下實在是深以為恥。”

劉國昌轉向光緒:“啟稟皇上,下官自覺愚鈍,對列強不明,於國學不通。和康有為此等同殿為臣深感資格欠缺。下官請辭。”

光緒不允。

三日後,掛冠而去。

之前,他曾經也勸譚嗣同、梁啟超二人也一同辭官。二人卻是無奈:“你後台夠硬,隻要不是殺頭的罪過,你爹一個請罪折子就好了。我們倆差得遠呢。”

劉國昌嘿嘿一下,也不為己甚,隻是告誡二人:“康有為多次妄言,光緒仍然對他重用不減。我一旦離開,康有為將無人能治。現在將近年關,應不會有大的動作,年後還當小心。我會派人保護你們,若事有不諧,出了京城就好。”

之後慈禧聽說了合邦之事,趕忙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當麵了解光緒皇帝對合邦的想法並阻攔,使得此事未果。

1899年1月31日,臘月二十,封印;2月9日,農曆正月初一;3月2日,農曆正月二十,開印。

3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召見統率新建陸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麵談後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麵,直隸總督榮祿催袁急回天津。畢永年與楊深秀議軟禁太後事。

3月17日,光緒帝再召見袁世凱,命與直隸總督榮祿各辦各事。光緒帝命康有為即離京赴上海督辦官報局,通過楊銳帶給康有為密詔。

3月18日,禦史楊崇伊上書慈禧,稱大同學會蠱惑士心,紊亂朝政,引用東人,深恐貽禍宗社,籲懇皇太後即日訓政以遏亂萌。楊深秀於3月18日去法華寺夜訪袁世凱,透露慈禧聯同榮祿,要廢除光緒;並說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住的頤和園。兩日後(3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次日晚袁世凱聽到楊崇伊從北京帶來的政變消息,以為密謀已經泄露,為避免自己被牽扯上叛逆罪,將楊深秀的計劃向榮祿報告。

3月19日,傍晚慈禧突然離開頤和園,返回大內。光緒帝自是日起遷居瀛台。康有為訪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請英國公使相助,不成;又訪伊藤博文,請遊說慈禧太後。當晚黃紹箕勸康有為迅速離京。深夜,康廣仁等懇求康盡快出走。慈禧回宮。

3月20日,淩晨康有為攜仆人李唐離京,路上被土匪打算右腿。光緒皇帝第三次召見袁世凱,之後袁回天津。光緒皇帝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親密交談。慈禧太後垂簾旁聽,極為不滿,當天深夜又接到榮祿密報,說光緒帝欲軟禁太後。

3月21日,淩晨,慈禧太後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台;然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變法”失敗。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逮捕譚嗣同、梁啟超、劉光第徐致靖楊銳張蔭桓楊深秀林旭、宋伯魯、康廣仁等人。

3月24日,剛毅奉太後諭令開始搜捕四軍機章京等變法份子。徐致靖、楊銳、林旭當日被捕。劉光第投案自首。楊深秀因詰問慈禧太後為何罷黜光緒帝,在聞喜會館住處被捕。

3月25日,康有為在廣東會館被捕。

3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康有為、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四人處死;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劉光第、楊銳、劉光第、被遣戍新疆。變法以來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大部被廢止。

梁啟超、譚嗣同因劉國昌的預先安排進入英使館避難,然後赴英國遊學。劉國昌因為早前掛冠而去,隻是被勒令嚴加管教,理由也與維新無關。

第87章 義和團之亂

由於德國在山東的侵略行徑,使得山東人民對外國侵略者極為反感。早在1897年就發生了巨野教案山東巡撫李秉衡因此被貶職。在此之後,山東的民教矛盾有增無減。

教民一經入教,遂以教士為護符,淩轢鄉黨,欺侮平民,睚眥之仇輒尋報複。往往造言傾陷,或謂某人毀謗洋教,或指某人係大刀會匪,教士不察虛實,遂欲怵以兵威。不知教士之勢愈張,則平民之憤愈甚。

1897年,山東冠縣飛地梨園屯(今邢台市威縣)村民與教堂因曆史上的土地糾紛引起衝突。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應村民閻書勤等的邀請,前往援助。後趙三多將梅花拳改名為義和拳。

同年10月趙三多等人在冠縣飛地蔣家莊(今邢台市威縣)豎起“扶清滅洋”的旗幟“起義”,遭鎮壓而失敗。

戊戌維新之後,因為提倡學會等等,客觀上助長了教民的囂張氣焰。

1899年10月11日,山東平原縣知縣蔣楷鎮壓義和團,蔣楷率領勇役數十人前來鎮壓,被義和拳打敗。此時的山東巡撫是毓賢,他深知民教矛盾的由來,對民眾反基督教情緒比較同情,罷免了力主鎮壓的蔣楷等人,還向朝廷上奏將民教矛盾的責任歸結於教會一方。其態度遭到外國敵視,在列強交涉下毓賢被革去職務。1899年12月,袁世凱代替毓賢署理山東巡撫。在其任山東巡撫後嚴格限製義和團的活動,並從1900年3月開始大力鎮壓借義和團而搶劫的各種團民,收攏之後編為苦役,修葺從山東到天津的道路。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後開始備戰,並在劉國昌進入北京城之後派兵截斷聯軍的後路。

1899 年底,因支持義和團而被撤去山東巡撫之職的毓賢進京,四處遊說,稱義和團皆是義民,神技可用,應者渺渺,唯有他和載漪等聽從,自此他成為了義和團在朝中的代言人。

義和團經常攻擊教堂和改信基督教的人員,各國多次抗議。尤其是1900年1月之後慈禧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發布維護義和團的詔令。自此之後,義和團迅速長大。清廷先剿後撫的義和團運動在華北漫延,四處燒教會、殺教士洋人、殺教民、並到處毀壞鐵路及電線杆等洋物。北京的東江米巷使館區於是人心惶惶,本來按國際慣例,清廷應負責使館區的保安工作,但很顯然此工作已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各國使館紛紛要求清廷批準各國派兵保護使館區。經磋商,總理衙門批準各國公使可自帶警衛。

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國聯合照會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締義和團。2月1日,山東高密群眾圍攻德國鐵路公司,相持數日,並破毀鐵路,至14日,德軍揚言要以武力鎮壓。3月13日,列強在渤海舉行海軍示威,顯示要用武力幹涉中國。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剿除義和團,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直、魯兩省,代為剿平。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國公使就提出鎮壓。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

5月,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占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製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采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0日,公使團會議,提出調兵來北京。

5月28日,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1日至6月3日,八國警衛進入北京保護使館區及西什庫教堂

5.31英法俄美日336人從天津出發進北京。

6.2日56名德國人和20名奧匈帝國人入京。當日,大沽口外各國軍艦24艘。

6.9列強入天津租界2000多人,同日從大沽口進軍天津並到達。

6.10西摩爾率領2000多人分批坐5列專車進京,遇到強烈抵抗。6月12日,義和團與清軍董福祥聶士成部聯合作戰,切斷侵略軍與天津的聯係。6月14日至18日聯軍被義和團包圍在廊坊、落岱、楊村一帶,麵對用近代槍炮武裝的聯軍,義和團奮勇殺敵,視死如歸,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拚搏,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愛國熱情,打死打傷敵軍300餘名,西摩爾潰不成軍,被迫沿北運河退回天津,義和團粉碎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

6.11俄國派兵侵占東北。

6.11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在永定門外被甘軍殺死。其自稱代表各國去清廷總理府衙門要求保護使館區,但董福祥認為他是在前往永定門接應西摩爾聯軍。

6月13日,義和團開始衝進北京內城,將10餘座教堂幾乎全部燒毀,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東江米巷的使館區。義和團與駐京清軍四處破壞教堂、屠殺教民。義和團民的不同派別也互相武鬥殘殺。另外,義和團及清軍又分頭攻打東江米巷和西什庫教堂。同日,克林德命令使館衛隊開始“獵取團民行動”,先是逮捕了一名出現在使館區的團民,之後大批團民集結於使館區外,為數不多的列強使館衛隊以機槍對團民掃射。

6月14日,克林德命令德國士兵對路經使館旁的義和團民開槍,打死團民20人。在此前後數日,另有數以百計拳民被列強在北京的衛隊甚至平民殺死。

6.17大沽口陷落。同日,慈禧召開禦前會議後,發出解散義和團民的上諭。

6.18慈禧接到手下守舊派大臣偽造八國出兵實際是要求她退位讓光緒複位的情報後,憤怒之下讓守舊派統領義和團。

6月19日,清政府總理衙門照會各國駐華使節“限二十四點鍾內各國一切人等均需離京”。當晚,各國公使聯名致函總理衙門,以路途安全無保障為由,要求延緩離京日期,並要求次日上午9時前給予答複。

6月20日上午8時,克林德未能說服各國公使一同行動,遂獨自帶同翻譯柯達士(Herr Cordes)乘轎從東江米巷使館前往東單牌樓北大街東堂子胡同總理衙門(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人民來訪接待室)交涉。途中走到東單牌樓北大街西總布胡同西口【距東堂子胡同隻隔一條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為正在巡邏的神機營霆字隊槍八隊章京恩海打死,柯達士受傷。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帝的名義,向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國、日本國、俄國、奧匈帝國、比國、荷蘭國十一國同時宣戰。在清廷向各國宣戰的同時,也懸賞捕殺洋人,規定“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義和團及朝廷軍隊圍攻各國在北京的使館。

克林德被殺事件發生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決意報複中國,1900年7月5日正式派遣2萬多人的對華遠征軍,由瓦德西元帥指揮。不過這支部隊尚未抵達中國,戰爭已經結束。

6.21幾千聯軍從大沽口向天津進軍,23日到達天津。

6.23劉錦棠與英國、德國、美國、俄國駐蘭州領事商定《西北互保章程》,各條如下:

三、西北三省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陝甘總督劉錦棠與各省巡撫認真切實保護, 並移知各省督撫及嚴飭各該文武官員一律認真保證。現已出示禁止謠言,嚴拿匪徒。

四、西北三省中國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靜,各交易市場已有的外國兵輪者仍照常停泊,惟須約束人 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國以後如不待中國督撫商允,竟至多派兵丁進入,以致百姓懷疑,借端啟釁 ,毀壞洋商教士的人命產業,事後中國不認賠償。

八、西北三省如有各國洋教士及遊曆洋人,遇偏僻未經設防地方,切勿冒險前往。

6月26日,在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胡雪岩、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上海道餘聯元與各國駐滬領事以《西北互保章程》為底稿商定了《東南互保章程》九條如下:

一、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 民人命產業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護章程,已另立條款。

三、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總督張,允認真切實保護, 並移知各省督撫及嚴飭各該文武官員一律認真保證。現已出示禁止謠言,嚴拿匪徒。

四、長江內地中國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靜,各口岸已有的外國兵輪者仍照常停泊,惟須約束人 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國以後如不待中國督撫商允,竟至多派兵輪駛入長江等處,以致百姓懷疑,借端啟釁 ,毀壞洋商教士的人命產業,事後中國不認賠償。

六、吳淞及長江各炮台,各國兵輪不可近台停泊,及緊對炮台之處,兵輪水手不可在炮台附 近地方練操,彼此免致誤犯。

七、上海製造局、火藥局一帶,各國允兵勿往遊弋駐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擾 。此軍火專為防剿長江內地土匪,保護中外商民之用,設有督巡提用,各國毋庸驚疑。

八、內地如有各國洋教士及遊曆洋人,遇偏僻未經設防地方,切勿冒險前往。

九、凡租界內一切設法防護之事,均須安靜辦理,切勿張皇,以搖人心。

6.26八國聯軍死62人,傷228人。

7.14天津陷落

8.4日八國聯軍1.9萬人進京

8.13八國聯軍占領通州。此時北京城內8萬軍隊,城外2萬人,但是慈禧已經決定逃跑。

8.14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慈禧同意劉國昌帥軍進京。

8.15淩晨6點,慈禧率領光緒等逃跑,下午到達八達嶺(44km)。被劉國昌帥軍殺死,對外稱土匪作亂,已經將土匪就地正法。上午,劉國昌軍隊已經從北麵城門進京,守住北京城。

命令其他人抄聯軍後路,阻止其獲得軍械給養。1周之後聯軍彈盡糧絕,同意談判。不許,5日後投降。同時各國商議增兵。

9.20李鴻章為談判大臣。同日,劉國昌被召回蘭州訓練義務兵,劉國祉代表劉錦棠進京督戰並關注談判事宜。

11.20簽訂條約。中國購買各國產品1億兩白銀。其中英國30%,法國20%,德國15%,美國10%,俄國10%,意大利7%,奧匈帝國5%,日本3%。最終日本、奧匈帝國的份額給了英國和德國。期間賄賂英國談判大臣100萬兩白銀,暗中許諾購買德國的產品增加到和英國一樣。

08.15慈禧光緒死後,六王爺為監國。後來知道了真相,於是宣布清帝退位。

10.01成立中華共和國,八大總督為誰當首任執政(後改為總統)爭執不下。談判期間英國代表提議李鴻章為總統,並將之作為談判條件。商議後同意,於是11.20簽訂合約。

12.01正式推選李鴻章為總統,八大總督議政。劉錦棠兼管山西、河南、內蒙西部,李鴻章兼管山東、東北三省和內蒙東部,山東仍然中央直轄,山東巡撫袁世凱五年內不得調任它職,實際為劉錦棠勢力範圍。西藏中央直轄,日常事務由四川總督代管。

第88章 應對

1899年2月3日,農曆臘月十三,劉國昌掛冠離去。

劉國昌沒有走從保定、石家莊到太原的這一條鐵路。他向西北出八達嶺,經延慶縣、懷來縣、宣化縣、陽原縣到大同市,然後坐120km火車向南到朔州,陸路到代縣,然後坐170km火車到太原,繼續坐651km到西安。從北京城到八達嶺50km步行,從八達嶺到大同310公裏。從朔州到代縣50km(其中20km山路步行),總計騎馬390km用了4天、步行70km用了3天、坐火車941km用了3天。一路用了10天,到西安之時已經是臘月二十三,於是沒有停頓,直接繼續坐火車676km到蘭州用了2天。到蘭州之時已經是臘月二十五(1899.2.15),總共路上用了12天。

如果他是直接從北京坐火車經鄭州到蘭州,則是1811km隻需要5天。

此時,從西安到太原的鐵路早已經修通,並且向北延伸到了代縣雁門關。再再往北,則是大同到朔州的鐵路也已經修通,但是由於恒山山脈,朔州到代縣的路途就被20公裏的山路給阻隔了。兩端的分別20km和10km倒是已經修了公路。

到家之後,直接找到了父親劉錦棠,正好大哥三哥正在父親這裏請安。於是幾人一起討論了起來。

劉國昌說道:“維新要失敗了。”

幾人之前從他最後發的電報上麵已經知道了他的看法,於是沒有接茬,繼續聽他說。他繼續說道:“光緒太著急了,總想著旬日之間就掌握大權,他所信任的康有為等人也是為了自己的千古留名什麽都敢幹的人。關鍵是,他們什麽都沒有還什麽都敢幹。這次的維新要失敗了。”

沉吟了一下,劉錦棠說道:“既然如此,如果我們出兵呢?”。劉國祉也是躍躍欲試。

劉國昌在路上已經考慮了很久,所以沒有停頓:“時間太緊,估計我們兵到的時候,已經塵埃落定了。沒有了完美的借口,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不會支持我們。倒是可以趁此前出到大同。隻是,從西安到大同要經過太原,動靜太大了,怕是會引起注意。”

劉國祉說道:“何必從西安,我們從府穀縣出兵。”

看到劉國昌一頭霧水,他解釋到:“府穀縣在榆林東北大約200km路程的黃河岸邊,對麵就是山西保德縣。如今黃河冰凍,如果慈禧在解凍之前發動,那我們可以直接從黃河走170km到朔州,然後120km進駐大同,一路之上行軍10天即可。隻是人數不能太多,頂多選精兵1000人。”

“如果是從西安,那就直接走鐵路,經鄭州、石家莊、豐台到正陽門,總共1200km,3天就可以到達。按照每列火車500人計算,每天可以開8輛,就是0.4萬人,並且裝備可以一起運送。並且可以趁此影響河南。”

“如果從西安,先到太原為623km,然後從太原到石家莊220km,從石家莊到北京300km。總計1143km。好處是,可以先到太原,然後在距離石家莊110km的陽泉屯兵。這樣一旦有事,出兵到北京隻需要630km,火車兩天就能夠到達。並且可以趁此影響山西。”

劉國昌想了一下:“還是不妥,師出無名。”,然後繼續說道:“一路之上,我發現山西各地流民很多。慈禧如果要廢光緒,那麽新政可能要受很大影響,義和團可能會成為她抵製列強或者和列強談判的工具。如果山西義和團亂,那我們可以以維護治安的名義出兵。”

隻是義和團易養難治,會給洋人出兵借口。怕是四十年前英法聯軍之事又將重演。並且列強更多,艦炮更強,而我們,卻是隻有陸軍,沿海各處均無所防禦。”

劉錦棠說道:“南方現在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均為洋務派,知道維新的必要性。並且他們自己的那些企業和我們一樣都是在發洋務的財,是義和團反對的對象。所以他們一定會和我們一樣鎮壓義和團,維護洋務的成果的,不必擔心。現在最危險的是直隸、河南、山西、山東和東三省。這些朝廷直接掌控的地方,怕是要被義和團禍害了。”

“義和團,嗬嗬,有多少是真的反對洋人的,又有多少是因為吃不起飯,被迫揭竿而起的?!我們穩,是因為我們地廣人稀,農民都吃得起飯。李鴻章、張之洞穩,是因為江南富庶,再加上他們會堅決鎮壓。朝廷直轄的這些地方呢?地少人稠,土地已經耕種千年,逐漸貧瘠。沒有飯吃,換成誰都會變成義和團!”

看到劉錦棠動氣,劉國祉連忙勸道:“父親,消消氣,不要氣著了自己,家裏和西北還是靠你頂著呢。這些煩心的事情我們兄弟幾個辦就好了。”

劉國昌也附和著:“就是就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著急也不管用,除了氣壞您的身子,沒任何好處。……阿,不是,我是說,除了氣壞您的身子,沒任何壞處。……也不是。反正是您別生氣就好了,生氣沒用。”

劉國昌這麽一插科打諢,劉錦棠也轉移了一點注意力,不在那麽氣了。於是問劉國昌有什麽辦法。

劉國昌也是皺眉頭:“工部侍郎袁世凱那裏,我早就和他說過這個事情,一定要堅決鎮壓。義和團能夠發展迅速,主要是各地吃不起飯,既然如此,各村按照比例出丁,組織他們修建道路和水利。”

劉錦棠聽了點點頭:“恩,這倒是個好辦法,治本之策。看看這個袁世凱怎麽樣吧。”

“甲午戰爭之後,你董伯伯的甘軍被留在了京城。我們多次通信,聊過對待洋人的事情。義和團的事情你再和他說說,別關鍵時刻出了問題。他很相信你。”

然後一家過年,一個月就這麽過去了。

1899年3月1日(農曆正月二十),劉國昌被任命為蘭州義務兵中國總教官。

3月21日,光緒被廢的消息傳來。劉國昌緊張地關注著,得知譚嗣同、梁啟超兩人及時避入英國使館後方才放心。

3月28日,北京菜市口康有為、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四人被處死;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劉光第、楊銳、劉光第、被遣戍新疆。變法以來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大部被廢止。梁啟超、譚嗣同則在劉國昌的安排下赴英國遊學。

劉國昌因為早前掛冠而去,隻是被勒令嚴加管教,理由也與維新無關。

眾人於5月15日到達蘭州。劉國昌到場迎接。眾人很詫異。劉國昌也不解釋,安排眾人到迪化府任事,仍然行維新之事,隻是從之前的研究政策到了實際操作。

一年之後,眾人深知其難,才理解了之前變法之中劉國昌的多次拖慢變法步驟的深意。

第89章 練新軍

劉國昌在這一年中,將大部分精力放到了軍隊裏。學校的課程除了實在無人代替的才會去上。

他在1889年之時將使用征兵製代替募兵製和綠營的想法和父親、大哥提出了。

三省管轄範圍之內,凡年滿18歲的男丁均有義務服役,服役期2年。它省服役。義務兵不發餉銀。義務兵中的優秀者可以轉為誌願兵,稱為士官,比例大約為1/10。誌願兵按照年限領取餉銀。誌願兵分6級,一級士官餉銀同綠營。誌願兵每2年晉升一次,比例為三分之一。2年以上的餉銀如團練。誌願兵無法如期晉升的,則退役。

1889年秋,新疆有人口1400萬,陝西900萬,甘肅600萬。應服兵役的18歲男丁大約有14萬+9萬+6萬,共計29萬。

涉及人口和事項太多,故首先在迪化府試行。迪化府有人口100萬人,適齡男丁約為1萬人。於是劉錦棠聘請了德國教官,並通過劉國祉從天津武備學堂的畢業生中選擇了一些頭腦比較靈活的充當下級軍官。按照三三製原則,每10人為一個班,3班一個排共30人,三排一個連另加一個警衛班共100人,三連一營另加一個警衛排共330人,三營一團外加一個警衛連共1090人。一萬人共分為10個團。總計需要團長10人,營長30人,連長100人,排長300人,班長1000人。團長為德國教官,營長和連長為軍校學生和哨長充任,營長、排長和班長由訓練中表現優秀的充任。

義務兵訓練一年,第二年開始代替綠營做維護治安等工作。劉錦棠發現很有效果,新式練兵方法練出的兵的精神麵貌明顯比綠營要強很多,和團練比也不遑多讓。反而是哨長是短板。於是劉錦棠在第二年(1890)改為營長和連長都是由軍校學生充任。1891年,劉錦棠參考劉國昌的提議,從即將兵役期滿的人中選擇了3000人為一級士官,充實為排長。同時,由於第一期的義務兵在維護治安方麵做得很好,所以也擴大了試驗範圍,把浩罕府也納入了兵役製。

浩罕府有265萬人,適齡男丁有2.7萬人,於是組建了27個團。總計需要團長27人,營長81人,連長270人,排長810人,班長2700人。團長和教官自然是請的德國的,從德國學成歸國的10人也被任命為團長。營長仍然由軍校學生充任,連長和排長則是由即將退役的士兵中選擇優秀人員留任的。

1891年陝西、甘肅也開始試點。教官同樣請的德國的。其他如迪化府的試點,隻是連長和排長不再由新兵選任,而是由士官充當。

1893年開始由於軍官短缺,營長由一部分二級士官充任。

1895年,新疆義務兵役製已經全麵施行,綠營已經被替代。1700萬人,有34萬軍隊,其中一級士官有3.4萬人,二級士官1.5萬人,三級士官5000人。其中一級士官充任班長,二級士官充任排長,三級士官充任連長和營長,團長則是由從列強軍隊留學回來的人和西安武備學堂、天津武備學堂的優秀畢業生擔任。

到了1898年的時候,陝西、甘肅的義務兵役製也已經全麵施行。陝西1000萬人,甘肅700萬人。總共的軍隊情況和1895年的新疆相仿。

三省義務兵進行異地訓練與執勤。陝甘兩省還未完全推行義務兵役製的時候。新疆各州府之間兵員互換,或者與陝甘兩省部分互換。1898年之後,陝甘兩省兵員分駐新疆各州府。新疆兵員則在陝甘兩省訓練和駐守。

根據各地重要性,各州府駐軍不同。

新疆六府三州,共駐軍34萬人。每州府額定駐軍1個師萬,1萬為新兵,1萬為老兵。迪化府、浩罕府、塔城府、撒馬爾罕州、鹹海州各駐軍4萬人。伊犁府為省治,且需支援各沿邊州府,駐軍8萬人。

陝西七府五州、甘肅八府四州,總共15府9州。各府與直隸州各設1萬義務兵。其中5000為新兵,5000為老兵。西寧2萬,安西州4萬,蘭州6萬,西安6萬。

劉國昌擔任蘭州義務兵中國總教官。開始的時候,德國總教官對任命一個十八歲的中國總教官頗有些不以為然。劉國昌也不以為意。

他在德國的時候是柏林大學的高材生,也曾參加德國軍隊的訓練,對德國的軍事訓練體係很熟悉。但是他覺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雖然教和訓練體係都是德國的,但肯定和德國有所區別。

劉國昌全程參加了一個連的訓練。他本意是參加一個月的,實際隻參加了兩周。他發現訓練的強度和內容比德國軍校簡化了很多,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人跟不上進度。身體素質是一回事,文化水平更是一回事。

於是,他調查了一下《西北陸軍操典》和新兵的訓練情況,改動了很多細節。修改之後,早晨6點起床洗漱,6點一刻跑操半小時,7點鍾吃飯,七點四十到九點四十文化學習,十點到十一點四十隊列訓練;十二點午飯,十二點半到下午兩點午休,兩點半到四點戰術訓練,四點到五點半體能訓練;六點晚飯,六點半到九點學習條令條例或體能訓練,九點半休息。晚上1點到3點則是集合號,這個在前三個月的新兵中沒有,並且為了防止炸營,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

文化學習主要是識字和教授《強國策》。最開始的時候是教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1895年之後改為教劉國昌寫的《強國策》。但是士兵們普遍反應筆畫太多了,學起來很費勁。根據教員反饋的情況,也是不很理想。士兵兩年下來也隻是粗通文墨,算是識字罷了。

隊列訓練包括立正稍息、蹲下起立、跨立立正、敬禮禮畢、齊步跑正步走等。

戰術訓練則有彎腰急進、散兵線、持槍臥倒、拚刺、擒拿/軍體拳等。

體能訓練則是按照由易到難逐漸增加科目。有跳遠、調高、俯臥撐、仰臥起坐、5000米等。

算上下連隊和調查的時間,劉國昌前後用了2個月的時候拿出了新的《西北陸軍操典》。

德國教官看後覺得比原來的好多了。雖然有許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但是並不妨礙他看出這份操典的先進性和適用性。他決定根據這份操典改善一下德國現有操典,發給國內參考。他在劉國昌到來之後也了解了一下他的情況,知道了劉國昌原來是柏林大學最小的哲學博士,還參加過德國軍校的訓練,成績優異。所以德國教官也不再刻意刁難和小看劉國昌。

和德國總教官討論,並做了一些修改之後,劉國昌抄送了俄一份陸軍操典給西安、蘭州和新疆的武備學堂。同時,劉國昌召集了蘭州的團級軍官,宣布實施新的陸軍操典。

蘭州有駐軍6萬人,有60個團長。訓練基地都是以1萬人為單位分布在6個地方。各團長都是曆屆西安、天津、蘭州和阿拉木圖武備學堂的畢業生,或者是經過武備學堂進修的營官。雖說知道劉國昌的身份,但是維新思潮之下,也自然少不了許多的桀驁不馴。他們針對陸軍操典修改的地方提出了很多問題。劉國昌一一作答。後來看他們仍然是不依不饒,幹脆放下話:“這個操典,我既然製定了,那自然是有信心的。並且也和德國教官討論過。既然發布了,那就是要施行的。施行過程中如果有問題,可以反饋給我。有句老話叫做“循序漸進”。有問題我們可以改進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家提的很多問題其實並不是針對操典的,而是針對我的。認為我擔任總教官有些問題。大家的眼中,我隻是一介文人,隻懂得寫寫八股文,寫些酸文章。各位不知道的是,我也是在德國上過軍校的,各位如果不信,可以去問你們的師長。我是1890年9月到1892年7月在德國的。各位可以詢問一下這段時間在德國的人,他們應該認識我,至少也聽說過。至於再晚的,那估計就隻有聽說了。”

眾人聽了這些,有猶疑的,有不信的,有諷刺的。房間瞬時嘈雜。德國總教官雖然驚於劉國昌這番話,但是也沒打斷,於是稍候就製止了大家的議論,示意劉國昌繼續說。

劉國昌也不以為杵,繼續說道:“這些大家信也好,不信也好。都沒關係。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個人能力上,我不敢說我是最好的,但是在步兵操典這些項目中,在座諸位有一個算一個,我肯定是中遊靠上的。

大家一共是60個團,6名主官,60名團長,180個營,600個連,總計846名主官。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各位所在團每團每月一次,每次派1/3的營連長到這裏參加新操典的培訓,為期1個月。1/3就是不到三百人。月底考核我會一起參加,我們打個賭:如果我的成績在100名以外,當眾道歉自動辭職;如果你們輸了,就以後我說的話就老老實實聽著,有意見可以提,但是必須先執行。如果你們輸了各位有疑問的,不服氣的也一起過來,歡迎。”

至於個人能力,總是接受挑戰太累,我會製作一些小玩意兒,接下來的培訓大家會看到。到時候我做一個標準,能夠做到的人就可以挑戰我。”

眾人聽了紛分交頭接耳摩拳擦掌,不是想看他辭職,而是想看他輸了之後窘迫的樣子。

團長之中,有一個人在眾人攛掇之下站起來問道:“請問總教官,在訓練之中,辮子經常影響訓練,請問應該怎麽辦?”

劉國昌心道:“來了”。他說道:“既然當兵,自然一切以訓練為主,覺得如何訓練更加方便那就如何做。”

他繼續追問道:“那也就是說,教官支持剪辮子了?”

“也談不上支持不支持,主要看是否有利於訓練。一切不要強迫,人家願意剪那就剪,不願意那就不剪。畢竟他們大部分是要退役回老家的,要考慮他們回家之後的感受。”

“那教官會不會剪辮子呢?”

劉國昌隻好苦笑道:“這個,我要問一下家裏。”

一番論辯下來,眾人明白了劉國昌的立場,有些急不可耐的,已經故意直接將頭上的假辮子拉了下來,隻剩披散到肩頭的短發,然後問道:“教官覺得如此頭型怎麽樣?”

劉國昌說道:“不怎麽樣。”。不等亂哄哄的聲音起來,繼續說道:“還是太長了。”

本來要起來的亂哄哄的聲音,一下子鴉雀無聲。

劉國昌於是將頭上的帽子拿了下來,顯出寸頭,他往後推了一下自己頭發,一笑說道:“這樣才好看。”

第90章 陸軍操典

1899年6月1日,第一批受訓教官來了。劉國昌已經提前把段祺瑞、王世珍等十幾個人教會了新的步兵操典。於是每個人帶20個人訓練。通過美西戰爭,二人從參戰的華人之中也遴選了幾個人作為自己的副官。

劉國昌則是從自己所在基地挑選了100個文化程度比較高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列兵親自訓練。這些人已經跟隨劉國昌用新的陸軍操典訓練了半個月。夥食也和普通的列兵不一樣,他們每天有8兩肉可以吃。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但是半個月之後,劉國昌開始改變訓練科目。晨跑改為負重跑,從5斤開始加,一個月之後加到了10公斤,2個月之後加到了20公斤。隊列訓練改為掛勾梯上下100回,匍匐穿越30米鐵絲網來回100趟。中午休息減少半小時,改為槍口用繩子吊著一塊磚頭,一動不動曬半個小時。戰術訓練改為各種槍支大炮練射靶1個小時,之後練倒功(向後躍起1.5米,用背砸地)、散打,硬氣功等,劉國昌親自教授。體能訓練改為15公斤啞鈴舉150下,負重5000米,障礙牆、平衡木等。飯後半個小時,繼續負重20公斤跑5000米。晚上七點半到九點,文化學習,劉國昌講述各種戰略戰術。5天一次鐵人三項:負重跑步2000米,遊泳2000米,騎自行車2000米。每個月考核一次,連續3次總成績最後10%者根據考核成績轉為排長或者連長。

一個月之後營連長考核。

考核體能項目有俯臥撐、仰臥起坐、單杠引體向上、雙杠臂區伸、單腿深蹲起立、100米跑、3000米跑、5000米跑、組合練習(連續俯臥伸曲腿10次,5米折返跑往返2次,俯臥撐5次,蛙跳10米,蛇型跑25米,返回直線跑35米)、徒手五公裏。

考核單人隊列有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間轉法,敬禮,步伐的行進與停止,步法變換,行進間轉法,脫帽、戴帽,坐下、蹲下、起立。

考核班隊列有隊形,聚合、離散,整齊、報數,出列、入列,行進、停止,隊形變換,方向變換。

考核三班四哨。

體能考核綜合分數前101名是劉國昌和劉國昌所帶連。直接震驚了這些人。單人隊列劉國昌自己做的很好,但是他所帶的連的人成績就比較分散了,好壞都有,總體算是偏下的。班隊列劉國昌的連則是總體平均,三班四哨總體平均偏下。最終考核下來,劉國昌及其所帶連人員的考核成績中等稍微偏上。這些各位營連長都比較容易接受了,但是劉國昌個人的成績直接是第一,比第二高了很多。單人項目裏麵大部分的第一都被他拿了,隻有有限幾個單項被別人拿了,讓這些本來想讓他出醜的人一點脾氣都沒有。雖然在體能項目之外,劉國昌所帶的連早了半個月,並且成績隻能算一般,但是這些人可都是從列兵選拔出來的,不是自己這些軍校畢業的。此外,營連長們的軍事理論教育都是劉國昌教的。所以一個月下來,眾人都對他很服氣。

那些本來桀驁不馴的團長雖然也來了,但是一直也沒有怎麽出頭。他們之中也有人問過之前的師長,得知了劉國昌的情況之後隻有苦笑。尼瑪,跟一個變態比幹嘛,這不是找不自在嗎。這次來也是抱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心思來的。一場考核下來,直接服氣了。軍人麽,在這方麵還是很講究的。強就是強,人家強就要服氣。

三期下來,劉國昌的威信在各級軍官裏麵建立了起來。他從蘭州基地參加培訓的軍官裏麵又挑選了200人左右比較優秀的人轉為四級士官,作為新式陸軍操典的教官進行了持續三個月的培訓,三個月之後留在自己手下,作為教官對其他營連長進行培訓

西北三省34萬新兵,總計有團長340名,營長1020人,連長3400人,排長11400人,班長3.4萬人。總計連級及以上軍官4760人。劉國昌分三批將之培訓完畢。到了11月底的時候,西北三省所有的連級及以上軍官都已經培訓完畢。同時,所有的負責教授識字的先生也已經進行完了簡化字的培訓。

1899年軍校開學,劉國祉見到劉國昌練兵效果比較好,就直接將本年度新生的三個月基礎軍訓交給了劉國昌。軍訓完畢之後,劉國昌從中選拔除了幾個比較優秀的,推薦給劉國祉重點關注,比如吳佩孚、蔡鍔、蔣百裏、張孝準等。

王世珍、段祺瑞因其美西戰爭經驗而在秋季被聘請去做西安武備學堂和伊犁武備學堂的教務長。

第91章 推行簡體字

在上半年的調研過程中,劉國昌收到許多戰士的反應,學字太難了。雖然從毛筆字改成了鉛筆字,但是字的筆畫太多,學的時候能記住,但是過些日子就會忘記。並且,考核的時候,教官還是會同時考核毛筆字。

鉛筆字的事情是劉國昌提議的,並且還為此在1894年從美國買機器運回國建了一個鉛筆廠。這又是開了中國的先河,也因此賺到了很多錢。因其比之毛筆的方便性,在西北三省迅速蔓延開來,並且很快擴散到了全國。雖然受到很多守舊的毛筆大家的攻擊,但是在日常應用中仍然越來越廣

於是,他決定以後的考核隻考核鉛筆字。同時他選取了一千多個常用字進行了簡化,命名為簡體字,在軍隊中推行。

從6.1開始,將甘肅一半的負責文化教育的先生集中到了劉國昌所在大營。他用了三個月將簡體字教給了他們,讓他們去教授士兵。

開始的時候先生們都不理解。文字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簡體字是什麽意思,一簡化,原本的含義就無法從字麵去解釋。

劉國昌解釋:“簡體字並非唯獨我來簡化。字體簡化自古有之。簡體字並不是憑空捏造,大部分的簡體字曆史都在千年以上,有些甚至比繁體字曆史更為悠久。大家覺得有問題的,可以去看一下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我的這一千個字裏麵大部分裏麵都有。”

並且,我們簡化字的目的是什麽?不是用來讀經讀史,不是用來考取功名,而是用來教授普通百姓的。所以,簡單,這是很重要的。正常學習一千個字,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可是當兵隻有兩年,也還隻有晚上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學習。讓他兩年學百十個字有什麽意義?反過來我們的簡體字,這一千個字估計他們一年就能夠掌握。這是什麽?這是功德!以後他們見到你要畢恭畢敬,因為你教會了他們認字!時間比較緊,我隻是匯總、編撰了一千來個比較常用的字。你們先學著,我會在之後時間裏再多思考一些。”

並且,這些簡體字並不是都一樣地教。我匯總了五百個最常用的,先教他們這些。另外我們不是教授強國策嘛,也以此為基準教。還有就是拚音,時間緊,還沒來得及印刷。一個月後會有第一版的帶拚音的簡體字字典。”

先生們於是都同意了。幾個激烈反對的劉國昌就直接換了人。

1899年9月,蘭州武備學堂開學,劉國昌也做了裏麵的教官,不過,隻是教授簡體字的教官。

第92章 軍隊改製

1899年9月,劉國昌將蘭州武備學堂改為蘭州軍事學院,開設了針對團及以上軍官的戰略進修班和針對營、連、排、班等基層軍官的進修班。

同時,劉國昌改革了軍製。原本的鎮、協、標、營、隊、排、棚的名稱改作師、旅、團、營、連、排、班。取消正常訓練中旅的編製,改為臨時編製,轄2-3個團。一個步兵師下轄3個步兵團、2個輜重團、1個炮兵團、一個警衛營、一個通訊營、一個偵查營和一個工兵營。團、營、連、排、班均為三三編製。

一個步兵團編製1909人,設正負團長3人,下轄3個步兵營、1個警衛連、1個炮兵連、一個通訊排、一個騎兵偵查排和兩個工兵排。每個營設正負營長各1人,編製524人;每個連設正負連長各1人,編製105人;每個排設排長1人,編製31人。

每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警衛排,1個工兵排,1個通訊班,1個特務班,2個偵查班。

每個步兵連下轄三個步兵排,1個警衛班。人手配備1杆蘭州製造局1892年分離出來蘭州槍械局仿造並做了少許改進的莫辛納甘步槍(命名為蘭1步槍)。

機槍連配備9挺馬克沁機槍,由蘭州槍械局製造,並進行了稍許改進,命名為蘭1機槍。計劃戰時配備18挺蘭1機槍。

1個輜重團編製1909人,下轄3個步兵營、1個警衛連、1個工兵連、1個通訊排、2個騎兵偵查排。步兵營不設機槍連,設4個步兵連。

1個炮兵團編製1909人,下轄3個炮兵營、1個警衛連、1個工兵連、1個通訊排、1個騎兵偵查排和1個特務排。三個營中2個為野炮營,1個為榴彈炮營。野炮營也是三三製,每班1門野炮,每營27門野炮,計劃戰時配備54門。榴彈炮營為三三製,每排配備1門榴彈炮,每營配備9門榴彈炮,計劃戰時配備18門。野炮口徑統一為75mm,榴彈炮口徑統一為144mm。

改製後的西北三省最大常設部隊單位為師,設置正負師長三名,每師編製6團,每個師編製13553人。新疆設25個師,甘肅設10個師,陝西設15個師。不足半個師的,歸為加強師,大於半個師的,設為簡編師。

新疆六府三州,共駐軍25個師。每州府額定駐軍2個師,阿克蘇府駐軍1個師。伊犁府和浩罕府駐軍6個師。

甘肅八府四州,設10個師。2個師設在安西州(嘉峪關),1個師設在寧夏府,1個師設在西寧府,6個師設在蘭州府。

陝西七府五州,設15個師。延安府,榆林府,漢中府,西安府,鳳翔府,同州府,興安府,綏德州,鄜州,乾州,邠州,商州。綏德州軍事歸榆林府管轄,鄜州、乾州、邠州、商州軍事歸西安府管轄,興安府軍事歸漢中府管轄。漢中府,鳳翔府,同州府各設1個師,榆林府、延安府各設2個師,其餘8個師均設在西安府。

改製的事情趁1899年9月新兵入列開始進行了。原有老兵的改製則是進展比較緩慢,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才算勉強完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