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公眾號 “水解諸相” 原創文章 《十年飲冰,熱血難涼》

(2020-10-05 16:53:55) 下一個

十年飲冰,熱血難涼

近來在手機閱讀中,時不時看到不同的文章在標題上不約而同用了“十年飲冰,熱血難涼”這句話,文章內容有說愛國的、有說社會問題的、有說個人經曆的。一開始我沒有太在意,後來看多了這句話,我還真的細心琢磨了一下。

我當然知道“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意思,它出自梁啟超先生的《飲冰室全集》,原意是形容一個人不管遇到什麽困難挫折都有滿腔無法被澆滅的鬥誌。然而,我這個人腦回路有點非主流,我聯想到的是人體的生理,下麵就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何十年飲冰,熱血難涼。

在中國,大部分人都會被洗腦聽過這樣一句話“腎為先天之本”,於是久病的人、想養生的人、想強壯的人都會很重視補腎,每次看到那些樂於補腎的人,我都忍不住笑,為什麽呢?好好思考一下“腎為先天之本”這句話,既然是先天的,換句話說,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定格了腎功能的強度,後天怎麽弄其實都很難補得了,不是說補不了,但是真的不容易。

補腎之人麻煩把思路轉變一下,既然先天難補,為何不另辟蹊徑?凡事皆有陰陽,有“先天之本”就一定會有“後天之本”。久病的人、養生的人、想強壯的人聽清楚了,真正要補的應該是“後天之本”。“後天之本”是什麽呢?腸胃!

為什麽“後天之本”是腸胃呢?這個非常好理解,人體的一切動力都來源於食物,而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的是腸胃,如果腸胃功能不好,一切的飲食吃進去都沒有被很好地進行消化吸收,一個人怎能生機勃勃呢?進一步說,即使吃補腎藥,提前也一定先補腸胃,這樣才能創造補腎藥被很好吸收的身體條件。

我常常說,一個人隻有兩個部位與外界進行接觸,一個是肺部,接觸外界的氣體,一個就是腸胃,接觸來自外界的液體和固體。一般來說,隻要不是長期生活在空氣汙染嚴重的環境中,肺是不會受損的,所以不用太關注肺。可是腸胃就不一樣了,一個人吃的東西是非常複雜多樣的,會對腸胃造成各種不同的影響。

腸胃跟人一樣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就是喜溫不喜涼。腸胃本能地喜歡消化溫熱的東西,本能地拒絕涼凍的東西。偶爾吃點涼凍的東西還好,如果長期吃的話,腸胃的功能會嚴重受損。現在社會,由於科技的發達,人民的生活普及了冰箱,很多人都樂於吃冰冷食品,然而這種一時口爽的背後,必須承擔腸胃功德被損害的後果。然而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更不會在乎,年輕是一筆足夠揮霍的資本,冰凍的飲食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首先,於是“十年飲冰”就不奇怪了。

可是飲冰本質上真的能解暑嗎?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不但不能,反而讓人越來越口幹,越來越感覺炎熱。

如果大家細心去觀察就會發現,夏天裏那些整天說口渴口幹的人恰恰好是多喝冰凍飲料的人,那些整天說酷熱難忍的人恰恰好是多喝冰凍飲料的人。這不是很奇怪嗎?如果喝冰凍飲料真的能解暑解渴,為什麽多喝冰凍飲料的人反而比不喝的人感受更熱?

在對這個現象進行解釋之前,我先說一些概念。從最概括的層麵分析人體,中醫認為人體有兩種液體,一種在血管內,大家都知道它叫血液,另一種在血管外,中醫管它叫“津液”。籠統地理解的時候,可以把津液理解身體內除了血液之外的所有組織液。這樣不是專業的說法,不過方便理解。

兩個液體的運作離不開腸胃,其中胃主要是從飲食當中吸取有效成分形成津液,並運輸出去;而腸主要是從飲食當中吸取有效成分形成血液,並運輸出去。無論是津液還是血液,都屬於液體,說白了都是以水為主,而我們知道水的比熱容是很大的。當我說到這裏的時候,知識和邏輯足夠好的讀者應該大概明白我想說的思路了,沒錯,身體老是感覺到熱的人一定是體內的水循環出問題了。

為什麽水循環會這個問題呢?上麵說了,體內就津液和血液兩種液體,它們又分別由胃和腸負責管,它們出問題的原因當然就是腸胃功能不好所致。腸胃功能為什麽不好呢?“十年飲冰”嘛!這麽一說,整個思路不就很清晰了嗎?邏輯步步緊扣。

具體來說,被冰凍飲食影響了的腸胃是怎樣影響水循環的呢?下麵就深入解析一下。

前麵說了胃主要是從飲食當中吸取有效成分形成津液,並運輸出去;當胃功能受損之後,形成的津液就少,運輸出去的動力就弱。體內津液的成分變得渾濁,流動性減弱,熱量不能很好地通過小便和汗排出去,而水的比熱容又高,逗留在體內當然讓人感覺得很熱。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白天人清醒的時候。

 

到了夜晚人睡覺了,這時候血液會從體表回流內髒。然而,“十年飲冰”損害了腸胃之後,內髒的寒氣就會積聚,無法排出去,內髒形成一個寒冷的環境,這種環境會阻隔血液在晚上的時候回流內髒,這種情況叫做“內隔”。一旦形成內隔,晚上血液就會停留在身體表麵,造成身體表麵的水分多,而水的比熱容又高,皮膚的神經又最敏感,因此讓人感覺熱得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了也可能被熱醒。

以上就是“十年飲冰,熱血難涼”的解釋,沒想到吧,完完全全是生理現象。

下麵再說說為什麽喝冰凍飲料的人會越喝越口幹。

首先要清楚口幹是因為口內缺少口水的滋潤,那麽口水來自哪裏呢?來自胃!平時都說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之間,可是胃的溫度是比這個溫度要高的,這是因為胃消化功能需要高的溫度。胃的分泌物和來自飲食的各種營養成分會以液體的形式被胃的高溫蒸騰,沿著胃壁到食管、食管到咽喉這樣的路線慢慢上升到口內,這就是口水的來源。有了口水,人就不會感覺到口幹。

 

可是當“十年飲冰”造成胃功能受損之後,胃內的溫度就會降低,胃內液體被蒸騰的程度就會下降,能夠上升到口內的口水少了,人當然就口幹。可怕的事情是,一旦口幹,喜歡喝冰凍飲料的人馬上又來一瓶,進一步減弱胃的功能,蒸騰上來的口水更少,感覺更口幹,然後又來一瓶……結果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由此可見,夏天解渴最好的辦法是喝溫熱的水,而不是冰凍飲料。

要讓熱血涼下來需要飲熱,要讓口幹解除也需要飲熱,沒想到吧!真理就是這樣,總喜歡跟大眾的常識背離。

這些年來給人治病,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任何時候都要很關注病人的腸胃,因為這是後天之本。這個後天之本不好,怎麽吃藥都沒用;這個後天之本調理好了,很多病不用管它,它就自然跟著好了,即使不能自然好,再開一點藥來治一下,也很快見效。

希望所有治病的人、養生的人、想強壯的人,一定要高度重視腸胃,盡量遠離冰凍飲食。十年飲冰,熱血難涼;十年飲冰,熱血全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