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41)
2022 (436)
2023 (328)
去年開始在芝加哥深度遊,越來越喜歡。慢慢記錄下來,以後朋友來了,我做導遊!這次主攻大名鼎鼎的“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現在旅遊已經摸出門道,去這種專業性很高的地方,我絕對不會單槍匹馬,一定是提前定導遊。Airbnb experience非常好。這次約的是Mandy Golec, CITM, 每個人$94, 我和家裏領導,一共不到$200,包括門票. 兩個半小時的時間,最多9個人。今天可能是因為淡季,所以隻有我倆。還有一個好處,和導遊進去是會員時間,比大眾時間早一個小時,所以一開始人特別少,很多名作前麵隨你流連,合影。還有一個活動是專門與名作合影的,下次再參加。我是打算真搞懂藝術,不然單純擺拍沒有意思,LOL.
這家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齊名,我感覺和洛杉磯的Getty Museum,巴黎的盧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西安的陝博也都有一拚。我是博物館迷。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裏所有展覽品都是真跡,絕對沒有複製和贗品。因為畢竟是美國的博物館,所以有不少現代美國文化的作品。一個人和一個家庭在經濟自由之後,就會雲遊四方,開拓視野,同時就是收集藝術品。當今時代很多藝術品的風貌都可以用數字技術記錄收藏了,但是過來看真跡的感受還是更加深刻。
喜歡印象派(impressionism) 作品的人很多,克洛德·莫內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他在世的時候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被大眾認可,生活安穩,家裏的花園寧靜優雅,活到80多歲,一輩子有好幾十萬的作品,經常一天就好幾個,絕對的人生贏家。相對與莫內,梵高,和其他一些作家,都是死後作品才出名的,為什麽這麽大的區別?我的體會是,溫暖明亮的藝術被喜歡的概率大,當然要有特色,因為表達美的藝術競爭很激烈。反應現實和黑暗的作品需要在特定的情況下激起他人的共鳴,然後才能火。再有就是包裝和推廣,藝術比現實抽象,還是得包裝成一個故事,派係,才能出名。比如梵高,他從來沒有花精力去賣他的作品,一直靠他兄弟的資助做畫,後來兄弟也去世了,兄弟媳婦把作品整理出來展覽很快就火了。梵高也是高產,他估計有bipolar -躁狂抑鬱。在躁狂期特別有創造力,也是每天好幾副作品, 一生將近3000副。
年輕的時候,喜歡的東西才看,不喜歡的就飄過。現在對那些自己舒適區以外的事物,也學會關注和體諒,因為每個事情都有因果,也許我不喜歡那個”果“,但是事情的成因沒準我們都有類似經曆,給我們啟發呢。比如這個作家Piet Mondrian, 年輕的時候到巴黎學藝術,是個滿腹“詩和遠方”的孩子,看那張夕陽的畫。後來因為一次世界大戰,被堵在巴黎,無法回國,生活也很無趣,就變成極簡派啦。好可愛! 這不是和我們過去兩年的生活類似?這突然也啟發了我,一直在極簡和極繁之間糾結,其實如果能分割開區域,比如平常上班的日子,事情基本按程序或者極簡,到了咱們藝術家的創作時間段,自然要讓自己盡情享受和體驗。比如在博物館門口的照片都是照了好幾回才完成的哦,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